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抑制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电针足阳明经穴组、电针足少阳经穴组、电针足太阳经穴组,每组9只。分组处理后,放免法测定血浆、胃窦平滑肌组织胃动素、P物质含量。结果:电针足阳明经穴组血浆、胃窦平滑肌组织中胃动素、P物质含量均高于阿托品模型组(P<0.01),而电针足少阳经穴组和足太阳经穴组与阿托品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阳明经穴可升高胃运动抑制家兔外周脑肠肽胃动素、P物质的含量,且足阳明经具有经脉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平滑肌细胞内第二信使Ca2 的影响.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针刺足阳明经穴组、针刺足少阳经穴组、针刺足太阳经穴组,每组9只.分组处理后,取胃窦平滑肌,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 ]i).结果:针刺足阳明经穴组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 ]i明显高于阿托品模型组(P<0.01),而其他各组间细胞内[Ca2 ]i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的影响与胃平滑肌细胞内Ca2 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穴针刺血清对家兔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舒缩活动的影响,从离体细胞水平研究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特异性.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针刺足阳明经穴组、针刺足少阳经穴组、针刺足太阳经穴组,每组9只.分组处理后,颈动脉采血制备针刺血清.另取正常家兔10只,取胃窦平滑肌,经Ⅱ型胶原酶消化后制成正常兔胃窦平滑肌细胞悬液.取1∶2稀释的针刺血清与同体积的正常兔平滑肌细胞悬液作用,用戊二醛固定后在显微镜下以测微尺测定细胞长度.结果:阿托品模型组的血清能使正常兔胃窦平滑肌细胞舒张,细胞长度增加;针刺足阳明经穴组的血清可以促进正常兔胃窦平滑肌细胞收缩,细胞长度缩短,而针刺足少阳经穴组和针刺足太阳经穴组的血清对正常兔胃窦平滑肌细胞的长度影响不明显.结论:足阳明经穴针刺血清能使离体胃窦平滑肌细胞产生明显的收缩效应,从离体细胞水平进一步证实了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细胞水平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特异性及针刺足阳明经穴对胃平滑肌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阿托品模型组(B)、针刺足阳明经穴组(C)、针刺足少阳经穴组(D)、针刺足太阳经穴组(E).阿托品造模处理后,分离胃窦平滑肌细胞,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在显微镜下以测微尺测定细胞长度,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胞内钙离子浓度.结果:针刺足阳明经组(C)的细胞舒缩长度明显短于其他各组(P<0.01),且胃窦平滑肌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针刺足阳明经穴能使阿托品阻断的胃窦平滑肌细胞产生明显的收缩效应,进一步证实足阳明经与胃之间存在特异性的联系,其效应的产生与引起胃窦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足阳明经对胃窦平滑肌细胞内IP3(三磷酸肌醇)影响的经脉特异性.方法将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组、针刺足阳明经组、针刺足少阳经组、针刺足太阳经组.分组处理家兔后,立即分离其胃窦平滑肌细胞,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测定细胞内IP3的含量.结果针刺足阳明经组胃窦平滑肌细胞内IP3含量为(39.00±12.97) pmol/106 cell,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而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经升高静滴阿托品后胃窦平滑肌细胞内IP3含量具有经脉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窦平滑肌细胞舒缩长度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从细胞水平研究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特异性。方法 :将 45只家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阿托品模型组、针刺足阳明经穴组、针刺足少阳经穴组、针刺足太阳经穴组 ,每组 9只。分组处理后 ,取胃窦平滑肌 ,制成活的单个平滑肌细胞悬液 ,在显微镜下以测微尺测定细胞舒缩长度。结果 :针刺足阳明经穴组的胃窦平滑肌细胞长度明显短于其他各组 (P <0 .0 1 )。结论 :针刺足阳明经穴能使经阿托品阻断的胃窦平滑肌细胞产生明显的收缩效应 ,进一步证实了足阳明经与胃之间存在特异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窦胆囊收缩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的特异相关性的内在机制.方法: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A.生理盐水组;B.阿托品组;C."足三里"组(足阳明经);D."阳陵泉"组(足少阳经);E."四白"组(足阳明经);F."承筋"组(足太阳经).除A组外,各组均静脉滴注阿托品,与此同时C~F组分别电针"足三里""阳陵泉""四白"及"承筋"穴20 min.取胃窦平滑肌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上述组织内胆囊收缩素受体基因(CCKA-R-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足阳明经"足三里""四白"能上调胃窦组织中CCKA-R-mRNA的表达(P<0.01),电针足少阳经"阳陵泉"及足太阳经"承筋"穴则无此效应(P>0.05).结论:①CCKA-R-mRNA表达增强是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运动功能产生兴奋作用的内在机制之一,针刺足阳明经对胃运动的影响,不仅与相关的脑肠肽的释放有关,还与其相应受体基因表达的强弱有关;②足阳明经与胃相关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电针足阳明、足少阳经穴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作用的异同,探讨足阳明经与胃相关的特异性及电针足阳明经穴对胃黏膜损伤细胞修复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造模采用水浸束缚法。实验结束后取血清及胃黏膜组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法)分析胃黏膜EGFRmRNA表达。结果电针足阳明经穴均能使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能显著升高胃黏膜EGF、TGF-α含量;电针上调EGFRmRNA在胃黏膜的表达水平,其中以足阳明经穴组作用最强,与足少阳经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细胞修复作用是通过促进EGF、TGF-α等相关因子的合成、分泌与释放实现的;增强EGFRmRNA在胃黏膜局部的表达,可能是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修复作用的另一机制;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针刺下肢足三阳经腧穴对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作用,优化针灸治疗方案.方法:选择75例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病人,随机分为3组:阳明经穴组25例,少阳经穴组25例,太阳经穴组25例.针刺治疗3周,通过临床痉挛指数CSI和Fugl - Meyer评分,观察病人针刺前后的下肢肢体痉挛状态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3组病人疗前与疗后比较,CSI评分均降低,但阳明经穴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足太阳经穴组下降的幅度最大,与足少阳经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病人疗后Fugl - Meyer分值均增高,与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增高的幅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阳明经穴组、少阳经穴组、太阳经穴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中风偏瘫下肢痉挛状态的治疗中,足太阳经穴疗效最好,其次是足少阳经穴,足阳明经穴最差.  相似文献   

10.
