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田镇两头门村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宿主动物调查表明:该镇室内鼠密度为6.33%,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鼠密度为23.33%,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科;室内褐家鼠鼠带毒率为7.32%;室外黑线姬鼠、褐家鼠带毒率为4.92%和18.18%,室内外平均带毒率为6.49%,成鼠带毒率高于亚成鼠。该镇疫区类型为家鼠型、野鼠型同时存在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2.
从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获5种鼠共779只,食虫目动物鼩鼱2只,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阳性者158只(20.3%),其中黑线姬鼠、褐家鼠和黄胸鼠阳性率分别为21.4%、20.9和15.4%,小家鼠、黑线仓鼠和鼩鼱均为阴性。黑线姬鼠阳性率有随体重增加而上升的趋势;鼠体全年均带毒,尤以9、10、11月较高。褐家鼠未见体重和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一实验兔养殖场的种兔和农村收购来的教学用兔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自然感染的血清学调查。结果发现从农村收购来的教学用兔中,用野鼠型EHFV抗原片检测的抗体阳性率为6.9%,而用家鼠型EHFV抗原片检测的抗体阳性率为19.4%。用血凝抑制试验对上述两种抗原片检测均阳性的6份标本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均为家鼠型。上述结果表明家兔中确实存在EHFV的自然感染,自然感染的EHFV血清型可能与饲养场周围分布的野生啮肯动物种类有关。由于家兔在EHFV传播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作者建议不要采用来源不清、设施条件不合格的养殖者饲养的家兔作为教学和科研用兔;对实验兔应加强EHFV自然感染的监测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HFRS疫区鼠密度、种群构成和鼠间疫情动态变化情况。方法:查阅自1994年以来的监测资料;用夹夜法监测鼠情。结果:疫区捕获的鼠种主要为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和黑线仓鼠,其密度和带毒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1年以后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小家鼠所占比重加大,带毒率增高。结论:青岛市HFRS疫区目前处于鼠密度回升、带毒率增高,家鼠型和野鼠型HFRS压力同时加大的局面,防治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5.
1981~1987年6月,用IFA法检测河北省各地形区鼠等小兽17114只,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阳性率:褐家鼠5.12%,黑线姬鼠2.47%,大仓鼠0.66%,小家鼠0.58%,背纹仓鼠0.05%;河北平原区3.91%,燕山山区2.05%,太行山区0.68%。居民宅区和田野鼠间都有EHF抗原阳性者,以宅区的褐家鼠最普遍,小家鼠次之,黑线姬鼠较局限。这三种鼠EHF抗原阳性率,成鼠7.44%,显著高于亚成鼠的4.67%;雄性鼠7.7%雌性鼠6.17%。1980~86年全省报告EHF 3266例,发病率和鼠间EHF抗原阳性率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摸清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宿主动物的分布、带毒情况及汉坦病毒的型别,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年6月-2005年10月对5个监测点媒介动物自然感染出血热病毒进行调查。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鼠肺汉坦病毒抗原,用双抗原夹心麟方法检测鼠血出血热抗体。用单克隆抗体进行病毒分型。结果共捕获478只小兽,总鼠密度为3.4%,室外为3.31%,室内为3.59%,黑线姬鼠是野外的优势宿主,占室外所捕小兽的38.29%,褐家鼠是室内的优势宿主,占室内所捕小兽的46.91%,其次为小家鼠(30.25%),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46.86%。抗原和抗体阳性鼠为39只,总感染率为9.49%。五个监测点间捕获率和带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黑线姬鼠主要携带Ⅰ型汉坦病毒,褐家鼠主要携带Ⅱ型汉坦病毒,阳性鼠肺Ⅰ型7只(占41.18%),Ⅱ型10只(占58.82%)。黑线姬鼠和褐家鼠的带毒指数分别为9.02%、13.73%。共检测清洁级实验大鼠26批213只,其中阳性率为2.35%;SPF级大鼠78只,未检出HV抗体。结论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为姬鼠型和家鼠型混合型疫区,出血热防制工作应以灭鼠和人群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1986年7月—1987年6月在本省资兴市何家山乡两个观察点进行了鼠螨季节消长与HFRS的发病关系调查,发现黑线姬鼠是野外优势鼠种(66.42%);褐家鼠为室内优势鼠种(85.97%)。以11月—12月捕获率最高(12.17%和11.5%),鼠密度高峰出现在人群发病高峰前约一个月,用IFAT检测481只(褐家鼠、黑线姬鼠、黄胸鼠、社鼠、黄毛鼠、小家鼠)鼠种,阳性鼠24只(褐家鼠、黑线姬鼠),阳性率为49.90%,其它鼠皆为阴性。提示何家山乡HFRS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从逐月鼠密度变化和褐家鼠及黑线姬鼠的带毒率高峰来看,与HFRS发病呈一致关系。该病在人群中存在隐性感染。调查情况证明,当地确实存在流行性出血热的自然疫源地。各鼠种普遍带革螨,以毒棘厉螨和巴氏厉螨为优势螨种,分别为27.80%和23.50%。  相似文献   

8.
