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沟,水分,水道利水机理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良川 《中国针灸》1998,18(11):655-655
人体水液代谢必须保持相对平衡,而调节水液代谢平衡的功能活动,中医认为主要是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布达全身。其代谢产物为尿液和汗液。而尿液的生成排出在平衡中起关键作用。如三焦中上焦不通,则责之于肺失宣肃,水液易停蓄于上;中焦不通,则脾之转运功能失司,水液易停留于中;下焦不通,则肾之气化功能低下,水液停聚于下。而停蓄之水液,造成潴留,易发痰饮或水肿等,从而产生相应部位和全身的水液代谢障碍的疾病。临床实践表明:水沟、水分、水道三个以“水”为名的穴位,与人体水液的调节具有特殊的联系,诸如促使发…  相似文献   

2.
对"湿"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有两个概念,"人无水不生"之水,为津液,即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湿聚,清澈澄明者为水"之水,为积液,即水液代谢障碍而积于皮下、体腔的病理之水.水液代谢障碍弥漫浸渍于人体组织中的状态被称为湿,所以病理之水形成的基础为湿.  相似文献   

3.
<正> 水液在机体的正常代谢,主要依靠肾的气化、肺的敷布及脾的运化。膀胱者津液之腑,三焦者决渎之官,肝主疏泄,故此三者与水液代谢亦密切相关。心之主要功能虽为主血脉及主神明,而它对水液的正常代谢也起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4.
水肿食疗方     
正凡是人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目窝、四肢、腹部甚至全身浮肿,按之凹陷,则称为水肿。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体内水液的运行,依靠肺气之通调,脾气之转输,肾气之开阖,而能使膀胱气化畅行,小便通利。若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水液代谢失常则形成水肿。水肿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部性水肿两大类。前者多发生于肾脏病(急慢性肾炎)  相似文献   

5.
水肿病主要是水液代谢失调,溢于肌肤而引起的一种病症。水液的代谢需要通过气化来完成,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就五脏之气的不同作用,对水肿病发生的影响与治疗情况,分述如下。一、宣肺气、开鬼门、通调水道肺为华盖之脏,居于诸脏之上,人体水液代谢,一部分是靠肺气的宣发与肃降的作  相似文献   

6.
论阴虚生水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阴虚者,阴液之不足也;水湿者,水液之过盛也。阴虚多生内热,水湿常因阳虚,乃一贯之理。而阴本不足,何以能生水湿?此非标新立异而又何?然则,水湿之类,阳虚者恒多,阴虚者亦复不少,略事讨论,尚属必要。祖国医学认为,水湿之生由于水液代谢之紊乱;而水液之正常代谢有赖于脏腑功能的健全;又脏腑功能之健全乃藉阴阳之协调。故  相似文献   

7.
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近来中医界讨论渐多起来。本文试就补气方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从临床和中西医结合的角度作一粗浅的探讨。一、双向调节作用举隅 1,摄液与利水脾气虚弱在水液代谢方面表现有二:一是津液失于统摄之口多涎沫、小儿流涎、多尿、遗尿、尿失禁,多汗症等;二是水液潴留之癃闭(如病后、术后、产后、年老正虚之尿潴留)等。补气方药如补中益气汤对人体水液代谢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摄液,又能利  相似文献   

8.
水气者,水饮、痰饮、水肿之类也。水液代谢方面的疾病纷繁复杂,涉及到心、肝、脾、肺及膀胱、三焦、胃肠、胞宫等诸多脏腑。水液病病机之复杂,变证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历来为他病所不及。仲景治水之法自成一体,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笔者认为从水液病的论治中,最能体现仲景学术思想的精妙,如果我们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对于提高临证水平,掌握体会仲景学术思想的精要,将大有裨益。下面是笔者的一些观点,希望与各位中医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9.
<正> 双下肢浮肿是指没有其它明显原因(即除外西医之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而出现的双下肢及足部浮肿,按之凹陷,同时伴有双下肢沉重困倦,腰膝酸软,行走乏力等症状。 双下肢浮肿属于水肿病的一种。《景岳全书·肿胀》篇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在五脏生理功能中明确指出,肾脏的一个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水,这就是说肾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肾对体内水液的潴留、分布及排泄,主要是靠肾的气化作用。肾的气化正常,则开关有度。开,则代谢的水液得以排出;合,则机体需要的水液能以在体内潴留。在正常情况下,水液通过胃的受纳,脾的传输,肺的敷布,通过三焦,清者运行于脏腑,浊者化为汗与尿排出体外,使体内水液代  相似文献   

10.
刘奇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0):747-747
水肿是机体气化功能失调,导致水液代谢障碍致水液泛溢肌肤而成。肺主治节,主宣降,对水液代谢起调控作用。水液的生成、输布、排泄都靠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脏腑的气化功能。肺为水之上源,上焦不通则下焦不泄。五脏六腑能各司其职,有赖于肺气的主持,肺之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调和,若肺病则不仅会引起呼吸的功能失常,而且影响宗气的生成,甚则导致水液代谢失调。故从肺治水肿,要法也。  相似文献   

