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大鼠血清SOD值的变化分析。探讨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抗氧化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STZ60mg/kg以造成糖尿病大鼠,注射1周后测定大鼠血糖,若血糖值≥16.7mol/L者则纳为糖尿病大鼠,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环烯醚萜组(0.5,1.0g/kg,ig)和氨基胍组(0.1g/kg,ig),周期另设正常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12周。实验结束后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SOD的含量。结果 造模12周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模型大鼠血清SOD值较正常组显著降低;而环烯醚萜总苷及氨基胍均能显著增加SOD的含量,结论 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对由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山茱萸环烯醚萜总苷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sICAM 1)、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的影响。方法 :STZ 60mg/kgip 1周后血糖值高于 16.7mM的糖尿病大鼠连续灌胃给药 12周环烯醚萜总苷 0 .5 g/kg、1.0 g/kg和氨基胍 0 .1g/kg ,各组取血清分别测定sICAM 1、TNF α的含量。 结果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模型大鼠血清sICAM 1、TNF α较正常组上调 ,环烯醚萜总苷及氨基胍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模型大鼠血清sICAM 1、TNF α的含量。结论 :环烯醚萜总苷能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大鼠血清中过高的sICAM 1、TNF α水平 ,这一作用可能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建立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细胞模型,观察山茱萸有效部位、生地有效部位及其配伍组合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确定最佳配伍组合物。方法:体外培养肾系膜细胞,当细胞贴壁生长至80%~90%时,(1),用浓度为50、100、200、400mg/L的山茱萸各部位(环烯醚萜苷、三萜酸、多糖)、生地各部位(环烯醚萜苷、多糖、寡糖)进行干预,然后加入200mg/L的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筛选出活性较强的部位。(2),将活性较强的部位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和三萜酸(A)、生地环烯醚萜苷(B)按1:0、0:1、1:1、1:2、2:1进行配伍组合(分别为A1、B1、A1B1、A1B2、A2B1),以浓度为25、50、100mg/L生药及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加入200mg/L的AGEs刺激,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以及细胞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oll-Ⅳ)水平。结果:(1)山茱萸环烯醚萜苷部位、山茱萸三萜酸部位与生地环烯醚萜苷部位活性较强,具有显著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致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2)配伍组合物(A1、B1、A1B1、A1B2、A2B1)生药及含药血清均能够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的水平,并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部位、山茱萸三萜酸部位、生地环烯醚萜苷部位及其配伍组合能够明显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致肾系膜细胞增殖及其分泌的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其中配伍组合A2B1抑制效应最强,为最佳配伍组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Ⅱ型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变化、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及环烯醚萜总苷对其影响。方法:自制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4周后,按25mg/kg一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2周后用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test,OGTT)筛选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Model)、降糖通脉胶囊组(Jiangtang Tongmai Jiaonang,JTTM)及环烯醚萜总苷组(Iridoid glycosides of Cornus officinalis,IGCO),并设正常对照组(Control)。饲养16周,观测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载脂蛋白A(Apo-A)及B(Apo-B)、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运用视网膜消化铺片和图像分析方法,观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结构改变及环烯醚萜总苷对其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po-A水平明显降低,血清CHOL、TG、LDL-C、Apo-B水平明显升高。环烯醚萜总苷组能显著升高糖尿病大鼠Apo-A水平,降低糖尿病大鼠CHOL、TG、LDL-C、Apo-B水平。模型组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C)数目明显增加,而周细胞(PC)数目明显减少,导致E/P值上升。环烯醚萜总苷组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的E/P值。结论:环烯醚萜总苷对糖尿病血脂改变及视网膜毛细血管病变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山茱萸环烯醚萜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手术造模,术后6 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共3个月。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大鼠识别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存活神经元和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表达。结果永久性2VO术后3个月,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识别指数降低,海马和大脑皮层Neu N阳性神经元存活数减少,ChAT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各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识别指数升高,海马和大脑皮层Neu N阳性神经元存活数增多,海马ChAT表达升高。结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通过保护神经元和促进ChAT表达从而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是中药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目前国内外研究发现其在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总结近二十年环烯醚萜苷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的国内外文献,阐述其相关作用机制。