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柴芍六君汤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肝郁脾虚证大鼠代谢紊乱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22只。造模组采用化学诱导、饥饱失常和夹尾刺激法建立CAG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10周后进行模型评价。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柴芍六君汤组,每组10只。柴芍六君汤组予浓度为0.51 g·mL-1柴芍六君汤10 mL·kg-1·-1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灭菌饮用水灌胃,共给药4周。一般行为学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核磁共振氢谱技术(1H-NMR)识别胃黏膜组织代谢物表达变化,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造模组大鼠神态疲惫,行为抑郁,大便溏结不调,胃黏膜固有腺体明显萎缩、炎性细胞浸润,符合CAG肝郁脾虚证表现。经柴芍六君汤给药后,模型大鼠一般行为学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善。1H-NMR代谢组学检测出15个与CAG肝郁脾虚证密切相关的胃黏膜组织代谢物,柴芍六君汤干预后回调泛酸、2-羟基丁酸、甲基丙二酸、甲硫醇、乳酸、N-甲基-α-氨基异丁酸、溶血磷脂酰胆碱、谷氨酸、N-乙酰基天冬氨酸、顺式5-四氢十六烷基肉碱、腺苷、脂质含量(P < 0.05或P < 0.01),共得到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这3条关键代谢调节通路。结论 柴芍六君汤能够保护和修复CAG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胃黏膜,回调差异代谢物的紊乱,其主要治疗机制可能与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代谢通路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以胃复春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为66.67%(P〈0.05);治疗组对主要临床症状、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胃黏膜异型增生及HP转阴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明红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7):656-65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笔者自 1989年以来用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本病 10 8例 ,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0 8例中 ,男性 78例 ,女性 30例 ;年龄 2 1~ 3 1岁 15例 ,32~4 0岁 60例 ,4 1~ 50岁 2 5例 ,51岁以上 8例 ;病程 1~ 6a 75例 ,6~ 10 a者 2 4例 ,11a以上者 9例。萎缩性病变在胃窦部 78例 ,胃体部 2 0例 ,胃窦胃体均有病变者 10例 ,全部病例均经本院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采用《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标准》[1 ]。固有腺体萎缩减少 1/ 3以内为轻度 ;减少1/ 3~ 2 / 3为中度 ;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柴芍六君汤对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刺猬(Hedgeho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复合造模法进行构建肝郁脾虚型CAG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柴芍六君汤组,GDC-0449(阻滞剂)组,柴芍六君汤+GDC-0449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维酶素组和柴芍六君汤组分别给予240 mg·kg-1·d-1,5.1 g·kg-1·d-1灌胃,GDC-0449组腹腔注射50 mg·kg-1·d-1,柴芍六君汤+GDC-0449给予腹腔注射50 mg·kg-1·d-1和灌胃柴芍六君汤5.1 g·kg-1·d-1,持续4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形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组织音猬因子(Shh),12次跨膜蛋白受体Patched1(Ptch1),胶质瘤相关肿瘤基因同源物1(Gli1)mRNA和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腺细胞减少,腺体萎缩,腺腔体积增大,可见浆细胞浸润,伴有肠上皮化生,胃黏膜组织Shh,Ptch1,Gli1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维酶素组、柴芍六君汤组细胞排列较为整齐,腺体萎缩改善,未见明显炎性浸润,GDC-0499组和柴芍六君汤+GDC-0449组并无太多改善;维酶素组、柴芍六君汤组胃黏膜组织Shh,Ptch1,Gli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维酶素组血清中IL-1β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柴芍六君汤组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GDC-0449组和柴芍六君汤+GDC-0449组,胃黏膜组织Shh,Ptch1,Gli1 mRNA和蛋白表达、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柴芍六君汤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大鼠胃黏膜病理学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从而降低IL-1β,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柴芍六君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肝郁脾虚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32只.造模组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CAG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和柴芍六君汤组,每组10只.柴芍六君汤组予浓度为0.51 g/ml柴芍六君汤10ml/ (k...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治疗组予以柴芍六君汤化裁治疗,对照组给予护肝片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对照组为73.68%(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芍六君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吕长生 《中医药导报》2008,14(2):27-27,47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丹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自拟柴芍丹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8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芍六君丹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两面神激酶1(JAK1)/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信号通路探讨柴芍六君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肝郁脾虚证大鼠的机制。方法:采用化学药物诱导配合饥饱失常及夹尾刺激法建立CAG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240 mg·kg-1·d-1)和柴芍六君汤组(5.1 g·kg-1·d-1),灌胃给药28 d后取材。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及IL-1β含量;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胃黏膜组织EGFR/JAK1/STAT1信号通路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固有层腺体萎缩、减少、排列紊乱,炎症细胞浸润明显,主、壁细胞丢失;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L-6、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胃黏膜组织EGFR、JAK1、STAT1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芍六君汤能够减...  相似文献   

9.
