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观察有限减压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疗效。方法9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病理改变情况,分别采用三种手术方法(腰椎间盘镜下减压术、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与椎管环形减压术)进行有限减压。其中腰椎间盘镜下减压术29例,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22例,椎管环形减压术47例。所有患者未做融合及内固定术。采用Nakai分级结合腰椎正侧+动力位X线片所见,制定手术疗效判定标准。结果随访18个月~66个月,平均36.4个月。优86例(87%),良12例(13%),差0例(0%)。随访未发现手术节段失稳者。结论有限减压手术方式治疗不合并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治疗一般采用传统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切除范围较大,包括棘突、双侧椎板及部分关节突等,术后易引起脊柱不稳、硬膜外广泛瘢痕粘连继发医源性椎管狭窄等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自1995年9月~2001年3月应用有限的椎板切除(保留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椎管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1例,其中9例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腰椎管狭窄症的针对性减压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腰椎管狭窄的因素、形式、范围和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减压术式 :全椎板切除治疗单纯中央管狭窄 8例 ;全椎板切除 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严重的退变性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 12例 ;椎板间隙潜行扩大减压治疗椎板间水平的中央管狭窄伴侧隐窝狭窄 17例 ;半椎板切除 小关节部分切除治疗中央管一侧狭窄伴侧隐窝狭窄 13例 ;椎板间开窗减压治疗单纯侧隐窝狭窄 46例。同时行间盘突出髓核摘除 63例 ,腰椎不稳侧后方植骨融合 9例 (内固定 6例 )。结果 :本组 96例 ,平均随访 2年 8个月。疗效评定优良率 82 3 %。术后继发腰椎不稳 6例 (其中全椎板切除组 2例 ) ,发生率 6 2 5 %。再狭窄 4例 ,发生率 4 17%。腰椎融合失败 1例。结论 :针对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手术疗效满意 ,并可减少继发性腰椎不稳和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术在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方法 选择2 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板减压、钛网椎管成形术治疗 ,随访 3年~ 4年 6个月 (平均 4 1年 ) ,测量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的腰椎管面积 ,记录患者主观对腰腿痛的Greenough和Fraser评分 ,进行统计学分析 ,比较术前、术后 1年及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上述数值的差异。结果 狭窄节段钛网椎管成形前横截面积为正常横截面积的 6 4 4 %± 9 8% ,术后 1年面积为 118 6 %±6 3% ,最后一次随访时为 12 1 9%± 10 1%。术前Greenough和Fraser评分为 2 6 3分± 6 9分 ,术后1年为 6 7 4分± 3 2分 ,最后一次随访时为 6 8 1分± 9 0分。椎管横截面积、Greenough和Fraser评分术后 1年与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椎板切除钛网椎管成形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 ,可以实现有效减压与脊柱稳定的重建 ,并可有效防止瘢痕组织对马尾与神经根的压迫 ,疗效满意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有限性椎板切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性椎板切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8例,经术后平均27个月的随访,优良率94.1%。文中将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分为中央性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混合性狭窄。分别采用中央开窗、潜行扩大减压,一侧或双侧扩大开窗、侧隐窝扩大,蝶形扩大减压术。作者还对有限性椎板切除术的理论依据及减压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1990年 1月~ 1995年 6月我科开展腰椎板间开窗潜行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48例 ,临床观察随访 1年以上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48例中男 2 1例 ,女 2 7例 ;年龄 32~ 6 5岁 ,平均45 2岁。病程 3个月~ 42年 ,平均 6 2年。依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平片 ,并均做脊髓造影和CTM确诊为 :中央椎管狭窄 8例 ,其中L4 ,5狭窄 4例 ,L3~ 5狭窄 3例 ,L5S1狭窄 1例 ;侧隐窝狭窄 36例 ,其中单侧狭窄 16例 ,两侧狭窄 2 0例 ,4例合并神经根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 2 8例 ,其中L4 ,518例 ,L5S16例 ,L4 ,5及L5S14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  相似文献   

7.
