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贲门痉挛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治疗小儿贲门痉挛13例。年龄5个月~14岁。贲门狭窄最短2cm,最长4cm。行Heller术,切开贲门肌层4~5cm,胃底浆肌层1.5~2.0cm,3例加胃底折叠术。12例术后恢复顺利,1例并发食管胸膜瘘。均治愈。术后近期吞咽困难和呕吐消失。获随访11例,随访时间6个月~8年,9例症状消失,无复发,2例症状改善,进生冷食物或进食快时仍有呕吐。食管吞钡X线检查9例,7例通过顺利,无返流,1例有返流,1例贲门口仍有狭窄。Heller术治疗小儿贲门痉挛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儿童肾癌8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儿童肾癌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总结1975-1995年6月收治的3-15岁儿童肾癌8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8例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10.3岁;左侧5例,右侧3,例Ⅰ期4例,Ⅱ期3例,Ⅲ期1例;死亡2例,生存6例,已生存5个月-16年4个月。结论;检查方法宜以B超与IVU结合进行,必要时在B超检查之后要作CT检查;儿童肾癌应与肾母细胞瘤临别;根治性肾切除术后配合静脉联化化疗有助提高疗  相似文献   

3.
小儿先天性食管裂孔疝不常见,误诊率高,1981年~1997年本科收治1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男8例,女3例。4mo以下2例,2a3例,4~8a6例。二、临床表现:生后呕吐咖啡样物6例,黑便8例,胸闷2例。本组均有贫血及营养不良,血红蛋白30~89g/L。6例误诊为贫血待查中4例行骨穿检查,因胸片发现食管裂孔疝。三、X线检查:胸片示为心膈角有囊腔气液平影,右侧者8例,左侧者3例。服钡剂后6例可见囊腔内胃粘膜皱壁,膈下移位变形和扭转的胃。四、手术方法及结果:均手术治疗,经胸腹联合…  相似文献   

4.
小儿先天性短食管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我院从1991~1996年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5例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1~2岁。3例出生后即有呕吐,2例生后半年出现呕吐,均于进食后10~30分钟左右发生,吐物为食物。5例患儿发育及营...  相似文献   

5.
隧道式食管胃吻合术治疗小儿食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经胃壁隧道食管胃粘膜腔内吻合为5例食管严重狭窄患儿进行了手术。男3例,女2例。年龄1.5~6岁,平均3.1岁。2例为先天性食管狭窄,3例为误服烧碱或清洁剂所致。5例食管狭窄段长4~8cm。颈部吻合和弓上吻合各1例,弓下吻合3例。术后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胃食管返流等并发症发生,随访1~2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MalloryWeiss综合征又名胃食管撕裂综合征,是由于剧烈呕吐以及使腹内压骤然增加的其他情况,造成胃的贲门、食管远端的粘膜和粘膜下层撕裂,并发大量出血。目前国内关于儿童该综合征的报道甚少,现将我院经内镜检查证实的8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共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13岁。均表现为先剧烈呕吐,后呕吐咖啡样液体100~500ml,其中5例伴黑色粪便。6例患儿因有饮食不洁史,诊断为急性胃炎;2例既往有周期性呕吐史,诊断为再发性呕吐。内镜检查:本组患儿均在呕血后48~72小时内,应用O…  相似文献   

