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便秘是指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1]。功能性便秘属于功能性肠病的一种,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且不符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的诊断标准[2]。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可参照中医学的便秘一病辨证论治[1]。气秘是便秘的一种常见证型,是指因气机郁滞或元气不足所致便秘。  相似文献   

2.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腹胀、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脑肠轴紊乱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人群患病率高达4.1%[1-2]。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与内脏高敏感、菌群失调、胃肠动力紊乱、心理社会功能障碍、脑肠轴改变、胆汁酸代谢异常、免疫失调、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3-5]。  相似文献   

3.
<正>哮喘是全世界儿童常见的慢性气道炎性反应疾病。喘息是6岁以下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发生率高,超过1/4的婴幼儿、近一半学龄前儿童有过至少一次喘息发作[1-2],42%的学龄前儿童存在喘息反复发作[3]。哮喘的诊断缺乏金标准,患儿不配合检查,所以3岁以前的哮喘诊断更加困难[4-5]。  相似文献   

4.
<正>基底节区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或者脑血管动脉瘤等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破裂,临床常表现为头痛、偏瘫和偏盲等,严重者导致死亡[1]。研究显示[2],当发生基底节区脑出血后,大量的细胞因子、血浆蛋白和血肿成分被释放到脑组织中,激活补体的免疫系统和应激反应,引发炎症反应,加重脑组织损伤。研究显示,血清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出血中参与脑水肿的形成和消除[3];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可参与各种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和炎症性病理过程[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5]。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指各类原因所致的支配肠道的神经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肠功能丧失或缺失的疾病[1]。其临床体征主要表现为患者便秘,或大便失禁、腹痛、腹胀等,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和原发疾病预后康复[2-4]。因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正>失眠障碍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睡眠疾病,失眠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30%~36%,其中10%~25%成为失眠障碍(insomnia disorder,ID)患者,约6%~10%达到了慢性失眠障碍(chronic insomnia disorder,CID)的诊断标准[1-2]。而CID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情绪调节、神经免疫等方面造成多维度损害[3],其中,认知记忆与睡眠功能成为近年研究热点[4]。中医针刺调节失眠障碍具有疗效确切、无依赖性、副作用小等优势[5],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前列腺炎(CP)是一种老年男性常见泌尿系统疾病,无生命威胁但可能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对患者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继而危及患者性功能,影响患者生活[1]。前列腺癌(PCa)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常用血清学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PCa。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一种特异性抗原,对PCa和CP均有敏感性,可能出现误诊现象[2]。MRI鉴别两种疾病时可能均出现外周带T2WI低信号的现象,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可通过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两种疾病作进一步较为准确的判断[3]。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医疗保健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兴起[1-2],在疾病的预测、诊断与治疗方面取得了进步[3]。AI在健康领域的应用大致可分为四个大类,包括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和信号处理,机器学习算法是数据挖掘领域的主要方法[4]。1 机器学习的典型应用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全球三大常见血管源性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甲状腺癌在世界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九,是女性第五常见的恶性肿瘤[1]。临床上,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一般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B超具有一定的诊断主观性,而穿刺细胞学检查由于取样标本较少,可能存在假阴性。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检查指标来弥补目前临床诊疗的不足。白细胞介素(ILs)是属于细胞因子超家族的小蛋白信号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2]。各种血清白细胞介素在临床上可作为不同肿瘤的诊断、预后标志物[3]。  相似文献   

10.
<正>肺癌是我国及世界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1]。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数据库(Global Cancer Observatory,GLOBOCAN)[2]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肺癌发病数占全球的37%,死亡数占39.8%,且多数肺癌患者诊断以临床晚期为主,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3]。就医延迟为患者首次发现症状或不适后未及时就诊于医疗机构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正>据统计,2021年全球约有1060万例结核病新感染病例,其中141.3万人死于结核[1]。中国的新发病例数为78万,形势非常严峻[2]。传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如抗酸染色涂片镜检、BACTEC MGIT 960培养(MGIT 960)、Gene Xpert MTB/RIF(Xpert)虽是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灵敏度低,培养周期长等缺点[3]。核酸扩增技术明显提高病原学检测敏感度、特异性且耗时短,  相似文献   

12.
<正>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外表健康或其疾病没有严重到可以预测突发死亡的人群,在出现症状后1h内发生的、由心脏原因导致的意外的自然死亡[1-2]。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SCD,一项基于中国大陆部分地区的调查结果估计中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SCD [3]。  相似文献   

13.
<正>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排便艰难、自发性排便次数减少以及排便不尽感[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FC发病率为4%~10%[2],由于其慢性病程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临床常规疗法对该病疗效有限。中医药治疗FC有效率及安全性好,本文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出发,应用宣肺通便方治疗肠燥型FC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指盆底支持组织出现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时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包括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及女性性功能障碍等[1-2],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妊娠和分娩是导致FPF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3]。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有价值且客观的评估方法,在过去的20年已成为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和排便障碍调查的主要诊断工具,用于评估盆底解剖及其功能[4]。本研究通过经会阴4D超声检查对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初产妇前盆腔结构及功能改变进行观察,初步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前盆腔功能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相关的婴幼儿起病的血管病(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 associated vasculopathy with onset in infancy,SAVI)是一种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的自身炎症性疾病[1],为Ⅰ型干扰素通路疾病[2],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具有全身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3]。该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本身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4]。  相似文献   

16.
<正>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有效方式,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群[1]。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多、文化程度相对低,以及骨科快速康复工作的推进等因素,患者住院时间短,因此大部分康复训练需居家或在社区完成。然而患者从医院到社区目前没有形成有效对接的连续护理服务体系[2],导致康复进程延缓、错过康复时机,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3]。另一方面患者入院后需两到三天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若有异常则需进一步检查,致使住院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7.
<正>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组以骨髓来源的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和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的罕见疾病[1],多发于儿童(4.6/100万),成人少见,仅为1/100万[2-3]。LCH可累及多器官,造成脏器损害和功能障碍[4],当累及“危险”器官(如肝脏、脾或造血系统)时可危及生命[5]。  相似文献   

18.
<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疾病,可以累及全身重要脏器,威胁母婴安全。多项研究表明,母体全身弥漫性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1]。血管内皮损伤的血清学标记物可以用来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2],但并不是临床常见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9.
<正>基孔肯雅热(CHIK)是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虫媒传染病,以伊蚊等吸血昆虫为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人群普遍易感。2008年3月广州报告国内首例输入性CHIK病例[1],2008年12月杭州发现1例输入病例[2],2010年广东省报告本地暴发疫情[3],全国多地陆续发现病例[4]。  相似文献   

20.
<正>上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最重要的病理类型之一。UTUC占所有尿路上皮癌的5%~10%,其在西方国家的年发病率估计为2/100 000,尽管发病率低,但UTUC的特点是病死率和复发率高[1-2]。在所有UTUC病例中,只有15%~25%在诊断时是侵入性的,侵袭肌壁的pT2/pT3期UTUCs的5年生存率为50%[3]。在美国男性癌症患者中,转移性上尿路上皮癌的病死率排名第八[1]。特别是对于转移性上尿路上皮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转移性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