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642-643
探讨吗替麦考酚酯在狼疮性肾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在医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诊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中抽取62例作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n=31)应用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n=31)应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是96.77%,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4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是77.42%,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6.13%;2组观察指标的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吗替麦考酚酯在狼疮性肾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且患者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肾炎安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观察组予以肾炎安胶囊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肾功能指标[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风湿免疫科住院的狼疮性肾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对照组只采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疗程均为9个月。用药前常规测1次血常规、尿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血生化系列(肝、肾功能、血脂、血浆蛋白、肌酶),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补体C3、补体C4]。用药半个月后复查以上指标,此后每1个月测1次以上指标。结果治疗组的血浆白蛋白、补体C3、C4较治疗前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总量、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ANA阳性率、抗ds-DNA抗体阳性率治疗后明显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环磷酰胺冲击治疗,且不良反应不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系膜增生性IgA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肾小球细胞膜增生、基质增多并伴随IgA沉积为特点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多由感染引起,会造成肾功能不全。我院采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系膜增生性IgA肾小球肾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系膜增生性IgA肾小球肾炎患者8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3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的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血管炎型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70例血管炎型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的松治疗,治疗组此外加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治疗12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及总胆固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的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血管炎型IgA肾病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139-3141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32例,吗替麦考酚酯起始剂量1.0~1.5g/d,定期监测血药浓度,据血药浓度及临床指标等减量,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清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胆固醇及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结果治疗过程中32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血清肌酐、胆固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规范治疗6个月后,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6例,无效7例。结论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可以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在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测血药浓度,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11例,激素常规及冲击治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后,给予吗替麦考酚酯1.0~1.5 g/d,2次/d,口服.连用3个月后,有效者继续原剂量服用3个月后逐渐减量维持,无效者停药.观察治疗过程中及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并评定治疗6个月后疗效.结果:1例治疗12 d后失访,2例因经济原因于治疗15 d后停药,余8例患者完成6个月治疗,显效2例,有效2例,进步1例,无效者3例;5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后第3周血小板计数开始增高,3例在服用5~11周后血小板计数升高,于治疗后16~23周到达峰值,且治疗效果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水平无关.3例治疗7 d内出现轻度腹泻、腹痛和恶心,经减量和对症治疗后好转,完成6个月治疗;1例治疗第13天后出现白细胞减少,最低为2.6×109 /L,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后好转;1例治疗1个月后出现轻微肝功损害;未见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432-3433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6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前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后者给予阿德福伟酯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ALT及HBV-DNA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HBe Ag转阴率则差异不明显(P>0.05)。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使用恩替卡韦治疗,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11例,激素常规及冲击治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无效后,给予吗替麦考酚酯1.0~1.5 g/d,2次/d,口服。连用3个月后,有效者继续原剂量服用3个月后逐渐减量维持,无效者停药。观察治疗过程中及治疗6个月后血小板计数及药物不良反应,并评定治疗6个月后疗效。结果:1例治疗12 d后失访,2例因经济原因于治疗15 d后停药,余8例患者完成6个月治疗,显效2例,有效2例,进步1例,无效者3例;5例服用吗替麦考酚酯后第3周血小板计数开始增高,3例在服用5~11周后血小板计数升高,于治疗后16~23周到达峰值,且治疗效果与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水平无关。3例治疗7 d内出现轻度腹泻、腹痛和恶心,经减量和对症治疗后好转,完成6个月治疗;1例治疗第13天后出现白细胞减少,最低为2.6×109/L,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后好转;1例治疗1个月后出现轻微肝功损害;未见肾功能损害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小板减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袁鲁晓 《临床医学》2023,(4):103-105
目的 探讨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基底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清生化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46/49)较对照组(73.47%,36/4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0,P=0.006<0.05)。治疗前,两组Scr、BUN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Ⅳ、LN、TIMP-1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Ⅳ、LN、TIMP-1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与非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NHBV-GN)的肾脏病理学变化。方法:将我院24例肾脏活检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HE,PAS,PASM和Masson染色后镜检,并对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指标,HBV-DNA,肾活检组织进行HBV-DNA多聚酶链反应(PCR),Southern印迹及分子杂交检测。结果:符合HBV-GN诊断标准者10例,占总数的41=6%,其中膜性肾病(MN),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MsPGN)和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McGN)分别为4例,4例和2例,占HBV-GN的40%,40%和20%,NHBV-GN14例,占58.4%,其中MN3例,MgPGN3例,McGN2例,系膜增生5例和轻微病变1例,各占NHBV-GN的21.4%,21.4%,14.2%,35.7%和7.1%。IgA肾病在两组中占7/24(29%),HBV-GN之MN与NHBV-GN比较有四点不同:1,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但钉突不明显;2.增厚的基底膜呈链球状;3.伴有轻度系膜增生;4.不但有C3,IgG沉积,还有IgA沉积,其他两种病理类型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gA,IgG沉积HBV-GN组多于NHBV-GN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HBV-GN与NHBV-GN之病理类型大致相似,HBV-GN在我地区以MsPGN为主,而不是MN。  相似文献   

12.
