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股骨骨折悬吊牵引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56例小儿股骨骨折进行悬吊牵引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256例患儿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小儿股骨骨折悬吊牵引术.可以减小手术治疗造成的巨大创伤,小儿骨折愈合快。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能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四头胸腹带的制作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骨科常见疾病.在复位之前的牵引过程中,由于牵引重量大、时间长和小儿不能很好配合等原因,往往不能维持有效牵引体位,影响牵引效果.传统的抬高床尾15~30 cm[1]的方法不能解决患儿身体下移的问题.为此,1999年我们自制四头胸腹带,固定水平位和垂直悬吊皮牵引的患儿,使其体位符合治疗要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悬吊牵引技术在小儿腹腔镜十二指肠吻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十二指肠吻合术的80例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十二指肠悬吊牵引技术分为对照组(未使用组)和观察组(使用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采取腹腔镜三孔法。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初次进食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手术中转率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WBC、NEU%、PCT、IL-6、CPR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天两组WBC、NEU%和IL-6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吻合口裂开、肠粘连、切口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肠悬吊牵引技术应用于小儿腹腔镜十二指肠吻合术中,能够减少术中误伤,降低手术中转率,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患儿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尺骨鹰嘴牵引治疗儿童不稳定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骨牵引术后的护理特点。方法 :通过对 2 4 8例行尺骨鹰咀牵引患儿实施各种相关的护理措施及指导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骨折均愈合 ,肘内翻发生率 4 .4% ,未发生钉道感染、牵引钉松脱、神经损伤及压疮等并发症 ,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 1 0 0 %。结论 :通过对患儿及家长实施心理护理 ,使其配合治疗 ;加强基础护理 ,维持有效牵引 ,适时指导功能锻炼 ,可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内收肌髂腰肌切断手法复位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切断内收肌及患侧髂腰肌、手法复位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疗效。方法 切断双侧长收肌、短收肌及患侧髂腰肌 ,术中手法复位髋关节 ,术后三期有限石膏固定。结果  76例 96髋均得到满意复位 ,除 5髋因在外院行牵引闭合复位不成功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外 ,其余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 该疗法是治疗 10个月~ 3岁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30°斜面架皮牵引套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年保 《中国骨伤》1993,6(6):42-42
从1989年来,我院对50例小儿股骨干骨折病人,经手法复位,夹板固定,30°斜面架上,用小儿下肢皮牵引套作持续皮牵引,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沙氏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采用改良沙氏手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1例的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经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和围术期精心护理,髋关节功能得以恢复,无下肢畸形、褥疮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维持有效的牵引和正确指导功能锻炼及预防并发症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三种方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及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79例,从临床功能、愈合时间、并发症、X线片检查及经济方面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 牵引固定组住院时间长于外固定架组和内固定组(P<0. 001), 外固定架组愈合时间短于牵引组和内固定组(P<0. 05), 费用明显少于牵引组、内固定组(P<0. 01)。结论: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小儿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效果理想, 综合评价优于骨牵引加石膏外固定和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9.
经腹壁悬吊缝合线在小儿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小儿腹腔小 ,耐受气腹压力低 ,良好的术野暴露对完成小儿腹腔镜手术极为重要 ,本文介绍经腹壁悬吊缝合线辅助术野暴露的技术。材料和方法建立气腹后在腹腔镜监视下 ,用直式或弯式缝合针 ,带 2 0丝线 ,从术野的正上方垂直穿透腹壁入腹腔 (图 1) ,把线尾留于腹壁外。在腹腔内用持针器握针将其穿过所要牵引的组织或器官 ,再将针从腹壁穿出 (图 2 ) ,出针点根据需要选择。腹壁外缓慢提拉线的两端 ,待牵引组织达到暴露所需后 ,用两把蚊氏钳贴近皮肤水平分别夹合固定两端缝线。收紧缝线可使被牵拉的组织抬高 ,放松缝线则组织下降。手术结束后可以…  相似文献   

10.
小儿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小儿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分析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061001)赵德春,张熙境,郭秀玲小儿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并发症较多,我院小儿骨科自1982年1月至1994年12月主要采用皮牵引或皮牵引加石膏固定相结合的方法,疗效满意。临...  相似文献   