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选择性椎板减压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运用腰椎负荷试验检查配合MRM等影像检查结合临床对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定位选择.[方法]2005年12月~2007年6月收治的46~68岁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运用腰椎负荷试验检查配合MRM等影像检查,以便确定临床症状产生的责任区域,并采用选择件椎板减压术治疗,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21个月,平均14.5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6.67±0.62)分,术后评分平均(12.68±0.56)分,半年随访时评分平均(13.08±0.68)分,最终随访时平均评分(13.3±0.84)分;经过对手术前后、术后半年、术后最终随访JOA评分比较,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术后与术前评分比较P<0.01,术后半年与术前评分比较P<0.01,术后最后随访与术前评分比较P<0.01;而术后与术后半年评分比较P<0.05;术后与术后最终随访时评分比较P<0.01;术后半年与术后最终随访时评分比较P>0.05分.其中术后半年时优22例(73.3%),良7例(23.3%),可1例(3.3%),优良率96.6%.[结论]对于有手术指征的多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负荷试验配合MRM等影像检查呵在术前明确"责任节段",据此进行选择性椎板减压手术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单纯有限减压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治疗效果。方法对82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保留关节突的全椎板黄韧带切除术36例,椎板间隙相邻椎板部分切除及黄韧带切除16例,部分关节突切除神经根管扩大术30例。减压术后不做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结果82例随访18—62个月,优70例(85%),良10例(12%),差2例(3%)。有2例症状加重接受内固定及融合术。结论在严格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根据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学分析选择单纯有限减压术式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09年8月,采取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且资料完整的患者41例,男16例,女25例;年龄44~72岁,平均57岁;病史6个月~10年,平均1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 15分法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15~32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个月优良率为82.9%,术后26个月随访时优良率80.5% (P>0.05).比较术前,术后腰腿痛VAS评分明显减少(P<0.01),JOA评分明显改善(P<0.01),术后26个月与术后3个月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有限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可靠术式,把握好手术适应证与减压范围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为临床常见病。传统的减压方法为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而广泛地切除腰椎后结构可能导致腰椎失稳。近年来 ,倾向避免传统的椎板切除减压 ,而行有限减压、尽量保留脊柱后部结构。自 1994年以来 ,我院选择性的采用“重建腰椎后结构椎管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3 9例 ,其中随访 12个月以上的 16例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 本组 16例中 ,男 10例 ,女 6例。年龄 3 5~ 5 6岁 ,平均 48.6岁。病史 4.5~ 12年。16例患者均行腰椎X线、脊髓造影检查 :12例行 CT检查 ;所有患者均有腿部神经根损伤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DLS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采用经皮内窥镜下TLIF治疗)、B组(20例,采用传统开放TLIF治疗).记录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初次"开窗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融合的指征.方法 对1999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45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术前腰椎条件及手术方法分三组:A组39例,术前合并腰椎失稳运动、退变性滑脱或侧弯,行融合术;B组31例,术前合并腰椎失稳运动、退变性滑脱或侧弯,行非融合术;c组75例,术前无腰椎失稳运动、退变性滑脱或侧 弯,行非融合术.对患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估计出血量复发、再手术及并发症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满意率等进行疗效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在3年以上.C组的住院时间少于A组和B组(P<0.05);A组的手术时间和估计出血量均大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长 期疗效优于B组(P<0.05),而A、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的复发或残余症状恶化、再手术及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术前合并腰椎失稳、滑脱或侧凸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即使初次行"开窗技术"减压,也应融合;单纯狭窄患者初次手术则无需融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002年6月至2009年1月,收治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男6例,女20例;年龄51~72岁,平均61.3岁;合并椎管狭窄症病程11个月~6年,平均36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X线、CT及MRI检查,6例患者行脊髓造影检查,术前Cobb角为(22.0±10.1)°,腰椎前凸角为(21.6±10.2)°,C7铅垂线(C7PL)与S1椎体后上缘距离(SVA)为(7.6±6.4)cm,C7PL与骶正中线距离(CSVL)为(6.8±5.6)cm。采用后路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进行治疗,术后进行随访。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Cobb角、腰椎前凸角、SVA、CSVL并与术前进行比较;采用腰痛JO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10~185min,平均140min;出血量480~850ml,平均620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5年,平均2.5年。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分别为(10.5±8.2)°、(8.8±5.2)°,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5.4±14.2)°、(31.6±13.2)°,SVA分别为(0.6±3.3)cm、(-1.2±2.5)cm,CSVL分别为(2.8±1.3)cm、(1.6±1.2)cm,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JOA评分:术前(11.0±1.7)分,术后即刻(22.4±2.4)分,末次随访时(24.0±2.1)分,结果:优13例,良8例,可3例,差2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矫正丢失,无椎间隙塌陷、神经损伤、钉棒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骨盆半径(PR)技术分析退行性腰椎滑脱(DLS)与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SS)患者脊柱-骨盆参数的特点,并探讨其代偿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36例DLS和35例DS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在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矢状面平衡(SVA)、总腰椎骨盆前凸角(PR-T_(12))、骨盆形态(PR-S_1)、骨盆角(PA)、腰椎前凸(LL)和胸椎后凸(TK)。将2组所测参数分别与健康国人脊柱-骨盆参数进行比较,同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脊柱骨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DLS组与DSS组中SVA、PA均明显大于正常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S组PR-T_(12)明显小于正常参考值,DLS组PR-S_1明显小于正常参考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S组PR-T_(12)与PA的相关性强于与LL、TK的相关性,DSS组PR-T_(12)与LL、TK的相关性强于与PA的相关性。DLS组PR-S_1与PA呈负相关,DSS组PR-S_1与PA无相关性。结论 DLS患者可能主要通过骨盆后倾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DSS患者可能主要通过改变胸腰椎曲度维持脊柱矢状位平衡。  相似文献   

15.
