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社会现实依历史规律而发展。人类需要宁静高速、深沉凝重的情感甘霖濡养生命之河。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爱心循人生之理去解决学生群体的实际问题,用责任心循历史之理.将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的存在意识。只有用善良之心循寰宇之恒理,才能体桑中之真情意,形成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下虚此生.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最早由马丁·塞里格曼提出。作为当时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认为二战以来的心理学发展过分注重于人类问题的解决和补救,而忽略了对生命美好方面的关注。在积极心理学研究者看来,对于人类面临的问题,我们不仅要修复损坏的地方,也要同时致力于帮来访者重建或寻找生命中美好的东西[1]。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考察徐州地区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了解与看法,即是否因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精神空虚、是否存在存在性挫折、是否有正确的生命目的、是否能承受生活中的磨难以及对死亡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大学生生命意义强度与极性的结构,借鉴国内外已有量表的相关项目编制大学生生命意义强度与极性量表。方法:对334名大学生进行量表初测,经过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形成包含9个项目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量表和包含13个项目的大学生生命意义强度量表。对1608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量表的施测以进一步验证量表结构并分析量表的信效度。结果:1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包含人与社会和人与己两个维度,人与社会的方差解释量较大,能够解释31.888%的总方差变异量,是生命意义极性的主要维度;生命意义强度由生活目标与热情以及执着追求两个维度组成,生活目标与热情的方差解释量较大,能够解释33.410%的总方差变异量,是生命意义强度核心维度;2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与强度量表以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51~0.858;量表及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625~0.787。两份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与效标均达到显著性正相关;3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量表的项目平均分高于生命意义强度,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较为积极,生命意义强度较弱。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与强度量表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大学生生命意义强度总体较弱但生命意义较为积极。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最早在美国提出,主要是针对青少年日益严重的自杀、吸毒等社会问题,其目的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生命意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近年来,大学生伤人、自伤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反映了当下我国大学生群体生命意识缺乏、生命价值观扭曲的问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高校生命教育的开展刻不容缓。随着生命教育的发展及人们认识的深入,其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深化,其实施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相似文献   

6.
<正>与一般社会消费者相比,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主体身份使其消费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1]。关注大学生成长和大学生消费维权,就是关注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消费环境,有着重要意义[2]。大学生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有:大学生维权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弱;有关部门行政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完善[3]。大学生维权知识的获得,绝大多数来源于课本,来源于社会教育以及世间之事微乎其微[4]。大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  相似文献   

7.
调查大学生自伤行为及生命意义感现状,探讨生命意义感对自伤行为的影响.对某省属高校86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大学生人口学信息及自伤行为发生情况等;采用生活目的测验(PIL)了解生命意义感水平.结果显示:自伤行为检出率7.7%;54.6%的伴有自伤行为大学生无明确生命意义与目标;生命态度[OR=...  相似文献   

8.
杭州市大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受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的影响 ,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正在发生变化 ,表现为不仅希望没有心理疾病 ,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满意感、幸福感。因此 ,生活满意感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的指标已引起大家的关注。一般来讲 ,生活满意感越高 ,积极的情绪体验越多 ,幸福感越强。我国学者对各类人群的生活满意感作过一些研究[1-4] ,对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也做过一些调查[6-8] ,表明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心理健康状况。本文试图通过调查了解杭州市大学生总体生活满意感 ,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大学生生命意义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湖南和广东的60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女生(t=2.53,P0.05),不同专业大学生生命意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生命意义与社会支持、心理控制源、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相关(r=0.60~-0.55,P0.01);大学生感知的主观支持、心理控制源和生活满意度显著预测其生命意义的目标维度,主观支持和总体情感指数显著预测生命意义的实现维度。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水平总体情况良好。社会支持、内在控制感及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0.
程燕  谢罗奇 《校园心理》2016,(4):237-240
通过对湖南省内10所高校1 000名在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相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显示:83.9%(791名)的大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开展了生命教育活动,但师生满意度低,生命教育境遇尴尬,实际需求与现行教育存在差异;大学生生命意识水平总体良好,但对自杀的认知存在不足,不同群体大学生如有无兴趣爱好、近期重大生活事件、自残自杀史等生命意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行生命教育理念滞后、体系不健全、效果不理想、开展无保障,存在极大的可完善空间,但要真正推动、落实和深化,亟待多方努力,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及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生命意义感量表(MLQ)、心理韧性量表(CD-RI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917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比Bootstrap法检验心理韧性和生命意义感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之中产生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领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积极应对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40~0.98,P0.01);中介模型检验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对积极应对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6,效应量为37.21%,生命意义感及心理韧性均能够在领悟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10、0.15,效应量为23.26%、34.88%,且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也显著,效应值为0.02,效应量为4.65%。结论: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不仅能直接影响积极应对,还能通过生命意义感和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以及生命意义感-心理韧性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大量的跨文化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对在该地区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影响,使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及对现实的态度及行为方式都有所不同[1]。许多学者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研究,但对生活在中美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调适水平的跨国研究的报道还较少见。我们进行跨国比较研究,以了解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和文化对心理调适能力的影响。1方法1.1调查材料利用自编的大学生心理调适综合量表(简称CCSAI),对生活在中美两国的华人大学生进行调查,测量在大学生活期间所遇到的各种心理调适问题,如学…  相似文献   

