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在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在区域协同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提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解决方案。方法:通过对各类区域医疗服务系统的分析,研究数据交换与共享的工作流程,设计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的技术架构。结果:设计出基于前置机交换系统的数据交换解决方案,采用中心交换系统和可定制的前置交换系统,结合XML、J2EE、SOAP和ESB等现行先进的技术,可实现与各医疗机构业务系统的松耦合对接。结论:建立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是解决各医疗机构间诊疗记录、医疗文件等医疗相关资源交换与共享的有效途径,对促进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降低信息协同成本、推动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新模式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区域协同社区卫生服务集成平台和运行机制,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方法:以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方式进行社区卫生信息系统集成结构设计,实现面向服务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集成,构建区域协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平台。结果:使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能够基于SOA架构进行统一的信息交互,实现全局一致的信息共享模式。结论:该研究将对加快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长宁区在全区逐步完成各医院内部临床诊疗信息系统(CIS系统)、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CHSS系统)的基础上,2007年起在区域级层面建立了“区域性医疗卫生数据中心.医疗信息管理与交互平台”。对区域18家医疗卫生机构、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实施光纤联网。实现了以3T-NET技术为支撑的区域医疗机构间异构的临床诊疗和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交互共享;在全区所有医疗机构与社IZp生服务中心及站点的医生工作站上可以按需调阅区域医疗机构病人就诊信息和健康档案信息。同时在平台上,实现了实时反映当前区域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及住院病人信息等基本医疗业务信息,区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情况统计与分析、慢性病干预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业务信息。实现了对区域内医疗机构财务运行、药品使用、安全状况监管和临床检验检查医疗信息互认共享等多种功能。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医院管理、提升了医疗质量、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和效率,促进了医疗费用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正>儿童区域协同医疗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平台进行儿童保健、医疗等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使各级儿科医疗机构间,以及儿科医疗机构内部能够相互协作,实现儿童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与交流,从而提高儿童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1])。  相似文献   

5.
国际医学影像共享案例与区域医疗信息交换平台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影像的共享交换对医疗质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集成健康组织IHE颁发了一系列医学文档共享交换的技术规范,国际上一些基于IHE解决方案的影像信息共享项目正在开发或已经实现。从技术架构角度理解典型案例,对我国区域医疗影像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典型影像信息共享案例和遇到的问题,重点对其技术架构进行了讨论。由于医学影像由于其数据量大传输复杂,在广域网交换共享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基于IHEXDS/XDS—I的分布式医学影像信息交换是区域医疗信息交换技术的方向,个人健康档案提供了个人对影像文档的直接控制,是医学影像信息共享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基于云平台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服务架构,设计开发了重庆市智慧疾控云平台的硬件部署架构、软件功能架构及业务工作流程,实现了疾控信息资源的高效配置。该平台在重庆市区(县)两级疾控中心和医疗卫生机构上线运行,满足了新时期疾病防控服务与管理需求,为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疾控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7.
以区域医疗信息系统要求实现区域级和院级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蓝图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当前医院信息资源管理现状,提出一个基于HL7 CDA标准的解决方案,开发了基于电子病历的院内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立了信息资源服务门户,实现了新旧资源融合一致化的管理及基于信息元素细粒度的等级层次管理.系统技术实现遵循SOA架构和相关卫生信息标准要求,保证了系统内外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了信息资源使用的高效、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鉴IBM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概述以电子健康档案作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信息载体,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理念和架构,针对区域医疗中的重点问题,实现医院、社区、公共卫生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从而实现以居民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李伟  江其生 《医疗卫生装备》2009,30(12):87-88,90
目的:对医疗行业中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建设进行分析与探索,提出了目录体系建设在医疗行业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方面的新思路。方法:从医疗行业信息资源组织与构建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入手,通过对目录体系业务模型的分析,设计出目录体系系统的功能。结果:从医疗信息资源梳理与构建的角度提出了目录体系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结论:建立面向医疗行业的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进行多领域、大范围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的必要保证和前提,对实现医疗行业各单位之间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降低信息资源采集成本,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区域卫生信息交换与共享作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采用SOA体系架构和ESB企业服务总线的方式进行建设。本文通过对鄂州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信息化项目的介绍,对区域卫生信息交换与共享的优势、特点和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鄂州市区域卫生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实际应用及建成后的效果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医联体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医疗业务的无缝衔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了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研发了医联体联合病房云医疗业务应用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上下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与数据信息共享,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国家对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要求出发,分析城乡医疗卫生存在差异的原因、国内外协同医疗服务现状,提出深化改革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方法和途径。即通过建设区域协同医疗信息平台和开发核心体系,将各级医疗机构联合成为一个管理运行一致,技术操作规范,服务标准统一的医疗服务保障联合体,全面提高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公共卫生服务的保障能力,形成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数据交换技术是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核心环节,各医疗机构通过数据交换将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本文通过对数据交换技术的分析和设计,以HL7标准和XML标注语语言为基础,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4.
建设发展医联体是现阶段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儿科医联体的构建在解决儿科医师资源短缺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缓解了患儿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与现阶段儿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本文从天津市成立儿科医联体的实践中进行探索,提出应当尽快建立医疗机构风险共担机制、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和搭建信息化诊疗平台等多种措施,逐步改变患者就医理念,建立起科学布局、合理分流和高效运转的新型儿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科研型电子病历在跨机构联合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大多数临床电子病历系统下能为跨医疗机构、跨地理区域的课题组建立起网络化的病历资料库.不能在线结构化、跨机构收集典型病历,不能为专项 猪的调查、研究、管理与资源的共享提供有效的信息化平台。针对这些问题,开发跨医疗机构、跨地理区域的专业性管理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科研型电子病历系统,能为课题组研究提供有效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6.
构建远程医学信息平台的数据整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远程医学信息网信息共享平台的架构与使用,用来整合远程医学信息网和HIS、PACS等系统的资源。方法:通过整合医院内部数据资源、搭建信息平台以及规范会诊流程等凡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能够实现基于远程医学信息网信息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最大限度的共享。结论:提高了远程医疗会诊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阐述了建立不安全事件通报系统的实践:正确分类和定义不安全事件;制定通报标准和流程;深入分析根本原因并建立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提升了员工的主动通报意识,创造了分享经验和交流咨询的平台,营造了安全的就医环境,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容器技术组成的新型信息技术(I T)架构,解决近年来医院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业务与数据平台协同效率低、IT架构设计安全风险大等问题,提升医院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方法 通过对基于Docker技术的平台即服务(PaaS)架构的优化设计,探索医院智能化数据中心的建设方法.结果 新型的IT架构和软件交付模式,提高了医院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