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了哥王(Wikstroemia indical)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了哥王体积分数75%乙醇提取物的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6-妊娠双烯醇酮(16-dehydropregnenolone,2)、大黄素甲醚(physcion,3)、大黄酚(chrysophanol,4)、山柰酚(kaempferol,5)、芹菜素(apigenin,6)、槲皮素(quercetin,7)、西瑞香素(daphnoretin,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西瑞香素-7-O-β-D-葡萄糖苷(daphnoretin-7-O-β-D-glucoside,10)、triumbelletin(11)、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12)。结论化合物2是从瑞香科(Thymelaeaceae)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11是从荛花属(Wikstroemia)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清肺抑火丸中芒果苷、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汉黄芩素、大黄酸、大黄素、白花前胡甲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13种成分含量。方法:采用Dikma Platisil ODS (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乙腈-0.1%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38 nm (栀子苷、盐酸小檗碱),254 nm (芒果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280 nm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321 nm (白花前胡甲素);柱温:35℃;流速:0.8 mL·min-1结果:芒果苷、栀子苷、盐酸小檗碱、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汉黄芩素、大黄酸、大黄素、白花前胡甲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线性范围分别为0.231 3~23.13,1.786 8~178.68,0.900 2~90.02,4.913 5~491.35,0.899 0~89.90,0.626 9~62.69,0.213 3~21.33,0.198 8~19.88,0.157 7~15.77,0.210 7~21.07,0.326 1~32.61,0.557 8~55.78,0.235 0~23.50 μg·mL-1;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小于2%;平均回收率(n=6)均大于90%。结论:该方法精确可靠、操作简便快捷,可用于清肺抑火丸中各成分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许丽雯  奚之骏 《中国药房》2014,(39):3687-368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镇惊泻火颗粒中芒果苷、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20△。结果:芒果苷、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酚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180101.800、2.016101.800、2.01620.160、1.07220.160、1.07210.720、1.02410.720、1.02410.240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8、0.999 6、0.999 5、0.999 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1.4%(n均为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05%、97.39%、97.91%和98.93%,RSD分别为1.3%、1.5%、1.2%和1.4%(n均为6)。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镇惊泻火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清肺抑火片中栀子苷、芒果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汉黄芩素、大黄素、白花前胡甲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白花前胡乙素14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Titank C18 (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280 nm,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芒果苷为254 nm,栀子苷为238 nm,盐酸小檗碱为265 nm,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为321 nm;流速为1.0 mL? min-1; 柱温为35 ℃;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栀子苷、芒果苷、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汉黄芩苷、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汉黄芩素、大黄素、白花前胡甲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白花前胡乙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96~223.17、0.84~42.22、18.76~938.16、4.46~223.17、4.86~243.10、1.59~79.32、0.76~38.17、1.03~51.49、1.59~79.40、1.21~60.72、1.80~90.06、0.91~45.48、1.04~51.83、0.86~43.23μg?mL?1,r均≥ 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2%,平均加样回收率(n=6)均>90%,RSD<3%。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为完善清肺抑火片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用色谱法分离,并用波谱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芒果树皮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芒果苷(1)、西瑞香素(2)、杨梅素(3)、杨梅苷(4)、芦丁(5)、槲皮素(6)和β-谷甾醇(7)。结论 芒果苷为芒果树皮的主要化学成分;杨梅素和杨梅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委陵菜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芹菜素和山柰酚5个成分含量。方法:采用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5∶95)为流动相A,乙腈-0.2%磷酸水溶液(70∶3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1),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在上述条件下,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芹菜素和山柰酚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2.50~200、6.25~100、6.25~100、6.25~100和4.00~64.00μg·m 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n=9)均高于95%,RSD小于3.0%,10批样品中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芹菜素和山柰酚含量范围分别为144.7~342.4、117.9~232.7、123.3~203.6、65.7~142.6、43.3~89.3μg·g^(-1)。