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在Ⅲ型干扰素(IFN-λ)基因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很好地预测自发性的或是经过药物治疗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愈后。至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体先天性免疫应答与IFN-λ基因型效应息息相关。树突状细胞(DCs)在宿主HCV感染的免疫应答中起到关键作用,并且这些至关重要的作用在IFN-λ基因型效应中也正逐渐体现。DCs可以分为很多个亚群,其中主要分泌IFN-λ的DCs,有骨髓样树突状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基于DCs生物学的复杂性,本综述旨在总结目前已知的有关DCs在HCV感染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IFN-λ与DCs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γ干扰素(IFN-γ)可提高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和激发宿主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经腹腔注入脂质体载体将huIFN-7基因转染荷瘤小鼠体内,通过转基因体内表达huIFN-γ了解是否可以发挥抑制肿瘤的作用,并与外源性给予重组huIFN-γ两者治疗效果相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最近发现的Ⅲ型 IFN 家族由 IFN‐λ1、IFN‐λ2、IFN‐λ3(也称作 IL‐29、IL‐28A 、IL‐28B)和IFN‐λ4组成。 IFN‐λ通过结合 IFN‐λR1和 IL‐10R2组成的异二聚体受体复合物,激活 Janus 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信号通路,诱导 IFN 刺激基因的表达并发挥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对 IFN‐λ抗病毒作用的研究十分广泛,IFN‐λ与 HCV 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密切相关。 IL‐28B 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新发现的 IFN‐λ4与 HCV 的自发清除也有关,预示 IFN‐λ在 HCV 感染治疗中具有潜在作用。此文介绍了IFN‐λ的抗病毒作用机制及其在 HCV 感染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0岁。自1982年6月起因腰骶部疼痛而查尿蛋白++~+++,半年后全身骨髂针刺样痛,于1983年4月26日入院。查体,T37.2℃贫血貌,胸骨有压痛,心肺无殊。肝肋下2cm。血象:Hb7.6g,RBC255万,WBC11400,血小板15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胸腺素α原体外对IFN-γ,IFN-α及TNF-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体外观察重组人胸腺素α原(prothymosin α,Pro Tα)对几种重要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用脾淋巴细胞、脾巨噬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以ELISA法检测Pro Tα对IFN-γ,IFN-α和TNF-α分泌的影响。结果1×10-7 mol·L-1 Pro Tα明显促进脾细胞分泌IFN-γ(P<0.05),该浓度的Pro Tα也明显刺激小鼠脾巨噬细胞分泌IFN-α(P<0.01);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Pro Tα能明显刺激IFN-α和TNF-α的分泌(P<0.01)。结论Pro Tα对细胞因子IFN-γ,IFN-α和TNF-α的分泌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体外实验中考察克隆并表达的人胸腺素α原 (prothymosinα ,ProTα)对几种重要细胞因子IFN γ、IFN α和TNF α分泌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分离脾淋巴细胞、脾巨噬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 ,用ELISA法检测ProTα对IFN γ、IFN α和TNF α分泌的影响。结果  10 - 7mol·L- 1 ProTα明显促进脾细胞分泌IFN γ(P <0 .0 5 ) ,该浓度的ProTα也明显刺激小鼠脾巨噬细胞分泌IFN α(P <0 .0 1) ;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 ,ProTα能明显刺激IFN α和TNF α的分泌 (P <0 .0 1)。结论 在体外实验中 ,ProTα对细胞因子IFN γ、IFN α和TNF α的分泌均有促进作用 ,这为ProTα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体外观察重组人胸腺素α原 (prothymosinα ,ProTα)对几种重要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用脾淋巴细胞、脾巨噬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 ,以ELISA法检测ProTα对IFN γ ,IFN α和TNF α分泌的影响。结果  1× 10 - 7mol·L- 1 ProTα明显促进脾细胞分泌IFN γ(P <0 0 5 ) ,该浓度的ProTα也明显刺激小鼠脾巨噬细胞分泌IFN α(P <0 0 1) ;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 ,ProTα能明显刺激IFN α和TNF α的分泌 (P <0 0 1)。结论 ProTα对细胞因子IFN γ ,IFN α和TNF α的分泌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λ(IFN-λ)为一类新发现的Ⅲ型干扰素,隶属于Ⅱ型细胞因子家族,其异二聚体功能性受体复合物IL-28Rα/IL-10Rβ具有组织学分布特异性。IFN-λ主要通过JAK-STAT途径发挥其药理学活性,包括抗病毒、抗增殖及免疫调节作用。在Ⅰ期及Ⅱ期临床试验中IFN-λ产生的不良反应较IFN-α为少,因此在治疗肝炎及特异性抗肿瘤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IFN-λ的药理学活性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用羧甲基茯苓多糖(CMP)预处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经200IU/mlIFN-α启动后,加NDV的促诱生组的α-干扰素(IFN-α)效价比无CMP的常规诱生组高1.2倍;经PHA和/或ConA促诱生组的γ-干扰素(IFN-γ)效价比无CMP的PHA和/或ConA刺激常规诱生组高0.5倍(P<0.01),尤以CMP+PHA+ConA促诱生的IFN-γ效果最佳。说明CMP具有IFN-α和IFN-γ促诱生效应(P<0.01)。用CMP促诱生的IFN-α和IFN-γ中间体经各项指标检测不仅IFN-α和IFN-γ效价高,而且可达到生物制剂药用标准,经临床试验证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缺血后IFN-γ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后,干扰素-γ(IFN-γ)是否参与免疫损伤和IFN-γ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用线拴封闭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缺血脑组织IFN-γmRNA表达动态的变化。结果(1)缺血脑半球和假手术的脑半球相比较,在1h时IFN-γmRNA的数量就显著增加(P<0.001),且随着脑缺血时间延长IFN-γ表达量增加,6hP<0.001,12hP<0.01,24hP<0.001,48hP<0.001,6dP<0.001。(2)IFN-γmRNA表达数量损伤面积扩大而增加;结论在脑缺血过程中IFN-γmRNA表达增加,IFN-γmRNA表达主要参与大脑损伤后期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人重组和杂交的α干扰素(IFN-α)对巨噬细胞介导的杀肿瘤活性有调节作用。人IFN-α-A/D可抑制小鼠IFN-γ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杀肿瘤活性,而人IFN-α-A、-D和-A/D均可激活人单个核细胞的杀肿瘤活性。作者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效应细胞,分别用小鼠B16-F10肿瘤细胞和人黑素瘤A375细胞株作为靶细胞。效应细胞加IFN-γ和微量脂多糖(作激活效应细胞的第二信号)等处理18~24小时后,加入~(125)I UdR标记的靶细胞,效应  相似文献   

