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应用植入式生理信号遥测系统和全身体积描记法肺功能检测技术系统,观察清醒大鼠的昼夜节律变化,并用多索茶碱进行性能验证,为今后该技术系统用于药物安全药理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8只,雌雄各半,采用外科术将植入子植入大鼠腹腔建立遥测系统,并结合肺功能检测技术,在术后14 d观察清醒大鼠24 h的生理参数及昼夜节律的变化,包括心率(HR)、血压、心电图Q波到血压的舒张点的时间差(QA间期)、呼吸、活动、体温和肺功能等指标,分为正常对照组、多索茶碱40和80 mg/kg组(雾化吸入),观察给药后上述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4 d清醒大鼠的生理指标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多索茶碱40 mg/kg组大鼠HR、潮气量(TV)、每分钟通气量(MV)、50%呼气流量(EF50)、吸气流量峰值(PIF)和呼吸流量峰值(PEF)均明显增加(P<0.01),呼吸频率、QA间期和增强呼气间歇(PENH)均明显降低(P<0.05,P<0.01),但对血压、活动和体温变化不明显;多索茶碱80 mg/kg组大鼠HR、血压、TV、MV、EF50、PIF和PEF均明显增加(P<0.01),呼吸频率、QA间期和PENH均明显降低(P<0.01),但对活动和体温变化不明显。结论 本技术系统对大鼠的生理昼夜节律无明显影响,并可灵敏监测到心血管呼吸系统的相关变化,可用于清醒大鼠心血管呼吸系统安全药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平静呼吸状态下肺通气功能测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用于平静呼吸时各项呼吸指标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太要由Fleisch流量换能器、压力换能器、放大器、A/D转换器和486微机组成,系统软件是用汇编语言对流量信号进行采样,用C语言计算各项指标[呼吸频率(RR)、潮气量(TV)、潮气峰值流量(PTEF)、吸气时间/总呼吸时间(TiTtot到达呼气峰流量时间/呼气时间(TPF)、到达静态呼气峰流量时的呼出气量/潮气量(VP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量(PE25)、平静呼吸中期流量/静态吸气中期流量(MEF/MIF),静态流量-容量环],结果:经测试,同一正常男子测试TV的相对误差为1%;Fleisch型流量换能器,在整个量程内(0-8L),非线性误差不大于2%。结论:肺量计与浮筒式肺量计比较具有阻力小,精度高的优点,临床适用范围大,易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耶格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Paed型肺功能仪对8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治疗前后和52例健康婴幼儿做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并做对照.结果: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潮气量较对照组减小,呼吸频率较对照组增快(P<0.01),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均缩短(P<0.01),吸呼比降低,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增快,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呼气相升支陡峭,降支的斜率较对照组增大,甚至向内凹陷.治疗后潮气量增加,呼吸频率下降,吸气时间、呼气时间较治疗前延长,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仍较健康婴幼儿低,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呼气下降支斜率较治疗前减小.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测定能够评价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气道损伤程度,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岁以下患儿吸入沙丁胺醇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潮气呼吸法测定103例6岁以下哮喘患儿的流速-容量环。主要参数为潮气量、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呼吸频率、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结果哮喘婴幼儿在吸入沙丁胺醇前后潮气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而3~6岁哮喘儿童吸入沙丁胺醇后潮气肺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期采用雾化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对肺功能的改善作用,较大儿童明显优于婴幼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喘息性疾病婴幼儿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探讨其特点和重要呼吸参数的变化,为婴幼儿哮喘和肺炎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客观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在平静呼吸下,检测各组婴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然后对哮喘组及肺炎组患儿予0.5%沙丁胺醇化溶液雾吸入15 min后再次测定潮气呼吸速容量曲线,观察各研究组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并计算VT/kg、RR、TPTEF/TE和VPEF/VF改善率的差异。结果:婴幼儿哮喘组、肺炎组呼吸增快,吸气时间、呼气时间、达峰时间比及达峰容积比明显降低;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任意一个改善率≥15%作为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阳性诊断标准。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舒张试验中,达峰时间比或者达峰容积比,任一阳性改善率可为婴幼儿哮喘提供一定诊疗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豆蔻、紫苏叶、白芷3味辛温归肺经中药对复合因素致肺阳虚大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烟熏(外邪犯肺)+常温及冰水游泳(形寒劳倦)+服用冰水(内饮生冷)多因素复合造成肺阳虚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ig给予豆蔻、紫苏叶、白芷水提取物,连续24 d。末次给药后,大鼠气管插管测量肺功能指标;取血测定血清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的量。结果 豆蔻、紫苏叶及白芷水提取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呼气时间、一次呼吸周期时间、气道阻力,增加呼吸频率、每分通气量(VE)、呼气峰值流速(PEF)、呼气至最大流速时间与呼气时间之比(TPEF/TE)、吸入75%潮气量时吸气速度(IF75)、吸入75%潮气量时吸气速度与峰值流速之比(IF75/PIF)、呼出75%潮气量时呼气速度(EF75)、呼出50%潮气量时呼气速度(EF50)、呼出75%潮气量时呼气速度与峰值流速之比(EF75/PEF)、呼出50%潮气量时呼气速度与峰值流速之比(EF50/PEF),减少血清TXB2水平。