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口咽部常见细菌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住院治疗的134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 选取同期同医院42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Taqman探针法检测入组儿童口咽部常见细菌[肺炎链球菌(SP)、卡他莫拉杆菌(CTA)、流感嗜血杆菌(HI)]。首先比较MPP患儿及健康儿童口咽部细菌检出情况, 再将134例MPP患儿根据年龄(<1岁、1~<3岁、3~<6岁及6~14岁)、有无细菌检出[肺炎支原体(MP)、MP+细菌]及检出菌种不同(MP+SP、MP+CTA及MP+HI)进行分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及χ2检验对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4例MPP患儿检出细菌79例(58.96%), 42例健康儿童检出细菌17例(40.4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4, P<0.05)。与MP组相比, MP+细菌组外周血中白细胞(WBC)水平[8.5(6.7, 12.0)×109/L比7.8(5.8, 9.3)×109/L, Z=-2.23...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616例MPP患儿(MPP组)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MPP组与健康对照组、重症MPP组与普通MPP组间的NLR及PLR的差异。筛选出影响重症MPP的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寻找最佳截断点。结果1.MPP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血小板计数(PLT)、NLR、PLR、免疫球蛋白(Ig)M的中位数及CD3^(-)CD_(19)^(+)、CD_(19)^(+)CD_(23)^(+)百分比的中位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8.36×10^(9)/L比7.49×10^(9)/L、4.41×10^(9)/L比3.11×10^(9)/L、340.92×10^(9)/L比234.00×10^(9)/L、1.70比0.91、112.99比70.34、1.33 g/L比1.29 g/L、20.95%比17.10%、11.25%比9.70%];淋巴细胞数(L)、IgA的中位数及CD3^(+)、CD3^(+)CD8^(+)、CD3^(-)CD_((16+56))^(+)百分比的中位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2.64×10^(9)/L比3.37×10^(9)/L、0.86 g/L比1.30 g/L、64.55%比68.00%、23.65%比24.90%、10.50%比1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74、-2.413、-2.972、-1.357、-1.863、-2.251、-4.282、-3.420、-2.221、-4.181、-2.784、-2.024、-2.791,均P<0.05)。2.重症MPP组患儿N、NLR、PLR、IgA、IgG、IgM的中位数及CD3^(+)、CD3^(+)CD8^(+)百分比均高于普通MPP组[5.18×10^(9)/L比3.52×10^(9)/L、2.39比1.03、149.32比94.23、1.29 g/L比0.71 g/L、9.63 g/L比8.19 g/L、1.40 g/L比1.29 g/L、(65.53±9.75)%比(62.81±9.89)%、(25.35±6.65)%比(23.38±6.91)%];L的中位数、CD3^(-)CD_(19)^(+)、CD_(19)^(+)CD_(23)^(+)百分比的中位数均低于普通MPP组(2.02×10^(9)/L比3.25×10^(9)/L、17.40%比21.50%、9.00%比1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t=-7.807、-11.313、-10.452、-8.819、-6.162、-3.047、-3.128、-3.270、-9.402、-5.191、-5.214,均P<0.05)。3.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D3^(-)CD_(19)^(+)是患儿发生重症MPP的保护因素;N、NLR、PLR是患重症MPP的危险因素(均P<0.05),且相对危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NLR>PLR>N。4.NLR、PLR诊断重症MP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NLR(AUC=0.789,95%CI:0.754~0.823,P<0.001);PLR(AUC=0.767,95%CI:0.730~0.804,P<0.001)。当NLR的截断值为1.09时,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70.6%;当PLR的截断值为97.47时,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69.4%。结论NLR、PLR可作为发生重症MPP的独立影响因素,对诊断重症MPP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呼吸道病原检测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收集2023年11月15日至12月20日4家医院298例诊断为MPP患儿的一般病例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呼吸道多重核酸检测结果, 分析不同地区MPP患儿呼吸道病原检测情况及临床特征。