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白磷酸酶2A (protein phosphatases of the type 2A,PP2A)是非常重要的蛋白磷酸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该酶由3种亚基组成异三聚体结构,包括一个65 kU的结构亚基A(α/β),一个36 kU的催化亚基C(α/β)形成的核心酶和一个多样化的调节亚基B[1].亚基的多样性决定...  相似文献   

2.
对2020年2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智力发育障碍伴畸形面容和行为异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 男, 3岁6个月, 因"惊厥发作1年余"就诊。体格检查发现面部畸形。Gesell发育量表提示适应性、大运动为重度发育迟缓, 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为中度发育迟缓;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脑裂;脑电图示双侧前头区为主的广泛性放电, 监测到1次肌阵挛发作;基因检测:FBXO11基因存在杂合变异(c.24802484del), 为致病性变异。提示高通量测序技术增加了识别潜在遗传缺陷作为疾病原因的可能性, 对于反复癫痫发作、多发畸形、全面发育迟缓的患儿, 应该尽早行基因检测, 以明确诊断、指导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  相似文献   

3.
对2022年3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PAK1基因新生突变相关智力发育障碍伴大头畸形-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合国内外文献, 分析PAK1基因致病性及突变特点。患儿, 男, 4岁8个月, 主要临床表现为言语功能受损为著的智力发育障碍和癫痫发作, 患儿具有头围大、面长、鼻梁低平等特殊面容。脑电图示双侧前头部慢波增多, 醒睡各期左侧尖波、棘慢波、尖慢波发放。头颅磁共振成像示巨脑(双侧大脑半球脑回增大、皮质增厚、白质量多、胼胝体厚, 小脑及脑干体积增大)。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发现致病性变异为PAK1 (NM001128620)4号外显子的新生杂合突变c.361C>A (p.Pro121Thr)。该病例为国内首次报道的PAK1基因突变相关智力发育障碍伴大头畸形-癫痫发作, 明确了该家系中的致病基因, 为该家庭进行准确的遗传咨询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3例CTNNB1基因突变致智力障碍患儿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及遗传学特点。结果发现,3例患儿均存在认知障碍、运动落后、语言障碍、颅面畸形特征及小头畸形;均有轴向肌张力减低,远端肌张力高;均有行为异常;2例有视觉异常;1例还存在眼球震颤;1例合并肌张力障碍,运动不协调;1例存在惊吓过度;3例均无癫痫;3例目前均未获得独走能力。3例患者CTNNB1基因突变特点为2例移码突变(Exon3 c.82-83del和Exon14 c.2098dupA)和1例无义突变(Exon3 c.198G>A),均为致病性变异,父母均为野生型,均未见既往文献报道,为新突变。由此认为,该病临床表型复杂,主要特点相对典型,为临床早期识别本病提供了依据。其基因突变类型以剪接突变和无义突变为主,该文3例CTNNB1基因突变均为新突变,扩大了疾病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连锁智力障碍的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例癫痫伴智力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全外显子捕获测序结果。结果男性患儿,9岁。生后4个月发现发育迟缓,5个月癫痫发作,4岁时智力发育障碍,7岁时视力检查提示高度近视。脑电图提示癫痫样放电;头颅磁共振提示大枕大池;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估示总智商49。基因检测发现患儿OPHN1基因第19号外显子存在移码突变c.1641delA(p.K547fs*5),家系共分离验证发现其母亲携带该变异位点。该变异位点既往未见报道。根据ACMG指南,其为致病性变异。患儿经抗癫痫药物丙戊酸钠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效果好。结论 OPHN1移码突变c.1641delA(p.K547fs*5)为患儿X连锁智力障碍的致病基因,临床表型为癫痫、中度智力低下、高度近视、大枕大池。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神经科收治的1例RHOBTB2基因突变致癫痫性脑病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患儿,男,3个月12 d,因"反复抽搐2 d"入院,临床表现为无热性癫痫持续状态,包括双眼向左侧凝视,四肢强直、抽动,持续约30 min缓解;体格检查发现患儿不能抬头,哭声小,基因全外显子测序提示患儿RHOBTB2基因第7号外显子存在新发错义突变c.1448G>A(Arg483His);抗癫痫发作药物左乙拉西坦联合托吡酯治疗后,患儿癫痫发作控制,但生长发育明显落后。RHOBTB2基因突变所致癫痫性脑病预后不佳,多数患儿伴运动障碍和小头畸形。  相似文献   

7.
