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百年胆固醇学说已深入人心,其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治疗及机制研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胆固醇学说的核心是没有胆固醇就没有AS,更无从谈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实上,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据提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与ASCVD的发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被认为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主要机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降低导致胆固醇逆向转运的障碍。清道夫受体BⅠ(SR-BⅠ)是HDL的受体,在胆固醇转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SR-BⅠ在脓毒症中起保护作用,脓毒症病程中的炎症反应、内皮细胞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内皮损伤和炎症过程有着相似的调节机制。本文对SR-BⅠ在脓毒症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的机制研究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牡蛎提取物对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为研究牡蛎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通过建立高脂食铒性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观察了牡蛎提取物预防用药对血清脂质 (酶法 )、载脂蛋白 (免疫比浊法 )、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过氧化物丙二醛 (微量快速法 )的影响 ,并对主动脉、冠状动脉和肝脏进行肉眼和光镜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 ,牡蛎提取物 10g kg胃内连续给药 8周后 ,鹌鹑主动脉、冠状动脉内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程度明显减轻 ,于动脉粥样硬化造型 4周时测定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分别为 17.4 7± 0 .78、1.16± 0 .35、10 .94± 3.17mmol L和 2 .4 7± 0 .78g L ,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 (P <0 .0 5 ,P <0 .0 1)。于动脉粥样硬化造型 8周后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仍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5 ,P <0 .0 1) ,心肌及主动脉壁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 ,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升高。结果表明 ,牡蛎提取物具有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4.
胆固醇逆向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资料显示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明显负相关。基础研究发现 ,虽然HD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涉及多种机制 ,如减轻脂蛋白的氧化等 ,但其最主要的作用机制在于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reversecholesteroltransport ,RCT)过程。体内肝外组织缺乏使类固醇激素降解为可排泄的胆酸形式的酶 ,除提供生理需要外 ,外周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均通过HDL运回肝脏代谢 ,这一生理过程称为RCT。RCT的初始步骤是细胞内的游离胆固醇和磷脂经A…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脂质沉积引发的慢性血管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细胞胆固醇稳态的破坏密切相关。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介导了细胞胆固醇流出至载脂蛋白AⅠ、preβ高密度脂蛋白(HDL)和HDL3。当该通路胆固醇流出障碍可致细胞内胆固醇沉积。更重要的是,ABCA1的功能障碍还影响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长及临床冠心病的发生。最近研究显示ABCA1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调控作用具有组织特异性。本文介绍了胆固醇逆向转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并着重讨论了ABCA1的组织特异性功能及其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AS)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而对它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持续了近一个世纪.目前已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与AS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抑制AS血管病变,并且低HDL-C则是冠心病(CAD)发病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了经典的逆转运胆固醇作用,HDL亦有其他的抗AS特性.  相似文献   

7.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CHD)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根据不同的分离方法,HDL-C可分为多种亚类,HDL-C亚类在血中的相对含量及颗粒大小不断发生改变,认为与HDL-C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关.HDL-C各亚类主要通过促进细胞胆固醇的流出,参与胆固醇的酯化,将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再循环或肠道清除来发挥作用.HDL-C亚类组成异常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和C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确认识合理使用调脂药物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4  
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心血管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多种 ,其中以脂质代谢紊乱被认识最早 ,2 0世纪初以高胆固醇喂养动物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是最早的证据。此后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进一步在人群中证实血脂异常的重要性 ,并发现血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死亡率密切相关。 2 0世纪 90年代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研究方面有重要的进展。通过对脂质 ,尤其是脂蛋白的研究显示 ,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 C)增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增高则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在内…  相似文献   

9.
肝X受体(LXR)是机体胆固醇稳态维持的重要调控因子,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参与调节各组织中的胆固醇代谢。LXR激动剂能够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具有潜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本文围绕近年来新型LXR激动剂,从不同来源、特点和作用机制等角度对其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流行病学及临床病例研究表明血浆HDL-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呈明显负相关,HDL-C对AS的拮抗作用已得到了较大范围的认可.HDL-C拮抗AS的主要机制在于参与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  相似文献   

11.
动脉粥样硬化及随之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影响人类健康及导致人口死亡的首要病因.血脂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被视为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近几十年来,人类对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的关系及其机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胆固醇结晶(cholesterol crystals,CC)是粥样斑块的重要组成成分,之前认为胆固醇结晶只是斑块中的惰性物质.随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胆固醇结晶在斑块形成及心血管事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吸烟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各项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一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浆HDL-C浓度与  相似文献   

14.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等于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流行病学研究认为,在糖尿病、甘油三酯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低的人群中,non-HDL-C比LDL-C更能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预测能力更强.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non-HDL-C的目标值已被写...  相似文献   

15.
蒲黄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蒲黄对兔试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脂代谢及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探讨蒲黄抗A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兔试验性AS模型,观察蒲黄对AS兔模型的血脂和循环内皮细胞(CEC)变化的影响.结果蒲黄对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有显著降低作用,具有抗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结论蒲黄是通过降血脂、保护血管内皮而实现抗AS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靶点: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作为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能与HDL结合,参与HDL胆固醇酯的选择性摄取和代谢,以及介导游离胆固醇在脂蛋白和细胞之间的双向运动,并通过多种机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起保护性作用。体内SRBI功能的分析不仅证实了SRBI在HDL代谢中的重要性,而且也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近来研究表明,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载脂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低水平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酵(HDL-C)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HDL—C与冠心病的发病呈负相关。高密度脂蛋白(HDL)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它具有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作用,减少脂质的摄取沉积;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促进胆固醇从血管壁排出,将其运送至肝脏清除,并增加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减少斑块破裂。此外,它还能保护内皮屏障功能,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并降低粘附分子的表达,具有冠脉保护作用。本文主要阐述HDL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9.
胆固醇逆向转运(RCT)异常导致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重要环节,探讨介导RCT的关键蛋白在脂代谢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对阐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期专题收集的论文探讨了利拉鲁肽、苦瓜素以及生长分化因子11对细胞胆固醇流出及介导RCT中关键蛋白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ABCG1和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RCT关键蛋白参与药物或小分子物质调控胆固醇流出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脂蛋白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为代表的脂蛋白氧化理论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中受到了普遍的认可.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负相关,其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的机制有:胆固醇逆向转运.抗氧化,抗炎症,抗血栓和促纤溶,保护内皮等多方面作用.本文主要就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