将患儿按照病情程度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 其中重症组中根据呼吸道多重核酸检测是否检出除肺炎支原体(MP)以外的病原体分为单纯MP组和多病原共检出组, 分析呼吸道病原共检出状况对病情严重度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秩和检验、χ2检验。结果 298例患儿中男136例、女162例。重症组204例, 起病年龄7.0(6.0, 8.0)岁, 轻症组94例, 起病年龄6.5(4.0, 7.8)岁。重症组外周血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高于轻症组[10.0(5.0, 18.0)比5.0(5.0, 7.5)mg/L、0.6(0.4, 1.1)比0.5(0.3, 0.6)mg/L、337(286, 431)比314(271, 393)U/L, Z=2.02、2.50、3.05, 均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荧光定量PCR检测在儿童MP肺炎(MP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1月住院的肺炎患儿153例,同期住院的非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患儿均留取呼吸道分泌物(鼻咽深部分泌物、痰、肺泡灌洗液或咽拭子)和血清标本,部分患儿留取双份血清.采用MP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MP DNA水平,用ELISA法和被动凝集法分别检测患儿血清MP-lgM抗体及MP抗体滴度.结果 入选肺炎患儿中,MP抗体检测阳性(MPP)123例,双份血清MP检测阴性肺炎(非MPP)30例.MPP组:PCR阳性114例,PCR定量结果MP DNA水平为1.20×106~3.66×1010基因拷贝/L.非MPP组:PCR阳性2例,MP DNA水平为(1008~3.02)×107基因拷贝/L.对照组:PCR结果均阴性.MPP患儿病程第1-2周,单份血清MP-IgM检测的敏感度仅为66.7%~83.9%,而定量PCR的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93.3%;病程第3周后,单份血MP-IgM检测的敏感度上升为90.9%~100%.MPP组患儿入院时病程、住院时间及热程均显著长于非MPP组患儿,其临床表现尤特异性.结论 荧光定量PCR法较血清学方法更适用于MPP的早期快速诊断,2种方法结合既有利于早期诊断,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60-762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和13种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_(1)N_(1)、甲型流感病毒H_(3)N_(2)、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肺炎衣原体、人偏肺病毒、MP、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采用 χ^(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BALF标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83例(83.00%)MP阳性,其中78例(93.98%)耐药,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多重PCR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89例(89.00%)阳性。79例(79.00%)检测到MP,其中74例(74.00%)仅检出MP,5例(5.00%)同时检出MP合并其他病原。10例(10.00%)检测出其他病原。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 P=0.042)和>6岁组(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MPP患儿的BALF标本绝大部分可检测到MP,耐药现象严重,以A2063G的点突变为主。少数BALF标本中可检测到其他呼吸道病原和2种或3种病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016年至2019年北京地区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性,以期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8691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试剂盒检测MP感染情况,采用MP核酸及耐药突变位点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检测MP耐药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8691例行SAT检测的患儿中,MP总检出率为28.10%(2442/8691例)。2016年至2019年MP检出率分别为26.23%、31.36%、27.84%、26.57%,2017年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χ^(2)=16.11,P<0.05)。女性患儿MP检出率为29.65%(1107/3733例),明显高于男性患儿的26.93%(1335/4958例)(χ^(2)=7.85,P<0.05)。夏秋季MP检出率分别为32.21%(726/2254例)、39.76%(852/2143例),明显高于春冬季的17.00%(327/1924例)、22.66%(537/2370例)(χ^(2)=315.15,P<0.001)。学龄前期和学龄期MP检出率分别为35.06%(732/2088例)、37.71%(1160/3076例),明显高于婴儿期和幼儿期[11.20%(232/2072例)、22.01%(318/1445例)](χ^(2)=509.89,P<0.001)。1524例行荧光PCR耐药基因检测的患儿中,1386例发生耐药基因突变,耐药率为90.94%。2016年至2019年MP耐药率分别为88.19%、90.93%、90.56%和92.90%。