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冠状切口双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术在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应用冠状切口双额颞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GCS评分≤8分)的临床资料。运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判定术后6个月随访时预后。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本组患者恢复良好23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66.1%。结论:冠状切口双侧额颞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能够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回顾分析临床收治的16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 入院时GCS计分8~12分6例,13~15分10例,全部病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10例, 其中7例于伤后1~13d行手术治疗.手术均采用冠状切口, 双侧额部脑挫裂伤灶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结果非手术治疗6例, 皆痊愈,手术治疗10例, 治愈6例,轻残2例,死亡2例.因此, 对于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 应予以高度重视,在非手术治疗过程中, 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动态头颅CT复查, 正确掌握手术适应症,早期开颅清除坏死脑组织及去骨瓣减压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比较标准去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将5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标准组及常规组。其中标准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常规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3及7d颅内压值及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标准组患者在术后1、3及术后7d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常规组术后脑积水及迟发性血肿发生率高于标准组(P<0.05)。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在有效降低重型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同时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脑膜分次开窗剪开辅助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经脑膜分次开窗剪开辅助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脑膜常规剪开辅助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评分及并发症(癫痫、脑膨胀、切口疝、迟发性血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34/51),较对照组的43.14%(22/51)高(P<0.05);治疗后7 d两组格拉斯昏迷评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癫痫、脑膨胀、切口疝、迟发性血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82%(3/44),较对照组的24.39%(10/41)低(P<0.05)。结论:脑膜分次开窗剪开辅助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意识状态,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使病情转归,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侧开颅清创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术后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单侧开颅清创去骨瓣减压术,试验组给予双侧开颅清创去骨瓣减压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评分(CSS)、生存质量(GQOLI-74)及随访6个月后GO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CS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QOLI-74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无病例脱落。试验组GOS评分优良率为74.19%,高于对照组的4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开颅清创去骨瓣减压术用于重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双额叶脑挫裂伤并接受双额去骨瓣减压术病例,总结资料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手术特点及效果。结果 42例中3例急诊手术,39例入院时不具备手术指征,病情逐渐加重而中转手术治疗。术后并发枕部迟发硬膜外血肿3例(7.1%),硬膜下积液6例(14.3%),皮瓣下积液12例(28.6%),切口局部延迟愈合7例(16.7%)、局部脑脊液漏5例(11.9%),颅内感染3例(7.1%)。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评定预后,恢复良好24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结论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在保守治疗过程中有很大比例需中转急诊开颅手术,应严密观察病情进展,把握合理手术时机,冠状切口双额去骨瓣减压术在该病的治疗中仍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锦平 《中国综合临床》2013,(12):1298-1300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情况及其防治方法。方法行标准大骨瓣单侧或双侧减压术治疗5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对其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有23例(44%)出现术中及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其中开颅时大出血11例(21%),合并失血性休克4例。术中急性脑膨出9例(17%)。术后早期迟发性颅内血肿10例(19%)。二次手术5例。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有术中大出血、术中急剧脑膨出、术后早期颅内迟发性血肿等严重并发症,需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骨瓣减压术+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加强脱水剂三种治疗方法在迟发性脑水肿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迟发性脑水肿患者51例,其中23例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予以联合脱水+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5例采取联合脱水+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3例仅接受(加强)脱水剂治疗,比较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去骨瓣减压术+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组患者存活率95.65%,长期较好存活率78.26%;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组患者存活率93.33%%,长期较好存活率60.00%;单纯脱水组存活率76.90%,长期较好存活率15.30%.结论与单纯的药物治疗相比,去骨瓣减压术+钙离子拮抗剂+脱水剂对迟发性脑水肿具有更佳的疗效,并能有效减少远期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额叶挫裂伤的诊治。方法选择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170例,其中保守治疗40例(抗感染,脱水和护脑等);手术治疗130例(单侧额瓣开颅47例,双侧额瓣开颅83例);同时行幕上与后颅窝开颅术4例。结果 170例患者中40例行保守治疗的患者治愈20例,好转10例,死亡10例(25.0%);130例行手术治疗患者治愈94例,好转16例,长期昏迷及死亡20例(15.4%)。结论双额叶挫裂伤应在伤后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警惕迟发性脑疝的发生,有手术指征时适时手术减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手术中是否应该还纳骨瓣.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单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并进行单侧开颅手术.将术中还纳骨瓣的30例患者纳入骨瓣还纳组,将术中去骨瓣减压的30例患者纳入去骨瓣组,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受伤后6个月时,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瓣还纳组术区脑缺血及水肿、癫痫的发生率均低于去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行单侧开颅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术前GCS评分、有无脑疝、术前颅内压、术中具体情况决定去骨瓣减压或还纳骨瓣,避免盲目去骨瓣,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平衡减压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实施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在救治急性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应用意义。方法:实施单次预见性的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及先后两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两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病人266例,其中一次预见性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组126例,先后两次去骨瓣减压术者1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的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结果,以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机会,比较其在救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意义。