对2019年4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1例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MYT1L基因突变患儿临床表型和基因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儿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拷贝数异常(CNVs)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患儿存在MYT1L基因15号外显子错义突变(c.2186T>G,p.Met729Arg),患儿为嵌合体,突变率约为10%,该突变未在父母及患儿哥哥中出现。检索到MYT1L相关基因异常报道共18篇文献,共53例患者(含本例),包括22种点突变及30例携带包含MYT1L基因区域在内的2p25.3染色体条带微缺失患者。患者孤独症行为发生率为45.0%(18/40例)、超重/肥胖发生率为70.2%(33/47例)、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发生率为96.2%(51/53例),嵌合体的症状相对较轻。提示MYT1L基因是ASD重要的易感基因,但嵌合体的症状较轻。ASD患儿共患肥胖或超重时应警惕可能存在MYT1L基因突变,可进行基因检测协助诊断并注意嵌合体存在的可能性,本研究扩大了ASD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YNGAP1基因变异致儿童癫痫伴认知发育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并分析2017—2019年确诊的3例SYNGAP1变异相关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对患儿及父母的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及Sanger验证结果。结果 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均为儿童期起病。癫痫发作分别表现为眼睑肌阵挛伴失神,肌阵挛、失张力,局灶性发作。3例患儿均有认知异常,其中1例有刻板、攻击行为,缺少眼神交流和社会性交往。患儿父母及家系成员无惊厥及发育障碍。3例患儿均检测到SYNGAP1基因存在新发杂合变异,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分别为6号外显子c.623delC(p.P208Qfs*15)、1号外显子c.67+1GA(splicing)、13号外显子c.2158GA(p.Asp720Asn),其中13号外显子错义变异患儿为局灶性发作。结论 SYNGAP1基因变异可导致癫痫伴认知发育障碍,癫痫发作具有临床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IST1H1E基因突变致Rahman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收治的1例Rahman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以Rahman综合征、HIST1H1E基因、组蛋白H1、突变、Rahman syndrome、HIST1H1E gene、Histone H1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19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服务平台及PubMed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2岁8个月,身高98 cm、体质量19 kg、头围54 cm,面容特殊(脸颊丰满,发际线高,眦距增宽,眼睑裂狭窄),严重龋齿,隐睾。血氨基酸及肉碱谱检测示羟异戊酰肉碱增高,乙酰肉碱增高,鸟氨酸降低。骨龄相当于5.5岁。儿童发育筛查(DST)异常。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提示患儿HIST1H1E基因存在c.446dupA,p.Ser150Glufs*46杂合突变(新发变异),未在HGMD及gnomAD等数据库中收录,根据美国ACMG变异分类指南评级为致病性变异。检索到英文文献4篇,共31例Rahman综合征患儿,男13例、女18例;包括14种HIST1H1E基因突变型,均位于其C末端结构域94个碱基对的区域中,为移码突变,形成相同的具有38个氨基酸羧基末端的突变蛋白。结论 HIST1H1E基因突变导致的Rahman综合征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为轻度至重度智力障碍,发育落后和不同程度的躯体过度生长,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脑回畸形的临床特征及其致病基因LIS1基因的检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无脑回畸形患儿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5月龄,确诊癫痫20 d,3 d内再次抽搐发作30余次入院,抽搐发作表现为双眼凝视、上翻,口唇、面色发绀,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意识丧失,约2~3 min自行缓解。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3.67×109/L,血红蛋白108 g/L,红细胞计数3.90×1012/L,淋巴细胞10.26×109/L;心肌酶谱、肝肾功能均正常;血氨23μmol/L,乳酸2.11 mmol/L;长程视频脑电图显示高度失律,频繁部分性发作,有时继发全身阵挛发作。头部MRI提示无脑回畸形。