MP耐药率不受性别、年龄和季节的影响。结论MP四季均可检出,以夏秋季检出率最高;女性患儿检出率高于男性患儿;M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学龄前期和学龄期检出率较高;MP耐药率居高不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4例1个月~14岁MPP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3岁组(46例)、〉3~14岁组(118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儿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结果1.与1个月~3岁组比较,〉3~14岁组患儿发热[97.5%(115/118例)比84.8%(39/46例)]、长热程[48.3%(57/118例)比23.9%(11/46例)]及高热[83.1%(98/118例)比52.2%(24/46例)]更多见,而喘息[2.5%(3/118例)比43.5%(20/46例)]、气促及呼吸困难[0.8%(1/118例)比15.2%(7/46例)]、肺部干啰音[1.7%(2/118例)比60.9%(28/46例)]、湿啰音[50.0%(59/118例)比69.6%(32/46例)]更少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个月~3岁组MPP患儿血小板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316.0(229.3,372.3)×109/L、25.70(17.70,31.98) U/L、346.5(310.3,388.3) U/L]较〉3~14岁组患儿[266.0(205.8,317.8)×109/L、21.50(15.75,28.00) U/L、303.0(173.0,352.0) U/L]高,而〉3~14岁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12.66(9.16,19.44) mg/L、23.00(17.75,29.00) mm/1 h]较1个月~3岁组[2.46(0.54,11.63) mg/L、14.00(10.00,20.25) mm/1 h]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不同年龄段患儿MPP胸部影像学特征表现多样化,其中1个月~3岁组患儿双肺受累[80.4% (37/46例)]较〉3~14岁组[55.9%(66/118例)]更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个月~3岁组患儿病变多表现为肺小叶实质浸润[82.6%(38/46例)],而〉3~14岁组更易出现肺段/叶实变[33.1%(39/1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婴幼儿MPP易出现喘息、气促、呼吸费力及肺部啰音,CK-MB及LDH升高,影像学以双肺受累、肺小叶实质浸润为主。年长儿MPP热程长,更易出现高热,CRP、ESR升高,肺段/叶的实变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616例MPP患儿(MPP组)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 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MPP组与健康对照组、重症MPP组与普通MPP组间的NLR及PLR的差异。筛选出影响重症MPP的危险因素, 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寻找最佳截断点。结果 1.MPP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血小板计数(PLT)、NLR、PLR、免疫球蛋白(Ig)M的中位数及CD3-CD19+、CD19+CD23+百分比的中位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8.36×109/L比7.49×109/L、4.41×109/L比3.11×109/L、340.92×109/L比234.00×109/L、1.70比0.91、112.99比70.34、1.33 g/L比1.29 g/L、20.95%比17.10%、11.25%比9.70%];淋巴细胞数(L)、IgA的中位数及CD3+、C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咽抽吸物(NPA)和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DNA 检测对儿童MP 肺炎(MPP)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164 例MPP 患儿入院24 h 内的NPA 及BALF,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MP-DNA;同时在入院24 h 内及治疗7~10 d 病情好转时采集所有患儿静脉血,ELISA 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IgM。结果 164例患儿NPA的MP-DNA阳性检出率为51.8%,低于双份血清MP-IgM阳性检出率(63.4%)(P=0.044),两者检出一致性中等(Kappa=0.618,PP>0.05),两者检出一致性好(Kappa=0.793,PPKappa=0.529,PPPP结论 BALF 中MP-DNA 检出敏感性高,对临床早期诊断MPP具有重要意义;而NPA MP-DNA 检测可能会引起漏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儿内科收治的MPP患儿239例为MPP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再分为轻症MPP组(n=152)和重症MPP组(n=87).选择同期收治的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263例为非MPP组.