13.
正中老年女性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1]。乳腺癌作为应激事件易使患者产生负性心理应激反应[2]。应激系统模型[3]提出认知评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因素相互作用使个体产生生理心理的应激反应。积极心理学中的益处发现作为一种认知及行为上的积极应对[4],尚未有研究探讨社会支持与益处发现是如何相互作用对心理应激反应产生影响的。故本研究旨在调查中老年乳腺癌术后患者社会支持、益处发现与心理应激反应的关系,为改善乳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大学生生命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提供参考。采用《大学生生命观调查问卷》《自杀态度问卷》对延安大学353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在生命观现状的研究中,大多数大学生对生命观持有积极的认识。②生命态度的研究中,来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密好友数量在对自杀行为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对生命观持有积极的认识,不同群体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徐州地区某大学2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孤独感处于中等水平,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在性别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大学生的生命意义认知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442,P0.01);回归分析显示,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对孤独感的预测能力为17.5%。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的认知水平越高,孤独感水平就越低,并对孤独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生命信息学是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点上生长起来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随着社会生产的主流由物质产品转向信息产品,信息科技日益成为当代高新科技的主导与核心。生物学的重心正在由生命硬件转向生命软件,医学和农学已呈现出明显的“信息化”趋势。基因工程、癌细胞程序性死亡疗法、心理门诊等信息学疗法,迫切地需要理论上的支持与说明。计算机科学的并行分布式处理急需向生命信息处理过程学习。时代呼唤着生命信息学。生命信息学的创立和发展,不仅需要生命科学 、信息科学工作者的参与,而且需要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心理学、以及许多社会文化方面的学者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开展以人生纪录片为载体的生命教育课程干预,考察干预效果。方法:以是否选修《电影与心理人生》课程为条件将被试分为实验组(n=95)和对照组(n=65)。实验组开展每周2课时,持续时长17周的课程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相关操作。在干预第1周及最后1周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评估两组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水平。结果:干预前,实验组的生命意义感总分显著低于控制组(t=-2.521,P0.05),其中实验组的拥有意义感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t=-3.304,P0.01);干预后,实验组的生命意义感水平(t=-2.126,P0.05)和拥有意义感得分(t=-2.490,P0.05)显著提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人生纪录片课程为载体的生命教育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拥有意义感,从而提升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010-2020年间中国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横断历史meta分析的方法,对50篇使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测量我国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文献进行分析,运用一般元分析的方法考察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变迁趋势及性别差异。结果:2010-2020年间,大学生C-MLQ总分上升了0.19个标准差,生命意义体验得分上升了0.35个标准差,生命意义追寻得分上升了0.05个标准差;C-MLQ总分及2个维度得分均与年代呈正相关(r=0.20~0.58,均P<0.05);C-MLQ总分及2个维度均分性别差异的平均效果量■分别为0.05、0.03、-0.00。结论:近10年来研究报告的中国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19.
谢园梅 《校园心理》2021,(2):115-117
为考察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及其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网络利他行为量表对7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得分(95±18)分,不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命意义感及其各因子与网络利他行为显著性相关,并能够解释网络利他行为11%的变异.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处于整体中等偏下水平,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命质量 (QOL)是顺应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健康指标 ,是全面衡量人类生活状况的尺度 ,用以评价人群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生活满意度的综合水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生命质量系统研究和应用上已经开展了二十多年 ,而我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展关于生命质量的研究[1 ] ,其中大多是针对某种疾病的病人或老年人群的研究。为探讨中年人群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于 2 0 0 0年 9月~2 0 0 1年 6月期间对广州市区 46 3例中年知识分子和企业职工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广州市区大专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