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早期高血糖调治技术 3544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中老年急性脑血管病早期高血糖调治范围及调治方法。方法:年龄40-80岁,发病在48小时之内的急性脑血管病3544例病人被随机分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772例。治疗组依据急性脑血管病早期高血糖调治技术,应激性高血糖恒定在7.00-7.50mmol/L,糖尿病性高血糖稳定在MBGC+1.50-2.00mmol/L.采用8点法和5点法监测血糖,指导胰岛素用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和预后状况。结果:发病后第10、30天,CSS临床疗效评分,治疗组在基本治愈、显效、好转及总有效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无效或恶化以及死亡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极易发生低血糖,缺血灶扩大,肢体瘫痪加重及混合性卒中,且预后较治疗组差(P<0.01)。结论:中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后应激性高血糖者血糖调治在7.00-7.50mmol/L,糖尿病性在MBGC+1.50-2.00mmol/L,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8点法和5点法可以很好地监测血糖水平,指导胰岛素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脑血管患者血压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3-03-2013-12我院老年脑血管疾病伴高血压患者60例,按数学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银杏叶片,对比2组治疗有效率及血压变化。结果对照组SBP为(164.64±11.34)mmHg,治疗组为(148.34±12.21)mmHg,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5,P=0.031);对照组DBP为(112.44±5.95)mmHg,治疗组为(103.47±7.42)mmHg,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04,P=0.019);对照组有效率73.3%,治疗组为9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19,P=0.012)。结论应用银杏叶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伴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脑血管循环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30例发病24~48小时患者应用葛根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海普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普润)250ml,IV,gtt,qd×14天;同时低分子肝素(海普宁)5000U,皮下注射,q12h x 10天;对照组仅用低分子肝素(海普宁)5000U,皮下注射,q12h×10天。结果:治疗组经治疗30天后基本治愈率为20.00%,显著好转率为60.00%;对照组基本治愈率为13.00%,显著好转率为36.00%;两组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X2=5.97,P<0.05)。结论:本组资料显示急性脑梗死发病24~48的患者应用葛根素加低分子肝素治疗是有效的,且较单用低分子肝素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监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中后动态血压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由专人(同一人)负责对5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了第1及第7天动态血压的监测,同时评定第1、第7天及第30天神经功能评分及病残程度分级。结果:脑卒中后增高的血压在7天后,在无特殊降压措施条件下,无论是随测血压,还是动态血压均自发下降,生活基本自理组(0-Ⅲ)和生活依赖组(Ⅳ-Ⅶ)脑卒中后增高的血压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存在自发下降趋势,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的治疗需采取慎重,合理,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对423例脑梗死、脑出血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16-20u,qd×10-14。并与常规治疗的309例作对比研究。以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为评价标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脑梗死病人总效率分别为85.14%(252/296)和73.1%(150/205),(P<0.005),治疗组脑出血病人的总体疗效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脑梗死病人的治愈率分别为15.54%(46/296)和11.71%(24/205),脑出血病人为22.05%(28/127)12.5%(13/104)(P<0.05);显著进步率分别为41.89%(124/296)和25.37%(52/205),34.65%(44/127)和17.31%(18/10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开始恢复的时间分别为发病后9.17±2.14和13.84±2.51天,脑出血为14.83±2.44和21.06±3.82天,(P<0.05)。结论:胰岛素对急性脑血管病有一定疗效,可提高存活者的生存质量,胰岛素可作为急性脑血管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丹参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的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1周及2周分别采取肱静脉血,采用非平衡法测血浆内皮素含量,检测试验组病人的血压,治疗后1、3、7天两组病人行CT检查。两组病人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天、1周分别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血浆ET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病人头CT均未见脑出血增加。结论丹参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90 d临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脑出血最初24 h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6 h内入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4例。用mRS(modified Rankin Scale)量表表示患者90 d临床预后,0~1分判定预后良好组及2~6分为预后不良组,分别记录入院后24 h内不同时间段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32次血压值),用血压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及最大-最小差值(Max-Min)来表示血压波动性(BPV)。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波动性与患者90 d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1)2组基线水平(年龄、性别、血肿体积、入院神经功能评分如GCS,NIHSS)无明显差异(P>0.05),2组血压波动性有明显差异(P<0.05);(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的BPV(SD、CV、Max-Min)与90 d临床预后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188,0.35,0.272,P均<0.05;(3)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及舒张压的SD、CV、Max-Min与90 d临床预后有关,其中收缩压OR分别为5.12,3.477,5.12,P均<0.01; 舒张压OR分别为1.35,2.24,1.04,P均<0.05。结论 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最初24 h收缩压的血压波动性是影响90 d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平稳降压有利于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8.
