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以及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6~12月期间,本院各科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63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所有检验标本均由护理人员采集、送检。采取严格监管措施,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对于不合格标本进行详细登记,注明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原因探讨解决方法。结果共收集血液标本630份,其中血清430份,血浆149份,全血51份。其中不合格标本41份,占总标本的6.51%(41/630)。依据不合格标本的不同原因分为5类:即溶血、凝固、错用抗凝、量不准及其他,各自的所占的比例为29.27%、14.63%、12.20%、31.71%以及12.20%。结论医护人员必须在工作中严格执行标本采集规范,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鄢化章  林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311-1312
目的通过分析找出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制订对策。方法对阳春市中医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1 284份尿液标本与860份粪便标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尿液标本56份(4.3%);不合格粪便标本68份(7.9%)。不合格原因:标本量不足84份(67.7%),污染10份(8.0%),容器错误6份(4.8%),标识错误5份(4.0%),超时送检19份(15.3%)。结论粪、尿常规标本采集前应对护士进行培训及指导,确保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戴蕴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10):1729-1730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我院不合格血液标本100份,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其中有31%出现标本凝固,5%出现标识错误,15%出现标本量不足,20%出现脂血,29%出现溶血,其中出现标本凝固和溶血的最多。需严格加强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的监控,医护人员须严格规范操作,以保证标本的质量,确保血液检验的结果准确性,从而提高临床的诊断和帮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合格检验标本产生的原因,寻找对策,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对2009年1-12月检验科拒收的不合格检验标本,按拒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液标本645015份,不合格标本617份,占0.09%,其中溶血、血凝固和血标本量不足是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与护理工作相关.结论 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临床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的统计分析,加强分析前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采集的合格率,保证检验质量。方法根据检测目的和要求,对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按不同类和原因分别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血液标本51 412份,不合格560份;尿液标本8 785份,不合格178;大便标本3 712份,不合格26份;胸腹腔积液标本115份,不合格6份;脑脊液标本8份,不合格1份;分泌物176份,不合格7份;痰液标本49份,不合格2份;不合格原因:血液标本以抗凝不完全、采集量不足、抗凝管错误和患者准备不符合要求为主;其他标本主要以标本污染和送检不及时为主。结论分析前的质量保证直接关系到检验质量,加强临床医护沟通和培训,提高检验标本采集合格率,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也是检验全程质量保证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急诊血液检测标本质量,探讨实验前质量控制的意义。方法收集华亭县人民医院2014年1~12月1 825例急诊患者的血液标本,测定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糖(Glu)、尿素(Ur)、尿酸(Cr)等项目,并分析标本质量。结果 1 825例急诊患者血液标本中,140份标本不合格,其中姓名不符有13份,占9.28%;抗凝标本出现凝块51份,占36.43%;输液管采血标本38份,占27.14%;输入有影响的药物或进餐后采血13份,占9.28%;标本量过少标本14份,占10.00%;凝固标本11份,占7.86%。结论实验前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准备,是实验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加强标本检测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婴幼儿静脉血标本不合格原因,制订持续改进策略。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6983例婴幼儿,获取家属同意后,抽取不同部位静脉血标本,分析导致血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同时根据标本是否合格分为两组,即合格组(6847例)和不合格组(136例),比较两组采血部位、最后一次进食量、采血时间、禁饮食时间。结果:6983份婴幼儿静脉血标本,不合格标本率为1.95%,其中33.09%因标本溶血、脂血不合格,25.00%因送检延迟不合格,18.38%因采血操作不规范/标本量不符合要求不合格,11.76%因抗凝管使用错误不合格,7.35%因条码贴错不合格。不合格标本来源主要来自临床检验标本(3.92%),其次为生化标本(1.86%)、免疫标本(1.57%)。合格组最后一次进食量高于不合格组(P<0.01),禁饮食时间、采血时间短于不合格组(P<0.01)。结论:导致静脉血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标本溶血、脂血、送检延迟等,针对诱导因素进行相应改进策略,可更好降低标本不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做好检验血液标本采集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方法收集近期由实验室验收不合格而退回的标本,进行分类记录整理。结果总不合格率为8%;其中量不准为57.8%,溶血为23.2%,凝固为14.9%,其他为4.1%。结论护理人员有必要了解不合格标本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相关知识,进一步熟悉掌握检验血液采集技术。按医院质量管理的规范要求做好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依据原因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方法2018年7月1日-2019年7月1日,我院检验科共有448893份血液标本,其中不合格标本为867份,选择448893份不合格的标本实施研究,以本研究目的深入分析448893份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整理相应的检验过程并提出优化措施。结果经对448893份中的867份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发现,导致出现不合格的主要原因为采血位置不当、标本不足、标签错误、血液凝固、乳糜血、容器不合理、标本溶血等,其中,血液凝固为主要的原因。结论在血液标本的检验中,易受标本含量不足、采血位置不当、凝血、容器不合理等影响而发生不合格情况,为保证检验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临床应加强对于检验不合格原因的干预,通过优化措施尽可能提高血液标本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本研究涉及对象为5000例血液标本,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4月,统计所有标本的检验不合格情况,并详细记录不合格类型。结果5000例样本中,不合格样本300例(6.00%)。样本不合格类型为:82例样本量少(27.33%,),62例抗凝不全(20.67%),40例溶血问题(13.33%),36例凝血问题(12.00%),19例样本放置时间长(6.33%),20例容器不合格(6.67%),18例同侧采集血液(6.00%),14例被采血者准备不充分(4.67%),6例标签不规范(2.00%),3例标本污染(1.00%)。结论检验科应当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检验人员管理,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与采血规范,促进标本检验质量合格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外出体检采集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降低血液标本不合格率。