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君勇  赵香兰 《癌症》1993,12(5):378-382
作者观察了30例乳腺肿块病人手术前后乙酰化率的变化。乳腺癌组22例,术后较术前乙酰率平均降低2.94%,差异有显著性(t=4.182 P<0.01)。良性肿瘤病人8例,术后较术前乙酰化率仅降低0.68%,差异无显著性(t=1.026,P>0.05)。动物实验,给小鼠移植乳腺癌MA-782/5S株,观察移植前后,以及手术切除肿瘤后乙酰化率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移植后,乙酰化率较基础值平均增加了5.5  相似文献   

2.
正常的细胞增殖周期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在机体严格的调控和精密的平衡下进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示肿瘤的发生发展几乎都涉及细胞增殖的调控异常。染色质空间构象的局部重塑是细胞增殖调控的重要步骤,而组蛋白去乙酰化/乙酰化修饰是染色质重塑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可调控肿瘤的发展过程,其中蛋白质乙酰化修饰是受组蛋白乙酰化/去乙酰化介导,二者通过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动态精细调节,实现相互转化,对基因表达调控发挥重要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Ⅱa类家族成员,可以使组蛋白发生去乙酰化、抑制基因的转录等。目前HDAC4表达异常已经在肝癌、胃癌、乳腺癌、胰腺癌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证实,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实体瘤之一,HDAC4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等。本文主要对HDAC4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乳腺癌分子作用靶点的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挑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s)作为第一个成功用于癌症治疗的表观遗传学相关药物,能够有效解除对抑癌基因转录的阻滞,已成为极具潜力的抗癌药物。近年来,HDACIs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中的临床研究逐渐开展,已有个别HDACIs在大型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癌活性。本文针对HDACIs在乳腺癌治疗领域开展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有利于临床医师更好的了解HDACIs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其中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的发病年龄轻,肿瘤直径较大,临床分期较晚,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高,预后差,是近几年来比较受关注的乳腺癌类型。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修饰影响到染色质重塑,在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证实TNBC的发生发展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有一定的相关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靶向抑制HDAC,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增加其对化疗的敏感性,提示HDACI可能成为今后治疗TNBC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α,ERα)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耐药密切相关,促进ERα降解可能成为解决乳腺癌耐药的一种新策略.本研究旨在观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HDACi)FK228对乳腺癌MCF-7细胞系ERα的清除作用,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MTF比色法测定FK228对MCF-7细胞杀伤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改变;蛋白印迹及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细胞内蛋白表达水平及翻译后修饰的变化.结果:FK228呈时间依赖性杀伤MCF-7细胞,阻断细胞周期于G2/M期,增强Hsp90乙酰化修饰,清除ERα及其他Hsp90底物蛋白,阻断Ras/Raf/MEK/ERK及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结论:FK228通过乙酰化修饰影响Hsp90分子伴侣功能,介导ERα及其他Hsp90底物蛋白降解是其有效杀伤乳腺癌细胞的分子机制.FK228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联合化疗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饲养Balb/c-nu/nu雌性裸鼠,细胞悬液皮下注射法构建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 (对照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组、紫杉醇组、阿霉素组、紫杉醇加SAHA组、阿霉素加SAHA组),经尾静脉注射,获取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脂(胆固醇)、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胆红素)、肾功能(尿素氮、 肌酐)、裸鼠体重、瘤重等数据,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移植瘤的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各治疗组均显示出肿瘤体积的缩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增加 (P<0.05);在治疗组间两两相比,紫杉醇加SAHA组显示出最大程度的肿瘤体积的缩小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增加 (P<0.05),在含有化疗药物紫杉醇或者阿霉素的治疗组中, 均出现裸鼠体重下降、白细胞计数下降、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P<0.05);在单一的紫杉醇(或者阿霉素)组与紫杉醇(或者阿霉素)联合SAHA的比较中,这四项指标均未显示出差异(P>0.05)。结论:在动物模型实验中,SAHA与化疗药物紫杉醇(或者阿霉素)联合治疗乳腺癌能协同增效且未增加副作用,有望成为乳腺癌的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是可调节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组蛋白修饰酶,在一些肿瘤中HDACs被异常激活,与肿瘤进展和耐药密切相关。HDAC抑制剂(HDAC inhibitor,HDACi)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表观遗传属性,靶向性控制肿瘤细胞增殖、调节肿瘤细胞周期及修复DNA损伤。HDACi可抑制多个乳腺癌致癌信号通路,从而有可能逆转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的治疗耐药。本文将对HDACi在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治疗方面进行综述,探讨其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目前乳腺癌发病率仍居首位,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肿瘤之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双羟肟酸(suberic bishydroxamate,suberoyl bishydroxamic acid,SBHA)能够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中的HDAC1和HDAC3的活性,选择性抑制某些肿瘤的生长而对正常细胞无不良反应。本实验旨在研究SBHA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SBHA以不同时间作用于乳腺癌MCF-7及MDA-MB-231细胞,用WST-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相差显微镜观察药物对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SBHA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明显使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BHA具有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  相似文献   

10.
