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桂杰  李洪波  李莉萍  朴贞淑 《吉林医学》2006,27(10):1178-1178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中耳炎的发病原因及疾病的发展规律。方法:对230例(312耳)进行声阻抗测试及鼻咽侧位CT检查。结果:165例鼻咽侧位CT示鼻窦炎,54例鼻窦炎同时伴有腺样体肥大,单纯腺样体肥大39例。声阻抗图形表现为多样性,以B型和As型为主分别从症状体征看和从声阻抗看,治疗5d后的有效率为96.5%和48.9%,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以声阻抗评价疗效,治疗5d后和治疗10d后,有效率分别为48.9%和93%,两者也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儿童急性中耳炎主要致病原因为鼻窦炎及腺样体肥大,中耳炎多伴有中耳腔积液,儿童急性中耳炎治疗后,中耳腔功能恢复滞后于临床表现的好转,疗程以10d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声导抗测试,了解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及影响相关因素。方法运用声阻抗技术,对1006例学龄前儿童进行中耳功能检查。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检出(B型鼓室图)41例,占4.08%;中耳负压(C型鼓室图)102例,占10.14%。结论利用声导抗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中耳功能检查是早期发现中耳炎及中耳功能异常的有效方法,是开展听力保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声阻抗测试在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 3年来 ,作者应用MadsenZO 90 1型声阻抗仪对 2 10例 (2 32耳 )临床疑诊分泌性中耳炎病例进行声阻抗测试 ,现将测试结果及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临床疑诊分泌性中耳炎 2 10例 (2 32耳 ) ,其中男 79例 ,女 118例 ,年龄 7~ 72岁 ,平均 38.3岁 ,右耳 98例 ,左耳 90例 ,双耳 2 2例 ,本组病例均行声阻抗测试后进行中耳腔穿刺抽液 ,中耳注入地塞米松 ,α -糜蛋白酶 ,或干扰素0 .1~ 0 .2ml,每周 1次 ,3次为一疗程。治疗 1~ 2个疗程后再次声阻抗测试 ,观察预后。鼓室图测试结果 2 10例 (2 32耳 )疑诊分泌性中耳炎声阻抗测试 ,鼓…  相似文献   

4.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诊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和体征的,一种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和/或中耳粘膜分泌障碍所引起的以中耳腔负压、积液为主要变化的临床常见疾病。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和语言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准确诊断和治疗中耳炎对防治儿童听力下降和语言障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同时也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02例(142耳)单纯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鼓膜穿刺抽液并鼓室腔内注药,鼻腔应用减充血药物,同时配以中药方剂清热解毒、散邪通窍,行气利湿.结果 痊愈78耳(76.5%),有效19耳(18.6%),无效5耳(5%),总有效率95.1%.结论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恢复咽鼓管通气,消除中耳负压,特别是那些无法行咽鼓管吹张,咽鼓管功能难以恢复者,可提高此类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02例(142耳)单纯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鼓膜穿刺抽液并鼓室腔内注药,鼻腔应用减充血药物,同时配以中药方剂清热解毒、散邪通窍,行气利湿.结果 痊愈78耳(76.5%),有效19耳(18.6%),无效5耳(5%),总有效率95.1%.结论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恢复咽鼓管通气,消除中耳负压,特别是那些无法行咽鼓管吹张,咽鼓管功能难以恢复者,可提高此类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经手术切除肥大腺样体后致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行腺样体切除后患儿进行听力、声阻抗、纯音测听方面的检查。结果:治愈28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有效率96.9%。结论:切除腺样体可作为治疗儿童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机理、时机及疗效。方法选择保定市第二医院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间收治并确诊为腺样体肥大所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78例,其中手术治疗42例、非手术治疗36例,对比分析采用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62%,非手术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3.33%,两组治疗后有效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样体切除术后有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听力改善,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造成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漏诊的原因。[方法]选择近三年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 4例,并通过临床症状、专科检查及声阻抗检查明确诊断。[结果]患儿声阻抗鼓室图多为B型,其次为C型,多数患儿鼓膜穿刺抽出淡黄色液,占76 .7%。[结论]认识到患儿缺乏自我感知能力及表达能力不足,对病情不能正确主诉及声阻抗是诊断分泌性中耳炎主要手段,对防止漏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曾爱荣 《北京医学》2003,25(1):10-12