方法对外出体检的181 247人次中所采集不合格血液标本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合格血液标本105份,表现为血量不足、凝血、溶血和标识不清。原因以采集和运送欠规范为主。结论应加强护理人员检验知识的培训,规范采集和运送环节,提高血液标本的采集和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近半年来该院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2011年1~6月送检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不合格标本数为142例,标本总不合格率为2.35%,主要原因为痰标本不合格,占不合格标本的41.93%,尿标本污染占18.31%,条形码不清楚占14.93%,血培养污染占13.38%。结论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同时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提高分析前阶段的标本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6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接收的住院患者不合格血液标本9 096例。以不合格率描述标本不合格情况,比较历年引起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8—2016年血液标本不合格率分别为1.49‰、0. 76‰、0. 52‰、0. 5‰、0. 47‰、0. 401‰、0. 395‰、0. 27‰和0.322‰,呈明显下降趋势,仅2016年较2015年略有反弹;标本主要不合格原因有所变化,其中2013—2016年"溶血"标本较2008—2012年有所增加。结论检验科通过加强与护理部、临床部门之间的联系,及时沟通、反馈不合格标本的情况,寻找原因并制定、实施改善措施,有利于提高分析前血液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标本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以便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结果。方法统计该院2011年住院患者送检的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布,并分析其中的原因。结果全年24006份微生物培养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311份,不合格率为1.3%。微生物室不合格标本的主要类型是痰液、尿液、大便等。不合格的原因,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59.2%)、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19.3%)、容器使用错误(6.1%)等。结论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加强与临床的联系与及时沟通,针对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进行宣传、培训,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使其认识到合格的标本是整个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痰标本前处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住院患者痰标本124例,采取肉眼观察和痰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等前处理,分析其对痰标本分离鉴定结果的影响。结果 124例痰标本中,合格痰标本90例,不合格痰标本34例;无色痰标本合格率(30%)低于黄色痰标本合格率(94.7%)、铁锈色痰标本合格率(100%)、红色痰标本合格率(100%)和白色痰标本合格率(87.5%);泡沫或水样痰标本合格率(22.2%)低于脓性痰标本合格率(96.2%)、血性痰标本合格率(100%)和黏液痰标本合格率(83.3%);34例不合格标本培养结果为口腔、咽部正常菌群,均有杂菌生长;90例合格标本中,58例标本呈纯培养或呈优势生长,32例标本有杂菌生长。结论痰标本前处理是提高痰液检测结果准确性的较好方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无偿献血者血液ELISA、NAT法检测与ALT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NAT法检测和ALT筛检在血液安全中的作用。方法对无偿献血者的ELISA法、NAT法和ALT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对ALT异常者进行追溯性调查。结果在10 062例无偿献血者中,共检出360例ALT异常(淘汰率3.6%),其中有3例伴HBsAg和HBV DNA阳性,3例伴抗-HCV和HCV RNA阳性;检出10例HBV DNA阳性而ALT、HBsAg均正常者;未检出ALT异常伴HBV DNA或HCV RNA阳性,且ELISA法检测结果正常者。对354例单一ALT异常者的追溯性调查发现,其中35例反复献血,表现为连续或间断ALT异常。结论NAT法检测可以降低ELISA法的漏检风险,而ALT对降低输血传染病残留风险的作用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重庆市江津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达到减少血液报废,净化血液资源,提高血液质量的目的。方法收集江津区2008~2011年13 49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资料,对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检测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 49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4.54%,各年间总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不合格率依次是1.65%、1.17%、0.34%、0.2%、1.3%,除ALT(P〈0.01)外,HBsAg、抗-HCV、抗-HIV、抗-TP各年间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津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排名依次是ALT、抗-TP、HBsAg、抗-HCV、抗-HIV,其中ALT、HBsAg不合格率呈先降后升趋势,抗-HIV不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抗-HCV和抗-TP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血标本采集不成功原因及改进措施。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2年1岁以内的788例患儿的2 364份血标本,对其中84份不合格血标本进行分析。结果血标本不合格率为3.55%,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血细胞分析和出凝血时间;不合格原因主要为凝血和溶血;不合格血标本患儿两次采血耗时、禁食水时间及最后一次进食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应熟练掌握采血技能,合理选择血管,采血前最后一次患儿足量进食,避免延长禁食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为招募安全献血者提供依据及减少血液报废,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方法对湛江市近5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为4.1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不合格率为0.53%,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4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08%,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0.65%;总检测不合格率为5.57%。结论 ALT阳性是血液报废的最主要因素,梅毒抗体的阳性率逐年增高,成为仅次于ALT阳性而造成血液报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理论在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血标本采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2011年3-12月送往中心实验室的1896份临床试验血标本中94份不合格血样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血标本采集存在的问题,于2012年2月开始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采血者、患者依从性及采血流程从管理上进行改进,评价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效果.结果 实施CQI后,血标本不合格率由4.92%下降至1.42%,患者对护士采血技术满意度由85.6%上升至97.2%,服务态度满意度由90.5%上升至99.5%,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2.93,15.57,14.97;P <0.01).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临床试验血标本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