HPLC检测胃癌DNA甲基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DNA甲基化与基因功能密切相关。在肿瘤和转化细胞中,总基因组DNA和某些看家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下降。我们以前曾以甲基化酶温育、3H-S-腺苦甲硫氨酸(3HAM)掺入法研究过人胃癌总基因组DNA甲基化情况,现在我们又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其总基因组DNA中5一甲基胞嚼陡('"C)的含量,以与前种方法的结果比较,进一步明确人胃癌DNA甲基化水平的降低情况。1材料与方法1.1对象1994年3月~7月间本院进展期胃癌手术标本中已行'H-SAM掺入法检测DNA甲基化者的癌(C)区、癌旁(P)区和外周远端对照组织(N)区粘膜标本21例。1…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病人甲状腺变化的初步探讨王怡淳,张筱骅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32500)乳癌病人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紊乱已引起一些学者关注。但其甲状腺的变化报导甚少。本文就乳腺癌病人的甲状腺变化及与乳腺癌病期关系作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一、观察对象及方法:为1985...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15%~20%的患者呈HER-2过表达,该亚型患者易复发转移,预后较差。HER-2过表达不仅与基因扩增有关,还受表观调控的影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被认为是靶向癌细胞表观基因组的代表性药物,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可通过下调HER-2表达,与靶向HER-2的大分子单抗表现出协同作用。本文我们将重点概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下调HER-2表达的机制以及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探讨新一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作用于多发性骨髓瘤(MM)耐药细胞产生的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分析其逆转MM细胞耐药的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LBH589单药(0、20、50 nmol/L)及50 nmol/L LBH589联合5 μmol/L地塞米松作用MM1R细胞24 h后组蛋白 H4乙酰化的表达程度及bcl-X基因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LBH589(0、20、50 nmol/L)及50 nmol/L LBH589联合5 μmol/L地塞米松分别作用MM1R细胞24、48 h后TOSO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显示不同浓度LBH589单药及联合地塞米松作用MM1R细胞24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组蛋白 H4乙酰化的程度逐渐上调[(0.205±0.008)%、(0.346±0.009)%,(0.580±0.053)%、(0.986±0.012)%,F=992.957,P=0.032];bcl-X基因的表达则逐渐下调[(1.210±0.160)%、(0.930±0.036)%、(0.730±0.017)%、(0.488±0.029)%,F=56.432,P=0.028],变化呈剂量依赖性,且联合组的作用效果强于单药组(均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不同浓度LBH589单药及联合地塞米松作用MM1R细胞24、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TOSO基因的表达逐渐下调[24 h:(1.00±0.00)%、(0.55±0.01)%、(0.47±0.01)%、(0.38±0.01)%,F=1006.344,P=0.040;48 h:(1.00±0.00)%、(0.39±0.04)%、(0.05±0.01)%、(0.03±0.00)%,F=2383.977,P=0.045],变化呈剂量-时间依赖性,且联合组的作用效果强于单药组(均P<0.05)。结论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BH589通过影响bcl-X及TOSO基因的表达,恢复MM1R对地塞米松的敏感性,促进组蛋白乙酰化,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Wang L  Hu Y  Yang ZL  Song XM  Wang JP 《癌症》2007,26(5):469-472
背景与目的:全长型脾脏酪氨酸激酶[full-length form of 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L)]在乳腺癌中具有抑癌功能,可移位到细胞核内,作为转录抑制因子调节基因的转录.本研究拟探讨Syk(L)行使转录抑制功能的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pFLAG-CMV-Syk(L)转染人人胚肾细胞HEK293中,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与外源性Syk(L)的结合.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MB468中内源性Syk(L)与HDACl的结合.构建带有FLAG标志的Syk(L)各个功能域质粒,并将其转染人HEK293细胞中,采用免疫沉淀方法检测HDACl与Syk(L)各个功能域之间的结合.采用HDAC活力检测系统检测Syk(L)免疫沉淀复合物中的HDAC活性.结果:HEK293细胞中外源性Syk(L)可与HDAC1、3、6、7结合,Syk(L)通过SH2功能域和KD功能域与HDAC1相互结合.乳腺癌细胞MB468中内源性Syk(L)与HDACl可相互结合.Syk(L)免疫沉淀复合物有明显的HDAC活性.结论:在乳腺癌中,抑癌基因Syk(L)可能通过与HDAC形成复合物调节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认为,肿瘤是一种基因病,癌变组织存在基因表达或DNA结构的缺陷或变异。已有研究显示人体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表达分布是不均一的,它们为揭示DNA-PK广泛的生理功能提供了依据。目前DNA.PK在大肠癌、食管癌、膀胱癌、口咽部肿瘤、血液系统肿瘤、乳腺癌、前列腺癌、头颈部和脑部肿瘤等所关注的是DNA-PK表达水平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关系。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组织CEA和间质弹力纤维增生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绍进  李铮 《癌症》1989,8(3):187-189
