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脑缺血后,小胶质细胞被迅速激活,发挥神经修复和神经毒性的双刃剑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的这种双重作用可通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因此,合理调控小胶质细胞TLR2表达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脑缺血的干预效果.文章对TLR2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可能的干预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有效抑制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并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LR9的3对siRNA(siRNA-836、siRNA-1549和siRNA-2410)及一条带绿色荧光标记(FAM)的通用阴性对照FAM-siRNA。在X-tremeGENEsiRNA转染试剂介导下转染BV-2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BV-2细胞FAM-siRNA的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q-PCR检测TLR9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TLR9蛋白的表达,并比较其抑制率,筛选出有效抑制靶基因表达的siRNA。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结果BV-2细胞转染FAM-siRNA后6h,胞质内可见绿色荧光分布。FAM-siRNA表达阳性率为(91.87±4.77)%。转染TLR9siRNA后,BV-2细胞中TLR9mRNA表达明显下降。与阴性对照组及序列siRNA-836、siRNA-2410相比,序列siRNA-1549的TLR9沉默效能最高,使BV-2细胞上TLR9mRNA表达于24h和48h分别降低(77.89±4.23)%和(65.36±11.07)%,TLR9蛋白表达分别下降(48.37±20.56)%和(44.30±14.31)%。CCK-8检测TLR9siRNA转染组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比较,BV-2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序列siRNA-1549对BV-2细胞上TLR9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大,利用RNA干扰处理BV-2细胞,对细胞基本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在介导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应答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缺血性卒中后的病理学过程中,无菌性炎症是关键因素.通过损伤相关配体与相应受体结合,小胶质细胞激活并诱导一系列炎性信号.文章从Toll样受体、炎性小体、细胞因子受体、Notch信号以及其他信号通路介绍缺血性卒中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性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是一种慢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其最显著的两个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块(SPs)及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目前关于AD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比较公认的是Aβ级联假说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假说,而这与大脑中的小胶质细胞(MG)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多个针对Aβ的药物在临床研究中接连失败[1],越来越多的AD治疗将目标转向其他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淀粉样蛋白42(Aβ42)刺激BV-2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10(IL-10)和一氧化氮(NO)的作用,以及对抗Aβ42抗体与人工合成抗Aβ42抗体对Aβ42刺激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集AD患者血清制备提纯抗Aβ42抗体,应用小鼠BV-2小胶质细胞作为体外细胞模型.分别用Aβ42、两种不同抗Aβ42抗体刺激细胞,分析刺激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将5 μoml/L Aβ42单独加入,以及分别与不同滴度的AD患者血清提纯的抗Aβ42抗体及相应滴度的人工合成抗Aβ42抗体(抗体滴度依次为5 μg/ml,1μg/ml,0.2 μg/ml)充分混合后加入体外细胞模型培养,于培养后6 h、12 h及24 h提取细胞上清液,测定IL-1β,IL-10,NO浓度.结果 Aβ42,人工合成和AD患者血清提纯的抗Aβ42抗体对BV-2细胞活性无影响,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8.6±5.8)%,(101.9±2.8)%和(98.4±6.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07,P>0.05).Aβ42刺激BV-2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在12 h达高峰,IL-1β和IL-10浓度分别为(69.0±12.7)pg/ml和(24.1±4.0)pg/ml,NO浓度为(128.2±8.7)μmol/L,IL-1β和NO浓度均明显高于6 h及24 h(F=15.470,242.107;P<0.05),IL-10浓度与6 h及24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52,P>0.05).不同滴度的两种抗体均能明显抑制Aβ42刺激BV-2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其中,同样是高浓度(5μg/ml)情况下,两种抗体的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体浓度均减低到0.2μg/ml时,AD患者血清提纯的抗Aβ42抗体对Aβ42刺激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NO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人工合成的抗Aβ42抗体[NO的浓度分别为(35.4±2.5)μoml/L和(19.2±3.3)μoml/L,P<0.05].结论 Aβ42存在刺激BV-2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作用;AD患者血清提纯的抗Aβ42抗体对Aβ42刺激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的抑制作用下降.  相似文献   

6.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机制复杂,小胶质细胞参与了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过程.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可介导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是小胶质细胞发挥功能的重要受体蛋白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小胶质细胞TLR4信号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脑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形态的改变。方法应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及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28例正常增龄病例(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尸检脑标本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及6例AD病例(AD组)海马标本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小胶质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改变。结果铁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石蜡切片中的小胶质细胞。