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腔内动脉血管成形术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5例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刘同涛,李继福,鹿庆华,陈玉国,李贵双,王树春,纪求尚临床资料:男1例,文4例,年龄13~28岁。病程为1个月~14年。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升高,多在24~34.66/14...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 ,6 9岁。因左下腹反复疼痛 8年 ,加重 2年收住入院。患者于 1993年开始出现左下腹间歇性胀痛 ,能自行缓解 ,进食后 30min左右 ,症状可加重。无恶心、呕吐 ,无腹胀、腹泻或便血。 1995年因心前区闷痛、左足背动脉消失行DSA血管造影 ,提示腹主动脉狭窄、肠系膜上动脉线样狭窄 ,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 ,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每天 10mg ,1个月后腹痛有改善。但近 2年上述症状加剧 ,腹痛持续时间延长 ,伴有顽固性便秘 ,便后症状稍缓解 ,解痉药无效。患者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 1987年因“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行手术治疗。体…  相似文献   

3.
尚璇  王兆华 《山东医药》2005,45(20):17-17
肺栓塞(PE)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选择性肺动脉内溶栓术治疗12例肺栓塞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男患者 ,3 0岁 ,因“双上肢乏力 12年 ,胸闷半个月”以“多发性大动脉炎”收入院。患者 12年前因双上肢乏力就诊时发现双上肢无脉征 ,未系统检查 ,半个月前晨起时突然胸闷 ,持续 5h ,就诊于当地医院 ,心电图检查提示频发室早 ,无其他异常。CK MB轻度升高 ,未动态观察。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患者儿时经常出现结节性红斑。入院时神清 ,双上肢血压测不到 ,双侧桡动脉触不到 ,双下肢血压明显升高。心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异常 ,腹部及肾区未闻及确切血管杂音 ,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入院后查血沉正常 ,C 反应蛋白阳性 ;结核菌素试…  相似文献   

5.
陈娟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92-1993
目的本文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脑部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报告一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17岁,多发性大动脉炎致全身多处动脉受累,首先表现为脑缺血症状,起初考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后因监测到高血压,经临床追踪观察明确诊断。结论结核内科医师临床上发现有不明原因脑缺血,症状,应考虑多发性大动脉炎,进行有关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溶栓治疗已成为脑血栓早期和超早期的首选治疗方法,本文从方法学的角度阐述了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混合溶栓、超声溶栓、激光溶栓、中药溶栓以及脑血栓的基因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46例发病于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治疗。结果 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24例(52,2%),部分再通7例(15.2%),未通15例(32.6%);溶解血栓治疗后3个月恢复良好的患者22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8例。31例溶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20例(64.5%),15例未溶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4例(26.7%),溶栓后脑出血6例(13%)。结论 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能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人民医院于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用溶栓药物行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超选择动脉内溶栓治疗脑梗死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20世纪80年代初Chaise等报道了用纤维蛋白溶解剂,经动脉内灌注治疗因手术所致的血栓形成,随后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方逐渐推广应用于脑血管病治疗领域。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即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后,将导管插至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的分支动脉,直接将药物注人血栓所在的动脉或直接注人血栓处,达到较准确选择性溶栓目的。与静脉给药相比,理论上局部动脉内溶栓采用较少剂量的溶栓药,即可使阻塞血管更快、更完全的再通;但不利因素有动脉内插管过程可能会延误治疗时间,同时颅内动脉插管也有一定的风险。作者就超选择动脉内局部溶栓的可能性与治疗效果等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7岁,主因“发现高血压10d”入院。于6岁时出现发热、心脏杂音,曾在多家医院就诊,心脏B超示“二尖瓣漏、主动脉瓣漏”。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未进一步诊治。10d前在学校体检发现高血压,高达200/100mm Hg(1mm Hg=0.133kPa)(右上肢)  相似文献   