目的 探讨腭裂修复的同期行中耳穿刺对腭裂并发分泌性中耳炎(SOM)听力的治疗作用。方法 腭裂修复前行声阻抗检查及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选择鼓室图为B型、声镫骨肌反射阴性、V波反应阈≥30dB(nHL)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中耳穿刺组46例(76耳)、常规组24例(48耳)。按术后半年进行的声阻抗检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中耳穿刺组手术前、后V波反应阈及鼓室图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后中耳穿刺组与常规组V波反应阈均值及鼓室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腭裂并发分泌性中耳炎,修复腭裂的同期行中耳穿刺,听力恢复早而且效果好,中耳穿刺可防止粘连性中耳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翔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6):797-797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2例(142耳)单纯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鼓膜穿刺抽液并鼓室腔内注药,鼻腔应用减充血药物,同时配以中药方剂清热解毒、散邪通窍,行气利湿。结果:痊愈78例(76.5%),有效19例(18.6%),无效5例(4.9%),总有效率95.1%。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恢复咽鼓管通气,消除中耳负压,特别是那些无法行咽鼓管吹张,咽鼓管功能难以恢复者,可提高此类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2例(142耳)单纯西医治疗疗效不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鼓膜穿刺抽液并鼓室腔内注药,鼻腔应用减充血药物,同时配以中药方剂清热解毒、散邪通窍,行气利湿。结果:痊愈78例(76.5%),有效19例(18.6%),无效5例(4.9%),总有效率95.1%。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恢复咽鼓管通气,消除中耳负压,特别是那些无法行咽鼓管吹张,咽鼓管功能难以恢复者,可提高此类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张桂芬  王丽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4):61-61,70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的主要病因、听力学检查及临床治疗。方法对126例分泌性中耳炎(OME)儿童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及听力学检查资料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结果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病因以腺样体肥大多见,刮除肥大的腺样体,对中耳病变较重、病程较长的患儿进行鼓膜切开术,使患儿术后听阈明显提高。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复杂,以腺样体肥大多见,易引起中耳积液,导致听力下降,应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40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取针对性治疗,分析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效果。结果4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治疗后显效的有20例,好转的有12例,无效的有4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疾病,治愈比较困难,及早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对于帮助促进恢复儿童正常听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测定黏液性和浆液性中耳分泌液中黏蛋白的含量.方法 测定了60例英国出生的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中耳分泌液中的黏蛋白含量,对黏液性和浆液性的中耳分泌液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 黏液性和浆液性中耳分泌液的含量分别占14.6%和6.1%.结论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中耳分泌液中,黏液性和浆液性中耳分泌液的黏蛋白含量是不相同的,在临床上治疗小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分析。方法:鼓膜穿刺后注入中耳腔内地塞米松,负压吸引中耳腔内积液。结果:这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行之有效的方法,复发率明显减少。结论:鼓膜穿刺+负压吸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鼓膜穿刺的次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计算机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耳积液时间为(7.46±1.21)d,该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33%,且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而对照组患者的中耳积液时间为(11.34±1.65)d,该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0.00%,且该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对比明显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使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且患者的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多发病。本文就声阻抗鼓室压图和纯音测听两方面,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耳病理生理和传音效果作一相关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内镜监视下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并鼓膜穿刺对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分析46例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的临床资料,术后每两周复查一次,观察疗效。结果患儿鼓膜颜色、光泽、透过度明显改善,中耳积液消失,术后四周45患者鼓室导抗图为A型。结论腺样体低温等离子消融并鼓膜穿刺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随访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后的状况.方法 对2002年7月~2006年2月因分泌性中耳炎施行鼓膜置管的儿童共158例进行随访,实际回应预约随访者58例(104耳).58例儿童随访时间为术后6月~4年,通过询问病史和耳镜检查,评估鼓膜置管对儿童鼓膜和中耳的影响.结果 104耳中,鼓膜置管后并发症主要有鼓膜内陷(21.2%)、中耳感染(12.5%)、分泌性中耳炎复发 (8.7%)、鼓膜硬化灶(11.5%)和穿孔未愈(4.8%)等.结论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后并发症较普遍,术后预防和规律的随访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