12.
IFN-Ⅰ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病毒药物在临床上日益受到关注,其抗病毒效应的发挥主要通过IFN-Ⅰ及随后的多种抗病毒分子合成,这两步的实现均需依托相应信号通路的信号转导。近年来,人们对几条 IFN-Ⅰ相关的抗病毒信号通路及其相应的调控机制已有深入了解。此文就IFN-Ⅰ主要抗病毒信号通路及其调控机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对20例播散性癌症病人进行α2a干扰素(IFN-α2a)治疗的Ⅰ期临床研究表明,一次肌肉注射18×10~6~100×10~6uIFN-α2a,可出现发热(39~40℃)、流感样症状(头痛、寒战和乏力等)、胃肠道症状(厌食、呕吐和恶心等)和指、趾麻木等副反应,这些症状与IFN剂量无关,通常在24~72小时内消失。一些病人出现与剂量相关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血清GOT、GP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酐值升高,除白细胞数需2~4周恢复  相似文献   

14.
周花萍  吴红卫 《今日药学》2020,(3):157-159,167
目的探索IFN-α(IFN-α)在非典(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儿童病毒性疾病中的作用,为IFN-α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与IFN-α相关的数据。结果目前尚缺乏IFN-α治疗NCP临床研究数据,IFN-α对SRAS的疗效尚未肯定,对MERS的最佳治疗方法仍未达成共识。但在儿童病毒性疾病中,雾化吸入IFN-α具有作用迅速、疗效可靠、用药剂量小、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在我国儿童中广泛应用。结论目前尚无NCP的特效药,IFN-α对新冠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某些情况下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HCMV)可能极为严重,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大剂量干扰素(IFN)在体外可抑制HCMV生长,而在临床试治中则未见明显疗效。作者研究了重组人IFN-γ(rIFN-γ)对HCMV复制的影响,并与IFN-α进行了比较。所用的细胞株为人胚成纤维细胞(HEF)和人羊膜细胞(FL);两株病毒为HCMV AD16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FN-γ刺激对大鼠脑神经细胞的相关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IFN-γ刺激大鼠脑神经细胞株,刺激后24h,取细胞对神经细胞表达MHC进行检测。结果过高浓度的IFN-γ将对神经细胞有毒害作用,适量浓度的IFN-γ对神经细胞MHC表达有促进作用。结论 IFN-γ对神经细胞有双重作用,既有毒害作用又有促进作用,其主要与其用量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λ-卡拉胶寡糖体外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λ-卡拉胶寡糖体外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采用鸡胚尿囊膜模型(CAM)观察λ-卡拉胶寡糖对CAM血管发育的抑制,发现该寡糖可明显抑制CAM微血管生成,在200 μg·egg-1时,抑制率达54.90%.随后采用MTT法测定λ-卡拉胶寡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发现该寡糖的细胞毒作用在不同的细胞间具有选择性,对HUVEC的抑制最强,高浓度时(1 mg·mL-1)能明显抑制其增殖,但低浓度(<250 μg·mL-1)对细胞几乎无毒.对寡糖的细胞迁移和侵袭抑制作用进行检测,并测定其对HUVEC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结果表明,λ-卡拉胶寡糖能有效减缓HUVEC的迁移、侵袭能力,并具有抑制HUVEC中MMP-2表达的作用.该研究说明λ-卡拉胶寡糖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细胞侵袭和迁移达到血管生成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比数幂变换的λ确定方法及SAS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比数作 Box-Cox幂变换得到广义线性方程 ,从而定义了连接函数及逆函数 ,使用 GENMOD过程完成比数幂变换中 λ的确定 ,并给出了具体的比数幂变换中 λ的确定步骤和短小简捷的 SAS程序  相似文献   

19.
二甲基亚砜在λDNA重包装法中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阳  曹佳 《毒理学杂志》1996,10(1):40-42
二甲基亚砜在λDNA重包装法中的遗传毒性研究曹阳,胡维民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广州510642);曹佳第三军医大学分子毒理室;许莉萍中山大学生物工程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NO3880680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资助课题DNA体外重包装技术是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Th17类细胞因子IL-17和Th1类细胞因子IFN-γ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中的表达,以此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结肠组织及血单核细胞中IL-17和IFN-γ的表达。结果:UC组结肠组织中IL-17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UC组结肠组织IFN-γ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增加(P〉0.05);UC组血单核细胞IL-17、IFN-γ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局部IL-17升高在UC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