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中量创伤性血胸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3-10-2016-01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接诊的68例创伤性中量血胸患者,分别纳入FTS组和单纯胸腔闭式引流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对创伤性血胸清除效率以及患者围术期呼吸频率、VAS评分、呼吸功能、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影响的差异。结果:2组间术前胸腔积液估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S组术中实际引流量较单纯胸腔闭式引流组更接近于术前估计量(P0.05),且拔管前胸腔残余积液量估计量明显少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组。FTS组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明显短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组(P0.05)。FTS组较单纯胸腔闭式引流组术后24h、72h呼吸频率明显改善(P0.05)。FTS组术后首日VAS较单纯胸腔闭式引流组明显改善(P0.05)。FTS组术后24h、72h氧合指数均显著高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组(P0.05)。FTS组平均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组(P0.05)。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伴有中量血胸的胸部创伤患者进行早期治疗时,引入FTS理念,建立一套以胸腔镜微创手术为核心的规范化治疗策略,可以对胸部创伤进行早期确定性治疗,并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加快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胸内非金属异物延迟诊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男 ,4 2岁。酗酒后刀刺伤右胸背部 0 .5 h,门诊给予伤口清创缝合后住院。查体 :P98次 / min,BP98/ 6 0 mm Hg。神志清楚 ,右侧胸壁肩胛下角线内侧第八肋间有一长约 2 .5 cm伤口 ,已缝合 ,周围见 5 .0 cm× 4 .0 cm大小血肿。右下肺叩诊浊音 ,听诊右肺呼吸音消失 ,心浊音界不大 ,HR98次 / min,心律齐。 X线胸片示右侧胸腔中量积液。诊断 :1开放性胸部外伤 (右 ) ;2血胸(右 )。急诊床旁经右腋后线第 8肋间行胸腔闭式引流 ,3d后复查胸片示胸腔无积液 ,拔胸腔闭式引流管。拔管第 2天持续低热 ,t37.2~ 37.5℃ ,血常规正常 ,侧位胸…  相似文献   

3.
向乾荣  王西云  许勇 《华西医学》2002,17(4):566-566
例 1 男 ,46岁 ,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弓上吻合术 ,术前胃镜检查 :胃窦部溃疡 1 5×2cm2 ;术后第 2天拔除胸腔引流管及胃肠减压管 ,拔管后 1 9小时出现胸闷、气紧 ,胸穿刺抽出混浊胸腔积液 960ml,口服美蓝再次胸穿 ,抽出蓝染胸腔积液 ,初诊“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瘘” ,经原胸腔引流口置管引流 ,术后 3天经原切口进胸见 :吻合口无异常。在原溃疡中心 ,有一直径 0 5cm瘘口 ,剥离邻近瘘口的壁层胸膜约 4× 8cm2 ,蒂端靠近瘘口 ,游离端折叠皱缩填塞覆盖于瘘口表面 ,缝合修补 ,关胸前置放胃肠减压管 ,术后用西咪替丁 1 4天 ,2 2天顺利出…  相似文献   

4.
博莱霉素快速胸腔粘连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2 0 0 2 - 0 7~ 2 0 0 3- 12用博莱霉素快速胸腔粘连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MPE) 2 3例 ,疗效较好 ,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11例 ,女 12例。年龄 2 3~ 71岁 ,平均年龄5 4 .6岁。1.2 方法 患者取半卧位 ,选患侧腋后线第 6肋间隙进行穿刺抽液 ,取胸腔积液常规检查 ,然后安置胸腔引流管进行闭式引流。前 1h控制抽液 10 0 0 ml,以后不再限速 ,患者如感不适可夹管休息 30 min~ 1h后再放 ,引流时间不超过 2 4 h(2 4 h仍有水者即用负压吸引抽干胸水 )。床头 X线证实胸液消失或近消失时注入用 30 ml生理盐水稀释的博…  相似文献   

