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多寐之理论始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对多寐病的记载较少,主要从阴阳失衡而致神志病变立论,治疗从六经辨证入手,注重阴阳平衡,把握阴阳消长,创制多首方剂,理法方药完备,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方证运用等方面对多寐的临床诊疗进行浅析,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多寐即为“嗜眠症”,本病以阵发性不可克制的嗜睡为主要症状。其表现为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喊之即醒,醒后复睡。  相似文献   

4.
<正>一、燥湿培土化痰湿赵××,男,63岁,1983年6月24日初诊。患者多寐欲卧三月余,日趋严重,伴胸闷、纳差、痰多、泛恶,形体肥胖,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查脑电图未见异常。证属痰湿困脾,脾阳不振。治拟燥湿培土,以化痰湿。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苍术10克,川朴10克,陈皮6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石菖蒲10克。3剂。复诊:药后患者多寐明显好转,白腻苔渐化,脉象缓而有力,惟仍感痰多、胸  相似文献   

5.
多寐类似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发作性嗜睡病、精神病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多寐与脾胃关系越来越密切。《周易》提出脾为五脏之始,《黄帝内经》从经络循行、卫气产生及作用阐述了多寐与脾胃关系;古代众多医家论述了多寐可归咎于脾胃气虚、脾胃阳虚、痰湿困脾;现代各医家从脾胃论治多寐,效果甚佳。脾胃虚弱是多寐之本,中医论治多寐当以脾胃为先,根据临床情况,同时兼顾调理其他相关脏腑。  相似文献   

6.
带状疱疹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神经痛为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故神经痛是临床中治疗的重点及难点.中医药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中发挥了较大优势,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及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对带状疱疹各个时期的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相似文献   

8.
耿以安 《河南中医》2005,25(6):54-54
乡寐证,又称“嗜眠证”,临床症状可见不思饮食,胸脘痞闷,落坐.临食则昏昏欲睡.便溏,面色萎白,语声低微,身体肥胖,四肢无力.舌质淡,脉细滑缓、多由阳虚阴盛,脾胃气虚,湿痰内盛所致。余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例一】于××,男,61岁。1992年6月14日初诊。患多寐症欲卧3月余,日趋严重伴胸闷纳差,痰多泛恶,形体肥胖,舌苔白腻,脉象濡缓。脑血流图及脑CT检查未见异常。证属痰湿困脾,脾阳不振,治宜燥湿培土以化痰湿。方用:霍香15克、佩兰15兑、苍术15克,厚朴15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20克、石菖蒲15克。二诊:多寐明显好转,食欲较  相似文献   

10.
<正> 1 王某,女,38岁,农民。自诉从1972年头部受伤以来,经常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尤其是有不可遏止的短暂睡眠,每于走路,干活时入睡,多次碰伤身体。一般入睡约数分或数小时不等,多自醒或被他人叫醒。夜间睡眠尚正常,但多梦,易梦魇。曾在银川某医院诊  相似文献   

11.
多寐是一般所说的“嗜眠症”,其特点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灵枢·寒热病》篇曰:“阳气虚则瞑目,阴气盛则瞑目”。《丹溪心法·中湿》指出:“脾胃受损沉困无力怠情好卧。”可见多寐病的病因病机多为阴气盛,脾虚湿盛所致。笔者治疗多寐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3例  相似文献   

12.
不寐是临床常见的症候,可单独为病,也常出现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之中。中医治疗大体可分为从心、从肝、从脾胃等不同角度,疗效确切,但因思路不统一,常使临床医生无有定见而生困惑。通过对《内经》和中医圆运动学说的学习,认为不寐的病机可统归于中焦的枢机失职导致的心肾不交,治疗就要根据圆运动的原理,调整脏腑功能恢复一气周流,并通过一组案例来启迪思维,阐述从中焦论治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01年5月至2008年3月,笔者自拟补气轻身汤治疗多寐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共20例,均为门诊患者。女19例、男1例,年龄32—58岁。临床表现为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排除脑血管病及脑电图异常者。  相似文献   

14.
多寐     
<正> 苏某,男,70岁,农民。1983年9月20日初诊。患者因嗜睡一月余,前来就医。临床表现:形体肥胖,精神不振,时时欲睡,呼唤即醒,胸闷纳呆,口苦粘腻,便秘溲黄,舌苔黄厚,脉细滑而数。脉证分析,乃痰热中阻,清阳不升,实为本虚标实之候。当健脾燥湿,化痰清热为宜。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味。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枳实10克,竹茹15克,茯苓12克,甘草6克,黄连9克,藿香15克,菖蒲15克,大黄5克(后下),神曲10克,川贝12克,蒌仁10克,车前子10克  相似文献   

15.
略谈多寐     
多寐亦称“多卧”、“嗜卧”、“嗜眠”,俗称“嗜睡”。其特征为不论昼夜,时时欲睡;或发作有时,唤之即醒(或不易醒),醒后复睡。其病因总不外乎阴阳失调。细析之,大致有因于湿胜而致多寐者,证见:身重嗜卧,胸闷纳少,舌苔白腻,脉多濡缓。此即朱丹溪所谓“脾胃受湿,沉困乏力,怠惰安卧”。治宜健脾燥湿。平胃散加防风、白术、苡仁。痰多者加半夏、南星等化痰降逆之品;有因脾弱而致多寐者,当见气短乏力,食方己即困倦欲卧,  相似文献   

16.
17.
多寐治验     
一、开肺气培土燥湿(发作性睡病) 陈××,女,34岁。1985年2月3日初诊。患者多寐欲卧时轻时重三月余。发作时周身乏力,双眼难睁,常不待选择场合而入睡,每因越睡越累而连续睡一昼夜。入睡后鼾声不断,伴纳差、泛恶,白带清稀量多。舌苔白腻,脉象濡缓。曾多次就诊,检查无发现其它异常,口服咖啡因等兴奋剂仅能取效于一时,医诊为“发作性睡病”。  相似文献   

18.
多寐治验     
黄××,男,53岁,干部。病历号27596。1985年3月4日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已十三年,血压最高为180/130,经服复方降压片等,一般维持在160/100,常感头痛、眩晕。1985年2月15日因酒后骑自行车摔倒,当时未见不适。三日后感到困乏无力,精神恍惚,喜睡眠,站立不稳,吞咽时呛咳,畏寒怕冷,未予就诊,  相似文献   

19.
不寐与多寐     
何×,女,40岁。1980年6月4日初诊。主诉:失眠,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再难入睡,凡经体力劳动则心悸心慌,平时神疲乏力,头昏,口淡无味,食欲差,经来量多。诊见:面色蒌黄,舌质淡,脉象缓弱无力。辨证:心脾两虚、气虚血少。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相似文献   

20.
多寐治验     
多寐一证,昼夜思睡,故亦称“嗜睡”,类似现代医学的发作性睡病。笔者曾随路志正老中医学习,目睹其治不寐每获佳效,兹举验案1则。 王某某,男,15岁,学生,1985年4月29日初诊。嗜睡2年余,白昼欲寐,上课时亦能入睡,伴周身倦怠,头目不清,纳食不馨,口唇干燥,健忘,常在情绪激动时觉双下肢无力,甚或摔倒,近来咽千疼痛喉中有粘痰难咯出,二便调。曾在某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