结论 豆蔻、紫苏叶、白芷水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调节肺功能指标,降低血清TXB2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肺功能测定中流量-容量(F-V曲线)测定方法的改进,在平静呼吸后缓慢呼气至残气位,然后作最大吸气至肺总量,再用力呼气至残气位(附图)。将原方法称为方法Ⅰ,改进方法为方法Ⅱ。方法Ⅱ同时可测最大吸气肺活量(简称IVC)和用力呼气肺活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驱动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呼吸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对照组(Sham组)、COPD组、传统肺保护组、驱动压肺保护组,接动物呼吸机;分别于干预前(T0)、干预后即刻(T1)、干预后24 h(T2)3个时间段检测各组大鼠动脉血气指标(HR、pH、MAP、PaCO2、PaO2)差异性;比较T2时刻大鼠呼吸参数(吸气时间、呼气时间、呼吸幅度、呼吸频率)差异性;4周后检测大鼠呼吸功能[每分钟呼气量(VE)、最大呼气流量(PEP)、0.3 s用力呼气容积(FEV0.3)]后处死大鼠,取其肺部组织,确定各组大鼠肺组织炎性因子(IL-8、TNF-α、IL-18)、肺部组织病理形态、Smith评分及肺水肿程度比较。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肺部组织内炎症小体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相比,T1、T2...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合理的动物模型的制作及评估方法.方法 24只健康杂种犬采用油酸复制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应用食道-胃囊管测压系统监测评估急性肺损伤早期生理学反应.结果 自主呼吸状态下犬油酸急性肺损伤早期:(1)呼吸力学方面: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吸气流量峰值、平均吸气流量、吸气气道阻力均显著增高(P<0.001),跨膈压峰值增高(P=0.0185);潮气量、动态肺顺应性显著降低(P<0.001);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无明显变化(P=0.163).(2)气体交换方面:酸碱度、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均明显降低(P<0.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肺泡死腔与潮气容积比值均显著增高(P<0.001).结论 食道-胃囊管测压系统客观地评估了急性肺损伤早期各项生理学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盐酸氨溴索对于婴幼儿重症肺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40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观察治疗有效性并比较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且呼吸频率(RR)、呼气峰值流速(PEF)低于对照组,潮气量(TV)、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呼吸气中期流速比(TEF50%/TIF5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幼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及盐酸氨溴索治疗是可行的,可促进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咳嗽患儿的重要肺功能参数特点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8例6岁以下慢性咳嗽患儿按非哮喘组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并与典型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比较。结果: 慢性咳嗽非哮喘组与CVA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和呼气时间(T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气时间(TI)、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F/TE)和达峰容积比(VPF/V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咳嗽非哮喘组TPF/TE和VPF/VE均明显高于CVA组(P<0.01),两组其余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VA组患儿TI/TE高于哮喘组(P<0.05),两组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功能测定对慢性咳嗽的非哮喘和CVA患儿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的毛细支气管炎婴儿60例,给予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并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分别记录舒张试验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指标,比较:1患儿雾化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每千克潮气量(VT/kg)、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remaining)、达峰时间比(tPTEF/TE)、最大呼气峰流量(PEF)变化;2上述4种指标之间改善率的差异;3观察雾化前后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TBFV)的变化。结果 1患儿雾化后4种指标均值较雾化前均有改善,但仍较低,且雾化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雾化后TPEF/TE改善率较其他3种指标改善率低,阳性率为20%,4种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雾化前患儿TBFV环呈现用力呼气曲线图形,雾化后环增宽,潮气量增加,呼气高峰后移。结论潮气呼吸支气管舒张试验在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其指标TPTEF/TE在毛细支气管炎诊疗中存在局限性,其意义应与临床相结合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张静 《山东医药工业》2014,(12):727-729