对大田镇两头门村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宿主动物调查表明:该镇室内鼠密度为16.33%,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室外鼠密度为23.33%,以黑线姬鼠为优势科;室内褐家鼠带毒率为7.32%;室外黑线姬鼠、褐家鼠带毒率为4.92%和18.18%,室内外平均带毒率为6.49%,成鼠带毒率高于亚成鼠。该镇疫区类型为家鼠型、野鼠型同时存在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地区1984~1985年确诊流行性出血热167例,重型和危重型60例,占35.93%。调查表明,平原发病区域褐家鼠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检出率为6.23~6.82%,小家鼠为4.05%。鼠带毒率与当地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野鼠中未检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淄博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情及宿主动物的分布及带毒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检测。结果显示 :淄博地区室内大家鼠为优势鼠种 ,其次为小家鼠 ,野外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 ,其次为大仓鼠 ;八十年代 ,室内大、小家鼠均带出血热病毒 ,室外未检测到带病毒鼠 ,为家鼠型疫区 ,九十年代 ,室内大、小家鼠 ,室外黑线姬鼠、大仓鼠均带出血热病毒 ,疫区类型为家、野鼠混合型。提示 :淄博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疫区类型已从八十年代单纯家鼠型转为家、野鼠混合型 ,防治重点也应做出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一般认为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与黑线姬鼠带毒率有密切关系。本文仅就1983年长安县滦村与韦曲公社(病区)捕获的3028只鼠(7个种)的带毒率与该地区发病率的关系加以报道。一、7个种,3028只鼠带毒率结果3028只鼠其中黑线姬鼠2060只、褐家鼠414只、社鼠17只、小家鼠105只、黄胸鼠85只、大仓鼠291只,鼩鼱6只。各种鼠捕获后消毒、取肺切片,做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黑线姬鼠检出率10.96%、褐家鼠0.22%、社鼠为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开展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方面的工作,作者应用Vero-E6细胞培养技术,从7份褐家鼠肺中分离到1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从11份EHF急性期病人血清中人到5株EHFV,从3份急性期病人尿中分离到1株EHFV。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宿主动物种类、密度和带毒率特点。1990~1996年全省共捕获宿主动物16种,优势鼠种室内以褐家鼠(占52.22%)为主,其次为小家鼠(占24.95%),野外以黑线姬鼠(占72.18%)为主,其次为褐家鼠(占9.85%)。宿主动物带毒率以黑线姬鼠(10.80%)和褐家鼠(8.29%)为最高,野外宿主动物带毒率明显高于室内。  相似文献   

14.
