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GSTM 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易感性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 4 9例AML患儿和 14 6名健康人的GSTM 1、GSTT1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 AML患儿的GSTM 1基因纯合性缺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OR =2 .4 82 ,P <0 .0 5 )。但AML患儿的GSTT1基因纯合性缺失率、GSTM 1 T1基因纯合性联合缺失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GSTM 1纯合性缺失基因型可能是儿童发生AML的危险基因型 ,而GSTT1纯合性缺失基因型可能与儿童AML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GSTM1缺失基因型与白血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131例白血病患者纳入病例组,200例体检健康者纳入对照组。采用巢式PCR检测GSTM1、GSTT1基因型。应用χ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比较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用比值比(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I)表示各基因型发生白血病的风险度。结果病例组GSTM1缺失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其OR值为2.152,95%CI为2.301~5.985);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到GSTT1缺失基因型;CML、AML与ALL组间进行GSTM1缺失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TM1缺失基因型可能是白血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中国汉族人群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之间的关系,探讨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55例冠心病患者和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4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GSTT1、GSTM1基因多态性,同时检测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等临床资料.结果 冠心病组GSTT1、GSTM1、GSTT1/GSTM1阳性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P=0.007、P=0.003、P=0.005),GSTT1/GSTM1阴性基因型频率高于对照组(P=0.001).GSTM1阴性基因组apoB、LDL水平高于GSTM1阳性基因组(P=0.005、P=0.009);GSTT1/GSTM1阴性基因组apoB、LDL水平高于GSTT1/GSTM1阳性基因组(P=0.014、P=0.013).结论 GSTT1和GSTM1阴性基因型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的遗传易感基因,GSTM1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而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儿童急性白血病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胱甘肽S 转移酶超家族 (GSTs)参与致突变物在体内的代谢解毒过程。其中的GSTM1(编码 μ)、GSTT1(编码θ)基因在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已证实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多种恶性肿瘤的易感性有关。我们就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病例和方法1 研究对象 收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儿童外周血标本 6 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儿童外周血标本 32例。其中 ,男 6 1例 ,女 38例 ;年龄 4 5d~ 18岁 (中位年龄 7.5 5岁 )。以 14 6例健康献血员为对照。所有血标本均采用EDTANa2 抗凝 ,- 80…  相似文献   

5.
谷胱甘肽S-转移酶超家家族(GSTs)参与致突变物在体内的代谢解毒过程。其中的GSTM1(编码μ),GSTT1(编码θ)基因在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已证实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多种恶性肿瘤的易感性有关。我们就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GSTM1基因多态性与白血病疗效及主要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巢式PCR检测GSTM1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第1疗程的缓解率及发病时的主要生物学特征。结果:GSTM1非缺失基因型患者第1疗程的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与GSTM1缺失基因型无显著性差异(χ~2=0.290,P=0.590);GSTM1基因型与患者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脾脏肿大无相关性(P0.05);用Log-rank法对GSTM1缺失基因型的AML与ALL组比较结果显示,AML与ALL组患者的生存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χ~2=2.043,P=0.153);GSTM1未缺失基因型患者初诊时血清乳酸脱氢酶浓度与GSTM1缺失基因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GSTM1基因型与白血病患者第1疗程的缓解及部分缓解率无相关性,GSTM1基因型与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STT1、GSTM1、NQO1、RAD51和XRCC3基因多态性与我国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生遗传易感之间的关系。方法共120例CML患者和458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用多重PCR方法检测GSTT1和GSTM1基因型,用PCR-RFLP方法分析RAD51,XRCC3,NQO1基因型。结果CML患者GSTT1和GSTM1缺失型比例分别为50.8%和59.2%,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分别为42.8%和53.1%)。CML患者NQO1C/T和T/T基因型的比例(60.0%)、RAD51G135CG/C基因型比例(26.9%)和XRCC3-241Met杂合子缺失型(Thr/Met)的比例(9.2%)均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5.3%,12.4%和9.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GSTT1、GSTM1、NQO1、RAD51和XRCC3基因型与我国CML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赵熹君  李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1):986-988,991