目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急性感染后炎性改变使小气道受损,出现慢性反复咳嗽喘息和运动不耐受,临床上常应用肺高分辨CT检查和潮气肺功能检查评估患儿病情转归。本文通过对比单纯雾化布地奈德和布地奈德联合小剂量阿奇霉素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探讨治疗疗效,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疗效有无差异。方法将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25例,分为实验组患儿13例,在喘憋症状及肺部体征均消失后仍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的同时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治疗3个月。对照组12例仅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3个月。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治疗3个月时进行肺功能和高分辨CT检查,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与结论25例患儿在治疗前和恢复期的潮气呼吸肺功能相比较,VT/Kg、Ti、Te、Ti /Te、TPTEF/TE、VPTEF/VE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和3个月时的潮气呼吸肺功能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后1、3个月分别进行高分辨CT检查,大多数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组及对照组两组患儿经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后1、3个月的潮气肺功能VT、TPTEF/TE、VPTEF/VE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潮气呼吸肺功能对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进行检测,了解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0例和支气管肺炎患儿30例纳入本次研究.患儿镇静后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主要测定参数为每公斤体重潮气量(VT)、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组与肺炎组每千克体重潮气量(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毛细支气管炎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TEF/VE)低于肺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是一项很好的检测婴幼儿肺功能的技术,可评价喘息患儿气道阻塞程度,但在测定过程中,应注意对可能影响肺功能测定的因素加以控制,否则将影响测定结果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在婴幼儿哮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广东省罗定市人民医院32例哮喘患儿分别于哮喘急性期(急性组15例)和缓解期(缓解组17例)做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与同期健康婴幼儿(健康对照组13例)进行对照比较,并比较各组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组的每千克体重潮气重量(VT/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呼吸比(Ti/Te)、潮气量时呼气流速25%/50%(TEF25%、TEF50%)均比健康对照组低,呼吸频率(Rr)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缓解组的TPTEF/TE、VPEF/VE、TEF25%、TEF50%有所改变,但仍然处于低水平(P〈0.05);缓解组的VT/kg、TPTEF/TE、VPEF/VE、Ti/Te、TEF25%、TEF50%均较急性组的升高(P〈0.05)。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哮喘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可用于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 毛细支气管炎(简称毛支)是婴幼儿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如控制不佳相当一部分患儿将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因此,毛支患儿进行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对于疾病的诊治疗效以及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有关毛支患儿的FeNO和潮气呼吸肺功能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讨FeNO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在毛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厦门市儿童医院三病区2018年1-9月收治的38例首次诊断毛支的患儿(观察组)及同期厦门市儿童医院儿保中心体检的17例健康婴幼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观察组急性期(治疗前)、恢复期(规范治疗1~2周后,出院前)及对照组进行FeNO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记录FeNO、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等指标,并比较不同组及同组不同时期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急性期及恢复期FeN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FeNO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性期VT、Ti/Te、TPTEF/TE、VPEF/VE低于对照组,R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期PTEF/TE和VPEF/VE高于急性期、低于对照组,RR低于急性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潮气呼吸肺功能可反映毛支病情进展情况及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首次诊断毛支患儿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儿童的FeNO无差异,因此FeNO在毛支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不同压力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吸功的影响.方法 11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不同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水平的NIPPV,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 (1)与自主呼吸(SB)相比,常规压力支持(PS)和高压力支持水平(H-PS)时的潮气量(VT)(P<0.05)、分钟通气量(VE)(P<0.01)均显著增高.高呼气末正压(H-PEEP)时的VT和VE无显著增高(P>0.05).(2)SB时的吸气肌肉做功与呼气肌肉做功分别为0.89±0.24和0.03±0.04 J/L,3种通气方式时的患者吸气肌肉做功均明显减少(P<0.01),PS、H-PEEP、H-PS分别为0.22 0.17、0.26±0.23和0.22±0.19J/L;但呼气肌肉做功也均显著增高(P<0.01),PS、H-PEEP、H-PS分别为0.29 0.29、0.35±0.42和0.58±0.26 J/L.结论 本实验证实了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中,NIPPV可减轻患者的吸气肌肉负担,PS、H-PEEP和H-PS时患者吸气做功分别减少75%、71%和76%;但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水平过高可呼气肌肉做功.  相似文献   

18.