口服左乙拉西坦片,约27 mg/(kg·d),托吡酯片约6.5 mg/(kg·d),目前暂无发作。患儿LIS1基因检测发现c.232del G杂合突变,导致蛋白移码突变(p.E78Nfs X25);患儿父母均未见突变。结论无脑回畸形患儿可合并癫痫,可能由LIS1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c.232del G位点突变在国内外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ACP5基因突变致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SPENCDI)患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3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1例SPENCDI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表型。以"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spondyloenchondrodysplasia"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突变患儿间的因素。结果患儿,女,4.5岁,2岁时因发热伴冻疮样皮疹就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狼疮性肾炎,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治疗中出现频繁感染、血小板下降、跛行、生长落后。基因检测发现ACP5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779C>A,c.770T>C。确诊SPENCDI,随访中。文献检索到78例SPENCDI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均有骨骼受累、免疫表型;抗核抗体阳性者73.08%,抗双链DNA(ds-DNA)抗体阳性者57.69%,34.62%有神经系统症状。58例基因检测示ACP5基因突变,其中纯和突变44例,复合杂合突变14例。ACP5基因纯和突变患者中父母近亲婚配率更高[56.82%(25/44例)比14.29%(2/14例)],复合杂合突变患者更易合并SLE[64.29%(9/14例)比34.09%(15/44例)](χ^(2)=7.722、3.992,均P<0.05)。结论SPENCDI患儿ACP5基因纯和突变多见,复合杂合突变少见。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好发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临床表型和基因表型不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HF21A基因相关智力发育障碍、行为异常并颅面畸形伴或不伴癫痫发作(IDDBCS)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例PHF21A基因相关IDDBCS患儿的临床资料和遗传学检测结果, 以PHF21A基因或PHF21A gene为检索词分别查阅中国知网、万方及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2月的相关文献, 结合本例资料总结IDDBCS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结果患儿, 男, 8月龄, 自幼即出现身材过度生长(身长、体重及头围均大于同龄同性别儿童P97)及语言、运动发育落后, 并渐出现刻板行为、眼神交流不良等孤独症谱系障碍样表现。8月龄出现痉挛发作, 成簇出现,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 氨己烯酸效果良好。体格检查示特殊面容(额头突出、眉毛稀疏、鼻梁宽、口角下垂、上唇呈帐篷状), 肌张力低下。全外显子二代测序分析示PHF21A基因(NM001101802.1)新生杂合变异:c.54+1G>A, 确诊为IDDBCS。检索到PHF21A基因相关IDDBCS文献6篇(均为英文), 包括本例患儿共15例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1例儿童Cowden综合征临床及基因突变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Cowden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并以"Cowden综合征"、"PTEN基因"、"错构瘤息肉"、"儿童"、"Cowden syndrome and child"、"PTEN and child"为检索词,检索建库至2021年3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男,13岁,间断腹痛、腹胀5个月就诊,儿童电子显微胃肠镜检查提示多发息肉,息肉组织活检见灶状淋巴细胞聚集浸润。全外显子测序发现患儿PTEN基因存在c.475(exon5)A>T杂合核苷酸变异,该变异导致第159号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色氨酸,通过蛋白三级结构预测发现该变异可能影响蛋白的空间结构,可能导致蛋白功能受到损害.结合患儿临床特点,确诊为Cowden综合征。家系验证变异遗传自母亲,母亲有类似表型。检索符合条件的中文文献0篇,与PTEN突变有关的41篇儿童病例报道的英文文献中,仅2篇报道与儿童Cowden综合征有关,该变异未见报道。结论本研究发现导致Cowden综合征的新的PTEN基因c.475(exon5)A>T突变位点,为国内首例儿童Cowden综合征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14.
