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初中生行为困扰与求助态度的现状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用自填式问卷,对某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抽取的 27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在行为困扰的学校生活困扰层面上存在年级差异(F=15.3,P<0.01),初二高于初一(t=4.8,P<0.01),在身心发展困扰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t=2.8,P<0.01)),在求助态度的烙印容忍程度上存在年级差异(F=3.7,P<0.05),在信任辅导员层面和求助态度的整体层面存在性别差异(F=3.5,P<0.05),行为困扰和求助态度都不存在求助经验的差异(P>0.05).结论:初中生行为困扰不是很严重,求助态度比较积极正向;初中生行为困扰越严重,求助态度越消极负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对学业不良初中生学业求助的影响。方法:从长沙市两所中学分别选取24名和20名学业不良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使用学业求助态度问卷和学业求助行为问卷进行测量。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业求助态度(P<0.001)和学业求助行为(P<0.001)有明显改善。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改善学业不良初中生的学业求助态度和学业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油区初中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求助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和学业求助量表对296名油区初中生进行测查。结果①油区初中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求助行为(t=-2.421,P<0.05)。不同年级学生在工具求助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F=4.537,P<0.05),在执行求助行为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F=15.269,P<0.001),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表明,初一学生工具求助行为显著高于初三学生,初二和初三学生的执行求助行为极其显著高于初一学生;②油区初中生自我效能感对其学业求助行为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对工具求助行为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373,P<0.001),对执行求助行为和回避求助行为均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320,-0.321,P<0.001);学业自我效能感对执行求助行为和回避求助行为均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306,-0.203,P<0.001)。结论油区初中生工具求助行为受性别、年级因素影响,执行求助行为受年级因素影响;研究结果支持"脆弱假说",即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越容易表现出求助行为,而自我效能感越低的学生越容易避免求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求助态度和求助意愿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自评量表、专业心理求助态度量表、求助意愿量表,对884名中学生匿名施测。结果:求助态度和求助意愿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心理行为问题可以直接预测求助意愿,也可以通过求助态度间接影响求助意愿,间接效应占总效应61%。结论:求助态度在心理行为问题和求助意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婷婷 《校园心理》2013,11(1):31-32
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程度对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现在心理学科普资料的普及以及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渐渐增多。但社会上人们发现心理问题后处理依然被动,仍然有很多人存在心理问题而并不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作为社会人,面对这些问题,不同个体会采取不同的应激措施。本研究中探讨自尊对其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得出:(1)自尊与态度有负相关且相关大;(2)自尊在性别城乡差异明显,求助态度在性别有差别、城乡差别大。由此得出心理健康的及时求助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大学生感知到的父亲专业心理求助态度对其自身求助态度的影响,检验父亲依恋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问卷对781名男性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1男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态度与其父亲的心理求助态度呈中等程度显著正相关,与父亲依恋的焦虑、回避两维度均显著负相关;2对男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逐步回归发现,依恋焦虑与父亲求助态度的交互作用显著,依恋回避与父亲求助态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3父亲依恋的低焦虑组中,男大学生自身的求助态度与其父亲的求助态度有较高一致性,而高焦虑组中两者的一致性较低。结论:父亲依恋焦虑在父亲求助态度对男大学生自身求助态度的影响中起显著调节作用,而依恋回避无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校男生性别角色冲突与求助态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性别角色冲突量表(GRCS)和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量表(ATSPPH)对310名高校男生进行班级整体调查。结果①不同性别角色冲突水平个体的求助态度倾向差异显著(F=11.76,P<0.001);②性别角色冲突总分与耻辱、开放性、求助态度总分均存在显著负相关(r=-0.188~-0.329,P<0.01或P<0.001);③限制性情感与工作家庭冲突可预测求助态度13.4%的变异量。