曲阜市1982年—1995年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我市1982年—1995年人间和鼠间流行性出血热(EHF)疫情监测结果。监测证实,我市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和型疫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其带毒率为3.57%和1.75%。发病以20岁—60岁农民居多,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84.77%。疫区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7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泾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宿主动物构成、密度、带毒率,为HFR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5-2012年间泾源县的宿主动物监测结果分析.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抗原,酶联免疫法检测鼠血抗体,RT-PCR法进行汉坦病毒基因分型.结果 2005-2012年泾源县居民区平均捕获率为4.27%,野外平均捕获率为3.69%,以2006和2012年为高.居民区以小家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黑线姬鼠和灰仓鼠为优势鼠种.在2005-2012年中,有5年未检出带病毒鼠,带病毒鼠指数从2011年开始有所上升;主要带病毒鼠种为黑线姬鼠和灰仓鼠.汉坦病毒基因分型显示均为HTN型病毒.结论 泾源县目前仍为HFRS姬鼠型疫区,近年来鼠密度和带毒率有所上升,应加强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县人间疫情及鼠间疫情动态,为EHF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表,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检测,获得发病率、病死率、人群及年龄分布、季节分布、血清学检测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行政自然村,对其野外和室内进行鼠密度监测、鼠种及鼠带毒调查。结果1982-2008年,全县共发生EHF病例5973例,以20-40岁年龄段较高,男性占68.21%,女性占31.79%,男女之比2.15∶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6.6%。本病形成春冬两个高峰,春峰高于冬峰。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95.2%。室内以褐家鼠为主,其次是小家鼠,野外以大仓鼠为主,其次为黑线姬鼠。野外大仓鼠带毒率最高(11.59%),室内褐家鼠带毒率最高(11.18%),经统计学检验,野外和室内鼠带毒率无统计学意义(x2=0.0026;P>0.05)。结论通过鼠种及鼠带毒调查及该病两个发病高峰,春峰高于冬峰,提示我县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大仓鼠为野外优势鼠种,褐家鼠为室内优势鼠种,且带毒率高,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7.
李潮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48-2550
目的:为做好我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和病员学监测工作,了解我市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密度、宿主动物密度、构成和感染情况,分析其流行因素及流行趋势,对我市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进行合理指导,为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用免疫荧光法测EHF抗原。结果:住宅区平均鼠密度为3.12%,野外鼠密度为1.84%,住宅区野外均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带病率均较高,为主要的宿主动物,鼠种带毒率家鼠中以褐家鼠带毒率为最高,野鼠中以黑线姬鼠带毒率最高。结论:住宅区、野外鼠带毒率均呈较高水平,是造成我市EHF疫情较严重的主要原因,应采取以杀灭褐家鼠为主要的综合措施,降低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2007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湖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情动态以及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等情况,为防制HFR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07年《湖南HFRS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4个常规监测点和环洞庭湖区5个应急监测点系统开展HFRS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宿主动物肺组织汉坦病毒(HV)抗原。结果2007年共报告病例705例,发病率1.11/10万,较2006年升高24.72%。4个常规监测点共捕获517只宿主动物,总鼠密度为5.20%,鼠带毒率为0.39%,其中双峰县的黑线姬鼠、小家鼠各1只阳性。5个应急监测点共检测261只宿主动物,总阳性率为2.68%,其中君山区2只东方田鼠、汉寿县3只黄毛鼠和2只黑线姬鼠的肺组织HV抗原阳性。结论湖南省HFRS疫情较2006年有一定程度升高,宿主动物的带毒率较高,需要高度重视,综合防制HFRS。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200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掌握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点,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各监测点采集的人血清、捕鼠并采取鼠肺脏和鼠血清进行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等相关疫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全省共报告72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17/10万,病死率为1.39%。主要发病地区为红河州、大理州、昆明市和楚雄州。监测点县人群隐性感染率为2.94%。在泸西、寻甸和永胜监测点捕获鼠类11种537只,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的汉坦病毒带毒率为3.44%,带毒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绒鼠、中华姬鼠和臭鼯。结论监测区内存在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以大绒鼠和中华姬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疫区的进一步扩大是发病率上升重要因素。应在加强监测的同时,采取以灭家鼠和接种家鼠型或两型混合型疫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寄生虫学教研室深入疫区,用间接荧光抗体法,对赣榆、武进县两个出血热疫区的野鼠进行了鼠肺带毒检查。黑线姬鼠的阳性率分别为4.41%和8.0%,进一步证明是我省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还发现赣榆县黑线仓鼠的阳性率为2.7%,为我省首次报告。在此基础上,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进一步协作,对阳性标本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