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瘀热是黄疸的重要病理因素,肝胆瘀热是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机关键,清热化湿、凉血化瘀是其治疗大法,从瘀热辨治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较传统的"化湿邪,利小便"法,更加切合临床。凉血退黄散由茵陈、赤芍、黄连、垂盆草、金钱草、广郁金、人中黄、生甘草组成,是孟河医派名家张继泽教授从瘀热辨治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经验方。附病案1则。  相似文献   

2.
正失职,均可导致湿热蕴蒸肝胆,疏泄失职,外溢肌肤而现瘙痒、黄疸等肝胆湿热诸证,湿热壅阻中焦,肝胆疏泄失职是病机关键,治疗当以清热祛湿、疏肝理气、利胆化瘀为主。笔者因此自拟清热利胆祛瘀汤治疗,方中茵陈、金钱草、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是治疗黄疸的要药,可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柴胡、郁金疏肝利胆、行气解瘀退黄;大黄通腑泄热、活血化瘀、利胆退黄,助柴胡之力,使瘀热下行,由大便而解;黄芩清热燥湿安胎;地肤子清热利湿止痒;白芍养血敛阴柔肝;黄芪、白术健脾祛湿;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利湿热、行气化瘀、利胆退黄之功效。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提高,不良妊娠发生率降低,黄疸和瘙痒消失  相似文献   

3.
王云光 《陕西中医》2006,27(5):565-565
目的:观察清热、利胆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消黄清解汤(金钱草、茵陈、茯苓、板蓝根、丹参等)治疗本病60例。结果:全部有效。提示:本方具有利湿退黄,疏肝清热,健脾和胃之功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味茵陈治疗胆石症术后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胆石症术后黄疸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龙胆泻肝汤加味茵陈,每天1剂,水煎服,5 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总有效率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味茵陈有清肝泻火、利胆退黄作用,能够促进胆石症术后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5.
重用秦艽退黄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疸患者的治疗 ,一般采用茵陈等清热利湿药物 ,或用生大黄等下剂通腑导滞 ,或重用赤芍等活血凉血。笔者则重用秦艽化湿退黄 ,每获良效 ,兹举例如下 :典型病例巩某 ,男性 ,2 2岁。患者因全身乏力 ,身黄 ,目黄 ,尿黄 1周而来诊。入院后查肝功能 :总胆红素 79.2 mmol/ L,间接胆红素 2 3 .4 mmol/ L,GPT 62 8u,GOT 542 u,γ-GT 1 98u,胆碱酯酶 50 u;B超检查 :肝、胆、脾、胰未见异常。诊为重症肝炎 ,经用肝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甘利欣等静脉注射后 ,黄疸进行性加重 ,且出现恶心、纳呆、烦躁等。复查肝功能 :总胆红素 1 72 .8mmol/ L,…  相似文献   

6.
茵陈临床效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茵陈味苦、辛,微寒,入脾、胃、肝、胆经。《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谓其能除“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茵陈为传统的“清热退黄,疏肝利胆”之要药。药性平和,有苦寒而不伤正、清热而不伤胃的特点。其临床效用随配伍而各异。笔者对该药的临床效用有新体会。1...  相似文献   

7.
正高胆红素血症属中医学“胎黄”“胎疸”范畴,该病由于孕母受湿热传入胎儿,或婴儿于胎产之时、或出生之后,湿热邪毒所发;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运不健,湿热之邪郁结于里,熏蒸肝胆,以致胆液外泄,泛溢肌肤致胎黄。针对病因病机,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为主。笔者自拟茵陈蒿汤加味外洗,方中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栀子、大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通肠;金钱草利湿退黄、解毒消肿;茯苓、泽泻利水渗湿;白茅根清热利尿;郁金利胆退黄。全方合用共奏解毒泄热、利胆退黄之功效。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代谢快,对药物吸收快,通过中药外洗可加速血清总胆红素的排泄,发挥中医药内病外治的优势;再者,该疗法可以通过全  相似文献   

8.
<正> 茵陈治疗黄疸,古已有之,但究竟需要多大剂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煎法才能达到其退黄的目的呢?大剂投用茵陈有无毒副作用呢?众说纷云。《伤寒论》第238条关于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黄疸的原文中强调茵陈宜先煎,而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肝病专家关幼波则认为  相似文献   

9.
金钱草治疗肝、胆结石病,早在乾隆年间,在四川省民间广为流传一首民歌: 黄痧走胆周身黄,金钱草是救命王, 焙干为末冲黄酒,草药更比官药强。这首民歌反映了当时人民对金钱草治疗黄疸的实践经验和信赖。至今在临床上仍为治疗肝、胆结石、胆囊炎、黄疸性肝炎等的主药。(一)胆结石的治疗1、胆道排石汤(天滓南开医院方):金钱草30克,茵陈、郁金各9克,枳壳、木香各9克,生大黄9克。用于胆结石发作期,总胆管结石直径1厘米以下的结石,胆小管的结石及手术后残留的结石。  相似文献   