对照组患者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白质,铁蛋白阳性小胶质细胞主要分布于灰质。老年组患者星形胶质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肥大,小胶质细胞出现增生、活化,部分出现老年斑的正常老龄脑皮质中可见活化小胶质细胞聚集成团。个别病例小血管内外均见到活化小胶质细胞。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增生、活化是脑老化的重要形态学改变,活化小胶质细胞有可能参与了老年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氧葡萄糖剥夺-再恢复(OGDR)对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以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OGDR法建立BV-2细胞缺氧、缺糖模型,以常氧培养的BV-2细胞作为对照。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BV-2细胞在OGDR后0、6、12、24、48、72 h形态的变化,CCK8法检测OGDR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反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TLR9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①OGDR后BV-2细胞由原来静止的分枝状变成激活的阿米巴状。②OGDR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0 h为对照组的(65.7±9.2)%;12 h下降至最低,为对照组的(44.8±2.3)%,后逐渐升高,48、72 h分别为对照组的(60.8±10.2)%、(72.3±10.0)%。③OGDR后,随着时间的延长,TLR9 mRNA表达逐渐升高,24 h达高峰,后逐渐降低,但72 h仍高于0 h时间点的表达。TLR9蛋白表达亦呈升高趋势,在72 h达高峰。对照组各时间点TLR9 mRNA、TLR9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相同时间点的比较,OGDR组OGDR后6~72 h,TLR9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12~72 h,TLR9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OGDR后BV-2细胞被激活,其细胞内TLR9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可能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小胶质细胞在脑缺血后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是高度可塑的细胞,可应对不同微环境信呈现不同的表型和功能.小胶质细胞可极化为经典激活的促炎性M1型或替代激活的抗炎性M2型,在缺血性损伤中起着不同的作用.抑制M1而刺激M2有可能成为缺血性卒中治疗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β淀粉样蛋白对小胶质细胞活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对小胶质细胞活性、形态学以及表达、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应用BV-2小胶质细胞作为体外小胶质细胞模型,观察加入不同浓度及不同聚集状态的Aβ1-42后细胞形态学改变,四唑盐法检测细胞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Aβ1-42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基因表达的影响,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IL-1β及IL-6水平。结果Aβ1-42对BV-2细胞的活性没有影响,在较低浓度就可使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与其聚集状态有关。Aβ1-42可使BV-2细胞释放IL-1β增加,并在mRNA水平以时间及剂量依赖方式进行调控,与Aβ聚集状态无关。而细胞IL-6表达及分泌均未检测到有明显变化。结论Aβ1-42可以激活BV-2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增加炎性细胞因子的IL-1β表达及分泌,但二者的作用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巨噬细胞样的固有免疫细胞,其活化介导的神经炎症是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而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成为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策略。天然产物是指动、植物提取物或昆虫、海洋生物、微生物体内的组成成分或代谢产物,具有多效、多靶点、毒性小的特点。部分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神经炎症的作用。对天然产物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或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形成的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被认为是AD的毒性来源。Aβ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集中在小胶质细胞(MG)上。自1970年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MG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效应细胞,参与炎症和神经损伤,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始动因子和促进因素〔1〕。MG在AD神经病理变化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本文就MG在AD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褐藻素是否对脂多糖(LPS)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神经元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LPS活化BV2小胶质细胞构建小胶质细胞激活模型。将BV2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LPS组、低剂量褐藻素治疗组、高剂量褐藻素治疗组、正常低剂量褐藻素对照组、正常高剂量褐藻素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BV2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通过活性氧(ROS)试剂盒和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BV2细胞的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采用CCK-8检测各组BV2细胞条件培养基与SH-SY5Y细胞共培养24 h后SH-SY5Y细胞的细胞存活率;采用膜联蛋白(Annexin)Ⅴ-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试剂盒、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SH-SY5Y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TNF-α、IL-6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高、低剂量褐藻素治疗组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和正常低、高剂量褐藻素对照组TNF-α和IL-6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14.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炎症已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共同病理标志,而小胶质细胞是调节炎症反应的主要效应器。因此,抑制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神经炎症可能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靶标。中医药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药理活性成分是中药发挥作用的关键。