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献血者筛选,血清学试验及现有PCR试验的进步,相当大地增强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安全。事实上血液及血液制品从来没有象今天这么安全。但是目前的实验方法不能检测出可能造成血液污染的所有病毒。这就要求一有效方法进一步加强治疗用血液成分和新鲜血浆的安全性,那就是把各种制品的病毒灭活与制备过程综合在一起。 目前治疗用新鲜血浆的病毒灭活有两种选择:通过溶剂/去污剂(S/D)方法处理,广泛地用于血浆蛋白制品的提纯,或用吩噻嗪染料亚甲基蓝与可见光结合。巴氏消毒法仍在开发。(S/D)和亚甲基蓝/光法(MB/LIGHT)均在90年代初引入德国,迄今许多欧洲国家在使用。S/D法处理的是来自献血者或机采的数百单位血浆。至于亚甲蓝/光法则用于单个单位血浆的加工。  相似文献   

3.
随着成分输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虽然对输血相关病原体检测方法的不断进步极大程度的减少了由输注血液成分传播的病毒性疾病,但由于病毒感染血液后“窗口期”的存在;现行的检测方法不能将病毒检出;对已知病毒有效的检测还不能100%检出;新出现的病毒和微生物还不能检测出来。因此,血液输注仍无法达到“零风险”。而血浆也是病毒含量较多的血液成分之一,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浆常传播病毒影响输血安全。为了从根本上消除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必须将加强血液筛查与病毒灭活结合起来。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血浆病毒灭活技术是提高血浆安全性的有效途径。目前,有关血浆病毒灭活的技术有很多,其中比较成熟的技术有:溶剂/去污剂方法和亚甲基蓝联合可见光照射方法,以及以病毒核酸为靶点的光化学技术。  相似文献   

4.
ABO不相容输注错误仍是主要危险之一,来自英国输血严重风险(SHOT)的血液预警计划累积的资料显示,超过70%的严重危险来自错误血液的输注.ABO通用血液的供应将简化后勤、降低安全保障成本和消除由ABO不相容引起的输血错误.  相似文献   

5.
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同时也有传染疾病的危险。血液成分中传播病毒危险性最大的是白细胞,其次为血浆,因此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并滤除白细胞成为保障输血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亚甲基蓝光化学法(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stry,MB—P)病毒灭活血浆是目前唯一获准用于临床的光化学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现已被应用于我国部分血站。  相似文献   

6.
巴斯德法灭活血浆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输注血浆制品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病毒安全性问题 ,各种血浆蛋白制品可能传播病毒 ,生产各种血浆制品的原料血浆是大量多人份的混合血浆 ,其病毒危险性较高 ,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即对原料血浆进行病毒灭活 ,从根本上杜绝患者因输注血浆蛋白制品而感染病毒。笔者应用巴斯德法对原料血浆进行病毒灭活 ,实验证明该法是行之有效的。材料与方法1 材料1.1 指示病毒及其宿主细胞 :以水泡性口炎病毒(VSVIndianna株 )和辛德比斯病毒 (Sindbis) (均由中国药品卫生制品鉴定所提供 )为模型病毒 ;分别用BHK细胞株和VERO细胞株为Sindbis、VS…  相似文献   

7.
病毒灭活血浆质量及应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前后质量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在灭活前后抽检30份新鲜血浆,检测凝血因子FVⅢ的活性(VⅢ:C)、纤维蛋白质原活性(Fbg:C)、总蛋白含量及血浆电解质水平。结果:FVⅢ的活性及纤维蛋白活性下降(P〈0.01),回收率分别为80.8%和84.2%;总蛋白及血浆电解质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前后质量发生变化较小,有效活性保持在80%以上,可替代普通血浆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正>输血技术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的血液检测由于受检测技术、检测项目等因素的影响,无法完全阻断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血浆病毒灭活技术能有效地阻断经输血传播病毒的传播。本中心自2009年7月开始全面推广应用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成分,在这期间对血浆进行  相似文献   