选择同期在儿外科住院的疝气和包皮过长择期手术患儿共5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肺炎患儿均于入院第1天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和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检测,患儿经治疗感染恢复期重新留取血清复查以上指标;对照组留取1次血清,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MPP组和非MPP组患儿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IFN-γ、IL-4水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PP组血清IFN-γ、IL-1β水平及IFN-γ/IL-4比值高于非MPP组(P<0.01);MPP组恢复期TNF-α、IL-1β、IL-6水平和IFN-γ/IL-4比值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 <0.001,P<0.05);重症MPP组血清TNF-a、IL-1β水平及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轻症MPP组(P<0.01).结论 MP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及IFN-γ/IL-4比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用来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伴喘息患儿血清IL-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探讨IL-5及VEGF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150例。其中MPP伴喘息50例(MPP 1组),MPP无喘息50例(MPP 2组),非MPP无喘息50例(对照组)。MPP 1组和MPP 2组血清MP-IgM定性检测均为阳性。采用ELISA法检测患儿血清IL-5及VEGF水平。结果 MPP 1组、MPP 2组及对照组血清IL-5、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4.56、97.75,Pa<0.05)。MPP 1组与MPP 2组、MPP 1组与对照组血清IL-5、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而MPP 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 IL-5和VEGF参与MP感染过程,IL-5和VEGF水平升高在MPP患儿喘息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009至2014年苏州市婴幼儿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婴幼儿患儿17855例,其中MPP患儿1145例,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1岁组(512例)、1~2岁组(393例)及2~3岁组(240例),对婴幼儿MPP的流行病学及不同年龄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流行病学:苏州地区各个季节以秋季感染率(10.46%)最高,春季(3.46%)最低,不同年龄感染率以2~3岁组(11.61%)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特点:与1个月~1岁组和1~2 岁组相比,2~3岁组的发热人数(53.9%比77.1%比85.4%)及高热人数(16.8%比30.5%比41.4%)更多,热程(3d比5d比6d)更长,而喘息人数(61.3%比52.4%比42.9%)及呼吸困难人数(7.6%比4.6%比3.8%)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实验室检查:不同年龄中性粒细胞百分数、淋巴细胞百分数、CRP及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4)影像学检查:2~3岁组MPP患儿肺部出现大片状阴影(64例,26.7%)较1~2岁组(78例,19.8%)及1个月~1岁组(38例,7.4%)更多,且出现胸腔积液者(5.4%比3.3%比1.0%)更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MP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年龄越大越易感染MP,MPP各个季节均可发病,其中苏州地区以秋季高发、夏季次之.年龄越大的MPP患儿发热人数及高热人数越多、热峰越长,年龄越小越易合并病毒感染,越易出现呼吸困难.MPP婴幼儿肺部影像学改变以小斑片状影改变为主,年龄越大,越易出现肺部大片状阴影、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时,血常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体液免疫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 MPP患儿211例,根据年龄分为1个月~6岁组和≥6岁组,同时依据胸片表现分为大叶性肺炎组和支气管肺炎组。入院初检测血常规、CRP及体液免疫指标。结果≥6岁组患儿MPP大叶性肺炎发生率为45.92%,高于1个月~6岁组的22.12%(χ2=13.4,P<0.001)。在1个月~6岁组中,大叶性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低于支气管肺炎患儿(P<0.05);而在≥6岁组患儿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岁组大叶性肺炎患儿的血清IgA、IgM含量低于支气管肺炎患儿(P<0.05)。两个年龄组大叶性肺炎患儿的血清CRP含量均高于支气管肺炎患儿(P<0.05)。