针剌督脉穴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穴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取督脉穴为主,配合阳明经穴,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刺治疗;对照组以阳明经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77.94%。结论:本法治疗中风偏瘫不但临床治愈率高,且能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1.
电针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本实验采用无水乙醇灌胃造成胃粘膜损伤后 ,分别电针足阳明经“四白”、“梁门”、“足三里”三个不同段代表穴 ,及“足三里”外 2cm的对照点 ,观察其对胃粘膜损伤后的细胞保护作用 ,以证实足阳明经与胃的相关性。结果发现 ,分别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7日后 ,均能使胃粘膜损伤指数显著降低。电针“足三里”后 ,胃液及胃粘膜PGE2 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显著增高 (P <0 0 5或 0 0 1 ) ,血清NO与模型组、电针“足三里”外 2cm组比较亦见明显增高 (P <0 0 5) ;电针“四白”、“梁门”、“足三里”以及空白组胃粘膜EGF与未经电针的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或0 0 1 )。提示 ,电针家兔足阳明经不同节段的腧穴均对胃粘膜损伤细胞有保护作用 ,其中以“足三里”最满意 ,说明足阳明经与胃具有相关性 ,与此同时 ,同一经脉的穴位对相关脏腑的作用亦有着相对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回顾和整理近20年针灸治疗卒中后复视的研究成果,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参考依据。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整理自1999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的文献,从选穴规律、治疗方法等方面归纳分析。最终获得临床文献25篇,无阐释作用机制的实验类文献,按经脉腧穴使用个数排序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睛明、太阳、风池。十四经经脉腧穴使用频率前3位的经络由高到低依次为: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虽然针灸治疗卒中后复视在临床上已取得一定疗效,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却较少涉及。今后应规范疗效评价标准,探究机制,进行更深入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13.
Luo W  Cheng JZ 《中国针灸》2010,30(11):918-920
[摘要] 目的:通过对针灸推拿与恩经复治疗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对比研究,比较两者之间的疗效,探求治疗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0例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配到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被试因素和对照物,其中20例患儿肌注恩经复,另20例患儿行中医针灸推拿综合康复治疗。2个疗程为一个时间段(其中恩经复肌注28天为一个疗程,中间间隔10天;针灸推拿28天为一个疗程,中间间隔10天)。对他们的效应进行同期平行观察,对实验结果统计分析。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包括上肢下垂、肌力较弱、皮肤感觉异常、手指活动差、外界浅表刺激肌肉无自主收缩、不能曲肘、垂腕貌、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等以及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比较(55%),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肌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0%,大大的超过了对照组的45%,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而得出针灸推拿疗法是提高小儿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结论: 中医针灸推拿综合康复治疗是运用中医经络腧穴跟神经系统理论相结合,依据中医“治萎独取阳明”原则,在上臂经络及神经反射区域使用特定的推拿手法,取穴以阳明经穴为主,采用一定的补泻针法,动、静留针相结合,从而达到舒经活络、活血化淤、强经壮骨、改善肌力,促使受损的神经及上肢功能的恢复的功效,从此次研究来看,疗效明显优于肌注恩经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非特定穴以及非经非穴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不同评价时点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经穴效应差异性。方法:将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组(A组)36例、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组(B组)39例和非经非穴组(C组)41例。A组针刺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B组针刺条口、阴市、伏兔、犊鼻,并均沿穴位所在经络近心端约2mm位置设置辅助针刺点进行浅刺。C组针刺4个非经非穴点:①肘内侧,肘尖与腋窝连线中点;②肱骨内上髁与尺骨腕部之间中点;③臂内前缘三角肌和二头肌交接处;④足三里水平旁开1~2cm,胫骨外侧缘处,并沿非经非穴点所在肢体纵轴线体表投影在非经非穴点近心端约2mm位置设置辅助针刺点进行浅刺。各组针刺点及其旁开的辅助针刺点均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均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3个月随访观察各组功能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28/33)、67.7%(21/31)、76.9%(20/26)、56.3%(9/16),B组分别为45.9%(17/37)、38.7%(12/31)、42.9%(12/28)、38.5%(5/13),C组分别为15.8%(6/38)、18.4%(7/38)、46.1%(12/26)、16.7%(4/24),A组在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3个症状方面总有效率均优于B组(均P<0.05);A组在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4个方面总有效率均优于C组(均P<0.05);B组在餐后饱胀症状方面总有效率亦优于C组(P<0.05)。