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精神分裂症致残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精神残疾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1994年修订的精神残疾评定中精神残疾的定残程序。对11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残定残。结果 极重度精神残疾61例(55.5%),重度精神残疾16例(14.5%),中度精神残疾14例(12.7%),轻度精神残疾19例(17.3%),精神残疾等级与阴性症状、病程、婚姻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 本组病例精神残疾程度严重,致残因素复杂。  相似文献   

2.
精神疾病患者劳动力鉴定23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患者劳动力鉴定情况。方法:收集1996~1997年劳动力鉴定2380例,应用中国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精神疾病鉴定975例(41.0%),智力残疾鉴定702例(29.5%),精神与智力均残疾者44例(1.8%)。精神分裂症1166例(49.0%),精神发这滞747例(占31.4%),其他467例(19.6%)。结论:两类残疾主要病种为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也是  相似文献   

3.
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能力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能力现状,验证“社交能力量表”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及适应范围,为社区干预提供基线资料。方法,用MRSS中社交能力分量表和SDSS,对社区623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每隔1个月评定1次,共评定3次,对量表的单项分进行统计,作显著检验,根据SDSS精神残疾分级标准,确定残疾分级界限参考分,并作相关分析。结果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能力普遍偏低,程度不一(总均分:2  相似文献   

4.
496例精神分裂症残疾评定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致残情况。方法:收集我院1998年1月至2003年7月进行残疾评定的精神分裂症502例,采用中国实用残疾人评定标准评定精神残疾及等级。结果:502例中496例(98.8%)评定为精神残疾,其中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2.1%、54.8%、33.1%。结论:精神分裂症致残率较高,其程度受性别、婚姻状况、药物依从性及社会支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患者残疾评定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残疾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拟调查登记表,对患的一般情况、诊断分型及残疾程度、治疗、社会支持等情况进行登记;采用中国实用残疾人评定标准评定精神分裂症患的残疾程度。结果致残率为93.43%,轻、中、重度残疾分别为15.94%、73.44%、10.62%。结论精神分裂症的残疾程度与病程、诊断分型、婚姻、治疗、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SSSI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SSSI对8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定结果为,极重度31例,重度6例,中度13例,轻度36例,无2例,残疾率97%,并对精神残疾等级与有关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示了SSSI设计内容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适于临床康复的评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的抉择。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通过CTA/3D-CTA或DSA/3D-DSA确诊。治疗:动脉瘤夹闭术92例,其中因介入治疗失败而转开颅4例;血管内介入治疗113例,全部采用GDC栓塞手术和/或支架辅助。结果统计Hunt-Hess分级Ⅰ-Ⅲ级前循环动脉瘤治疗效果。手术治疗72例患者出院时情况:良好53例(73.2%),轻度残疾7例(9.8%),重度残疾6例(8.9%),植物生存2例(2.8%),死亡4例(5.3%);介入治疗83例患者出院时情况:良好63例(75.3%),轻度残疾13例(15.1%),重度残疾4例(5.4%),植物生存0例,死亡3例(4.2%)。结论 CTA/3D-CTA和DSA/3D-DSA均可以观察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并依此指导手术,两种诊断方法各有优缺点。血管内栓塞治疗和直接开颅夹闭手术均是有效的方法并且各有其适应证,Hunt-Hess分级Ⅰ-Ⅲ级的前循环动脉瘤两种方法均可采用,而后循环动脉瘤则首选血管内栓塞。Ⅳ-Ⅴ级患者行介入治疗并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脑室外引流术、腰大池引流术。血管痉挛、颅内高压、巨大动脉瘤的患者应果断早期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8.
中国七个地区精神残疾,智力残疾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90年代我国精神残疾和智力残疾状况。方法于1993年在国内7个地区进行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我国精神残疾与智力残疾评定工具,对确诊的未治愈患者进行残疾评定。结果在调查的总人口(23333人)中残疾率为7.46‰,其中精神残疾率为4.16‰,智力残疾率为3.30‰;在≥15岁的19223人中,精神残疾率为5.05‰(97例),多为精神分裂症所致;在≥7岁的21815人中,智力残疾率为3.53‰(77例),多为精神发育迟滞所致。结论应重点防治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并加强对患者病后的康复医疗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精神分裂症患预后及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某部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共165例进行调查发现:(1)发病年龄与预后呈正相关,(χ^2=4.3,P<0.05);发病因素以精神因素为诱因的预后较不明原因为优(χ^2=4.5,P<0.05);起病形式以亚急性和急性起病优于慢性起病,分别为(χ^2=4.1,P<0.05),和(χ^2=10.7,P<0.01);有家族史的显进率明显高于无家族史(χ^2=7.0,P<0.01),无家族史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有家族史(χ^2=5.9,P<0.05);病程与预后呈负相关(χ^2=4.3,P<0.05);维持治疗与预后呈正相关(χ^2=7.0,P<0.01)。提示精神分裂症患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做好防治宣传的同时,应加强治疗,督促坚持服药,提高患服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医疗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青岛市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对500例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综合医疗干预前后进行精神卫生调查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结果: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综合医疗干预后,其疗效、药物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均有改善,用药种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增多,典型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减少。结论:对残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医疗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1.