患儿1岁7个月,以双下肢无力、眼睑下垂起病,呈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呼吸不规则。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嗜睡状,双眼睑下垂,双上肢肌力4级,双下肢肌力3级,腱反射消失。实验室检查提示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H反射消失,血清抗GD1b抗体IgG阳性。最终该患儿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yndrome,GBS)、Miller-Fisher综合征与Bickerstaff脑干脑炎重叠综合征,治疗上予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呼吸支持等治疗后患儿恢复出院。儿童GBS、Miller-Fisher综合征与Bickerstaff脑干脑炎重叠综合征可同时出现周围神经及脑干损害,临床异质性强,其中抗GD1b抗体相关的GBS、Miller-Fisher综合征与Bickerstaff脑干脑炎重叠综合征有特殊临床表现及复杂神经电生理变化,诊断较困难。因此对有双下肢乏力、眼睑下垂患儿尽早完善神经传导速度检查,重点关注H反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例由 UBA5基因突变导致的早发性癫痫性脑病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 方法:对2020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内科的1例 UBA5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遗传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总结该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儿恶性石骨症(IMO)的临床特点、致病基因、治疗及预后。 方法: 总结1例IMO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行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并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IMO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 结果:女,8月龄,因“咳嗽10 d,病程中发热1次”就诊。X线摄片示患儿全身骨骼密度增高,考虑IMO可能,为明确诊断,行高通量测序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TCIRG1基因存在无义突变c.1360C>T(p.R454X)和移码缺失c.722delC(p.T241fs),故临床诊断IMO。文献复习共报道IMO 238例,其中国内128例(包括本文1例),国外110例。临床症状包括贫血(65.1%)、肝脾肿大(48.3%)、视力障碍(47.9%)、生长发育迟缓(40%)、血小板下降(26.5%)、合并感染(22.3%)、颅骨异常(17.2%)、低血钙(14.3%)、脑积水(10.5%)和惊厥(5.2%)。77例(国外58例,国内19例)基因测序发现6种致病基因,包括TCIRG1(50.6%)、RANK和RANKL(18.2%)、SNXIO(18.2%)、OSTMl(7.8%)和CNCL7(5.2%),国内报道的19例全部为TCIRG1基因突变。64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死亡16例。 结论:IMO临床症状主要有贫血、肝脾肿大、视力障碍和生长发育迟缓,最常见致病基因为TCIRG1基因。本文发现1例TCIRG1基因新的组合杂合突变所致IMO,丰富了TCIRG1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PLCE1基因突变致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确诊的由PLCE1基因突变致SRN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儿,8岁11月龄,确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6年余,激素耐药型,病理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病综合征相关基因检测发现,患儿PLCE1基因存在2个杂合错义变异 c.577GA(p.V193I)和c.2770GA(p.G924S);Sanger 测序验证显示c.577GA(p.V193I)来自患儿母亲(杂合状态),患儿父母均无c.2770GA(p.G924S)变异,为新发变异。这2个变异均为已有报道的致病性突变。结论 PLCE1基因变异可导致常染色体遗传型SRN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CN1基因变异相关癫痫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 对2019-03-31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例HCN1基因变异的癫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HCN1”“癫痫”“惊厥”“epilepsy”“seizure”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检索建库至2021年4月的国内外文献。总结HCN1基因变异相关癫痫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特点。结果 患儿女,入院时6月龄12 d。病初以热性惊厥持续状态起病,主要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病程中逐渐出现局灶性发作,易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存在热敏感性,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抗癫痫发作治疗效果欠佳,1岁后逐渐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全外显子测序发现该患儿存在HCN1基因新发杂合错义变异(c.1199T>C/p.Leu400Pro),为既往未见报道突变。文献检索共收集到4篇英文文献,包括40例患者,其中散发病例26例,家系4个,包括本例共41例患者纳入分析,涉及25个变异位点,均为错义变异。患者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大多具有2种及以上发作形式,其中大部分患者存在全面性发作,半数以上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HDC1基因突变致Xia-Gibbs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2月接诊的1例AHDC1基因突变致Xia-Gibb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Xia-Gibbs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基因突变特点。结果男性患儿,5岁7月,以全面发育落后、面容特殊,耳位低,拇指内收为主要表现;头颅CT示双侧小脑半球后外方脑外间隙增宽、蛛网膜囊肿。学龄前儿童韦克斯勒氏智能测试提示智商重度低下。全外显子检测发现AHDC1基因新发剪切突变c.3185_c.3186delCA,导致蛋白编码提前终止(p.T1062Sfs*63),确诊为Xia-Gibbs综合征。检索万方数据库,检出中文文献1篇;检索PubMed及Medline,检出英文文献16篇;合并该患儿共35例Xia-Gibbs综合征患儿,其中34例为AHDC1基因新发突变,1例为包含AHDC1基因在内的染色体微缺失所致。结论 Xia-Gibbs综合征是由AHDC1基因新发突变所致神经系统疾病,其突变位点及临床表现的特异性目前尚无定论,二者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芬兰型(CNF)的临床表现及NPHS1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回顾分析1例CNF患儿的临床特点、患儿和父母NPHS1基因检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性,34周早产,出生后即发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清病原学检查均为阴性,无家族史。患儿存在NPHS1基因突变c. 741GA,p.(Trp247*), c.928GA,p.(Asp310Asn),确诊为CNF。其中c. 741GA,p.(Trp247*),国内外均未见报道。结论新发现c. 741GA无义突变,丰富了NPHS1基因的突变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