5.
胸带制作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带在肋骨骨折和胸部术后减轻伤口张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胸带给带有胸腔闭式引流的病人造成不便:由于胸腔闭式引流瓶的体积大及密闭性,我们只能将胸带压住闭式引流管而无法将其拉出至胸带外面,易使胸腔闭式引流管打折,导致引流不畅.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灵活性较强的胸带,既方便又能避免上述弊端,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胸手术后置胸腔闭式引流 ,对排出胸腔内残留的气体、液体 ,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 ,促进肺膨胀 ,预防胸腔感染 ,消除胸腔内残腔非常重要。我科从 1997年 ,1月~ 1998年 12月间共行胸腔闭式引流 5 0例 ,现将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情况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例 ,男 43例 ,女 7例 ;年龄 2 4~ 72岁 ,平均 6 4.5岁。肺癌 9例 ,食管贲门癌 31例 ,胸外伤 10例。手术后均行胸腔闭式引流。2 护理2 .1 体位 全麻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后 ,可取半卧位 ,这样有利于膈肌下降至正常位置 ,便于通气及胸腔引流。2 .2 固定好胸腔引流管 胸腔引流管要固…  相似文献   

7.
钟可芳   《护理与康复》2017,16(8):914-915
<正>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法由于创伤大、并发症多、使用不方便等缺点,逐渐被小口径胸腔引流法取代~([1])。越来越多的研究~([2-4])表明,小口径胸腔引流管能取得与传统导管闭式引流相似的临床疗效,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国内有众多学者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导管治疗胸腔积液~([5-6]),但在临床应用中,引流不畅与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细胸腔引流管在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行VATS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实验组50例采用超细引流管辅助粗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改良胸腔闭式引流管。观察2组患者胸腔引流效果、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1~4 d胸腔积液引流总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10 d总引流量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12 h VAS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24~72 h静息及咳嗽时VAS疼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VATS术后超细引流管辅助胸腔闭式引流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1985至1987年间,我院接受火器性胸部穿透伤行胸腔闭式引流的伤员56例。其中4例不同程度的存在闭式引流装置缺陷及处置不当的护理问题,现将本组伤员胸腔闭式引流中常见的失误及对策分析讨论如下。一般资料本组伤员均为男性,年龄19-28岁,弹片伤45例,枪伤11例。血气胸33例,血胸18例,气胸5例,治愈53例,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胸腹联合伤,1例死于颅脑伤。56例中携带闭式引流袋转入者50例,胸内仍有积血、积气、肺组织受压而引流管过早拔除者6例。50例带管者转入时12例引流管阻塞,其中因5例不能用一般方法解除阻塞因素而重新置管,另6例拔管过早者均再次行胸腔闭式引流。首次置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拔管时间24h4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微创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住院的6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33例和胸穿组35例,所有病例按常规抗结核治疗。引流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定时开关导管;胸穿组常规胸腔穿刺,每周抽液1~3次。结果引流组患者胸水排净时间〔(3.40±1.05)vs(13.20±4.03)d〕、住院时间〔(8.60±4.28)vs(23.20±5.36)d〕、穿刺次数〔(1.20±0.44)vs(5.80±2.11)次〕等均少于胸穿组(P均<0.01)。引流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0.9%vs65.7%,P<0.05)。引流组发生导管堵塞或引流不畅4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胸穿组胸膜反应1例,气胸2例,胸膜增厚4例。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安全简便,创伤小,疗效优于常规胸腔穿刺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微创法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372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96例,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和负压引流袋连接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176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胸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胸水消失时间及3、7、14 d后胸水吸收率。结果: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7±5)d,对照组(17±9)d,有明显差异;治疗组3、7、14 d胸水吸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法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胸腔镜下胸膜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优势及效果.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oscopic surgery,VATS),术中吸净胸腔积液,分离胸膜腔内房性分隔样粘连,用干燥的导尿管、注射器将无菌干燥滑石粉10 g均匀喷涂于胸膜腔内,并放置胸腔引流管接水封瓶结束操作.结果 36例于术后1周胸引量<100 mL,复查胸部CT见肺脏复张完全,胸水消失而拔除引流管,4例肺癌患者因右下肺不张.导致术后患肺不能完全复张,延缓胸腔引流至术后2周拔管,随访胸片及胸部CT检查仅肋隔角处少许包裹性积液.结论 胸腔镜下胸膜粘连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可靠,可有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为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对42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临床观察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并发症以及导管堵塞的预防措施。结果42例患者,导管滑脱2例,术后导管堵塞2例,堵管发生率4.76%。本组患者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气胸、胸液外渗等。结论微创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安全有效,但要加强置管护理,减少导管堵塞、滑脱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恶性胸腔积液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化疗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晋 《护理与康复》2008,7(5):356-358
总结78例恶性胸腔积液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及化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胸腔穿刺前做好健康宣教,穿刺后重视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加强化疗毒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78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7-35 d,平均15 d,平均住院20 d。8例因形成多房性、包裹性胸水而拔管,1例引流管脱出后重新置管,治疗毕拔管,69例治疗毕拔管。  相似文献   

