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镇痛应警惕呼吸抑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椎管内应用吗啡镇痛源于脊髓内阿片受体的发现。上世纪70年代末国外开始报道椎管内注射吗啡用于肿瘤患者的镇痛和手术后镇痛。我国紧随其后于80年代初,中华麻醉学杂志等期刊陆续报道此方法。在这近30年的过程中椎管内吗啡用于镇痛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硬膜外单次注射吗啡,即便很小的剂量,其镇痛效果也很好,且持续时间甚长,故为麻醉科医生和患者所乐用。  相似文献   

2.
布托啡诺用于椎管内联合麻醉术后镇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管内联合麻醉是下腹部手术常用麻醉方法之一,术后通过预留硬膜外导管镇痛效果确切,但常用的低浓度局麻药复合吗啡的镇痛方案,常并发恶心、呕吐、瘙痒等并发症。我们应用布托啡诺替代吗啡,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年龄对椎管内吗啡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春晓  林派冲 《广东医学》1998,19(10):749-750
目的:比较年龄对椎管内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Ⅰ,随机选择年龄大于64岁和年龄25-45岁拟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腹式全子宫切除病人各33例,术毕经硬膜外管注入吗啡2mg。研究Ⅱ,病例选择同上,术前经L2,3在蛛网下腔注入吗啡0.3mg+0.5%布比卡因2.5ml,比较有效镇痛时间,术后12h镇静评分、呼吸频率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瘙痒等并发站。结果:硬外2mg吗啡镇痛老年人、青年人有效镇痛时间分别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06-807
目的:比较吗啡和舒芬太尼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期手术ASAⅠ-Ⅱ级施行全子宫切除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吗啡组、舒芬太尼组两组,每组40例。吗啡组:术后吗啡4mg+0.5%左布比卡因30ml+托烷司琼5mg+格拉司琼3mg/100ml。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40μg+0.5%左布比卡因30ml+托烷司琼5mg+格拉司琼3mg/100ml。记录术后4、8、12、24h的镇痛评分(主观评分法)及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胃肠蠕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4、8、12、24h舒芬太尼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吗啡组,术后镇痛效果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舒芬太尼镇痛作用与吗啡组相同,但不良反应少,术后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较格拉司琼或灭吐灵用于吗啡硬外腔镇痛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 将镇痛后出现较严重恶心、呕吐的66例患者,按相似情况配对,分别静注格拉司琼3mg或灭吐灵10mg,再作观察。结果 1h左右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4h以后格拉司琼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 格拉司琼和灭吐灵对吗啡硬外腔镇痛后的恶心、呕吐均有效,但格拉司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丁丙诺啡复合恩丹西酮用于椎管内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丁丙诺啡复合恩丹西酮椎管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5例椎管内手术患者,将丁丙诺啡0.9mg或1.2mg复合恩丹西酮8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总量100ml注入镇痛泵.术毕硬膜外推注0.375%布比卡因5ml接镇痛泵,采用持续背景流量2ml/h,病人自控PCA剂量0.5ml/次,琐定时间15min,镇痛时间至镇痛泵内药物结束.观察患者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及并发症.结果镇痛评分0~3分占94.66%;镇静评分0分占86.67%;恶心呕吐18例;第1天尿潴留34例,第3天25例;皮肤瘙痒16例.所有患者下肢感觉、肌力无明显影响.结论丁丙诺啡复合恩丹西酮椎管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安全,临床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7.
格拉司琼减少手术后硬膜外芬太尼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格拉司琼对减少手术后与硬膜外芬太尼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随机双盲选择87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女性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硬膜外芬太尼镇痛。格拉司琼组患者(n=41)在手术后静注格拉司琼3mg,对照组患者(n=46)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结果在手术后24h内,格拉司琼组患者手术后总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6.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3.5%(P〈0.01)。两组手术后皮肤瘙痒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格拉司琼也不影响手术后硬膜外芬太尼的镇痛作用。结论预防性静脉注射格拉司琼是一种减少与硬膜外芬太尼镇痛有关的恶心呕吐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格拉司琼用于妇科术后硬外镇痛抗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思光 《海南医学》2006,17(11):87-88
目的 探讨格拉司琼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抗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 12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病人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术后疼痛,随机分三组:A组(n=40):镇痛药每毫升含吗啡0.08mg,布比卡因1mg,格拉司琼0.03mg;B组(n=40):镇痛药每毫升含吗啡0.08mg,布比卡因1mg,氟哌利多0.05mg;C组(n=40):镇痛药每毫升含吗啡0.08mg,布比卡因1mg;每组都用生理盐水稀释,总量为100ml.观察每例病人术后4、8、12、24、48小时的恶心呕吐发生率、48小时视觉模拟评分及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格拉司琼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氟哌利多组、生理盐水组.结论 格拉司琼能有效控制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恶心呕吐的发生,同时又能避免氟哌利多所致嗜睡,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纳洛酮复合吗啡的硬膜外镇痛效果及副作用阳性率。方法选取ASA为I~Ⅱ级拟行椎管内麻醉患者75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A组为吗啡+左布比卡因,B组为吗啡+纳洛酮+左布比卡因,C组为吗啡+昂丹司琼+左布比卡因。记录各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组间比较恶心、呕吐发生率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瘙痒发生葺暮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见呼吸抑制。