现对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Aβ对小胶质细胞中IL-1β及iNOS mRN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分为对照(Control)组、PD组、TGF-β1 25 ng/μl组、TGF-β1 50 ng/μl组、TGF-β1 100 ng/μl组,阿扑吗啡(APO)旋转诱导实验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免疫组化检测黑质部络氨酸羟化酶(TH)、CD11b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TGF-β1、Smad3蛋白表达。体外培养新生乳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LPS)诱导活化,分为空白组、LPS组、TGF-β1 2 ng/μl组、TGF-β1 5 ng/μl组、TGF-β1 10 ng/μl组;噻唑蓝(MT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形态变化;WB检测细胞中TGF-β1、Smad3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PD组APO诱导圈数显著升高,血清中TNF-α、iNOS水平显著升高,黑质部神经元数量显著减少,小胶质细胞数显著升高,黑质部TGF-β1、Smad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与PD组相比,TGF-β1 25、50、100 ng/μl组APO诱导圈数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NOS水平降低,黑质部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小胶质细胞数显著减少,黑质部TGF-β1、Smad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与空白组相比,LPS组小胶质细胞抑制率显著降低,TGF-β1、Smad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CD11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与LPS组相比,TGF-β1 2、5、10 ng/μl组小胶质细胞抑制率显著升高,TGF-β1、Smad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CD11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外源TGF-β1可抑制PD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进而发挥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肉豆蔻提取物对鼠性BV2小胶质细胞的抗氧化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WST-8试剂盒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观察肉豆蔻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鼠性BV2小胶质细胞的生存率变化及脂多糖(LPS)所诱导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 肉豆蔻提取物对BV2细胞无毒性,且抑制了谷氨酸的细胞毒性作用和脂多糖所诱导的iNOS的表达,与LPS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肉豆蔻提取物在体外对鼠性BV2小胶质细胞具有抗氧化及神经保护作用,具有很好的开发潜能.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小胶质细胞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在致炎因素作用下小胶质细胞被激活成反应性小胶质细胞,反应性小胶质细胞既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也能分泌细胞毒因子、补体蛋白而损害神经元。尽管目前其发病机理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早期对脑内胶质活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立体定位技术将Aβ_(1-42)注射至大鼠双侧海马,对照组注射反序列Aβ_(42-1)或PBS。分别于注射后3、7、14 d,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D11b、MHCⅡ及活化caspase-3的表达。结果海马内注射Aβ_(1-42)后3 d,大鼠脑内CD11b和MHCⅡ阳性小胶质细胞数量[分别为(345.22±75.86)和(200.22±42.88)],较PBS组[分别为(98.61±20.79)和(35.43±12.46)]和Aβ_(42-1)组[分别为(103.44±22.13)和(43.41±15.63)]明显升高(P<0.01),7 d达到高峰[分别为(486.22±81.51)和(223.62±66.99)],表现为明显的激活状态。注射后3 d,大脑皮质、海马的活化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132.42±31.80)比PBS组(4.41±3.13)和Aβ_(42-1)组(4.85±3.70)明显升高(P<0.01),7 d后更明显(165.24±33.95),以海马更为显著。结论海马内注射A?可以诱导小胶质活化和神经细胞凋亡,有可能作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早期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ORα)调控小胶质细胞M1/M2表型转换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定向诱导原代小胶质细胞向M1/M2型转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RORα及M1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2标记物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②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小鼠模型,Western blot检测各个时间点(6 h、24 h、3天和7天)脑组织中iNOS、Arg-1、RORα的表达。③小鼠侧脑室注射RORα-siRNA,72 h后构建MCAO模型,缺血再灌注后3天,神经行为学评分(Longa评分)对脑功能进行评估,取脑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iNOS、Arg-1、RORα的表达。④侧脑室注射RORα过表达慢病毒,于7天后构建MCAO模型,缺血再灌注后3天,神经行为学评分(Longa评分)评估小鼠脑功能。结果脂多糖/γ干扰素(LPS/IFN-γ)可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1型转化,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IL-4/IL-13)可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与对照组比较,RORα在M2型小胶质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在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显著降低(P0.01)。脑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iNOS在6 h明显升高并达到高峰,随后表达逐渐下降,Arg-1在3天、7天逐渐升高,RORα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天达到最高,7天时明显降低,说明脑缺血损伤后早期以M1型小胶质细胞为主,脑缺血损伤晚期以M2型小胶质细胞为主,RORα在脑缺血损伤中期即M1/M2型小胶质细胞共存期呈现高表达。下调RORα表达后,MCAO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脑功能损伤较为严重。下调RORα后,Arg-1、RORα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而i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上调RORα表达后MCAO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下降,脑功能损伤得到改善;过表达RORα后,Arg-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iNOS的表达明显较少。结论 RORα可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由M2型向M1转化参与脑梗死后脑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