脑活素(Cerebrolysin)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经CT证实急性脑出血82例,随机分为脑活素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二组病例均用常规脱水,止血及支持治疗,疗程10~15天。治疗组加用脑活素30 ml静滴。评分和疗效评定标准按全国统一标准。研究结果: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评定疗效,治疗组积分平均减少数为-6.8537±7.3094,对照组为-1.3092±12.4998,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2958 P<0.05)。再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实际生活能力改善评定疗效,脑活素治疗组有效率为68.29%,无效率为31.72%,对照组有效率为51.21%,无效率为48.78%,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以上研究数据表明,脑活素对治疗急性脑出血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丁咯地尔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9例)用奥扎格雷钠80mg,丁咯地尔150mg,分别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共用15d;对照组(34例)用精纯抗栓酶10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共用15d。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3.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5.3%、50.0%,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组均未发现脑出血。结论 奥扎格雷钠、丁咯地尔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改善血液学及临床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精纯抗栓酶,且安全、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评价脑梗死病人的血压调控 ,找到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病人血压调控的一般原则。方法 随机抽取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病人 12 0例 ,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使血压维持在不同的水平 ,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 64例 ,治愈 3 5例 ,显效 16例 ,有效 12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 98 4% ;对照组 5 6例 ,治愈 2 0例 ,显效 12例 ,有效 14例 ,无效 10例 ,总有效率 82 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 5 4 7%和 3 5 7% ,χ2 =4 3 3 ,P <0 0 5 ;显效率分别为 79 7%和 5 7 1% ,χ2 =7 12 ,P <0 0 1;总有效率 98 4%和82 1% ,χ2 =9 5 2 ,P <0 0 1。结论 对脑梗死病人血压严密监测、适度、慎重的调控 ,对降低脑梗死病人的死亡率 ,减轻致残和防止复发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尼莫通静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尼莫通静滴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压(BP)及心率(HR)的影响。方法 选取发病时间在72h内的ACI患者30例,每天静滴尼莫通[(10mg,0.25~0.5μg/(kg*min)],疗程14天。另选取常规治疗的ACI患者30例作对照。于治疗中不同时间点分别观察BP及HR的变化。结果 尼莫通单剂量静滴中,90%患者出现BP下降。连续静滴时,BP明显下降发生在第3天,以后保持相对稳定;第14天HR明显下降(P<0.05),2例出现心律失常。对照组中,用药前后BP及HR无明显变化。结论 尼莫通静滴可使少数ACI患者BP及HR异常下降,应加强BP及心电图监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起病5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0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显效(17/30),对照组显效(12/36),两组疗效比较P=0.053;每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动态血压特征。方法将8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46例合并CMBs者为脑微出血组;35例无CMBs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作动态血压测定,比较两组间各动态血压值的差异。结果脑微出血组和对照组随测血压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随测血压值均明显高于ABP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微出血组的EH患者中,夜间收缩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的EH患者(P=0.026);在所有EH患者中,无论有无CMBs,其血压昼夜节律均明显异常(收缩压夜间下降率△SBP及舒张压夜间血压下降率△DBP均10%),但脑微出血组△SBP及△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8和0.037)。结论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血压下降率与CMB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重视血压动态节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治疗眩晕症速效技术980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观察眩晕静速效技术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部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 5 84例和对照组 396例 ,前者静推 号眩晕静液 ;同时静点 号眩晕静液。结果 :眩晕静速效技术治疗眩晕见效快且效果好 ,无明显副作用 ,在第 1、 2、 3、 7天治愈率分别为 5 6 .2 %、 76 .7%、 82 .2 %、 82 .2 % ,总有效率分别为 96 .6 %、 97.9%、 98% ,98% ,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 ,且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 (P<0 .0 0 1)。结论 :治疗眩晕症速效技术是治疗眩晕症理想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样本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3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34例和对照组300例。在给予基础治疗的原则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10、20天的临床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95例(30.76%),显著进步326例(51.42%),进步90例(14.20%),无变化22例(3.74%),恶化1例(0.15%),总有效率96.38%;对照组基本痊愈48例(16.00%),显著进步80例(26.67%),进步95例(31.67%),无变化76例(25.33%),恶化1例(0.33%),总有效率74.34%;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明显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可乐定治疗阿片类依赖时戒断症状的评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在评定可乐定脱毒的效应时的包括有血压,心率的阿片类戒断症状评定表评定结果的偏倚。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对20例可乐定和20例安慰剂防治的住院脱毒患者进行观察。结果 排除血压和心率指征后,可乐定能明显降低治疗第2第3天的戒断症状分(P〈0.05),可乐定组第2,3天的减分率分别为42.8%和48.8%,安慰剂组分别为15.9%和28.7%,包括血压和心率指征,可乐定组与安慰剂组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我科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10月 ,采用德国通益药厂生产的潘通制剂治疗急性脑梗塞 30例 ,设立对照组 30例 ,进行疗效比较 ,对血脂、血糖、血小板计数、血粘度进行检测 ,现将观测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共 6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别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30例 ,全部经头颅 CT确诊 ,符合 95年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治疗组男 2 0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6 9± 8.8岁 ;对照组男 16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72± 13.6岁 ,两组发病时间为 8小时~ 4天 ,治疗组有高血压病 2 2例 ,糖尿病 10例 ,冠心病 8例 ,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改善微循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 1998~ 2 0 0 2年在我科住院的 5 1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85 .3%和 6 0 .7% (P<0 .0 1)。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 4 .3%和 10 .1% (P<0 .0 1)。发病第 7天 :治疗组水肿带不明显 ,对照组有轻度的水肿 ;发病第 14天 :治疗组血肿有所吸收 ,周围有轻微低密度区 (水肿 ) ;对照组血肿吸收不明显 ,周围水肿明显 ;发病第 2 8天 :治疗组大部分患者血肿完全吸收 ,水肿带明显缩小 ,有的甚至未见水肿 ;对照组部分患者血肿完全吸收 ,大部分血肿周围水肿明显。结论 三七总皂甙有良好的改善微循环作用 ,能够促进血肿吸收 ,明显抑制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并且显著缩短水肿带的消失时间 ,对血肿周围缺血区有着重要意义 ,对脑出血急性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28例)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及脑脊液净化加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结果 治疗组无1例死亡,对照组死亡4例(13.3%)。治疗组急性脑积水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均为3.6%,对照组急性脑积水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13.3%和2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结合脑脊液净化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自由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研究观察亚低温(MHT)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对自由基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2例急性脑出血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出血的同时加用MHT治疗技术,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显著提高,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MHT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与其清除自由基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