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资料讨论其病因、诊断与治疗。结果本组共20例,慢性胰腺炎引起15例,胰腺癌引起3例,胰腺结核及外伤引起2例。在处理原发病的同时行脾切除术,近远期疗效均较好。结论脾切除是治疗胰源性门脉高压的首选,早期诊断治疗胰腺原发病,有可能解除脾静脉阻塞避免脾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3年11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诊疗过程、结果及随诊。结果 11例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引起4例,胰腺假性囊肿6例,胰腺体尾部肿瘤1例。均有脾肿大,胃镜示胃底(或伴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基本正常。行单纯脾切除9例,脾及胰体尾切除1例,脾切除、胆囊切除加结肠切除1例。除肿瘤患者外余预后良好。结论 良性病变所致的胰源性门脉高压症能取得良好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46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46例患者的原发疾病:慢性胰腺炎40例(87%),胰腺肿瘤4例(8.7%),胰腺囊肿(不包括合并胰腺炎者)2例(4.3%)。全部患者均有脾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底静脉曲张,其中7例同时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25例(54.3%)。16例(34.8%)行手术治疗,脾脏切除术后预后良好;其他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脾脏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治疗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可靠的手术方法。正确诊断,同时处理胰腺原发性疾病及其并发症是治愈胰源性门脉高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CX  Li R  Cai XJ  Peng Z  Liang FQ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6):395-397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手术治疗经验,尤其是复杂病例和合并症的处理.方法 总结1990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26例病例,行脾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对复杂病例的术中应对措施和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7例合并胰腺囊肿者,因囊肿巨大、且不规则无法完整切除而行囊肿空肠Roux-en-Y 吻合;3例因胰腺炎后脾脏与膈肌粘连严重、界限不清,脾脏切除时首先行膈肌局部切开,解剖显露清晰后切除脾脏;2例胰腺肿瘤同时行胰腺体尾部肿瘤切除.结果 除1例术后5 d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5例获得临床治愈,随访2~15年(平均8年)无复发,无消化道出血.结论 脾脏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治疗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可靠的手术方法,正确诊断、同时处理胰腺原发性疾病及其并发症是治愈胰源性门脉高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胰源性门脉高压并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源性门脉高压是一种由于胰腺疾病导致脾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胰源性门脉高压是一种少见的肝外型门脉高压,据文献报道,约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的5%[2].由于该病较少见和容易忽视,常常危及病人生命.现在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的重视,胰源性门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往往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大降低了该病的死亡率.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此病及其诊断和治疗的文献逐渐增多,而相关护理方面的报道却见之较少.我科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收治胰源性门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人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是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一种,与门脉高压症一样可以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为主要临床症状就诊;施行脾切除联合胃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胰源性门脉高压症高。现将本科室2012年收治的1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胃结肠瘘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3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有脾脏肿大,12例胃底静脉曲张;慢性胰腺炎的7例、胰腺假性囊肿3例、胰腺肿瘤2例、胰腺外伤1例;13例患者经过内科治疗均有效,8例在内科治疗后行手术治疗,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胰源性门脉高压症采用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D0rtal hy-pertension,PSPH)是由于胰腺疾病及其并发症致使脾静脉受压、扭曲、管壁炎性增厚或管内堵塞,孤立性脾静脉血栓形成,影响脾静脉回流,导致脾静脉压力增高,最终脾脏肿大和脾胃区静脉压增高。门静脉是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两个主要分支汇聚而成,因此门静脉循环可分为内脏大循环支(肠系膜区)和内脏小循环支(脾胃区)。脾动脉内的血液经脾静脉、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胃左静脉回流至门静脉,故脾静脉回流受阻只累及脾胃区,形成区域性门脉高压,因此亦称“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左侧门脉高压症”、“胃区门脉高压症”[1-2]。本病主要由胰腺疾病所致,亦称为胰源性门脉高压症,临床上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3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疗经过,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08年确诊的3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病因为急性胰腺炎,1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病因为胰腺癌,3例均表现为脾肿大及胃底静脉曲张,肝脏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异常。1例行脾切除+贲门、胃底血管离断术,预后良好,1例保守治疗亦取得满意效果,1例因属癌症晚期未采取治疗措施。结论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9年共39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治疗措施及结果和随访。结果:39例中,4例失访,33例术后随访1~10年,除7例患者死于原发恶性疾病外,余未发生消化道再出血,脾功能亢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以胰源性疾病引起门静脉或脾静脉的梗阻为最常见原因,在诊断上关键在于提高对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治疗上在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行脾切除手术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25例占同期门脉高压症患者的2.1%。病因依次为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腺囊肿、急性胰腺炎。