目的探讨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谷胱甘肽争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s)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为内蒙古少数民族基因型研究提供相关数据。方法采用内对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和凝胶成像分析方法,对220例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个体的GSTT1、GSTM1基因缺失型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GSTM1基因缺失型、GSTT1缺失型在内蒙古地区达斡尔族人群中检出频率分别为50.8%和71.4%。同时具有GSTM1缺失型和TSTT1缺失型个体的检出频率为31.4%。结论中国达斡尔族人群GSTM1、GSTT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与汉旅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与蒙古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代谢酶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T1和M1基因多态性及多环芳烃(PAH)-DNA加合物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37例初诊MM患者及52例对照人群的骨髓液样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骨髓液中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与MM临床指标相关关系;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AH-DNA加合物浓度。结果:GSTT1缺失型基因型个体患MM的风险是非缺失型者的2.57倍(P=0.035),GSTM1缺失型个体患MM风险是非缺失型者的1.37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M患者中,Ⅲ期GSTT1缺失型基因型明显高于Ⅰ、Ⅱ期(P=0.038),而GSTT1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年龄、类型、血红蛋白、β2-MG、白蛋白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诊Hb85 g/L与Hb≥85 g/L的M M患者相比,其GSTM1缺失型基因型明显增加(P=0.017);MM患者的PAH-DNA加合物浓度明显高于对照人群(2 358±1 182 pg/ml vs 1 853±996 pg/m L)(P=0.032);GSTT1缺失型个体DNA加合物水平高于(或等于)2 100 pg/ml时,患MM的风险升高(OR=4.500,P=0.01)。结论:G STT1缺失型基因型有可能增加M M的危险性,并且GSTT1基因多态性与MM分期相关,G STM1基因多态性与M M血红蛋白水平相关,PAH-DNA加合物可能参与M M的发病,并且GSTT1缺失型个体DNA加合物水平高,更容易增加MM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新生儿CYP1A1、GSTM1、GSTT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为新生儿建立相应基因型记录,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方法 收集新生儿脐血,抽提其中有核细胞的DNA,PCR扩增CYP1A1、GSTM1、GSTT1基因的特征性外显子片段。限制酶切CYP1A1扩增产物,RFLP分析每个标本的基因型;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析GSTM1、GSTT1的基因型。结果 CYP1A1、GSYM1和GSTT1基因型均成多态性分布,CYP1A1的基因型分布有3种,分别为A/A基因型占60.9%、A/G基因型占34.5%、G/G基因型占4.5%;GSTM1的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GSTM1+/+和GSTM1+/0占85.5%、GSTM1-/-占14.5%。GSTT1基因型分布为GSTT1+/+和GSTT1+/0占76.1%,GSTT10/0为23.6%。结论 在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中,他(她)们的代谢酶CYP1A1、GSTM1、GSTT1基因存在着多态性分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分析GST基因缺失与儿童ALL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基于纳入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5年8月,检索过程中无语言限制。采用STATA 12.0软件计算OR及其95%CI,敏感性分析验证结论的稳健性,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项病例和对照研究,包括3736例患者和5549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与儿童ALL之间的总OR值分别为1.41(95%CI:1.21~1.65)和1.26(95%CI:1.05~1.50),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2)。在亚组分析中,黑种人群、亚洲人群、PB组(来自普通人的对照)、HB组(来自医院的对照)、"≥100病例数"组和"100病例数"组携带GSTM1基因突变的儿童发生ALL的风险显著增高。而对于GSTT1,其多态性仅与亚洲人群、PB组和"≥100病例数"组的发病风险有相关性。结论:GSTM1和GSTT1缺失基因型可能是儿童ALL的易感因素,但该结论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T1、M1(GSTY1、GSTM1)和苯醌氧化还原酶基因(NQO1C609T)多态性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易感性及MDS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用多重PCR方法检测52例MDS患者和241名与患者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GSTF1和GSTM1基因型,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分析NQO1C609T基因型。结果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MDS患者GSTT1和GSTM1无效型(nu11)比例明显增高(P值均〈0.01),其比值比(OR)分别为2.873(95%可信区间:1.491~5.537)和3.591(95%可信区间:1.717~7.508)。染色体核型正常的MDS患者GSTT1无效型比例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OR=5.336,P〈0.01),而GSTM1无效型比例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染色体核型异常的MDS患者GSTM1无效型比例较正常人对照组显著增高(OR=3.740,P〈0.01),而GSTT1无效型比例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S患者的NQI1C609T各基因型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STT1和GSTM1基因无效型可能与MDS发生相关,对判断MDS患者是否出现染色体核型异常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佳  毛平 《当代护士》2018,(3):67-70
目的探讨吸烟对孕妇及胎儿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谷胱苷肽硫转移酶T1(GSTT1)及细胞色素P450(CYP1A1)基因多态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及母亲为研究对象,根据母亲是否吸烟分为主动吸烟组(22例)、被动吸烟组(289例)、不吸烟组(138例),采用PCR技术检测母亲及新生儿GSTM1、GSTT1及CYP1A1基因型。结果与不吸烟组比较,孕妇和新生儿GSTM1、GSTT1基因缺失型及CYP1A1基因突变型频率显著增加(P0.05),新生儿GSTM1、GSTT1基因缺失型及CYP1A1基因突变型与低出生体重、畸形等相关。结论吸烟增加孕妇和胎儿的GSTM1、GSTT1基因缺失型及CYP1A1基因突变型频率,并使胎儿低出生体重、畸形等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解毒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STM1)、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检测2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200例胃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IL-1β、GSTM1、hMLH1基因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胃癌组IL-1β(T/T)、GSTM1缺失、hMLH1低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60岁、肿瘤直径<5cm、肿瘤低分化与IL-1β(T/T)基因型表达率高相关;男性、年龄>60岁与GSTM1缺失率高相关;肿瘤位置、TNM分期Ⅲ-Ⅳ期与hMLH1低表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β(T/T),GSTM1缺失,hMLH1低表达影响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危险度(OR)分别为3.124,4.576,7.534,且3种基因存在相互协同作用(P<0.05,OR>1).