7.
我院近年来采用血液透析(HD)抢救6例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均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发病年龄6~14岁。基础疾病:急性鱼胆中毒2例,急性肾炎2例,急进性肾炎1例,庆大霉素所致的药物性肾损害1例。6例患儿均有水肿,5例有高血压,HD前少尿或无尿2~6天。1例伴高血压脑病,3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例伴高凝状态、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并发泌尿系感染。实验室检查:除1例药物性肾损害仅表现为轻微蛋白尿外,其余5例均有程度不等的肉眼或镜下血尿和蛋白尿;4例B超显示双肾增…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pH变化及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易被误诊和漏诊,以致造成不良的后果。我院自 1994年起开展24 h食管pH监测,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及粘膜活检,确诊小儿反流性食管炎16例,现总结如下。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1994年10月~1999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病16人。男 9例,女7例,年龄 14个月~13 a,其中~3 a2例;~6 a 4例;~13 a 10例。病程 1d~3 a。临床表现有胸痛、胸闷不适、呕血、咽喉不适、干咳、腹痛、呕吐,13例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表现。随机与同期16例单纯性胃食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各年龄组儿童正常血清铋浓度及服用治疗剂量胶体次枸橼酸铋(CBS)的安全性。方法 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97 例1~12 岁正常儿童血清铋浓度和94 例5 ~12 岁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儿童,服CBS6 周,合并阿莫仙和甲硝唑各服2 周的治疗方案后,进行服CBS后1、2、4、6 周和停服后1 周、1~2 个月、3~4 个月、5~6 个月和6 ~12 个月以上血清铋浓度的观察。结果 (1)正常儿童血清铋浓度在各组间经统计,F= 13.75,P=0.000 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本组正常儿童血铋浓度从1 岁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5~6 岁组到12 岁保持相对恒定。(2)服CBS后各组血清铋浓度经统计,F=37.18,P=0.000 1,其中4 周、6 周两组与1 周、2 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05),服药后血铋浓度逐渐上升,4 周后不再继续升高,平均在(10.2 ±2.4)μg/L或(10.8±2.1) μg/L,远未达到临界浓度(50~100 μg/L)。(3)停药后各组血铋浓度经统计,F=22.11,P<0.000 1,各组均数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 P< 0.05),可见服C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2年以来,在收治小儿烧伤患儿中,符合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诊断者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例,女2例,年龄8个月~1岁5个月。烧伤面积15%~54%,其中三度烧伤面积8.75%土4.58%。临床表现:TS5发病时间为伤后24~72小时。本组6例体温39.5~41℃,心率180~210次/分,呼吸40~60次/分。腹泻5例,呕吐4例,腹胀3例,皮疹3例,皮疹后脱屑2例,精神障揖3例,少尿3例,休克2例。实验室检查:入院时本组病例血红蛋白均在正常范围,白细胞计数>1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线钡剂检查对小儿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60例有消化道症状且经X线钡剂检查确诊之患儿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部分患儿转归进行总结。结果 160例经X线钡剂检查发现阳性征象75例。其中慢性胃炎21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6例;食管炎9例;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8例;贲门失弛缓症8例;食道静脉曲张5例;食管烧伤和瘢痕狭窄3例;先天性巨结肠3例;结肠息肉2例。32例腹痛、呕吐患儿钡剂检查无异常发现,未做任何治疗仅经钡剂检查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2年无复发。 结论 小儿消化道疾病X线钡剂检查阳性率 47%;钡剂检查对部分无器质性病变但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有治疗作用,其机制有待探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 6(4): 315-316]  相似文献   

12.
胰胆管连接异常(PBM)’常导致胆总管囊肿的发病,而无胆总管扩张的OBM病例在小儿少见。作者报道1990~1994年收治7例无胆总管扩张的PBM。发病年龄分别为1、2、2、4、4、4和6岁。男2例,女5例。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腹痛(7/7),恶心、呕吐(6/7),间歇性黄疽(3/7)和无胆汁便(2/7),部分病例可有血清淀粉酶、转氨酶或尿淀粉酶增高等。超声检查有3例胆总管轻度扩张。全部病例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确诊,ERCP检查结果胆总管直径为4~6mm,其共同通逍长度为10~23mm…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胃扭转15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胃扭转较少见,临床多表现为呕吐,容易误诊、漏诊,现将1994—1996年我院新生儿病房误诊15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9例,女6例。孕<37周1例,足月儿14例。出生时轻度窒息2例,羊水混浊1例。日龄<7天5例,7—14天4例,>14天6例。城市5例,农村10例。并发肺炎8例,败血症1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2.临床表现: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9例出生后即有呕吐,3例于出生后5—10天出现呕吐,3例于出生后10天后呕吐。多为非喷射性呕吐,偶有喷射性呕吐,大多在喂奶几分钟后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Addison病 )是一种少见的内分泌疾病 [1],临床极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将我科确诊并经长期治疗的5例病儿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5例病儿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1岁2个月、4岁4个月、5岁、6岁、9岁 ;病程6个月~3年。曾经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 ,先天性心脏病1例 ,异常血红蛋白病1例 ,误诊率60 %。二、临床表现5例均为G1P1,足月顺产 ,出生时外生殖器无异常 ,睾丸下降 ,大小未予注意。患儿入院时均有皮肤粘膜色素沉着 ,4例伴嗜咸食物 ,3例伴有反复腹痛、恶心…  相似文献   