结论: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本法适用于委陵菜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波长切换法对大黄、牡丹皮药对提取物中11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苯甲酰芍药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行分析。方法:采用Phe-nomsil ODS(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67 nm(0~20 min,没食子酸)、258 nm(20~30 min,氧化芍药苷)、230 nm(30~50 min,芍药苷)、274 nm(50~80 min,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230 nm(80~90 min,苯甲酰芍药苷)、254 nm(90~125 min,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柱温30℃。结果:大黄、牡丹皮药对中11个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苷、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丹皮酚、苯甲酰芍药苷、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样量分别在0.365~3.65μg(r=0.9991)、0.0349~0.349μg(r=0.9995)、0.106~1.06μg(r=0.9993)、0.215~2.15μg(r=0.9996)、0.259~2.59μg(r=0.9994)、0.0758~0.758μg(r=0.9993)、0.0846~0.846μg(r=0.9993)、0.0581~0.581μg(r=0.9993)、0.109~1.09μg(r=0.9992)、0.164~1.64μg(r=0.9991)、0.0424~0.424μg(r=0.9995)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100.1%、98.4%、99.5%、99.3%、99.4%、98.8%、99.5%、99.0%、99.1%、98.8%、99.1%。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大黄、牡丹皮药对提取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素馨花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素馨花药材70%乙醇提取物中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1H-NMR,13C-NMR,UV,MS)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素馨花干燥花蕾70%乙醇提取物的抗HBV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7-O-双-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3-O-桑布二糖苷(3)、硫磺菊苷(4)、紫铆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合金欢素-7-O-(α-D-芹菜呋喃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喘舒片中盐酸克仑特罗、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TC-C18(2)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分别为245、278、254 nm,流速...  相似文献   

10.
HPLC法同时测定一清颗粒中黄芩苷等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RP-HPLC法同时测定一清颗粒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黄芩苷、汉黄芩素和盐酸小檗碱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体积分数0.1%磷酸水(三乙胺调pH值至3.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黄芩苷、汉黄芩素和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分别在1.800~36.20、14.25~285.1、4.500~90.01、.780~35.60、4.300~85.0、48.20~963、1.700~34.00、28.60~572.5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6.0%、98.0%、96.6%、97.0%9、7.7%9、7.0%9、7.2%9、8.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可为一清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选择性κ-阿片受体(κ-OR)激动剂U50488H抑制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厚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瞬变及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影响,研究κ-OR激动抑制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肥厚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为模型,应用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Iso10μmol.L-1诱导心肌肥大,观察U50488H1μmo.lL-1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在CaMKⅡ特异性抑制剂KN930.2μmol.L-1,普萘洛尔2μmol.L-1及L-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1μmol.L-1存在情况下,κ-OR的激活对心肌肥厚的作用。用Lowry法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含量;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细胞体积;[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的合成;采用Till阳离子测定系统,以Fura-2/AM为荧光探针,观察心肌细胞[Ca2+]i瞬间变化;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测定CaMKⅡδB表达。结果Iso10μmol.L-1使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体积和蛋白合成明显增加,U50488H1μmol.L-1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大,且抑制程度与KN930.2μmol.L-1,普萘洛尔2μmol.L-1及维拉帕米1μmol.L-1相似,在KN93存在的情况下,U50488H抑制Iso诱导的心肌肥大作用增强;U50488H能降低Iso引起的心肌细胞[Ca2+]i瞬间变化升高;Iso能明显增强心肌细胞内CaMKⅡδB的表达,U50488H能降低其表达。结论κ-OR激动剂U50488H可能通过降低心肌细胞[Ca2+]i瞬间变化和减少心肌细胞内CaMKⅡδB的表达,抑制Iso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厚。  相似文献   

12.