采用双PAP法及PAP—weigert's复合染色法观察了10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CEA和间质弹力纤维增生(Elastosis,简称EL)的分布情况。结果:(1)、乳癌CEA和间质EL阳性率分别为79%、71.4%,各型乳癌CEA和间质EL件布有所不同;(2),乳癌CEA染色强度较高时,间质EL程度也较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且EL灶和CEA阳性癌巢接触密切。提示CEA与乳癌间质EL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设TSA处理组和对照组。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增殖抑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RT-PCR法检测HDAC1mRNA的表达。结果:TSA处理组细胞增殖减慢,形态改变,增殖抑制作用呈明显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同一浓度下,24h的抑制效果最佳;FCM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TSA作用24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早期凋亡率由8.72%升至18.22%(P=0.026),TSA处理后,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由28.97%升至52.31%(P=0.043),S期细胞由26.01%升至34.28%(P=0.051),G2/M期细胞由45.02%降至13.41%(P=0.036),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HDAC1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由0.34±0.02降至(0.11±0.01),P=0.020。结论:TSA对SMMC-7721有显著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DAC1的活性,下调HDAC1mRNA表达及阻滞细胞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LiCl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侵袭能力的影响, 及其对侵袭关键因子NGAL表达的调控。方法: LiCl处理后, MTT测定细胞活力, 光镜观察细胞伪足形成; Transwell观察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 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ting观察NGAL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表达; 使用小分子药物Bay117082 (NF-κB通路抑制剂) 和FH535 (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 处理细胞, 检测关键通路对NGAL表达的调控。结果: 在浓度低于10 mmol/L时, LiCl对细胞活性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5 mmol/L或10 mmol/L LiCl处理细胞24 h后, 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其伪足形成受到影响, 但在NHE1抑制剂Cariporide作用下, 细胞伪足破坏的情况有所减轻; Transwell结果显示5、 10 mmol/L LiCl分别处理细胞24 h后, 细胞的侵袭能力受到明显抑制。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 LiCl处理后NGAL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 表明LiCl对NGAL的调控可能始于转录水平。小分子药物处理分别使Wnt/β-catenin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后, NGAL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 表明这两条通路都参与了NGAL表达的调控。结论: LiCl通过抑制NF-κB调控NGAL的表达, 抑制伪足形成以及细胞侵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miR-206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转染miR-206 mimic和miR-NC至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miR-206相对表达水平;应用MTT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miR-206对MDA-MB-2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iR-206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验证miR-206对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2的影响。结果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206 mimic转染至MDA-MB-231乳腺癌细胞48h后miR-206的相对表达水平为10.2±1.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miR-206 mimic转染至MDA-MB-231乳腺癌细胞6、24、48、72、96h后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0.01)%、(0.12±0.03)%、(0.21±0.08)%、(0.28±0.11)% 和(0.39±0.16)%;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miR-206 mimic和miR-NC转染至MDA-MB-231乳腺癌细胞2周后的克隆数目分别为106±35和84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iR-206 mimic转染至MDA-MB-231乳腺癌细胞48h后,明显地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miR-206表达下调了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2的表达。结论 miR-206明显抑制了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2的表达有关,这将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