11.
王玉金 《中国骨伤》1997,10(5):45-45
双下肢悬吊皮肤牵引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但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欠佳,所以,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本文试就小儿股骨干骨折双下肢悬吊皮牵引的护理问题谈几点体会。1.牵引前的皮肤准备:先用肥皂水擦试皮肤油污,然后用清水洗净,再涂上安息香酸配以保护皮肤,增强胶布的粘度。如有皮肤外伤应先换药,待伤口愈合后或避开伤口行皮肤牵引。2.牵引护理:给患儿牵引的重量以双侧臀部能离开牵引床面为宜。牵引中应随时观察双下肢有无血管、神经受压迫症状,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发现异常,应详细查找,分析…  相似文献   

12.
牵引是骨科一种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在小儿的下肢牵引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活动和牵引力等原因,使牵引患儿慢慢滑向床尾,双足顶在床尾架上,或牵引锤落地致牵引无效.2000~2004年我科自制三角裤牵引带应用于下肢牵引的女患儿27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86年7月~1995年2月近10年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54例(60髋),应用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综合评定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41例(44髋)获得随访,最长9年,最短4个月(平均4.5年),依据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再治疗结果为:优27例(29髋),良12例(13髋),可2例(2髋)。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与患者年龄偏大、手术中具体操作、术后功能练习有直接关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术前牵引、正确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及时的功能练习是预防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关键措施,一经发现关节僵硬,需尽早处理,主要应手术松解,对时间短者也可行手法松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新型组合式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架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内固定的手术技术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2年3月采用新型组合式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架进行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30例,患儿取侧卧位,通过体位架实现利用患者胸壁进行反方向对抗牵引,单人手法复位后依靠前臂重量悬垂固定,透视满意后克氏针固定骨折断端。[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28.0±3.7) min,C形臂X线机曝光次数为(4.5±0.9)次,术中出血量(23.5±6.9) ml,平均住院时间(3.5±0.9) d。术后1个月门诊随访,30例患儿肘关节功能Flynn评分优良率为98.7%,术后骨折均完全愈合,均于术后1个月取出内固定。[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利用复位架进行手术治疗,可实现单人牵引复位操作,操作简便,减少医护人员和患者术中放射暴露,减少手术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5.
将自制滑轮牵引架应用于57例肩关节手术患者,提出该牵引架具有术野暴露充分、无需人工牵引、保证术中肢体位置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改良Salter截骨治疗先天性髋脱位并发症分析及预防(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骨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Salter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已被国内外广泛采用。我院自1983年~1995年1月采用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84例,其中140例得到随访,效果满意。但11.4%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本文仅此并发症提出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7例,女113例。年龄最小1岁2个月,最大13岁。随访时间最短1年,最长6年10个月,平均1年9个月。 术前准备:术前行股骨髁上牵引。牵引重量0.5~1kg/岁。在骨牵引过程中,视病情适当调整重量。最多不超过8kg。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石膏外牵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收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560例,均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加简易家用牵引装置石膏外牵引治疗。结果手法整复成功后,利用石膏外牵引进行持续有效的2~3 kg牵引,时间为3~4周,骨折均愈合,拆石膏后进行功能锻炼,2个月左右肘关节伸曲功能恢复正常,活动自如。经2年8个月的病例随访,11例发生肘内翻,其中最早发生为1岁女孩,骨折2个月后发生肘部内翻畸形,3例发生肘外翻。结论采用石膏外牵引可代替鹰嘴骨牵引的治疗,且治疗效果确切稳定,是可靠可行的固定和牵引系统。其有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疼痛小、方便调节的优点,可避免骨牵引针眼处感染,是一种便于实施、方便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三角裤牵引带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引是骨科一种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在小儿的下肢牵引治疗过程中.由于患儿活动和牵引力等原因。使牵引患儿慢慢滑向床尾。双足顶在床尾架上,或牵引锤落地致牵引无效。2000-2004年我科自制三角裤牵引带应用于下肢牵引的女患儿27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通常手法复位,骨牵引及外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方法。作者认为对于手法复位失败,就诊较晚肿胀严重,皮肤有张力性水泡,失去保守治疗机会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但术后关节囊挛缩、日后的骨化,永久性僵硬常使肘关节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小儿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典型表现是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和代谢系统的变化.术前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以及麻醉、手术创伤均可影响小儿围术期应激反应,而且应激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目的 通过综述比较,确定更能有效降低小儿围术期应激反应的麻醉药物、麻醉方法和术后镇痛方式.内容 综述小儿围术期应激反应的生物学特点以及小儿围术期心理状况、常用麻醉药物、麻醉方法对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趋向 深入研究比较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小儿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以降低小儿术后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