10.
庄元春  庄诚  周洁 《陕西中医》2006,27(1):102-103
金钱草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Lysi machia christina Hance的干燥全草。民间称作大金钱草、路边黄、遍地黄、神仙对坐草等,主产四川。金钱草味甘、淡,性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功能除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石淋热淋、恶疮肿毒、毒蛇咬伤。目前  相似文献   

11.
宋景龄 《河南中医》2012,32(8):956-960
瘀病可因部位差别、量的多少、时间新久而产生诸如疼痛、肿、积聚、出血、发热、口渴、咳喘、心悸怔忡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瘀血致病具有阻滞气机、瘀阻心脉、影响新血形成、生风、生热等特点。单纯瘀血所致病证,治以活血化瘀即可;除血瘀外,兼有其他致病因素或病理变化,以及虚实夹杂,兼见气血阴阳亏虚者,则需适当配伍其他药物,如活血养血、补气益气之品。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组织学基础。方法 :对 1995年 1~ 12月资料完整的41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切除标本分别进行溃疡病变部位及非溃疡区域的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并与祖国医学理论的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溃疡处的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溃疡区域 ,并具有显著动脉血管管腔的瘀血、毛细血管增生和毛细血管瘀血 ,与非溃疡区比较均有明显意义。结论 :揭示了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血瘀证认识的病理组织学基础。中医对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采用活血化瘀治疗的意义在于逆转其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异常 ,使血流通畅 ,聚积减少 ,血管再通 ,供血增加 ,血瘀的病理改变得以改善 ,从治本上完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3.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已研制的血瘀证动物模型达几十种,对其中部分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情况作一介绍。根据血瘀证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神经精神因素、环境因素、虚弱体质、外伤、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入侵、免疫调节失常、物理及化学刺激等均可在动物体内诱导不同程度的血瘀证。  相似文献   

14.
张伟  郭梦倩 《吉林中医药》2012,32(7):649-651
历代对肺为血脏和肺瘀血的论证较少,但肺脏对全身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有重要意义.肺为血脏主要表现在:全身之血生于肺,气血关系密切,肺与脉关系密切及肺部解剖结构特点等方面.在疾病状态下,气、血、津液密切联系,可相互影响,使得肺脏容易出现肺瘀血.但是,由于肺脏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功能,肺瘀血的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上较易被忽视.治疗上,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慢性肺系疾病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类雌激素依赖炎症性疾病,西医采用对症治疗,无根治之法,且手术治疗复发率高,究其主要原因为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未能完全探明,因此,对于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结合临床治疗发现,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且针对不同的证型予以专方专药,才能取得良好疗效。因此,构建病证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不仅可以帮助明确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而且可对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对构建病证结合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方法进行总结,并对造模方法的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血瘀与老年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建伟 《新中医》2001,33(4):5-6
从中医学对气血与人体健康长寿关系的认识出发,结合现代对老年生理病理的临床与实验研究,阐明血瘀与老年病关系密切,认为活血化瘀法在老年病防治中有着显著而肯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左旭锐  肖照岑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1-972
通过阐述"痰瘀同源"的理论渊源,结合咳嗽的临证经验,认识到痰饮、瘀血为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痰瘀互结是咳嗽发病的重要病机。对于咳嗽辨治要以"痰瘀同源"理论为基础,重视痰瘀同病、互结、同治,从而提高中医药治疗咳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机之本为血瘀,活血化瘀是本病的根本治法。中医治疗已在临床广泛使用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周期疗法,外治法又可分为中药灌肠、针灸、局部给药等不同治法。中医治疗内异症能有效减轻和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内异症新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9.
探讨活血化瘀在恶性肿瘤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认为恶性肿瘤之病理变化与血瘀状态及瘀血产物密切相关,临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当与病机相应,重成瘀之因;与病程相应,明瘀成之时;与病位相应,知生瘀之处;与病理产物相应,晓瘀生之度。活血方药之用,以扶正为先,以正本清源为治;化瘀治法之用,中病即止,时时养血,以防瘀血再生。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妇科血瘀学说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志春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088-1090
张仲景《金匮要略》对妇科血瘀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及其方药治疗进行了较为完备的论述,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风邪致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热灼血瘀、水与血结、出血成瘀、经产留瘀、瘀血留着积久成癥8个方面,其临床表现可有腹痛、经水不利、经候不匀、闭经、阴道出血、发热、癥瘕积聚、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唇口干燥、舌质紫黯有瘀点,脉涩不利、虚、迟、实、弦、紧等脉。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活血消癥、破血逐瘀、行气活血、温经活血、清热活血、行水活血等诸法,并创立了红蓝花酒、土瓜根散、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抵当汤、枳实芍药散、温经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大黄甘遂汤、当归散、白术散等一批着有疗效的方药,从而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医妇科血瘀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