11.
<正>多发性大动脉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罕见类型~([1]),病因不明,好发于年轻女性,本病主要累及弹力动脉,如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肺动脉、冠状动脉等,国内外有个案报道还可累及颅内动脉和四肢动脉~([2-4])。本文报道1例少见累及双侧股动脉并合并股总动脉局限性内膜撕裂病例,以引起临床医师注意。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确诊多发性大动脉炎2年收入我院,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双下肢乏力、头晕。查体:双侧颈动脉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上肢收缩压差> 20mm Hg,双下肢血压测不出,双侧足背动脉未扪及,双侧肱动脉、桡动脉、踝动脉搏动减弱。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病3级、类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大动脉炎(TA)为大中动脉非特异性炎症疾病。1761年Morgani首先描述了本病,1908年日本眼科医师高安右人(Mikito Takayasu)发现了其眼底特有的病理改变:视乳头周围花环状动静脉吻合。因此又称为Takayasu动脉炎。TA是一个世界性疾病,但东方发病率尤高,发病机制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动脉内溶栓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证实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文章对动脉内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治疗前评价、病例和药物选择等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溶栓药是近年来治疗本病较活跃的领域之一 ,疗效确切 ,多数文献一般单纯采用静脉溶栓 ,本文应用选择性动脉溶栓并将其与静脉溶栓进行对比。旨在观察介入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与分组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脑梗死诊断标准 ,并经头部 CT证实。发病时间在 72 h之内。有以下问题之一者不入选 :(1)有出血史及消化道溃疡者 ;(2 )新近手术史者 ;(3)有出血可能者 ;(4)有重症肝肾损害者 ;(5 )近期用过抗凝剂者。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动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组。根据第四届全国…  相似文献   

15.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心管外科常见病,如果没有及时诊治及正确处理,可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尤其对老年人来说风险更大。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了13例髂股动脉以下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因多种原因未实行手术及其他有创治疗,仅予患肢动脉内溶栓的方法。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发性大动脉炎的手术治疗问题。方法 分析近年我们收治的23例本病患者,其中头臂型10例,胸腹主动脉型5例,肾动脉型2例,混合型6例。结果 手术19例,术后死亡2例,1例因高灌注性脑水肿,1例为重度循环功能紊乱,术后生存率为89.5%。结论 手术通过重建动脉循环,明显改善了血流动力学及缺血组织血供,有效提高了大动脉炎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许多病人发病后仅给予单纯静脉药物治疗,疗效不理想,预后较差,致残率高.颈内动脉注药有时因局部药物浓度低,治疗效果也不理想.而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可使闭塞的血管快速再通,恢复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明显改善预后.本文对27例急性脑梗死病例进行早期超选性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44岁。于16年前即出现左上肢无脉,在当地诊为“动脉炎”,无特殊治疗。于12年前突然出现胸闷胸痛,大汗,在当地医院诊为“急性广泛前壁、高侧壁心梗,大动脉炎”,经治疗病情稳定。7年前因心悸、胸闷,并晕厥,在当地医院诊为“室性心动过速”,予电击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动脉内溶栓(IAT)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5例发病在8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行IAT治疗.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评价在溶栓后30 d进行,结果 5例病人溶栓后4例部分/完全再通,1例未通,临床治愈3例,显效1例,发生脑出血1例.结论急诊动脉内溶栓是安全可行的,是卒中早期的理想治疗.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4岁,因“劳累性胸痛1年”入院。患者1年前上楼时出现胸痛,休息5min后自行缓解。以后频发,疼痛为钝痛,位于胸骨上部,不向肩背部放射,伴有心悸、胸闷,休息4~5min可自行缓解。不伴发热、乏力、盗汗;无关节肿痛;无头晕和记忆力减退;无四肢发冷或麻木。体格检查:T36℃,P90次/min,BP100/70mmHg(右上肢),80/65mm-Hg(左上肢)。心界不大,心尖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及海鸥音。腹部脐周可及血管杂音。左侧桡动脉和右侧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平板试验:运动2min时出现胸痛,II、III、avF和V3-V6导联ST段水平型下移0.2~0.3mV,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