柴芍六君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具有病程长、不易治愈的特点,迄今尚缺乏理想的防治药物.根据中医理论,笔者自2003年5月~2006年5月用柴芍六君汤加味进行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和分析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各个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获取关于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相关文献,时间限定从建库至2021年,由2名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的检索与筛查,如遇分歧由第3方解决,最后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利用Cochrane协作网研发的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计1 454例,结果显示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中医症状积分、有效提高生活质量评分、在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改善血清学指标[胃泌素-17(Gastrin-17,G-17)、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Ⅰ、PGII]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改善胃黏膜萎缩和肠化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但改善异型增生无明显优势。结论:采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或者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联合对照组用药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但由于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2组均按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服用多潘立酮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养胃颗粒。比较2组脾虚气滞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脾虚气滞证各项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脾虚气滞证各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水平显著上调且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下调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8+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2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胃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气滞证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胃粘膜活检标本300例的组织学、26例扫描电镜及34例透射电镜的观察,发现本病证型间的基本病变无本质上的不同,但有程度上的差异。脾胃气(阳)虚证多属轻症,脾胃阴虚证多属重症。胃粘膜各类细胞线粒体的退行性病变,是脾虚证发生的病理基础。由于线粒体的退变程度及损伤数量的不同,引起胃粘膜萎缩程度上的差异,是证型区分的基础,也是病情由气虚向阳虚而阴虚发展演变规律的依据。脾胃阴虚患者胃粘膜突出的炎症变化,是与气(阳)虚证的主要区别,也是该证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治疗肝郁脾虚证大鼠,对中枢神经系统中海马、皮质、下丘脑5-羟色胺转运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病理组、痛泻要方低剂量组、痛泻要方中剂量组、痛泻要方高剂量组、西药(匹维溴铵)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用"束缚应激+番泻叶灌胃法"进行造模,每只大鼠前肢束缚2周,在束缚的基础上进行番泻叶灌胃1周,1次/d,造模结束后用相应剂量的痛泻要方和匹维溴铵进行灌胃治疗7 d。造模及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皮质、下丘脑中5-羟色胺转运体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皮质、下丘脑中5-羟色胺转运体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低、中、高剂量组SERT含量回升。综合来看,以中、高剂量组升高效果最为明显(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大鼠SERT含量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大鼠,可能与升高其海马、皮质、下丘脑中5-羟色胺转运体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辨证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疗程均为6周,治疗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痊愈30例,显效27例,好转13例,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6例,好转27例,有效率为70.00%。胃镜疗效中试验组痊愈33例,显效27例,好转14例,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5例,好转24例,有效率为73.75%。两组疗效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治疗期间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在治疗中出现5例便秘,3例恶心、呕吐,1例过敏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应用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对照组;②CAG组:6只大鼠以2%的水杨酸钠灌胃8周造成胃粘膜损伤,后4周结合饥饱失常、劳倦过度使大鼠致虚;③维酶素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维酶素治疗21 d;④黄芪建中汤组:6只已造模大鼠,使用黄芪建中汤治疗21 d。观察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IgG和回肠黏液SIg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AG组大鼠的上述指标显著降低,经黄芪建中汤和维酶素治疗21 d后,大鼠的上述指标显著改善。结论:黄芪建中汤可显著增强CAG大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胃痞消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癌前病变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的影响。方法采用MNNG饮水结合饥饱失常12周,复制CAG胃癌前变大鼠模型,以维酶素为对照,观察胃痞消高、中、低三个剂量连续治疗4周后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胃痞消高、中、剂量可显著改善CAG胃癌前病变模型所致大鼠CD3、CD4、CD8百分率值及CD4/CD8比值的降低(P0.01),其免疫调节作用强于维酶素(P0.05)。结论胃痞消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胃癌前病变的恶性转化,从而防治CAG胃癌前病变的癌变。  相似文献   

17.
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肝郁脾虚型病理特征的大鼠模型。方法:将22只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通过基线期评测后,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大鼠随机分入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对模型组采用番泻叶浸剂灌胃结合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空白对照组除蒸馏水灌胃外不予任何干预,连续造模14天。造模后进行腹泻指数观测,腹壁撤退反射实验,糖水偏嗜实验(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以及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实验,结合大鼠的一般情况、体质量增长情况以及进食量变化综合评判造模结果。结果:基线期排除率为9.09%,造模过程死亡率为8.33%,模型成功率为63.6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食量明显降低(P=0.000);体质量增长明显减缓(P=0.008);腹泻指数以及内脏敏感性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0);EPM开臂时间比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0);在SPT中糖水偏好指数明显降低(P=0.001)。结论:应用番泻叶浸剂灌胃结合CUMS造模后,模型大鼠符合IBS-D肝郁脾虚证型特点,是一种较好的造模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