时福东  张世民 《中国骨伤》2022,35(4):400-404
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percutaneous spinal endoscopic decompression,PSED)近些年在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对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患者需较长时间卧床,恢复慢,PSED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减少了DLSS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以PSED核心为靶点的治疗方法,以最小的创伤同时达到满意的腰椎管狭窄症的减压效果。根据腰椎管狭窄的位置和程度,确定理想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然而,在实践中,存在PSED对不同病理类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认识不足,如适应证选择、手术入路选择、各种入路的优缺点、内镜下椎体融合等问题。目前随着人们对PSED研究的深入及内镜器械的改进,在治疗DLSS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将从适应证的把握、入路途径的选择、内镜入路的优劣点以及内镜辅助下椎体融合4个方面阐述PSED治疗DLSS的研究进展,以期为PSED临床治疗DLSS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METRX手术系统对 2 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显微内窥镜下行手术减压 ,以ODI(oswestrydisabilityindex)(Version 2 0 )评分法对患者术前及术后 9个月评分 ,并综合满意度评估。结果 :术前ODI评分平均71 32± 18 6 2 ,术后平均 39 84± 17 38,Wilcoxon秩和检验手术前后ODI评分差异显著 ,手术综合满意程度 :优 11例 ,良 6例 ,可 3例 ,差 0例 ,优良率 85 %。结论 :显微内窥镜下手术减压可以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但应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微创下难以处理时应中转为常规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3月至2009年8,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棘突间植入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45~78岁,平均65.4岁。L3,4节段7例,L4,5节段13例,L3,4合并L4,5节段6例。术前MRI和CT扫描证实L3,4和(或)L4,5节段黄韧带增厚,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合并椎间盘突出致中央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神经根或马尾受压。应用eFilm及CAD软件测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12个月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后缘高度、活动度,术前、术后椎管面积;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进行功能评估。
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15.46±4.30)分改善至术后3个月(24.50±1.58)分,责任节段椎管面积由术前平均(218.4±16.2)mm 2增加至术后(264.6±9.9)mm 2。单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无明显变化,椎间隙后缘高度较术前增加,随时间延长高度有所下降。术后手术节段仍保留一定的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下降。Coflex系统无松动、断裂及脱出。
结论 Coflex系统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较好地维持相应节段的稳定性,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的神经压迫或间歇跛行症状,多需要手术治疗。以往采用只减压不Ⅰ期融合的方法治疗,具有简单、有效、费用低廉等优点,是一种公认的技术。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经过较长时间的随访发现,部分患者效果不理想,随访5年以上的优良率为50·0%~70·8%,说明了恢复腰椎稳定性对腰椎手术远期疗效的重要性。2001年2月-2004年10月,采用腰椎管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式治疗36例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32~69岁,平均为50·3岁…  相似文献   

19.
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1年3月采用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治疗的42例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本组获得随访38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a及术后2a进行JOA评分。[结果]术后1a的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差异,术后2aJOA评分与术后1a无显著差异。[结论]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治疗严重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改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老年人群数量的增加,腰椎管狭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2002年至2007年对腰椎管狭窄患者25例行改良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术后疗效满意,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