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拉萨市藏族青少年体型的Heath-Carter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藏族青少年体型的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ner法,对拉萨市1539名青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藏族青少年男性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2.5-3.1-3.8),女性为外胚层一内胚层均衡型(3.7-2.6-3.4);男性由中间型向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发展,女性从中间型经历均衡的外胚层型发展为均衡的内胚层型。结论:藏族青少年男女性问体型发育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青春期之前,藏族青少年的体型与汉族和壮族相似;进入青春期后,藏族男性青少年具有自己独特的体型特征,藏族女性青少年与汉族、壮族和芬兰人的体型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裕固族青少年体型的发育特征及其规律. 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甘肃省肃南县青少年989人(男性512,女性477)进行体型评价. 结果裕固族青少年男性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3.0-3.6-3.7),女性为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8-2.9-3.6);男性由中间型经历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发展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从中间型经历偏外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偏内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结论 裕固族青少年男女性间体型发育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男性在7~12岁时体型与蒙占族、汉族、壮族、匈牙利人相似;在13~17岁时与藏族、壮族、汉族、达斡尔族体型相似.女性在7~9岁青少年期体型与匈牙利人体型相似;10~17岁与藏族、汉族、壮族和芬兰人的体型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湖南白族少年儿童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525例(男性748例,女性777例)湖南白族少年儿童的体型进行评价。结果男性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男性体型以中胚层、外胚层为主,女性体型以中间型、外胚层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由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中胚层-外胚层均衡体型、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发展为中胚层-外胚层均衡体型。女性由中间型、均衡的外胚层体型、中间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结论白族少年儿童男女性的体型发育存在着差异,男性身体线性程度相对较高,肌肉发达;女性脂肪含量较多、线性度较差。与蒙古族等群体比较,白族学生脂肪含量较少,身材矮小,肌肉不发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湘鄂渝黔边区苗族儿童青少年体型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896名苗族青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男性中因子值大于女性,内因子值小于女性;男性体型以中胚层为主,女性体型以中胚层和内胚层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由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发展为偏外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由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均衡的中胚层、三胚层中间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型发展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结论:苗族青少年男、女性的体型发育存在着差异,男性身体线性程度相对较高,外形上稍瘦削、肌肉发达;女性脂肪含量较多、线性程度较低.与其他群体比较,苗族学生肌肉发达,线性程度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族儿童少年体型的发育特征及其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法,对1 382名(男689,女693)水族儿童少年进行体型评价。结果:水族儿童少年男性的体型为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2.19-3.64-3.27),女性为中间型(2.63-3.12-3.08);男性体型以中胚层系(54.87%)和外胚层系(42.28%)体型为主,女性以外胚层系(39.61%)和中胚层系(35.84%)体型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体型由均衡的中胚层型经偏外胚层的中胚层型,发展为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体型,女性从均衡的中胚层型、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偏中胚层的外胚层型返回中胚层-外胚层均衡型发展为中间型体型,最后向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发展。结论:水族儿童少年男女性的体型发育存在有差异;男性线性程度相对较高、外形较削瘦、肌肉发达,脂肪含量少;女性皮下脂肪含量较多,体型丰满,线性程度较低。与其他群体比较,水族儿童少年肌肉和骨骼发达度中等,线性度较低,脂肪含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湘语族群乡村汉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方法对湖南省双峰县乡村汉族成人410例(男196例,女214例)进行了体型研究.结果:湘语族群乡村汉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8-5.0-2.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1-4.5-1.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乡村汉族男性、女性内、中因子值均在40~岁组达到最大,外因子值在20~岁组最大.在13种体型中,男性出现率较高的体型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均衡的中胚层体型、偏中胚层的外胚层体型;女性出现率较高的体型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湘语族群乡村汉族男性与广西汉族、云南汉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蒙古族等族群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相距较远.女性与云南汉族、内蒙古汉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族群体型最为接近,与壮族、仡佬族体型相距较远.结论:湘语族群乡村成人具有我国北方族群体型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地区汉族成人体型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汉族成年人体型。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内蒙古汉族的体型进行研究。结果: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6-4.8-2.1,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6-4.3-1.6,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30岁以前男性体型以均衡的中胚层体型为主。30岁以后转变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且随年龄增长变化不大。女性随年龄增长内中因子值增加,外因子值下降,体型愈来愈偏内胚层体型。结论:各年龄段的男女平均体型均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其他5个少数民族的资料相比。除回族差异显著外,其余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张健  温有锋  刘素伟 《解剖学报》2012,43(6):846-849
目的 了解黑龙江鄂伦春族成人的体型特点。方法 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157例(男75例,女82例)黑龙江鄂伦春族成人进行体型分析。结果 鄂伦春族男性平均体型值4.3-5.1-1.7,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生平均体型值为6.3-5.0-0.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鄂伦春族男、女性体型分布集中,主要在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内胚层 中胚层均衡体型、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男性较女性外因子高、  相似文献   