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拉莫三嗪及药动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的拉莫三嗪,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拉莫三嗪片在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酸乙酯提取后,采用Kromasil C18柱分离,流动相为乙腈-20 mmol.L-1 KH2PO4(体积比为25∶7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06 nm。测定了11名健康受试者口服拉莫三嗪片50 mg后不同时刻血浆中拉莫三嗪的浓度,采用DAS 2.0软件以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拉莫三嗪的线性范围为10.0~2 000.0μg.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8.0%,准确度(relative error,RE)在±2.6%以内,提取回收率大于59.1%。拉莫三嗪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39.1±8.2)h,tmax为(3.3±1.8)h,ρmax为(469.6±152.4)μg.L-1,AUC0-t为(22 424.6±6 952.6)μg.h.L-1,AUC0-∞为(25 573.2±7 196.4)μg.h.L-1。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拉莫三嗪人体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获得表达人毒蕈碱样乙酰胆碱Ⅰ型受体(hm1 R)的工程细胞株 (CHO hm1 R)并鉴定表达受体是否具有相应的功能活性。方法 以健康人基因组DNA为模板 ,PCR扩增hm1 R之cDNA ,并构建pcDNA3 .1 (+) hm1 R表达载体 ,转染CHO K1 细胞获得CHO hm1 R工程细胞株 ,将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细胞 ,以Fura 2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 ;同时 ,观察阿托品预处理对乙酰胆碱作用的影响。结果 成功得到CHO hm1 R工程细胞株 ;乙酰胆碱 1 0 ,1 0 0 μmol·L-1 均可增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此反应可被阿托品 50 0 μmol·L-1 完全阻断。结论 CHO hm1 R工程细胞株可以用于hm1 R配基的检测 ,为建立相关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了哥王中罗汉松脂酚和牛蒡子苷元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依利特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为45∶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罗汉松脂酚和牛蒡子苷元质量浓度分别在10.0~200.0(r=0.999 8)、5.00~100.0 mg.L-1(r=0.999 7)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RSD=2.3%)和100.6%(RSD=2.6%)。结论该方法适用于了哥王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朝鲜淫羊藿提取物中淫羊藿苷A、淫羊霍苷、朝藿定B、淫羊藿次苷Ⅱ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0~25 min,w(甲醇)=55%~70%;25~40 min,w(甲醇)=70%~90%;40~45 min,w(甲醇)=90%~55%;45~60 min,w(甲醇)=55%],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25℃。结果淫羊藿苷A、淫羊霍苷、朝藿定B、淫羊藿次苷Ⅱ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分别为16.5~82.5、96.0~480.0、30.6~153.0、1.5~7.5 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7%、100.9%、102.2%、100.1%,RSD分别为1.4%、2.9%、1.2%、2.5%(n=5)。结论该方法可作为朝鲜淫羊藿提取物的含量测定方法 ,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红景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红景天苷质量浓度的方法,并探讨在大鼠体内红景天苷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为红景天的新药设计、剂型评价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lltima C18柱(150 mm×4.6 mm,5μm);内标物:茶碱;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20∶80);柱温:室温;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5 nm。应用WinNolin药物动力学软件对实验数据处理。结果红景天苷质量浓度在5~300 m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7.600×10-3ρ+1.568×10-2(r=0.999 0)。当信噪比S/N≥3时,在血浆中红景天苷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25 mg.L-1。大鼠静脉注射红景天苷100 mg.kg-1,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1/2为(0.37±0.15)h,CL为(1.32±0.37)L.h-1,V为(0.69±0.33)L,AUC0→∞为(81.65±24.57)mg.h.L-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红景天苷血药浓度测定及其药物动力学考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测定吡美拉唑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并初步考察其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 受试者口服吡美拉唑10 mg后,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0.5, 1, 1.5, 2, 4, 8, 12, 21, 36, 48, 60和72 h采集血样,通过HPLC吡美拉唑的血药浓度,并应用3P87软件拟合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吡美拉唑的线性范围为25~4000 μg·L-1,最低检测浓度为25 μg·L-1,回收率95.2%~107.7%,日内精密度均<6.9%,日间精密度<10.2%。