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儿科学》课程存在关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高阶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问题,在器官系统整合课程基础上,以“学为中心、目标导向、持续改进”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 “临床问题引导”的集成教学,形成“集成整合和一体三化”的创新特色,探索和实践符合临床医学生学习规律的课程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创新,学生教学满意度明显提升,教学成效显著。并在西部儿科联盟积极推广,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进步、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人才培养重要任务的落实,医学院校本科生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优质网络资源,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中医儿科学理论及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引导作用。文章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改革创新措施、课程评价方法及混合式教学改革优势进行总结,旨在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本科生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医辨证思维方式,同时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和医学人文情怀,并探讨中医本科生教学方法的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口腔修复学》课程以培养德才兼备、具有领袖气质和家国情怀的口腔专业人才为目标,树立实践育人理念。笔者经过不断探索,深度挖掘口腔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以教师组织引导为起点,以学生为主体,将思政教育工作融入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切实践行“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医学生誓词,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人际沟通能力、人文关怀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思想价值,充分发挥《口腔修复学》课程的德育功能,设计出具有口腔医学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改革的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中发掘思政要素,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统一。儿科学是临床医学教育的主干学科,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必修课,因此,在儿科学课程中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儿科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从更新思政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育德能力、完善教学体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建设儿科学课程思政案例库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儿科学思政教学案例库进行具体举例阐述,为儿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思路,不断推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地将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医学院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生,做好思政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课程思政有两种功能,即教人和育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育的新模式。为了培养合格的医学专业人才,外科学课程中也应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文章就外科学骨科领域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外科学教师应该培养课程思政理念,转变育人思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当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思政教育贯穿全过程的教学新模式,并且注重评价体系构建,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更好地培养学生崇高的医德精神,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帮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6.
医学是关乎人民生命及健康的学科,立德树人在医学教育中更能凸显其重要性。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建设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课程思政研究较少。《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把课程思政教育与《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教育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有利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和医德医风培养。笔者提出开展思政教育的关键是具有课程思政能力的师资,并提出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包括:重视医学发展史的学习、培养医学人文情怀、深挖医学职业素养的要求、健康中国及时代精神的融入、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及在实践教育中进行思政育人。文章总结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课程思政的改革成效,并对开展的课程思政工作进行反思,最终实现了课程思政的创新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山西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于2018年开设《儿科急救学》课程,四年来课程组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审查和修订。此次,课程组在教育部提出通过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颁布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背景下,总结以往教学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深化“三早教育”,重点强化早期接触临床理念,注重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促进以能力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文章分别归纳总结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评系统四个方面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并对课程改革后的应用效果评价加以分析,进而探讨《儿科急救学》这一课程“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改革实践,以期为今后《儿科急救学》课程教学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课程思政在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进行了探索研究,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引领相结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基础化学课程为例,在课程建设中,首先应提高教师团队的德育水平,培养课程思政理念;其次应从爱国主义情怀、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科技素养提升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具有医学专业特色的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案例库。同时灵活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实现对学生创新素质能力的培养,也为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全育人”的教育宗旨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契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律,是发挥教育合力、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通过“德技并修”来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践行三全育人的现实路径和重要举措。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医学院校医德教育缺乏体系化及大数据依托,医学生“知德”与“行德”不统一,医德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与学生创新性认知思维不相符,与临床和社会真实需求脱轨,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医学生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医学生“德技并修”的医德培养路径,形成了“医德三融入、知行三递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创新多维度医德教育教学方式、搭建医德实践平台、建设医德文化教育数据管理平台等培养路径,以期为高职医学生医德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21,38(5):101-104
阐明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并探索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从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专业自信、爱国主义情怀,提高社会责任与法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培养职业精神,增强使命感等五方面将课程思政融入中药药剂学课程,通过中药药剂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信。  相似文献   

11.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文章从师生充分认识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到师生联合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实践、课后拓展以及构建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探讨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课程思政任务为驱动,将教师引导示范式课程思政与学生自主挖掘式课程思政相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相融合,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全过程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师生共同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和实现路径。笔者通过创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接受思政教育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展思政教育,有效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提高学生思政素质、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促进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丁芹 《中国现代医生》2024,62(15):91-94
目的 挖掘高度契合授课内容的课程思政案例和元素,精心设计并融入临床医学专业《传染病学》教学中,达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方法 根据课程思政目标,挖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精心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认识传染病知识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正确对待诊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树立医学人文及法制观念;启发批判性思考,引导辩证思维;逐步树立救死扶伤、认真负责的职业观念。结果 收集和挖掘的典型案例涉及重要榜样人物、医疗卫生健康领域重要事件、典型法制案件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式学习,使思政教育自然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医学人文及法制观念、爱国主义情怀等。结论 课程思政在塑造学生品格、专业精神及职业素养方面至关重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政案例和元素能在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价值引领、信念塑造,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师思政能力的提高,对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人格养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促进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之根本任务,通过在“医学功能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对医学生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尝试,将“爱护实验动物,敬畏生命”这一思政要素有机融合于该课程教学。从教学对象、设计、目标、课上及课下实践活动等环节探索课程思政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估,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未来推进方向。以期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思路,助力有温度有情怀的卓越创新医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是一项大爱工程,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也传递了社会的真善美。浙江大学本科通识课“器官捐献与器官移植——生命的接力与延续”,深度融合医学教育和思政教育,注重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平衡。本研究通过对参与本课程学生问卷调查,显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器官捐献及器官移植的认知有了大幅提升,能更深切体会医学、社会与伦理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大爱情怀、公益心和国民意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决定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探讨“双一流”背景下医学院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与发展思路,对高质量医学人才的培养有长远意义。教研室是我国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主流形态,儿科学教研室是组织实施儿科学相关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组织,是保证儿科教学质量和实现儿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在“双一流”背景下,架构不合理、儿科教师缺乏、凝聚力欠缺、教学能力不足、课程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思政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限制了儿科学教研室的建设和发展。温州医科大学儿科学教研室对照“双一流”建设要求,按照专业和课程重新构建教研室组织架构、强化教研室制度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儿科教师教学能力、完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儿科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等取得显著成效,为医学院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提升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效果,可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等素质目标;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与创新教育融合;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等措施来实现。实践表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相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广西科技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团队自觉落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教育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培训、修订课程大纲和思政教学目标、深度、多维地挖掘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评价考核体系,注重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收到较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要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该文在药理学教学中从家国情怀、哲学思想的培养、医德教育、创新精神培养、药品法律法规教育等知识点契入,探索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内容及融入路径,为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护理伦理学课程作为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核心课程,以“三因理念”为指导思想,建立护理伦理学思政育人方案和思政元素案例库,并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通过优化课程教学方式、拓展思政课外实践模式,开展思政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为新时代护理伦理学思政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通过分析病理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通过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强化病理学课程建设管理、挖掘病理学思政元素、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教改和课内课外结合等,将病理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