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程思政对医学人才的培育具有特殊意蕴,但医学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普遍存在医学特征不突出、教学形式刻板生硬、协同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高校应在深入挖掘医学专业中思政元素的基础上,结合各门医学课程的不同教学地位和内容,将思政元素合理设计其中.力求把价值引领和品德修为贯穿融合于各门医学课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2.
立德树人是医学院校教育的中心环节,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需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是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方式。运用的方法就是将蕴含在专业课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及承载的思想政治功能融入课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统一。基于此,文章以《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通过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教师水平;挖掘专业资源,融会思政教育;创新多种途径,搭建网络平台;注重评估考核,关注自我评价等方面,探讨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岗位自信心,使之做一个优秀的检验医学创新人才,成为一名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服务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通过分析病理学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通过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强化病理学课程建设管理、挖掘病理学思政元素、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教改和课内课外结合等,将病理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药物化学课程内容所隐含的思政元素,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出基于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融通理念,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到七大类专业教学案例中,形成“思政元素教学地图”的课程教学改革路径。通过案例教学、PBL教学等方法的实践,在授业、解惑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思政层面的“传道”,发挥课堂育人的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力提倡高校素质教育、人文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需基于“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开展,高校应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政元素,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程是现阶段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开展不仅专业性极高,亦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教学载体。因此,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合格的医学检验专业人员成为医学院检验本科教学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拟从配备高素质专业课教师、加强学科团队建设、遴选典型事例、课后反思等多个方面进行实践和探讨,从而激发医学检验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理想信念,以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引领价值导向,MOOC推动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如何把思政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是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赣南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学院建设的《医疗大数据》专业课程首次引入了思政元素,融合MOOC线上开放课程,积极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工作.我们结合"课程思政"理念,挖掘思政元素,节选MOOC优质资源开展了融合式教学,构建出了"思政元素+传统教学+MOOC"的融合式教学模型.以课程《医疗大数据》为例,利用微信"雨课堂"平台提供的在线教学服务,拓展了该课程在教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是目前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点,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应仅是知识的传授,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思政教育,将专业教育与学生政治信仰、强化生命意识、提高职业素养有机结合。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国家未来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其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因此在医学院校,尤其是针对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意义重大。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是医学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与临床、生命、健康等紧密联系,思政元素较为丰富,可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大量的案例和素材,然而,研究发现目前很多院校医学分子生物学课堂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比较少,思政功能缺失。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分子生物学课堂,可以促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增强医学类专业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及专业认同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为例,积极探索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思政的具体举措,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课程教学中,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生命观,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效果,可通过修订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等素质目标;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与创新教育融合;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等措施来实现。实践表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相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机能实验学是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中以整体实验动物或离体器官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实验学科,它将多门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有机融合,旨在培养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为医学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思政素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尊重生命的意识、弘扬严谨求实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等,最终将机能实验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深入开展艺术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整体规划思政元素与艺术类专业课程的贯穿融合,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融合的实现途径,已成为一个较新的教学研究领域。从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求出发,厘清分析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逻辑的关联性,分析当前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开展情况,针对高校艺术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系统剖析目前高校艺术类课程思政教育推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困境和问题中探寻推动高校艺术类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创新改革措施,着力构建高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长效实现机制,以期在未来的课程教学改革中能够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在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工作受到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实习教学制度不适应新形势、实习教学工作“避重就轻”、忽视了对学生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等。实习医院针对医患关系趋紧下存在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目标的实现,包括进一步完善各项实习制度并有效实施,如强化实习前的思想动员,实行实习生资格许可制度,加强实习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促进学校与实习医院的定期沟通,严格实习结束出科考核;实习教学中强化医德医风教育及必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实习教学中注重现代自动化技术与经典形态学的融合;实习教学中增加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等,以确保实习教学工作的效果,培养出优秀的实习生。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专业课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结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训特点,融入思政元素进行课程设计,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将其融入实践教学,初步达到专业课课程思政目的。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药理学是医药学专业本专科教学的一门核心课程,是联系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为了推进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以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为例,挖掘药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探讨了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与方法,以期为药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将课程思政教育融入骨科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兼备专业知识、临床技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方式。当前如何将课程思政教育有机且有效地融入骨科专业课程教学是亟需探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根据骨科学的学科特点,在梳理骨科学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基础上,阐述了一系列将思政元素切实可行地融入骨科教学中的策略和措施,以期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双向同步提升,从而提高医学生集专业能力、人文素养为一体的综合素质,为我国的骨科教学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文章从师生充分认识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到师生联合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课前准备、课堂实践、课后拓展以及构建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深入分析探讨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课程思政任务为驱动,将教师引导示范式课程思政与学生自主挖掘式课程思政相结合,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相融合,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全过程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师生共同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和实现路径。笔者通过创新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将学生被动接受思政教育转变为师生共同开展思政教育,有效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提高学生思政素质、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促进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坚持立德树人,探索创新课程思政,把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及中医药的独特疗效等事例,将德育与课程有机结合,从而把坚定"四个自信"融施到《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面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建设为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能力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当前很多院校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仍然有待提高。为构建科学有效的英语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应首先设定教学能力提升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然后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掌握、教学方法运用、英语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合等方面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全面系统地提升,同时还要注意自我诊断和自我调整,让这一提升过程形成动态的循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检验专业实习的教学目标,通过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及科学设计毕业论文,将实习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科研思维能力,据此制定出符合检验专业实习的教学模式。从岗前培训、实际操作、检验数据解读能力、医德医风教育、临床沟通能力、科研设计等方面进行实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重点通过临床实际操作和毕业论文撰写帮助学生建立并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这对培养集临床、检验、科研于一体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存在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尚不充分、教师学员认识不足、思政元素发掘不够、教学体系建设尚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从完善教学体制机制、建设基于病种的课程思政链、教学实施策略3个方面入手,将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骨科临床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初步探索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及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厚德而后为医,以药理学课程为载体,基于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的就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围绕培养学生的医学道德修养、人文修养、社会责任、团队合作精神、爱国情怀、合理用药能力等目标,进行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探索,挖掘蕴含在药理学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研究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药理学"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