50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患糖尿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0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测。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的时点患病率为12.9%,显著高于一般人群的3.21%(OR=4.48,CI=3.43~5.84,P〈0.01)。40—49岁的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增高明显(14.6%vs.3.02%,OR=5.51,CI=3.49~8.70,P〈0.01)。糖尿病发生与年龄、体质量超重及腹型肥胖有关。糖尿病组患者的病程比非糖尿病患者长(Z=-6.989,P〈0.01),接受目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间也比非糖尿病患者长(Z=-4.794,P〈0.01)。氯氮平新发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利培酮组与经典药物组(P〈0.01),利培酮组与经典药物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与患者年龄、体质量超重、病程及抗精神病药治疗时间有关。氯氮平比利培酮及经典药物可能更容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的信度和效率检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取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156例为样本,对自编<<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证实量表>>(简称SSSI)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表明,SSSI信度效率均良好,SSSI经2年临床应用,证明其证定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残疾的分级可靠,实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重度意识障碍病人的促醒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重度意识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植物状态8例,最小意识状态14例。病人在原发病急性期后3个月接受电生理评估,15例病人在满足电生理评估标准后接受高颈段SCS治疗,余9例未接受治疗。结果所有病人随访9个月,接受SCS治疗的15例病人中清醒9例,GOS评分:轻度残疾2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5例;刺激后脑血流量较刺激前增加了36.6%(t=2.775,P〈0.05)。未接受SCS治疗的病人均未清醒。结论高颈段SCS是治疗重度意识障碍病人较为适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气功相关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差异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在1990年至2000年间连续入院患者中与气功相关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82例,其中住院时诊断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46例,精神分裂症36例。收集两组病例的人口统计学、临床表现等资料并作5年以上随访。结果: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气功组)与精神分裂症(分裂症组)比较,在性别、婚姻、年龄、接受教育年限、起病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获得68例5年以上的随访资料,其中气功组38例,分裂症组30例。至随访结束,气功组中84%(32例)、分裂症组中57%(17例)维持原诊断,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气功组的精神障碍缓解程度达89%(34例),而分裂症组的缓解程度仅33%(10例),差异有显著性(P〈0.001)。气功组的社会功能也明显优于分裂症组(P〈0.01)。结论: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气功相关的精神分裂症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疾病,根据临床特点,二者可以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定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残疾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及WHO残疾评定量表(WHO-DASⅡ),对来源于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4月~2010年9月进行精神疾病残疾鉴定的2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残疾等级评定以中度(44.8%),轻度(34.3%)为主.中度及以上残疾组在年龄及病程上高于轻度残疾组(P<0.05).中度及以上残疾组在WHO- DASⅡ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比较均高于轻度残疾组(P<0.05).以残疾等级评定结果为因变量,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病程与残疾程度独立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精神残疾以轻、中度为主,病程越长,残疾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16.
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需求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需求情况。方法:对120例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完成调查。依据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总分划分轻残组,中残组,重残组。以Camberwell需求评定量表(CAN),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S),以及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作为评定工具。结果:CAN需求项目评定结果:3组间家庭照料,日常生活,解决精神症状,了解疾病和治疗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17.
精神科住院患者苯二氮(艹卓)类药物使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精神科住院患者苯二氮[艹卓]类药物(BZD)的使用现状。方法:以2005年7月12日至14日为时点调查日,对19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被调查的医院包括卫生、民政、铁路、公安4个系统,凡住院号为单数的精神科住院患者接受调查。结果:在2483例患者中,合并使用BZD者为705例(28.4%),各类精神障碍合并使用BZD者分别为:精神分裂症404例(21.4%),心境障碍160例(55.6%),器质性精神障碍43例(51.2%),神经症32例(71.1%),急性短暂性精神病17例(34.7%),癔症15例(55.6%),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0例(31.3%),其他2,4例。BZD使用频率依次为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地西泮等。使用BZD的时间:〈60d者462例(65.5%),〉60d者243例(34.5%)。结论:精神科住院患者BZD的使用基本规范,但也有不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伊剖量氯氮平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41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访5年(氯氮平组351例,剂量上限为250mg/d,对照组分别为氯丙嗪组260例、奥氮平组170例和利培酮组360例):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项目(CCI—SI)、WHO/残疾评价量表一简化版(DAS—S)、副反应量表(TESS)、心电图、生化检验等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维持治疗期间要求单一用药,如出现脱落、换药、合并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者,作为中断治疗。随访时间5年。结果依据CGI—SI评分,氯氮平组症状恶化例次最低(7.4%),低于氯丙嗪组(16.9%)、奥氮平组(8.8%)以及利培酮组(14.2%)。研究终点中断率由高到低的单药治疗依次为:奥氮平、氯丙嗪、利培酮、氯氮平。根据Cox模型回归分析的回归系数和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判断,影响氯氮平维持时间由短到长的因素依次为:PANSS中的兴奋、概念紊乱,TESS中的困倦、流涎以及心电图异常。结论低剂量氯氮平对稳定期精神分裂症长期维持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2013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本次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以2013年5月22日为时点调查日,对我院802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药物使用的现况调查。结果(1)单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比例为43.45%。(2)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度前5位:氯氮平421例(52.56%),奥氮平225例(28.09%),利培酮196例(24.47%),阿立派唑158例(19.73%),奎硫平126例(15.73%)。(3)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为21.70%,且年龄因素、是否使用氯氮平治疗与糖尿病的发生有相关性。(4)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为33.04%,且年龄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我院单一用药比例低,氯氮平的使用率高,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仍需进一步规范。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高,年龄因素可增加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率,服用氯氮平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且病程迁延,最终约有一半左右导致精神残疾,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据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分析(北京分册)显示,精神分裂症导致的残疾占全部精神残疾的78.75%。长期以来,由于精神分裂症的高致残率和部分患者的高肇事肇祸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