[结论]IL-1β(T/T)基因型表达、GSTM1缺失、hMLH1低表达均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三种基因存在相互协同作用,患者携带交互作用基因可增加罹患胃癌和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YP2E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别研究104例再障患者和110名健康对照的GSTM1和CYP2E1的PstⅠ基因型。结果CYP2E1(c1c2,c2c2)基因型在再障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49.04%、4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M1(-)基因型在再障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75.96%、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分析时发现,CYP2E1(c1c2,c2c2) GSTM1(-)基因型的个体患再障危险性升高[比值比(OR)=10.56,95%可信区间(CI)=4.34~22.87];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较差和饮酒是再障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YP2E1(c1c2,c2c2) GSTM1(-)基因型可能是再障遗传易感性标志物,携带该基因型的个体患再障的危险性高于其他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胃癌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及其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与蛋白表达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PCR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胃癌组织、18例正常胃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的纯合性缺失和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FHIT蛋白阴性表达率及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率在胃癌组织中均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FHIT蛋白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与FHIT蛋白阴性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59,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可能是引起FHIT蛋白表达降低并进而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YP2E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别研究104例再障患者和110名健康对照的GSTM1和CYP2E1的PstⅠ基因型。结果CYP2E1(c1c2,c2c2)基因型在再障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49.04%、4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TM1(-)基因型在再障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75.96%、4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分析时发现,CYP2E1(c1c2,c2c2)+GSTM1(-)基因型的个体患再障危险性升高[比值比(OR)=10.56,95%可信区间(CI)=4.34-22.87];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较差和饮酒是再障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YP2E1(c1c2,c2c2)+GSTM1(-)基因型可能是再障遗传易感性标志物,携带该基因型的个体患再障的危险性高于其他基因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GSTM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PCR-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测定GSTM1基因多态性,比较GSTM1基因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胃癌组GSTM1基因缺失率为61.9%(26/42),显著高于对照组42.8%(18/42),差异有显著性(χ^2=4.12,P=0.041,OR=1.81,95%CI=0.98-3.13)。结论:GSTM1基因缺失可能会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但本研究因样本量小,尚有待于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FHIT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及突变情况。方法:采用外显子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银染方法对30例胃癌和18例正常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的纯合性缺失和点突变显示检测和比较。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外显子5、8总纯合性缺失率为23.3%,正常组织无一例缺失(P=0.011);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16.67%和13.33%(P>0.05);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相关(P>0.05)。所有胃癌组织标本均未检测到外显子5,8的点突变。结论:提示FHIT基因外显子5、8纯合性缺失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点突变不是FHIT基因失活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基因多态性与化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接受蒽环类为基础化疗且具有完整疗效评价资料的132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静脉血,检测GSTP1(A314G)、GSTA1(C69T)、GSTM1(缺失)和GSTT1(缺失)基因型,开展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化疗疗效关系的分析。结果 在132例含蒽环类方案的化疗患者中,GSTP1基因型AA的有效率(56.3%)明显低于AG和GG(75.0%和100.0%;χ2=6.842,P<0.01),且A等位基因与GSTT1(未缺失)及GSTT1(未缺失)+GSTM1(未缺失)+GSTA1携带野生型的组合,有效率为54.5%或46.9%,也明显低于其相应各组(72.6%,χ2=4.475,P<0.05及69.2%,χ2=5.100,P<0.05)。其中90例患者同时接受紫杉醇治疗,其GSTM1未缺失者的有效率(50.0%)低于缺失者的有效率(76.5%,χ2=6.722,P=0.01),且未缺失者与GSTT1(未缺失)+GSTP1携带野生型+GSTA1携带野生型组合的有效率为41.7%,也明显低于其他患者(74.6%,χ2=8.128,P<0.01)。 结论 乳腺癌患者GSTs基因多态性检测可能有助于乳腺癌蒽环类和/或紫杉醇类药物疗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