各组FDI评分、SF-36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随访、3个月随访时点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5);A组在以上各时点FDI评分、SF-36评分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B组在治疗后2项评分也较C组改善明显(均P<0.05)。结论: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与针刺非经非穴治疗FD均有效,而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治疗FD具有更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证实了经穴特异性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养元通络针法对糖尿病胃轻瘫(DGP)模型大鼠胃窦平滑肌SCF-kit通路系统及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胆囊收缩素(CCK)、5-羟色胺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模型组(M)、针刺组(A)、假针刺组(SA)、西药二甲双胍组(MET),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均采...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发作期针刺镇痛方案优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偏头痛发作期针刺镇痛方案进行优选,指导偏头痛针灸临床决策。方法:以76例发作期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治疗方案根据L9(34)正交表对体穴组合(A)、毫针及电针疗法(B)、耳穴疗法(C)、放血疗法(D)4因素及其各自不同的3水平设计实施。试验过程中同时应用了随机(分层随机、中心随机)和盲法(评价者盲)的方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头痛强度,根据治疗前及治疗后10min、20min、30min、1h、2h、3h、4h、5h、6h、12h、24h共计12个时点的VAS值变化情况,对不同针刺方案的镇痛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针刺后24h内,4因素对缓解头痛强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体穴组合(A)>毫针及电针疗法(B)>放血疗法(D)>耳穴疗法(C)。由正交推导出来的不同时点最佳针刺镇痛方案中,少阳经局部加远端取穴进行毫针刺的疗效最稳定,可作为基础镇痛方案;耳穴电针有助于提高即刻镇痛效果;太阳紫脉加阿是穴放血可巩固镇痛效果。结论:偏头痛发作期最佳针刺镇痛方案为少阳经为主局部加远端取穴进行毫针刺,同时配合耳穴电针以及太阳紫脉和阿是穴放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22包经“内关”“郄门”穴治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针刺“内关”治疗组、针刺“郄门”治疗组、针刺“支沟”对照组。后3组电针相应穴位20min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min,心电图(ECG)监测,再电针穴位20min,松扎,恢复灌流60min,摘取心脏,取心室肌制备心肌细胞肌浆网,定磷法测定三磷酸腺苷酶(Ca^2+-ATPase)活性的高低;用Northen-Blot方法测定肌浆网Ca^2+-ATPasemRNA的相对含量。结果:模型组Ca^2+-ATPase活性明显降低,Ca^2+-ATPasemRNA的表达下降。针刺心包经“内关”穴组和“郄门”穴组Ca^2+-ATPase活性和Ca^2+-ATPasemRNA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针刺“支沟”穴组酶活性与基因的表达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手厥阴,22包经穴“内关”“郄门”穴可提高心肌细胞肌浆网Ca^2+-ATPase的活性,促进Ca^2+-ATPasemRNA基因的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增强心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观察针与灸血清对培养肥大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分子探针Fluo-3AM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针与灸血清对RBL-2H3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加入针与灸血清12h后,肥大细胞内游离钙浓度降低,而加入针与灸血清24h后,肥大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没有变化。结论:针与灸血清能够阻抑肥大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有时间窗口限制。  相似文献   

19.
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莉  孙丽丽  王欣  张丰聪 《中医杂志》2012,53(12):1051-1054
目的 总结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失眠处方取穴规律.方法 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对1979-2011年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针灸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运用频数、百分数对针灸治疗失眠常用穴位、所用穴的十四经分布及在人体各部位的分布情况、特定穴应用情况及处方用穴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纳入文献192篇,用穴112个.常用穴位为神门、三阴交、百会、足三里、太冲;使用穴位数较多的经脉主要有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分部取穴主要以头颈部和下肢为主;特定穴选用最多的是五输穴,其次是原穴和背俞穴;以多穴处方为主,双穴处方的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并注重头部选穴.结论 现代针灸治疗失眠取穴注重循经取穴及特定穴的选用,取穴部位多集中在头颈部和下肢,并结合中医理论辨证取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