15.
张毅  潘铁成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7):60-62,F0003
目的:探讨食管手术后膈疝合并胸腔积液的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例食管肌层切开术后膈疝合并胸腔积液置胸腔引流管造成胃瘘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贲门失弛缓症行食管肌层切开术,术后出现胸腔积液,行胸腔闭式引流,持续引流出消化液,误诊为食管瘘而行胃和空肠造瘘术,术后胸腔引流液持续7个月余,转入我院.行剖胸探查见部分胃体经食管裂孔疝入左胸腔,胸腔引流管经胃壁进入胃内,食管中下段完整无瘘口,证实为留置胸腔引流管时穿破胃壁所致胃瘘.结论:对食管术后并发膈疝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时忌动作粗暴,对长期存在引流液者应细致查体,完善影像学检查,注意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6.
王丽花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F0003-F0003
脓胸形成后因脓液稠厚,尤其是食管术后吻合口瘘形成的脓胸,因其中混有食物残渣,易造成管腔小的引流管堵塞或引流不畅,必须植入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水封瓶行胸腔引流。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和胸腔积液的新方法。 2 0 0 1年 6月以来 ,我科利用中心静脉置管术对 9例自发性气胸病人和 12例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病人进行胸腔闭式引流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2例中等量以上的胸腔积液患者 ,男 7例 ,女5例 ,年龄 4 2~ 89岁。置管时间最长 18d ,最短 3d ,引流通畅性良好。 7例结核性胸水患者在积极综合治疗下胸水完全吸收 ,5例癌性胸水患者胸闷、气逼等胸水压迫症状明显改善而出院。 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2 4~ 72岁 ;肺部压缩带在2 0 %~ 4 0 % ,…  相似文献   

18.
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种不同内径的引流管对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的发生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分别选用6F、22F两种不同内径的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的并发症有疼痛、皮下气肿、管腔堵塞、管周感染、引流管脱出、拔管后发生气胸,其中粗管引流效果好,管腔堵塞少,但皮下气肿发生率高;细管引流疼痛感不明显,但易发生堵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均有可能出现并发症,护理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应各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19.
一次性留置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性留置引流管治疗大量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68例患者经X线胸片、CT或胸部B超证实有大量胸腔积液,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行一次性留置引流管闭式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胸穿术.结果:治疗组31例仅做一次引流即可引出全部胸腔液体,总有效率88.6%.结论: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避免了多次胸穿的危险性,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胸穿术并值得临床普及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缠绕固定法预防胸腔引流管非计划性拔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英 《护理学报》2008,15(8):91-91
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胸心外科极为重要的治疗措施。通过胸腔闭式引流可以引流胸腔内积气、积血、积液;重建负压,保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膨胀。临床上为了固定导管,采用了很多方法,如胸内缝合、胸外敷贴固定等。但是,在术后搬动患者过程中,或患者术后躁动及睡眠时,非计划性拔管仍时有发生。2007年5月-2008年4月,本科室采用缠绕固定法加强固定胸腔引流管,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