结论年长儿MPP以大叶性肺炎多见,可能是年长儿MP感染后机体全身炎症反应强烈的表现之一,MP感染后淋巴细胞减少和早期特异性抗体产生不足也可能与大叶性肺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婴幼儿肺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诊断为MPP的0~36月龄住院患儿196例为研究对象,同期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0~36月龄肺炎患儿208例为对照(非MPP组)。回顾性分析患儿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次日和出院当日肺功能结果,并随访MPP患儿出院后2周和出院后4周的肺功能。结果 与非MPP组相比,MPP组入院次日和出院当日肺功能检测显示,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吸呼比及呼出75%潮气量时呼气流量显著下降(P < 0.05);潮气峰流量与呼出75%潮气量时呼气流量比、呼吸频率、有效气道阻力和公斤功能残气量均显著升高(P < 0.05)。与肺功能参数正常参考值比较,MPP和非MPP两组患儿入院次日VPTEF/VE和TPTEF/TE均有所下降;出院当日MPP组患儿VPTEF/VE和TPTEF/TE仍有所下降,而非MPP组患儿已达正常水平。与出院当日比较,MPP组患儿出院后2周及4周VPTEF/VE和TPTEF/TE均升高(P < 0.05),但出院后4周时TPTEF/TE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急性期MPP和非MPP婴幼儿均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而MPP患儿的小气道阻塞更加严重,且改善缓慢,恢复期仍存在一定程度气流受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炎支原体(MP)耐药基因和13种呼吸道病原的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0例MPP患儿的BALF标本,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核酸及其耐药基因, 采用多重PCR核酸检测技术测定甲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N1、甲型流感病毒H3N2、乙型流感病毒、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鼻病毒、肺炎衣原体、人偏肺病毒、MP、人冠状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 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BALF标本,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及耐药基因, 83例(83.00%)MP阳性, 其中78例(93.98%)耐药, 均为23S rRNA结构域V区A2063G的点突变。多重PCR法检测13种呼吸道病原, 89例(89.00%)阳性。79例(79.00%)检测到MP, 其中74例(74.00%)仅检出MP, 5例(5.00%)同时检出MP合并其他病原。10例(10.00%)检测出其他病原。0~4岁组病毒检出率高于>4~6岁组(P=0.042)和>6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山东省31家公立医院儿科、呼吸科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所导致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在秋冬季节, 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的感染情况, 进一步分析儿童MPP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 收集并汇总2021年9月1日至12月15日山东省31家公立医院儿科、呼吸科住院患儿的基本信息、MPP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及病原学检测结果, 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 2021年9月1日至12月15日31家医院共收住院患儿39 970例, 其中确诊MPP患儿17 613例, 患病率为44.07%。胶东地区的MPP患儿患病率较其他地区高。血清学检测为确诊病例的主要方法(16 730例, 76.06%), 且MPP合并其他感染的患儿中以合并乙型流感病毒和肺炎链球菌感染为主。33.03%(5 817/17 613例)的MPP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 检查适应证主要为肺不张, 多数患儿镜下可见黏膜糜烂/溃疡。MPP患儿的主要并发症为肺不张(23.47%, 4 133/17 613例), 同时也发现了坏死性肺炎(0.53%, 94/17 613例)、肺栓塞(...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肺炎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了解急性肺炎时肺炎链球菌 (SP)、流感嗜血杆菌 (Hi)、卡他布兰汉菌 (BC)、肺炎支原体 (MP)及肺炎衣原体 (CP)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酶免疫分析法 ,对 5 3例住院急性肺炎患儿的双份血清进行不定型Hi抗体、B型Hi荚膜多糖抗体和全菌抗体进行检测 ,SP溶血素抗体和C 多糖抗体 ,循环免疫复合物中SP溶血素抗体、表面蛋白A抗体和C 多糖抗体 ,CB全菌抗体及MP抗体的检测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双份血清中CP抗体 ;并同时进行血液普通细菌培养。结果  5 3例肺炎患儿中 32例 (占 6 0 .4 % )病原学检测阳性。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 2 1例 ,2种和 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分别为 8例和 3例。