结果:总的病死率为24.06%,占全部住院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的9.74%。单次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者19.05%,两次双侧去骨瓣减压术者28.57%,统计学具有显著性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显示,单次手术者术后恢复良好率高于两次手术者,具有显著性意义;植物生存及重残总体上一次手术者较两次手术者略降低;中残率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预见性的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可解决单纯一侧去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问题,达到双侧颅内结构的稳定,减少脑干摆动等所致的二次脑损伤,明显地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是一个行之有效而又较为简单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开颅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黄冈市中心医院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研究组34例行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34例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结束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治疗有效率为8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急性脑膨出、迟发性血肿、切口脑脊液漏及癫痫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较常规开颅手术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的方法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疗效。方法:收集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单侧开瓣组41例和双侧去骨瓣组31例,分别采取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手术和冠状切口双额骨瓣开颅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和脑损伤相关蛋白。结果:单侧开瓣组所需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双侧去骨瓣组(P0.05),恢复良好率高于双侧去骨瓣组(P0.05),且在短时间内可降低脑损伤特异性蛋白表达(P0.05)。结论:对于双侧额叶挫裂伤患者选择单侧额颞瓣开颅联合大脑镰切开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去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BI评分及预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死亡率更低,术后恢复更好,自理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5.
急性硬膜外血肿手术后脑水肿临床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和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指征。方法 将 17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分为水肿组和无水肿组两组。根据患者格拉斯哥评分、瞳孔大小、血肿量、CT或MR检查脑中线移位程度 ,结合手术时间、血肿部位、年龄及是否有原发昏迷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在术前格拉斯哥评分 ,瞳孔进行性散大、血肿量增大、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加重 ,手术拖延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在血肿部位、年龄、是否有原发昏迷等未见明显关系。结论 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水肿主要是急性脑受压造成的 ;脑受压程度越重、时间越长 ,术后脑水肿越严重 ;早期手术是避免或减轻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措施 ,对术后发生较大范围的脑水肿病例应及时去骨瓣减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及对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4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病患者50例,依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病患接受双侧开颅手术入路治疗,观察组病患实施单侧骨瓣开颅手术入路治疗。对2组病患的手术用时、输血量、住院用时以及住院费用进行观察比较,并依据格拉斯哥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病患的手术用时、输血量、住院用时以及住院费用等较参照组均明显更低,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2.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2.0%,2组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升高,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2组SSQOL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对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病患采取单侧骨瓣开颅手术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及预后更好,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十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开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二次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对20例开颅手术后颅内迟发性血肿二次手术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20例迟发性颅内血肿二次开颅手术患者,死亡2例。日常生活能力(ADL)Ⅰ级7例,Ⅱ级6例,Ⅲ级5例。结论除颅内原发血肿外,有其他部位的脑挫裂伤或颅骨骨折是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高发因素,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开颅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护理体会,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71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保守治疗49例,其中13例因病情恶化而中转手术治疗,行双额血肿及坏死失活脑组织清除+去骨瓣减压术35例。术后6月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47例,中残10例,重残7例,无植物状态,死亡7例。结论:急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病情易出现突变,针对性地加强观察与护理、动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头颅cT变化,对病情恶化者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0-01—2016-01期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为脑积水组(29例)和非脑积水组(167例),采用χ2检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GCS评分、硬膜下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脑室出血等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χ2检验显示,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年龄≥50岁、GCS评分3~5分、硬膜下血肿、开放性颅脑损伤、脑室出血、中线移位程度、早期去大骨瓣减压、硬膜敞开、手术时间、双侧去骨瓣减压、腰穿脑脊液置换、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中线移位程度、早期去大骨瓣减压、硬膜敞开、双侧去骨瓣减压为危险因素,腰穿脑脊液置换、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为保护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硬膜下血肿、脑室出血、中线移位程度≥12mm、早期去大骨瓣减压、硬膜敞开、双侧去骨瓣减压等情况时,要警惕术后发生脑积水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刘坚  万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6):2410-2412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人民医院外科诊治的颅脑外伤患者9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手术,观察组给予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记录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7d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迟发性颅内血肿、急性脑膨出、脑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率为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颅内压低于术前,脑摄氧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颅内压、脑摄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能提高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降低患者的颅内压,提高脑摄氧率,从而改善患者总体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