结论性别角色冲突越高的男生求助态度越消极,性别角色冲突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求助态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求助能力培养及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ATSPPH)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49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心理求助态度有待改善;有求助经历的大学生比没有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更积极(t=2.1541,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心理求助态度有差异,其中女生求助态度比男生积极(t=-5.251,P<0.001),而大二学生的求助态度最低(F=3.501,P<0.001);③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与其所获得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406,P<0.001);④社会支持对心理求助态度具有显著的预测性(F=33.615,P<0.001).结论 社会支持水平对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即大学生所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求助态度越积极.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求助倾向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目的:考察大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求助倾向与偏好。方法:以北京和上海两所大专院校的本科生(n=466)为对象,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结果:大学生倾向自己解决问题,有必要时,多数向父母或朋友求助。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的比较率偏低,只有极少数(7.8%)的学生在遇到失眠或严重的心理困扰时,才找精神科医生。虽然女学生的求助倾向比男学生的略强,但也主要是求助于父母,较少求助于精神科医生,问题的性质是决定求助对象的一个要素。而对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不信任,是求助行为的一个障碍。结论:大学生偏好向非正式的社会网络(父母或朋友)求助,正式的心理咨询或精神卫生服务未被大学生所充份利用,专业人员的信誉和形象有提高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个体和文化因素两个方面考查初二学生的学业求助特点。方法:对785名初二学生施测了成就目标量表、自我效能量表、对中国求助格言认同量表、对他人评价敏感性量表、学业求助态度和行为量表。结果:学业求助态度(求助益处与求助代价)和求助行为(工具性求助、执行性求助和回避求助)与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文化因素有关。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和文化因素对学业求助行为的影响是以学业求助态度为中介的。结论:学业求助既受动机因素的影响,又受文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维语为母语的大学生学业求助、创造性问题解决和考试焦虑的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选择某民族院校79名以维语为母语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学业求助问卷、创造性倾向量表和考试焦虑问卷(翻译成维语)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在"求助收益"和"想象性"维度上,维族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非维族大学生(t=3.154,P<0.01;t=4.191;P<0.01),维族大学生在一般性焦虑维度得分上显著低于非维族大学生(t=-2.129,P<0.05);考试焦虑和学业求助之间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r=0.446,P<0.01);学业求助行为对考试焦虑的回归作用显著;想象性因子对考试焦虑维度贡献最大。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求助行为和创造性问题解决对考试焦虑都会产生影响;要降低考试焦虑水平,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业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高求助意愿者的心理求助行为的相关因素,以促进有积极求助意愿但未采取行动大学生的求助行为.方法:在4所心理咨询中心建设较健全的综合性高校,选取客观上有寻求心理帮助需要并且愿意寻求心理帮助,但未采取行动的学生,组成高意愿未求助组(n=138);同时在高校咨询室调查99名主动求助的学生,组成主动求助组.采用寻求心理帮助的自我污名量表(SSOSH)、自我表露的预期结果量表(DES)、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卷修订版、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问卷和自编间接求助经历问卷评估与求助行为相关的因素.结果:高意愿未求助组的SSOSH、DES的预期风险和心理问题的可控性归因问卷得分均高于主动求助组[(12.4±3.0)vs.(11.3±4.0),(12.9±3.0) vs.(11.0±3.4)),(4.4±0.8) vs.(3.7±1.0);均P<0.05],而作为心理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卷和间接求助经历问卷得分低于主动求助组[(27.7±4.2)vs.(30.0±4.0), (0.3±0.5)vs.(0.9±0.8);均P<0.001)].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自我表露的预期风险、作为咨询当事人的自我效能问题、问题可控性归因和间接求助经历量表得分进入回归模型,可解释求助行为变异的47.8%.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间接求助经历通过自我效能和预期风险的中介作用影响求助行为,该模型可解释行为变异的30.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0.4%.结论:高意愿心理求助行为可能与个体的自我表露预期风险、自我效能、问题可控性归因和间接求助经历密切相关.个体遭遇的心理困扰越不可控就越可能求助,对咨询的预期风险越小、自我效能越高、间接求助经历越丰富的个体越倾向于求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湖南省邵阳市一所普通中学初中二年级 168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男生 82人 ,女生 86人 ,平均年龄 14岁。采用 1 自我效能量表 :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王凯荣等根据Gibson&Dembon (1994)编制的《教师功效量表》的有关维度编制而成 ,共 12个项目 ,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 85。在本样本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 0 85。得分越高 ,表明被试的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越高。 2 对他人评价敏感性量表 :由研究者参照Leary(1983)修订的《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earofNegativeEvaluationS…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研究   总被引:45,自引:3,他引:42  