9.
回族成人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用Heath-Carter法对392名(男180,女212)20~50岁回族农民的体型进行了研究.回族的平均体型,男性为均衡的中胚层体型(2.7-4.2-2.8);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4.4-3.6-2.4).男女性体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回族男女性均呈内、中胚层值上升和外胚层值下降的趋势.与国内外资料比较,回族的内、中胚层值偏低,外胚层值居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新疆哈萨克族成年人体型的特点。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基础上,按照整群抽样方法抽 取新疆伊犁州、塔城地区哈萨克族成人1 026 例( 男468 例、女558 例)作为调查对象,测量所有调查对象的身 高和体重等10 项指标,应用 Heath-Carter 体型测量法进行体型的判定。结果:哈萨克族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54- 4.49-1.50,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6.23-4.55-0.98,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聚类分析结 果显示哈萨克族男性与鄂温克族聚为一类,女性同赫哲族、乌孜别克族聚为一类。结论:哈萨克族各年龄组体型 男性主要表现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型,女性主要表现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型,且与阿尔泰语系民族体型较相似。  相似文献   

11.
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腕部骨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藏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骨发育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取父母为藏族、本人在那曲生活、经体检证明健康的1135例7~18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按CHN法进行手腕部骨龄评价。结果:骨龄与日历年龄呈高度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手腕部骨龄与日历年龄存在交叉,而女性骨龄均小于其日历年龄;骨龄性别差异表现为7~10岁年龄组男性大于女性,11~14岁年龄组男性与女性基本持平,而后男性又大于女性。结论:西藏那曲地区藏族青少年存在其独特的骨骼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2.
李咏兰  胡慧媛 《解剖学报》2018,49(6):786-792
目的 摩梭人民族身份未定,通过研究摩梭人体型来分析其民族归属。 方法 在云南宁蒗县永宁乡共测量了386例(男179例,女207例)摩梭人体质数据,采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研究摩梭人的体型。 结果 摩梭人男性平均体型值为3.2-4.9-2.4,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0-4.8-1.6,属于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男性体型点的分布相对离散,女性体型点的分布相对集中。60岁以前,随年龄增长,女性脂肪、骨骼和肌肉越来越发达,身体线性度变小。体型位置距离比较,摩梭人体型与布依族最接近,与云南汉族和云南蒙古族较接近,与巴尔虎蒙古族距离较远。采用组间连接法对13个族群(8个南方少数民族、2个南方汉族,3个北方蒙古族)体型3个因子均值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摩梭人体型具有南方族群体型特征,但摩梭人体型与多数南方族群略有不同。综合13个族群男性、女性内、中、外因子均值的比较结果,发现摩梭人身体脂肪含量逊于北方蒙古族和汉族,而高于7个南方少数民族,身体粗壮程度强于多数南方民族,但逊于北方蒙古族。 结论 摩梭人总体上具有南方族群的体型特征,但比多数南方族群身体更粗壮、脂肪更发达。不支持摩梭人是蒙古族一支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壮族成人体型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马山县517名(男258,女259)壮族成人的体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男性的平均体型值为(3.4-4.4-2.4)属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姓为(4.5-4.1-1.9)属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随年龄增长,男女性内、中因子值先上升后稍有回落,外因子值逐步下降后稍回升;②体型存在性别差异;③南宁壮族与百色壮族和黑衣壮族体型比较,SAD值很高(男∶2.0和1.99;女为∶1.8和1.53),体型相距甚远。结论南宁壮族以皮下脂肪丰富,骨骼肌肉中等发达而身体线性度较差为特征。广西壮族成人体型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芜湖市区汉族青少年的Heath-Carter法体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为了解汉族青少年的体型发育状况。方法:运用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了芜湖市区7~20岁汉族青少年的体型。结果:男性体型变化较大,12岁以前以偏内胚型的中胚型为主;13~16岁均衡的外胚型增多;17~20岁三胚中间型和偏内胚型的中胚型增多。女性体型变化较小,主要由三胚中间型和偏内胚型的中胚型向偏中胚型的内胚型过度。经检验,8岁以后男女性的平均体型具有明显差异。和国内外资料相比较,表明在不同民族、种族的体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结论:Heath-Carter体型是反映体格特征的有效综合参数,对深入进行体质人类学研究有重要意义。青春期是形成健壮体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族成人的体型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目的:了解鄂伦春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用Heath-Carter人体测量法对191名(男85,女106)鄂伦春族成人进行体型评定。结果:鄂伦春族的平均体型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3.3-4.8-2.3),女性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5.2-4.0-1.7)。男女性的体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40岁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鄂伦春族男女性均呈内中因子值上升和外因子值下降的趋势。结论:鄂伦春族的平均体型与  相似文献   

16.
易灿  李咏兰  于会新 《解剖学报》2022,53(2):254-260
目的 探讨中国壮侗语族族群成人的体型特征.方法 采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壮侗语族15个族群9965(男性4312,女性5653)例进行体型研究.结果 壮侗语族族群男性平均体型值为4.1-5.2-1.9,属于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女性平均体型值为5.5-4.9-1.3,属于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除内因子和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