胃、食管静脉曲张20例,其中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18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12例;脾肿大25例,其中脾功能亢进15例;脾静脉阻塞25例,肠系膜上静脉阻塞4例,门静脉阻塞3例。20例患者有明确的侧支循环形成,胃短静脉、胃网膜静脉及胃冠状静脉是常见的增粗血管。14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1例予内科保守治疗。结论:胰腺疾病可导致广泛性或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该症具有特征性的胃周侧支循环,这对其诊断和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该院1993年10月-2005年5月收治的13例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该组患者13例中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9例,其中慢性胰腺炎4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胰腺肿瘤3例,胰腺假性囊肿1例;脾源性2例,其中脾包虫1例,脾静脉狭窄1例;其他包括结肠转移癌1例,肾周脓肿1例。13例中有1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有7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13例均行脾切除手术,其中2例加行贲门血管离断手术,总有率在100%。结论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以胰源性痰病引起门静脉栓塞为最常见原因,在诊断上关键在于提高对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治疗上在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同时行脾切除手术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regionalportalhypertension ,RPH) ,亦称“左侧门脉高压症” ,“局限性门脉高压症” ,或“胃区门脉高压症” ,系多种原因引起单纯性脾静脉梗阻 ,致门静脉脾胃区域压力增高超过正常所致。RPH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 5 % ,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 。据病因RPH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 3类 ,其中以胰源性最为常见 (72 3%~86 .7% ) [2 ,3] 。我院近 2 0年来共收治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全组 9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4 8 2(32~ 6 1)岁 ,其中慢性胰腺炎 3例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及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1994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病因:慢性胰腺炎17例,胰腺肿瘤4例.21例患者经胃镜、B超、CT等检查得到了准确及时的诊断.行手术治疗15例,单纯脾切除6例,其中脾切除加断流术8例,脾切除加胰体尾切除1例.余者行脾动脉栓塞2例,单纯内镜血管结扎2例.结论 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认识并采用合理的诊断方法;对本病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的认识,为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思路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一例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对其诊断、治疗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论: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是临床上较为少见,对于以门脉高压症状就诊且无乙肝病史的患者,应想到该疾病。必要时行增强CT或MRI检查,以排查胰腺疾病。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大多数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患者都能够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16.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症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系胰腺病变引起单纯性脾静脉梗阻,门静脉脾胃区域压力明显增高所致惟一可治愈的少见的肝外型门脉高压症。该病若急性发作,易危及生命,此病早期确诊意义重大。近5年,我院共收治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症10例,以上消化道出血入院4例,其中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扬  沈洪  刘全达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791-792,795
目的总结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我院诊治的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其中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结果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因分别为急性胰腺炎(7例)、慢性胰腺炎(13例)和胰腺肿瘤(8例);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分别为1例、5例和3例,表现为反复呕血、血便/黑便,伴有出血性休克,平均单次出血量>1000ml。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和内镜,彩色Doppler可以发现脾静脉主干栓塞,增强CT可以明确胃底周围静脉扩张和/或脾静脉主干栓塞,胃镜检查显示主要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3例行内镜下硬化治疗,成功1例;7例脾脏切除后成功止血。结论对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若无出血症状,只需治疗原发疾病;脾脏切除术是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确切治疗措施,内镜硬化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8.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PH)亦称为“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等,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据病因RPH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三类,其中胰源性最为常见。可能的原因为随着酒类、脂质类消费上升,诊疗技术及认识程度的提高,目前对RPH、特别是胰源性RPH的发现率日益增高。  相似文献   

19.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又名左侧门脉高压症或脾胃区门脉高压症,发病仅占门脉高压症约0.5%,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由于其特殊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笔者近来收治1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关丽  李雅丽 《北京医学》2009,31(7):403-403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是一种因胰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所致的胃脾区域静脉压力升高的病理状态,也称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我院从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共收集6例胰腺肿瘤合并区域性门脉高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