毛细支气管炎患婴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48例毛支患儿综合治疗前进行肺功能测定 ;治疗 7~ 1 4d后有 36例患儿复查了肺功能。以 2 4例同龄健康儿做正常对照组。结果 :毛支治疗前潮气量 ( VT)、达峰容积比 ( VPTEF/VE)、达峰时间比 ( t PTEF/t E)、2 5 %潮气量时的潮气呼气流速 ( TEF2 5 % )下降 ,呼吸频率 ( RR)、功能残气量 ( FRCpleth)、有效呼吸道阻力 ( Reff )增加 ;治疗后 VT、TEF2 5 %上升 ,RR、FRCpleth、Reff下降 ( P<0 .0 5或 P<0 .0 1 ) ,VPTEF/VE、t PTEF/t E虽有上升但未恢复正常 ,潮气呼气峰流速 ( PTEF)、75 %潮气量时的潮气呼气流速 ( TEF75 % )、5 0 %潮气量时的潮气呼气流速 ( TEF5 0 % )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前潮气呼吸流速 -容量环变窄 ,呼气曲线升支陡、高峰提前、峰值较高、降支凹陷。结论 :毛支患儿急性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 ,呈一过性小呼吸道阻力增高、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改变。  相似文献   

19.
Inhalationofirritantgasesisaneasyandreliablewaytoproduceananimalmodelofchronicbronchitis 1 ThefirstsuchmodelwasestabishedbyReid2  in 196 3andhasbeenwidelyusedsincethattime 3 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isdefinedasaconditioninwhichthereispermanentairf…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establish rat model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nd study the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irflow obstruction.
Method
SO2 inhal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rat mode
ls. After exposure to SO2 for 7 weeks, peak expiratory flow (PEF), peak inspiratory flow (PIF), intratracheal pressure (IP) and IP slope in rat were measured by Maclab data recording and analysis system. Experimental rats with PEF less than 80% of the mean of the normal rats were classified as airflow obstructed, while those with PEF greater than 80% of mean of normal rats were non-obstructe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airway and lung tissu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Result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PEF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05) and IP slope increased (P<0.001) as compared with normal rats. Epithelial damage, goblet cell hyperplasia and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in cartilaginous bronchi were more remarkable in experimental rats with airflow obstruction than those without airflow obstruction (P<0.001, <0 .01, <0.001,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airway lumen, epithelium and airway wall in membranous and respiratory bronchioles were more marked in experimental rats with airflow obstruction than those without airflow obstruction (P<0.001 or P<0.05).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EF values and epithelial hyperplasia, goblet cell hyperplasia,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smooth muscle hyperplasia and mucous plug in membranous and respiratory bronchioles (P<0.001 or P<0. 05).
Conclusion
SO2 inhalation may cause chronic bronchitis with a
irflow obstruction, i.e. COPD in rats. COPD was induced in 64% (16 of 25)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a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