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形态圆形或卵圆形13例,结节状浅分叶8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7例,不均匀4例,均未见钙化。结论边界清楚,密度高于腮腺,均匀或不均匀的肿块是腮腺混合瘤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7~65(平均37.6)岁。结果:35例中,19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团块,8例密度低于肌肉而高于腮腺组织密度团块,3例均匀囊性低密度团块,5例囊实性团块;病例中。5例见高密度钙化;1例见高密度出血;7例见低密度囊变或坏死。强化检查,瘤体实质部分强化,坏死囊变处不强化。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是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结合临床及CT表现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6岁,发现左侧腮腺区无痛性肿块2个月。查体:面神经功能无异常。左侧腮腺区轻度隆起,可扪及直径约2cm肿物,无明显压痛。彩超:左侧腮腺内见约1.4cm×2.7cm囊实性肿物,边界清晰,其后缘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CT:平扫示左侧腮腺肿大,密度略不均匀,腮腺深叶界限不清的囊实性病灶(图1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无明显强化,囊壁呈环形轻度不均匀强化(图1B);静脉期病灶实质部分轻度强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增强CT联合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PA)的价值。方法 对37例Warthin瘤(Warthin瘤组)及28例PA(PA组)行颌面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量平扫及增强CT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病灶CT值,记录其强化方式及双期增强净强化值,计算增强CT相关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Mean)、标准差(StdDev)、最小值(Min)、最大值(Max)、中位数(Median)、偏度(Skew)及峰度(Kurt)。比较组间各参数值差异,绘制各参数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PA的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组间各期CT值、AP净强化值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eanAP、MinAP、MaxAP、MedianAP、SkewAP、MeanVP、StdDevVP、MinVP、MedianVP及Skew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方式、AP净强化值、MeanAP、MinAP、MaxAP、MedianAP及SkewAP鉴别诊断PA与Warthin瘤的AUC及约登指数均高于VP直方图参数,其中SkewAP的约登指数最高(0.71),AUC为0.88;强化方式+SkewAP联合诊断效能最高,其AUC、约登指数、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0.80、83.58%及96.43%。结论 增强CT联合AP直方图分析有助于鉴别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各参数联合诊断效能优于单一参数。  相似文献   

5.
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腮腺腺淋巴瘤中,单侧发病11例,双侧发病1例,共13侧发病;男10例(83.3%),女2例(16.7%);单发9例(75%,9/12),多发3例(25%,3/12),共16个病灶,9个(56.3%,9/16)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方。CT表现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10个,坏死囊变致密度不均匀6个;增强扫描除囊变区外,病灶呈早期均匀强化,以中度强化为主,囊变区不强化。结论:根据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CT增强扫描对腮腺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CT增强扫描在腮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病变的增强CT表现,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3例良性病变中,25例良性肿瘤表现为密度均匀,边界清楚;5例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清楚或不清楚;3例炎症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29例恶性肿瘤中,26例为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楚,3例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腮腺病变的定性诊断,特别是良恶性肿瘤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常见肿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常见的腮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肿瘤共3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于术前均行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评价其CT多期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结果 在32个病灶中包括腺淋巴瘤5例(7个病灶),多形性腺瘤14例,恶性肿瘤11例.腺淋巴瘤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特征性的渐进性强化;恶性肿瘤在增强早期快速强化,强化峰值在静脉期(90 s);三者中腺淋巴瘤强化程度最高.结论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为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相似文献   