15.
适度抑酸与小儿消化性溃疡愈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胃酸抑制与小儿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关系,寻求最适抑酸度。方法 将消化性溃疡患儿27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雷尼替丁(A组)和奥美拉唑(B组)口服治疗4 ̄6周(平均5周),监测治疗前和给药第1天、第1及5周时的胃pH变化,并复查胃镜,评价溃疡愈合情况。结果 A组16例中6例未愈合,10例愈合,B组11例全部愈合。抗酸治疗后两组患儿胃pH值均升高,A组胃pH平均值,pH平均中位数及pH〉3时间百分  相似文献   

16.
全胃移植治疗小儿食管瘢痕性狭窄六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介绍6例全胃移植治疗小儿食管瘢痕性狭窄的手术及经验。6例均为男性,年龄4~9岁。食管烧伤至手术的最短时间1个月,最长10个月。全组无手术并发症。作者认为:选用全胃作食管床移植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治疗小儿食管瘢痕性狭窄,可以更直接地恢复消化道的连续性,同时可切除病变食管,防止远期发生粘液性囊肿、癌变及炎性肉芽肿。  相似文献   

17.
小儿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6例患儿均为钝性撞击伤,上腹部受伤4例,右上腹受伤2例。6例均有腹膜刺激征,其中4例伴有创伤性休克。腹腔穿刺6例,4例抽出不凝固血液,2例未抽出液体。腹部X线检查5例,4例可见膈下游离气体。1例口服碘剂造影,见十二指肠第二、三段受压征。B超检查2例,均可见肝下少量积液。强调腹腔穿刺、X线腹部透视及平片、口服碘剂造影以及辅以B超检查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上应尽早行剖腹探查术。正确的手术方式、综合治疗和加强术后护理对预后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氰化物中毒九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误服、误吸氰化物中毒,近期有增加趋势,现将我院1998年8月至1999年1月收治的9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男3例,女6例。年龄8个月~3岁。1例直接误服氰化钾约0-1g,1例误吸含氰化物的空气,其余7例均为误服氰化钾作毒饵的灭鼠药。致患儿误吸中毒的白色粉末和误服中毒的毒饵均经防疫站检验科分析证实。发病时间5~40分钟。临床表现:呕吐3例;惊厥5例,均在20分钟以内发生,最短5分钟;昏迷3例;发热7例,体温37-5~39-5℃;呼吸困难3例;心率增快4例;双瞳孔散大(>5mm)9例。尿蛋白阳…  相似文献   

19.
小儿贲门失弛缓症是较少见的良性食管疾病。近年来随着食管生理功能检查的不断开展 ,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本病的病理生理变化。我院自 1984~ 1999年共收治 17例患儿 ,现分析其临床特征。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全组 17例中 ,男 11例 ,女 6例。年龄 5个月~ 14岁 ,发病年龄最早在新生儿期。吞咽困难 7例 ;呕吐 17例 ,大多为反复间歇性 ,呕吐物多为刚食入的食物 ,少数为胃内容物 ,咖啡色呕吐物 1例 ;体重比同龄期小儿下降 10 %~ 5 0 % ;胸痛 3例 ;其中 1例为大脑发育不全 ;合并滑动性食管裂孔疝 2例。全组行钡餐检查按Ellis分型 ,属轻型者…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科收治小儿氟乙酰胺中毒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2~8岁。均因误服氟乙酰胺食饵中毒。均出现中毒的全身表现。检查心肌酶13例,其中AST、ALT增高各5例,CPK-MB增高4例。血尿素氮、肌酐均正常。脑电图检查5例,均呈弥漫性轻至中度异常。检查心电图13例,5例为窦性心动过速,3例为窦性心律不齐,余正常。13例行胃内容物鉴定证实为氟乙酰胺中毒。经常规对症治疗,13例均痊愈出院。其中1例留有失语后遗症。小儿氟乙酰胺中毒13例@邢愚$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儿科!570208@徐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