吡美拉唑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为(22.58±1.59)h, AUC0-72为(29 089±8886)μg·h·L-1, Cl/F为(338.9±114.0)L·h-1, tmax为(2.67±1.54)h, cmax为(1585±469)μg·L-1结论 吡美拉唑在人体内吸收快,半衰期较长,有效作用时间长,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异甘草素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鉴于异甘草素(ISL)对不同肿瘤细胞系的不同作用,研究ISL对人宫颈鳞状上皮癌细胞(CaSki)癌细胞的影响及有关机制。方法体外研究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 B1)mRNA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cyclin B1,P34cdc2和磷酸化P34cdc2(phospho-cdc2,酪氨酸15)蛋白表达;体内研究通过建立人宫颈癌CaSki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抑瘤率。结果ISL浓度依赖性(10~80μmol.L-1)抑制CaSki细胞增殖,IC50为(19.3±3.3)μmol.L-1,且呈时间依赖性。ISL 20μmol.L-1作用3 d对细胞抑制率为82.3%;ISL浓度依赖性(10~80μmol.L-1)干扰CaSki细胞周期,细胞周期阻滞于S和G2/M期,S和G2/M期的百分率分别从23.1%和8.2%上升到43.2%和32.1%;同时G0/G1期细胞百分率从68.7%下降到24.7%;RT-PCR分析显示,ISL(10~80μmol.L-1)显著抑制cyclin B1 mRNA表达,抑制率最高可达61.7%,且呈时间依赖性;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显示,ISL作用24 h cyclin B1蛋白表达开始不同程度下降,48 h下降明显,P34cdc2变化较小,ISL作用16 h后磷酸化P34cdc2(酪氨酸15)蛋白水平明显改变;ISL(20~500 mg.kg-1.d-1)剂量依赖性抑制CaSki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6.8%,51.2%和84.6%,且对动物体重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无明显影响。结论ISL可以显著抑制人宫颈癌细胞体内外增殖,其机制与将细胞周期阻滞于S和G2/M期及影响细胞周期因子cyclin B1的表达和改变P34cdc2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醋酸艾塞那肽注射液主药及有关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醋酸艾塞那肽含量测定采用TSK Gel G2000SW柱(300 mm×7.5 mm),检测波长为214 nm,流动相为水-乙腈-0.2 mol.L-1柠檬酸-三氟乙酸(体积比78∶17∶5∶0.2)。有关物质测定采用Polylc PolysulfoethylAsartamide色谱柱(100 mm×4.6 mm,3μm);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0.5 mol.L-1氯化钠与10 mmol.L-1磷酸二氢钠-乙腈(体积比56∶44,用磷酸调pH值至2.0),流动相B为10 mmol.L-1磷酸二氢钠-乙腈(体积比56∶44,用磷酸调pH值至2.0);检测波长为214 nm;流速为1 mL.min-1。结果醋酸艾塞那肽含量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0.1 ng,艾塞那肽质量浓度在0.052~1.04 g.L-1(r=0.999 8)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1%(n=9),RSD为0.77%,稳定性试验表明艾塞那肽溶液在室温条件下8 h内稳定。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2 ng,定量下限为5ng,专属性实验表明各杂质峰与主成分峰得到了有效的分离3,批样品的有关物质的含量检测结果分别为1.37%、1.64%1、.63%。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分离效果较好,适用于醋酸艾塞那肽的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71S(A71S,211G>T),UGT2B7*2(H268Y,802C>T)和UGT2B7*5(D398N,1192G>A),以进一步研究该酶野生型和其突变体在对底物作用过程中的功能差异。方法应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将构建的pFastBac-UGT2B7*71S,pFastBac-UGT2B7*2和pFastBac-UGT2B7*5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H10Bac大肠杆菌,通过转座作用获得各自的重组粘粒(bac-mid),然后将其转染草地夜蛾(Sf)9细胞后,产生重组杆状病毒。这些病毒再感染Sf9细胞,即可获得野生型UGT2B7*1及其突变体的重组酶。野生型及突变体酶的活性以7-羟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7-HFC)为底物,用荧光法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成功地构建人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1对7-HFC的Km值为(0.331±0.018)mmol·L-1,Vmax值为(2.14±0.04)μmol·min-1·g-1蛋白;UGT2B7*71S对7-HFC的Km值为(0.260±0.026)mmol·L-1,Vmax值为(1.36±0.05)μmol·min-1·g-1蛋白;UGT2B7*2对7-HFC的Km值为(0.53±0.06)mmol·L-1,Vmax值为(9.5±0.5)μmol·min-1·g-1蛋白;UGT2B7*5对7-HFC的Km值为(0.59±0.05)mmol·L-1,Vmax值为(7.52±0.28)μmol·min-1·g-1蛋白。结论应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UGT2B7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可进一步用于对其他底物的代谢活性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