8.
腮腺Warthin瘤动态CT增强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腮腺Warthin瘤动态增强CT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腮腺Warthin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CT表现的特点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结果:20例中,男17例(85%),女3例(15%);>50岁18例(90%),<50岁2例(10%);单发16例(80%),多发4例(20%);病灶共28个,其中病灶位于腮腺浅叶下极20例(100%);22个病灶(59%)边界清楚,6个病灶(41%)欠清;类圆形20例(52%),椭圆形4例(24%),分叶形4例(24%);大小0.3~4.2cm;动脉早期强化,延迟扫描下降不明显。结论:根据腮腺Warthin瘤的性别、发病年龄、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腮腺是涎腺中最大的一对腺组织,也是涎腺中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CT扫描对诊断腮腺病变及了解周围有无侵犯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收集本院2003年4月~2007年5月收治的47例腮腺区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的CT检查及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腮腺肿块的CT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腮腺是涎腺中最大的一对腺组织,也是涎腺中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CT扫描对诊断腮腺病变及了解周围有无侵犯具有重要意义[1-2]。作者收集本院2003年4月~2007年5月收治的47例腮腺区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的CT检查及手术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进一步提高腮腺肿块的CT诊断正确率。1资料与方法腮腺肿瘤患者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13~81岁,平均51.7岁。良性肿瘤38例,恶性肿瘤8例。主要临床表现:腮腺区无痛性肿块46例,痛性肿快1例。病程1个月~17年,其中大于2年37例,小于1年10例,1例腮腺肿块15年,开始生长缓慢,后来半年内迅速长大。1例有面神经受侵及压迫症状。采用Philips Mx 8 0 0 0多层螺旋CT,层厚5 mm,层间距5 mm。2例仅作平扫,6例行CT直接增强,其余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剂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欧苏(300 mg I/mL)100 mL,以2.5 mL/s流率经肘静脉注射。扫描范围从颧弓上缘至锁骨上区,扫描角度垂直于颈椎的纵轴线。由1位放射科主任医师和2位放射科主治医师分别将各种腮腺肿块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类,重点观察病灶的数目、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对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及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评价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30例患者中,多形性腺瘤16例,腺淋巴瘤10例,基底细胞腺瘤4例。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特征性的渐进性强化;腺淋巴瘤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基底细胞腺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较显著强化。3者增强方式不同,其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层螺旋CT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7年3月12日至2020年2月18日收治的65例疑似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设为多形性腺瘤组;选取同期65例疑似腺淋巴瘤患者,设为腺淋巴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及病理活检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比较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静脉期强化幅度、动脉期强化幅度、平扫CT值。结果CT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23%、91.67%、3.77%、8.33%。CT诊断腺淋巴瘤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30%、90.91%、3.70%、9.09%。两组的部位、扫描强化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形性腺瘤组的静脉期强化幅度、动脉期强化幅度、平扫CT值均低于腺淋巴瘤组(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虽具有较多相似特征、影像特点,但也有各自较为明显、典型的CT影像特征,临床需结合CT检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14.
胸骨肿瘤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胸骨肿瘤CT表现,探讨CT诊断胸骨肿瘤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8月-2000年5月1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胸骨肿瘤CT表现特点。结果:胸骨原发肿瘤6例,软骨肉瘤4例。软骨瘤,骨软骨瘤各1例;转移瘤5例,分别来源于肺癌2例,甲状腺癌,胃癌,恶性胸腺瘤各1例。转移瘤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可突破骨皮质侵犯周围组织;软骨瘤,骨软骨瘤均呈膨胀性生长,并见不同形式钙化或骨化,可压迫推移邻近器官;软骨肉瘤则为膨胀性骨质破坏,亦见各种钙化,可破坏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结论:胸骨肿瘤CT扫描可明确病变部位,范围及其特点,结合临床初步判断肿瘤良恶性,为术前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但准确判断肿瘤良恶性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卵巢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术前CT定性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5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病变,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卵巢良、恶性肿瘤的CT诊断准确性均为89%,其中畸胎瘤达93%,卵巢区炎性包块的准确性为73%。结论:CT对于卵巢畸胎瘤的诊断及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肯定,对于各类囊肿及炎性包块作定性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造影特征及超声造影参数差异,探讨超声造影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5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为多形性腺瘤组,34例腺淋巴瘤患者为腺淋巴瘤组,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2组造影特征;对2组肿块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获得定量分析参数包括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峰值半降...  相似文献   

17.
18.
胆囊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通过对22例胆囊癌CT表现分析,探讨胆囊癌CT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提高胆囊癌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帝的22例胆囊癌病例,均做CT检查,其中10例行B超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胆囊癌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2.1,好发于50岁以上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痛并肩背痛、黄疸及腹部肿埠。CT表现;(1)胆区肿块,密度不均,胆囊腔缩小或消失;(2)胆囊壁增厚,呈局限或弥漫性不规则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