结论小剂量纳洛酮复合吗啡硬膜外镇痛明显缓解吗啡副作用,未见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格拉司琼复合氟哌利多预防鞘内注射吗啡术后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150例,ASAⅠ~Ⅱ级,分为三组,每组50例,麻醉开始时给予0.5%布比卡因10mg+吗啡0.9mg鞘内注射,A组用格拉司琼3mg,B组用氟哌利多3mg,C组格拉司琼司琼3mg+氟哌利多1.5mg,三组术毕分别静脉给药,观察每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其他不良反应嗜睡、锥体外系症状等。结果:A、B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嗜睡、锥体外系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C组。结论:格拉司琼联合小剂量氟哌利多预防鞘内注射吗啡术后镇痛引起恶心、呕吐的发生,比单独用药时效果更好,而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用于预防在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择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 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后将吗啡加入一次性止痛泵,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A组为吗啡2mg+格拉司琼3mg+2%利多卡因50ml+0 75%布比卡因30ml,加生理盐水至100ml;B组为吗啡2mg+2%利多卡因50ml+0.75%布比卡因30ml,加生理盐水至100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格拉司琼能够安全有效地减少硬膜外吗啡术后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分娩镇痛产生的不良影响整体是轻微且短暂的。由于椎管内分娩镇痛与产程延长、器械助产率提高、产时发热、产后抑郁降低、母乳喂养率改变均相关,新生儿结局会受到一定影响。最新证据表明椎管内分娩镇痛并不会对新生儿结局产生不良影响。本研究总结近期有关椎管内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结局潜在影响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防治剖宫产手术后产妇吗啡镇痛所引起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手术后接受硬膜外给予吗啡镇痛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产妇采用格拉司琼防治;B组产妇采用胃复安防治;C组产妇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各组产妇术后1、4、8、12、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A、B组产妇术后4、8、12、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或P<0.01);同时在术后12、24 h A组效果优于B组(P<0.05)。结论:格拉司琼能有效防治剖宫产术后产妇吗啡镇痛所引起的恶心呕吐,其效果优于胃复安。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注射少量吗啡镇痛已有20余年历史,效果可靠且较安全,但仍有缺点和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甚至呼吸抑制。本研究旨在评估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硬膜外注入阿片类药特别是吗啡镇痛应用广泛,效果确切,但副作用多,最常见的就是皮肤瘙痒,国内外文献报道发生率差异很大。恩丹西酮可以治疗椎管内吗啡引起的皮肤瘙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格拉司琼在腰椎内固定术后自控镇痛的应用.方法 75例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三组各25例.A组:芬太尼30μg/kg;B组:地佐辛0.8mg/kg;C组:地佐辛0.8mg/kg+格拉司琼3mg.各组均加生理盐水至100 ml.观察患者术后6、12、24、36、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三组患者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P>0.05);A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C组(P<0.05);A组的皮肤瘙痒、头晕及嗜睡发生率高于B组、C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格拉司琼在腰椎内固定术后PCIA时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魏忠海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54-155
目的观察曲马多联合格拉司琼治疗椎管内麻醉患者寒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椎管内麻醉术中出现寒战的120例患者分为三组,各40例。I组予曲马多1mg/kg联合格拉司琼3mg治疗,Ⅱ组予曲马多1mg/kg治疗,Ⅲ组予物理保温。观察三组用药后治疗效果。结果I组和Ⅱ组寒战治疗有效率均大于Ⅲ组,I组和Ⅱ组寒战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I组和Ⅲ组,I组和Ⅲ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曲马多联合格拉司琼治疗椎管内麻醉寒战安全有效,而且可以有效防治患者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8.
1 前言自从1976年Yaksh等研究学者首次在鼠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产生镇痛作用以来,椎管内应用各种镇痛药物已成为麻醉工作者在手术后疼痛、慢性疼痛、癌性疼痛等临床上疼痛治疗不可欠缺的镇痛法。但是,镇痛药物的各种各样的副作用也逐步地被人们所认识,椎管内镇痛法也受到了很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安全的、有效的镇痛药物和镇痛法已成为广大麻醉工作者和药理学者的研究目标。本文将以椎管内应用镇痛药物为基点,结合最近的一些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氟哌利多与吗啡、左布比卡因配伍用于妇科术后硬膜外镇痛抗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ASAⅠ~Ⅱ级,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术毕均行硬膜外镇痛。镇痛液配方:Ⅰ组为格拉司琼3mg+吗啡3mg+0.75%左布比卡因15ml;Ⅱ组为氟哌利多5mg+吗啡3mg+0.75%左布比卡因15ml;Ⅲ组为吗啡3mg+0.75%左布比卡因15ml。所有药液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总量为100ml,注入一次性镇痛泵备用。所有病人术毕向硬膜外腔预注0.25%左布比卡因5ml+吗啡1~1.5mg作为负荷量,然后接镇痛泵恒速输注,2ml/h。记录术后48h内病人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病人镇痛效果均满意,呼吸和循环功能平稳,呕吐发生率Ⅰ组小于Ⅱ组(P<0.05),Ⅱ组小于Ⅲ组(P<0.05)。Ⅱ组有1例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结论:格拉司琼、氟哌利多与吗啡、左布比卡因配伍注入硬膜外腔均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呕吐的发生,格拉司琼抗呕吐效果优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20.
导乐仪与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导乐仪和椎管内麻醉两种镇痛方法对分娩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于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320例,随机分为导乐仪组与椎管组各160例。导乐仪组应用导乐仪镇痛,椎管组行椎管内麻醉镇痛。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量并作比较。结果椎管组麻醉镇痛效果优于导乐仪组,导乐仪组产程时间短于椎管组,导乐仪组经阴平产率高于椎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及产后2 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乐仪与椎管内麻醉镇痛效果都比较理想,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选择何种方法镇痛,须尊重产妇意愿,综合分析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