11.
穆杰  吴凯  邵兵华  肖鹏  李乔 《环球中医药》2023,(8):1614-1616
《伤寒论》中的“津液”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张仲景从广而论之以人体一切水液,即常人之水液、病者之水液及攻伐所出之人体水液。以次为据,参诸家之言而查《伤寒论》之说,张仲景之所谓“津液”又暗有“津液载邪”之论,观《伤寒论》常用的“汗”、“吐”、“下”、“利小便”攻伐之法的取效之论是以“津液”可“载邪”为据,所谓“津液”所载之邪不仅涉及无形之邪,亦涵盖有形之邪,构建了以“药”、“邪”、“津液”之间形成的“病不得药则无所愈,邪无所依则不能祛”的独特联系。张仲景于《伤寒论》所暗言“津液载邪”之说不仅提示病不得药则无所愈,邪无所依则不能祛,并且阐释了“微汗”以除风、寒、湿在表的潜在意义,故以此小议,以期有资于同道。  相似文献   

12.
少阳三焦具有输布水液的作用,故凡少阳枢机不利者,可有水液停蓄诸证。由于小柴胡汤可以和枢机,利水道,而茯苓亦可通利三焦水道,故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汤为其主治之方。精浊、泄泻、水肿3案皆为少阳三焦不利,水液停蓄典型案例,现探讨3则案例的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3.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疾患。中医认为是人体水液代谢失调所引起的一种病证。水液的代谢需要通过人体的气化作用来完成。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就五脏之气机失调,所引起的水肿及其治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应用隐喻认知的方法,使用结构映射理论,对中医水的概念进行元理论分析。结果得到了"人体水代谢就是自然界的水循环"这样一个隐喻表达。人体内的水液代谢,如吸收、输布是源于自然界水液循环的一个结构映射,中医学对人体内水液代谢的认识是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现实依据的。对中医水代谢隐喻的形成过程进行逻辑分析,明确其形成的逻辑过程以及形成之后的进一步推导,明确隐喻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从自然界水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水液代谢能为中医脾之散精、肺为水之上源、肺之通调水道的概念提供更好的解释,中医脏象理论中的部分脏腑功能是通过类比推理得到的,中医有关水液循环的理论具有明显的具身认知特性。  相似文献   

15.
“脾为生痰之源”,语出明代医家李中梓。这一论断为后世学者所接受而成共识,并作为理论依据多加引用。析“脾为生痰之源”的依据,按中医传统理论的解释是:脾主运化,具有吸收、输布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若脾失健运,则水液不能正常敷布,停而为湿,聚而为饮,凝而为痰。因此,“脾为生痰之源”的病理实质可以概括为“脾虚生痰”。  相似文献   

16.
沈安明 《河北中医》2001,23(4):303-304
心力衰竭 (以下简称心衰 )水肿治在心 ,与理不悖 ,然而临床并不尽然。现就笔者所及 ,并参阅文献 ,对此试作探析 ,冀对提高疗效有所裨益。1 心肾的生理心属火 ,赖坎阳以振 ,其藏神而主血脉 ,血液在脉内的正常运行 ,有赖于心气推动、心阳温煦 ,正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云 :“诸血者 ,皆属于心。”肾主水 ,藏真阴寓元阳 ,为五脏之根本 ,“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1] ,而肾之气化功能又赖命火以蒸腾 ,于是水液才能正常输布与排泄 ,肾对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有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2 水液代谢的生理人体水液的代谢 ,…  相似文献   

17.
水肿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大凡体内水液潴留过量 ,泛溢肌肤 ,引起头面、四肢甚至全身浮肿 ,均可称为水肿。水肿通常由外感六淫或饮食、七情所伤 ,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 ,气机升降阻滞 ,经脉气血运行不畅 ,水液代谢不利 ,水津停滞而成。笔者通过多年临床实践 ,体会到水肿的辨证治疗内容相当丰富 ,概括起来 ,大致有下列八法。1 治肺消肿法“肺为水之上源”。肺主气 ,司呼吸 ,主宣发肃降 ,推动水液输布和排泄 ,称之通调水道。如若水道失畅 ,水液停滞 ,则水肿自生。治疗理当宣发肃降肺气 ,以求水液输布、排泄正常 ,…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喜燥恶湿,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其中脾的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传输和布散作用.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水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少谦  李杨 《光明中医》2009,24(8):1569-1569
中医认为,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喜燥恶湿,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其中脾的运化水湿是指对水液的吸收、传输和布散作用.脾的运化水液功能健旺,就能防止水液在体内不正常停滞,也就能防止湿痰、水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三焦生理功能失调的重要病理改变是水液运行失调.笔者用针灸治疗水液为患疾病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人体内水液代谢的动态平衡,是靠三焦所属脏腑功能完成的.如平衡失调必然导致水液为患,故《类经·藏象类》说:“上焦不治则水犯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经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