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目的 评估环曲面设计与球面设计角膜塑形镜在近视伴散光学龄儿童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 50例(100只眼)近视伴散光学龄儿童,根据佩戴角膜塑形镜类型不同,分为观察组(佩戴环曲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与对照组(佩戴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每组25例(50只眼)。记录两组患者戴镜前、戴镜后1周、1、6及12个月的裸眼视力、散光度数、偏心量以及眼轴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戴镜前与戴镜后视力矫正和眼轴控制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戴镜后矫正角膜散光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戴镜后偏心量各个时间点均低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曲面设计和球面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均能提高患者裸眼视力,有效控制眼轴增长,且环曲面设计角膜塑形镜能更有效控制治疗区角膜散光及偏心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验配对青少年近视发展控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近视78例156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78眼.对照组给予验配框架眼镜治疗,观察组给予验配角膜塑形镜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戴镜前和戴镜后1年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角...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正常验配与过矫验配防治近视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近视保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100例200眼的行近视治疗的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参数角膜塑形镜正常验配)和观察组(采用常规角膜塑形镜正常验配的基础上过矫-0.5D),每组50例(100眼)。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确定参数,根据常规检查的数据定制镜片,指导患者及家长具体佩戴方法,每晚佩戴8~10 h;观察组患者根据常规检查的数据的基础上过矫-0.5D,定制镜片,其他参数一样。两组患者均于佩戴后1 d、1周、1个月、以后每2个月复查一次,了解患者配戴过程中的情况,并及时指导患者规范佩戴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配戴24个月过程中,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等情况。分别在佩戴12个月时两组的屈光度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24个月后两组患者均脱镜1个月,再散瞳电脑验光(KR8800)检查屈光度、Zeiss(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并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结果两组配戴12个月时屈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戴24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屈光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可有效控制和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是矫治近视的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在本组观察中过矫验配角膜塑形镜在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方面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分析青少年高度近视原因,评价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2019年6月—2020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赤峰临床医学院眼科收治的120例青少年高度近视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框架眼镜治疗,观察组配合角膜塑形镜治疗。比较两组青少年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0.70±0.10)vs(0.48±0.10)]、[(0.85±0.10)vs(0.48±0.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49、18.348,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屈光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36、14.705,P<0.05)。治疗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眼轴长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93、26.735,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vs 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高度近视采用角膜塑形镜、框架眼镜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8月—2023年8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共40例)与观察组(采取常规加综合护理干预,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对佩戴保养知识的掌握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对佩戴保养知识的掌握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2.50%)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