目的:考察大学生在处理心理问题时的求助倾向及妨碍其寻求专业帮助的原因。方法:以一所部属师范大学全日制本科生(n=292)为对象,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果和结论:①受试者倾向于先求诸己,后求诸人;在寻求他人帮助时,更倾向于向关系密切的人求助,只有当面临严重的心理困扰时,才倾向于向专业咨询求助。②男生较女生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来自农村的学生较来自城市的学生更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③妨碍大学生寻求专业咨询帮助的原因可分为三类,其中“自我效能”因素和“保全面子”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3所中学的511名初中生为被试。结果①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能力归因高于初二、初三学生(P0.05);②不同性别和年级初中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一学生的积极高唤醒情绪低于初二、初三学生(P0.01;P0.05);③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考试镇定低于初三学生(P0.01);④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求助、压力感的现状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大学生压力源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年级、恋爱状况的大学生心理求助存在显著差异(t=2.73,P<0.01;F=4.74,P<0.01);②不同年级、性别、性格的大学生压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t=2.68,P<0.01;t=2.45,P<0.05;F=7.205,P<0.01);③大学生的心理求助和心理压力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194,P<0.01)。结论心理压力大的学生的心理求助意愿较强。在人际关系、就业方面压力大的学生倾向于心理求助,而经济、学习上的压力不易对大学生的心理求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初中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该群体学业拖延的总体状况,并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这两个变量对学业拖延的影响作用进行探讨。方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使用《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成就动机量表》对大连市内某所初中的28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所得数据整理后运用SPSS进行分析。结果: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同时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365,P0.01);而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之间也呈显著负相关(r=-0.442,P0.01);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拖延过程中,其部分中介作用比例为35.4%。结论:初中生的学业拖延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对学业拖延的影响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是学业自我效能感可以直接地负向预测学业拖延;其二是成就动机作为中介变量,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业拖延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使前者对后者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抑郁障碍青少年及其父母的求助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抑郁障碍青少年与父母的求助行为(病因解释,求助途径,延误就诊时间与来诊期望)。方法:对61例门诊抑郁障碍青少年家庭采用求助半定式问卷,SDS,C—GAS调查。结果:患者求助延误平均17个月,与父母无明显差异(P〉0.05),母亲是就诊决策的主要因素(77.5%),患者发病年龄越大、功能越好,就诊延迟时间越长;患者将病因归为外界压力与个性缺陷。父母更倾向于家庭养育问题、婚姻不合和个性缺陷;对专业机构有心理治疗需求。结论:考虑家庭求助特征有利于制定抑郁障碍青少年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班级环境类型对中职生学业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班级环境和学业行为问卷对宝鸡市384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职生班级环境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3.863,-3.209,P<0.01)、秩序纪律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t=-2.502,P<0.05)、师生关系、竞争气氛维度存在显著的家庭经济条件差异(t=4.152,3.602,P<0.05);②班级环境中的同学关系能够显著的预测学业行为;③不同班级环境类型的中职生在学业行为上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同班级环境类型中职生学业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班级同学关系对学业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学业归因风格和考试焦虑的关系.方法 以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和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分量表为测查工具在淄博市某初级中学选取449名初中生进行了研究.结果 ①两焦虑组学生在学业归因量表上,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在外控性(背景、运气)项目上差异显著(t=2.168,P=0.038);同时,两组学生在内控性项目上也存在显著差异(t=2.771,P=0.006);②两组初中生学业成败具体归因项目上,高焦虑组更倾向于归因于能力,两者达到显著差异,男生背景平均得分(13.92±3.904),明显低于女生背景平均得分(15.26±4.012).结论 学业归因风格是影响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