环烯醚萜主要结构类型有环烯醚萜苷、裂环环烯醚萜和环烯醚萜酯,其中环烯醚萜苷是发挥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分别论述:环烯醚萜苷可通过调节胰岛素代谢通路蛋白表达以及影响细胞线粒体生物信号改善细胞代谢等方式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环烯醚萜苷可抑制β细胞中质子载体表达以及促进胰高糖素样肽-1分泌发挥促进β细胞胰岛素分泌作用;环烯醚萜苷可通过降低葡萄糖转运蛋白5抗体的表达以及抑制α-糖苷酶活性起到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作用;环烯醚萜苷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等转录因子的活性以及清除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路等途径发挥改善糖尿病炎症水平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对环烯醚萜苷治疗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糙叶败酱中环烯醚萜苷元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元灌胃小鼠,观察总环烯醚萜苷元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结果: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元能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及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及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结论:糙叶败酱中总环烯醚萜苷元能明显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抑制肿瘤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肾脏皮质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cation end products,RAGE)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DM大鼠灌胃给予SF110 mg·kg-1·d-1),治疗8周,测定各组大鼠肾重/体重、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24h尿蛋白定量,并用RT-PCR方法检测肾脏皮质RAGE mRNA的表达,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DM组大鼠肾重/体重,BUN,Scr,24h尿蛋白定量,肾皮质RAGE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SF组肾重/体重,BUN,24 h尿蛋白定量,肾皮质RAGE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DM组;DM组大鼠肾脏病理显著异常,SF可显著减轻其病理学改变。结论SF可通过抑制肾脏RAGE mRNA的表达,减轻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RAGE之间的相互作用对DM大鼠肾脏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对大鼠脑出血AQP4和MMP-2/9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栀子总环烯醚萜苷(30mg/kg)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注入诱发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24、48、72和120h时间点各组各取5只大鼠脑组织标本,采用干湿重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测定脑含水量、AQP4蛋白和AQP4mRNA的表达、MMP-2和MMP-9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脑含水量减少(P0.01),AQP4蛋白和AQP4mRNA表达降低(P0.05),术后72~120h时间点MMP-2和MMP-9表达水平低(P0.05~P0.01)。结论:栀子总环烯醚萜苷可能通过抑制AQP4、MMP-2和MMP-9的表达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综述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相关研究文献,回顾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与一些基因、多肽和神经系统等相关性,总结了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研究对阐明针刺内在机制的贡献,最后在临床应用上展望针刺镇痛效应个体差异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太子参药材主根与参尾的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部位及产地的太子参多糖含量差异。方法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不同产地和不同部位的太子参多糖含量。结果太子参药材主根和参尾多糖含量有一定差异;福建产太子参多糖含量最高,江苏和贵州次之,安徽最低。结论太子参药材主根和参尾多糖含量有1.96%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李建伟 《四川中医》2010,(10):32-33
本文认为运用腹诊辨治脾胃病,《内经》、《伤寒论》虽有论述,然唐宋以后方书中绝少记载,腹诊辨治脾胃病仅存问而知腹证,这种做法势必影响和降低脾胃病的诊疗水平。因此,运用腹诊法所取得的腹证,藉以判断脾胃病病因、病症、病性与病势,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可以决定脾胃病的治则、制方和遣药的依据,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皂苷类化合物、酸类成分、多糖类成分及在中药复方纯化过程中的应用进展状况进行综述,并分析总结大孔树脂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树脂型号与质量、树脂安全性、树脂吸附及洗脱工艺、树脂的稳定性与再生等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医热度在世界范围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涌入中国学习中国传统医学,参与中医临床实践,甚至报名我国一年一度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但是在考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提示了从事中医教育的高校在教育、管理留学生过程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值得我们针对考试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本文通过对该校留学生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教育管理中的经验与不足,改善留学生实习培训和管理的方法,使留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合格的中医药临床实践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6.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7.
18.
中医中药对抗传染病有数千年的历史,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中医中药在疫情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2020年2月19日公布的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对中医药诊疗部分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在中医诊断方面,将第五版中的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改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在中医证候表现方面,修改了寒湿郁肺证与疫毒闭肺证的一些中医证候表现。在中医药治疗方面,除内闭外脱证推荐药物无改动外,其余证型所推荐药物均有改动,且新增了清肺排毒汤的使用。此外,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还补充了重型和危重型中药注射剂推荐用法。本研究对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诊断、中医证候表现、中医药治疗等方面的改动部分进行了探讨,以期待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的临床研究在基层非常活跃,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对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对中西医结合学术的繁荣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影响。笔者近期查阅了中西医结合核心期刊《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2000年的全部期刊,对其中反映基层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基层园地”专栏收载的857篇文章进行了粗略统计,结合个人在基层工作的体会,对当前基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现状作一些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Q Cao  Y Wei  S Chen  Z Han 《针刺研究》1990,15(4):292-296
AMI was produced by occlusion of LVB for 30 min in the rabbit, lengthening the conductive time of myocardium in the ischemic area and resulting in asynchronous activation state of myocardium. EA could facilitate the conductance of electric activation in the ischemic marginal area and make the activation of myocardial cells in this area synchronous which is of importance in blocking the formation of reentrant circuit. The finding suggests that EA possesses an antiarrhythmic eff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