9.
临床输用血浆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对血浆需要用量很大,而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浆常常传播病毒,影响输血安全。本文就SD、MB等灭活的临床输用血浆灭活的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临床输用血浆病毒灭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对血浆需用量很大,而未经病毒灭活处理的血浆常常传播病毒,影响输血安全。本文就SD、MB等灭活的临床输用血浆灭活的技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三种方法灭活血浆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临床实践证实有多种病毒可经输血传播引起输血后病毒性传染病。解决该问题除严格对血液进行检测外 ,另一有效的方法便是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病毒灭活。为防止输注血浆引起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的危险 ,目前国内外已研究出多种对血浆病毒灭活的方法 ,主要有三种 ,即有机溶剂 /清洁剂法 ( S/ D法 )、巴斯德液态加热法和亚甲蓝光化学法。笔者对比了三种方法对临床用血浆的病毒灭活效果和对血浆凝血因子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指示病毒及其检测 应用国际通用的水泡性口炎病毒 ( VSV Indianna株 )和…  相似文献   

12.
人血浆中病毒灭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病毒污染血浆应用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重视〔1〕。血液传播的病毒主要有脂包膜病毒,如HBV、HCV、HIV-1、HIV-2、HTLV-Ⅰ、HTLV-Ⅱ(人类嗜淋巴病毒),以及蛋白包膜病毒,如HAV和人类细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B19)等。其中,HBV、HCV、HI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危害特别严重。据估计,美国和西欧每次输入未处理的血浆后感染HIV-1、HIV-2、HBV、HCV的比例分别为1∶105、1∶108、1∶105和1∶103~104〔2〕。尽管我国采取选择供血者…  相似文献   

13.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血液安全得到了显著改善,但仍受到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和未知病原体的威胁。免疫介导的反应是输注血浆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血浆输注的两大风险是感染风险和免疫风险。亚甲蓝光化学法是目前我国用于血浆病毒灭活的主要方法之一,能有效灭活大多数脂质包膜病毒。为探讨亚甲蓝光病毒灭活血浆应用的安全性,本文对其灭活病毒的有效性、对凝血因子的影响、输注的不良反应及血浆残余亚甲蓝的安全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血4℃保存24 h后制备的普通浆(FP)中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为临床选择不同血浆输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同日采集100袋全血,按血型比例随机分为2个实验组。第1组6 h内分离血浆并冰冻成块,第2组24 h后分离血浆并冰冻成块。2组于-30℃保存30 d后,进行凝血因子Ⅴ(FⅤ)、凝血因子Ⅶ(FⅦ)、凝血因子Ⅷ(FⅧ)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 2组FⅤ、FⅦ和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F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8,P<0.05)。第2组FⅧ、FⅤ活性分别较第1组下降29.5%、9.7%;而FⅦ和Fib活性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血4℃保存24 h后制备的普通浆凝血因子活性可满足大部分临床输注新鲜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血液制备技术,可有效地减少经血传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光化学法灭活病毒技术能提高血浆输注的安全性,本文针对该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7.
张淑琴  温涛  赵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617-3618
亚甲蓝光化学法(MB-P)可消毒处理单袋新鲜冰冻人血浆,对经血液传播的主要病毒HIV、HBV和HCV等都具灭活作用,能显著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已在我国推广应用,但对于该法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还缺乏系统规范的操作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8.
美兰光化学法用于血浆的病毒灭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兰光化学法用于血浆的病毒灭活研究进展200051上海市血液中心上海输血研究所程庆文高峰临床输血由于大力推行无偿献血和严格筛选检测,其安全性已大大提高,但仍存在经输血传播病毒的危险。血浆是临床输血中的一个主要成分,其病毒危险性较大,因此对血浆作病毒灭...  相似文献   

19.
新鲜冰冻血浆的病毒灭活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鲜冰冻血浆(FFP)几乎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伴有严重贫血的患者,也用于大量失血或凝血试验异常而需要施行侵入性操作的患者以预防出血。虽然对FFP供者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实验室病毒检测,但经血传播病毒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原因在于:1)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限;  相似文献   

20.
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质控指标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总蛋白、凝血因子FⅧ:C的含量,探讨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控制指标,以保证病毒灭活血浆的质量。方法取成分制备好的同一份血浆平均分成容量相等的两组,一组为非病毒灭活、另一组做病毒灭活,留取各10ml,分别检测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含量,并把相对应的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含量t值分别为1.120、1.135、1.275,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病毒灭活血浆蛋白回收率为91.42%,FⅧ:C回收率为81.60%,纤维蛋白原回收率为90.27%。结论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的纤维蛋白原、总蛋白、FⅧ:C损失较小、质量可靠,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使输血更科学、更合理、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