在各种病原体中 ,SP和CP感染最常见 (各占 2 0 .8% ,11/ 5 3) ,其次为MP感染 (占 16 .7% ,7/ 4 2 )和Hi感染 (占 13.2 % ,7/ 5 3)。结论 急性肺炎时SP、CP、MP和Hi等是常见的病原 ,在小儿肺炎经验治疗时 ,多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嗜碱性粒细胞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的关系,以及糖皮质激素在治疗中对嗜碱性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60例难治性MPP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另选择30例非难治性MPP患儿和30例正常对照儿童.难治性MPP治疗组接受阿奇霉素 + 地塞米松(Dx)治疗,阿奇霉素剂量为10 mg/(kg·d)(最大量不超过0.5 g/d),Dx为0.2 mg/(kg·d)(最大量不超过5 mg/d),疗程5 d;难治性MPP对照组和非难治性MPP患儿仅接受阿奇霉素治疗,剂量同上,疗程5 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MPP组患儿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儿童外周血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MPP组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难治性MPP组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非难治性MPP组(P < 0.05);难治性MPP患儿在常规用阿奇霉素治疗同时加用地塞米松治疗后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未加用地塞米松的难治性MPP患儿CRTH2+CD63+双阳性细胞百分率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儿童(P < 0.01);治疗5 d后,难治性MPP治疗组患儿咳嗽评分明显低于难治性MPP对照组患儿.结论 嗜碱性粒细胞可能参与了MPP的发病;糖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抑制难治性MPP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总IgE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关系,对32例MP-IgM阳性的MP肺炎及31例MP-IgM阴性的非MP肺炎患儿进行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MP-IgM阳性组ECP(9.63±3.80) μg/L,总IgE(123.31±55.14) IU/L;MP-IgM阴性组ECP(4.82±2.63) μg/L,总IgE(62.13±19.27) IU/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ECP及总IgE在MP肺炎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治疗经验及术后肺静脉梗阻(PVO)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儿童心脏中心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TAPVC的125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116例。根据术后是否出现PVO分为2组, 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围术期的临床资料, 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APVC术后PVO的危险因素。结果 116例手术患儿中男73例(62.9%), 女43例(37.1%);心上型58例(50.0%), 心内型35例(30.2%), 心下型15例(12.9%), 混合型8例(6.9%);手术中位年龄3.0(1.2, 7.0)个月;中位体质量5.0(4.0, 6.8) kg。手术患儿死亡13例, 死亡率11.2%;发生术后PVO 18例(15.9%)。术后发生PVO组和无PVO组的Darling分型(心上型27.8%比56.6%, 心内型27.8%比31.6%, 心下型27.8%比10.5%, 混合型16.6%比5.3%, χ^(2)=8.571, P=0.036)、存在术前PVO(83.3%比21.1%, χ^(2)=25.293, P<0.01)、有共汇(55.6%比81.1%, χ^(2)=6.049, P=0.014)、术前危重状态(83.3%比31.6%, χ^(2)=12.938, P<0.01)、体外循环时间[(128.800±47.254) min比(106.700±37.288) min, t=-2.094, P=0.039]、延迟关胸(27.8%比5.3%, χ^(2)=6.227, P=0.013)、术后1 d吻合口流速[1.0(0.9, 1.4) m/s比0.9(0.8, 1.1) m/s, Z=-2.004, P=0.045]、术后1周吻合口流速[1.4(1.3, 1.8) m/s比0.9(0.7, 1.1) m/s, Z=-4.446, P<0.001]、机械通气时间[121.0(76.8, 246.9) h比91.5(60.4, 135.9) h, Z=-1.989, P=0.047]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存在术前PVO(OR=797.179, 95%CI:8.074~78 712.270, P=0.004)及术后1周吻合口流速加快(OR=11 848.376, 95%CI:23.746~5 912 017.803, P=0.003)是发生术后PVO的危险因素。结论本中心关于TAPVC的外科手术结果令人满意, 术前存在PVO及术后早期吻合口流速增快是发生术后PVO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