李颖  刘均娟  曹丽霞  赵桂明 《临床荟萃》2009,24(13):1133-113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10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的基因型,给予恩替卡韦(O.5mg/d)抗病毒治疗48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5项和HBVDNA定量,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03例CHB患者中感染B基因型者34例,感染C基因型者69例。治疗48周,感染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HBVDNA转阴、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消失和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血清转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基因型不影响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肝硬化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失代偿期CHB肝硬化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8)。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胶囊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1年。结果治疗4、12、24及48周时,2组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均持续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24及48周时,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8周时,观察组伴腹水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ChildPugh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血清学转换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失代偿期CHB肝硬化患者HBV DNA载量,改善肝功能,促进病情逆转。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恩替卡韦(ETV)、拉米夫定(LVD)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CHB患者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随机分为ETV组、LVD组,各43例,分别予ETV 0.5 mg/d和LVD 100 mg/d口服,疗程均为72周.观察两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和HBeAb血清转化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ETV组、LVD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53.49%、48.84%,ALT复常率分别为88.37%、8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ETV组、LVD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8.37%、65.12%,ALT复常率分别为95.35%、86.0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72周后,ETV组、LVD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97.67%、74.42%,ALT复常率分别为97.67%、8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TV组HBeAg和HBeAb血清转化率较LVD组明显升高.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患者,较拉米夫定作用强,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mRNA原位杂交检查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HBV感染在HBV-GN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原位杂交方法对40例HBV-GN肾组织的石蜡标本进行HBVmRNA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BVmRNA的表达与HBV-GN患者性别、年龄、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中HBV-DNA载量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HBVmRNA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部分肾小球上皮、内皮、系膜细胞胞质内也有分布,其阳性率分别为95%(38/40)和20%(8/40),肾小管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肾小球(P〈0.01)。HBVmRNA表达在HBV-GN患者性别、年龄、血肌酐等临床特征中无明显差异(P〉0.05);在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差异极显著(P〈0.01);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HBV—GN肾组织(尤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存在HBVmRNA,提示HBV可能通过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转录、复制,导致肾损害,引发或加重蛋白尿。利用HBVmRNA原位杂交检测可以准确地诊断HBV-G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mRNA原位杂交检查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HBV感染在HBV-GN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原位杂交方法对40例HBV-GN肾组织的石蜡标本进行HBV mRNA检测,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BV mRNA的表达与HBV-GN患者性别、年龄、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中HBV-DNA载量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HBV mRNA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部分肾小球上皮、内皮、系膜细胞胞质内也有分布,其阳性率分别为95%(38/40)和20%(8/40),肾小管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肾小球(P<0.01).HBV mRNA表达在HBV-GN患者性别、年龄、血肌酐等临床特征中无明显差异(P>0.05);在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差异极显著(P<0.01);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HBV-GN肾组织(尤其是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存在HBV mRNA,提示HBV可能通过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转录、复制,导致肾损害,引发或加重蛋白尿.利用HBV mRNA原位杂交检测可以准确地诊断HBV-GN.  相似文献   

18.
Entecavir (ETV) is a 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plication in vitro and in vivo that is currently in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BV infections. A major limitation of the current HBV antiviral therapy, lamivudine (3TC), is the emergence of drug-resistant HBV in a majority of treated patients due to specific mutations in the nucleotide binding site of HBV DNA polymerase (HBV Po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3TC resistance mutations on inhibition by ETV triphosphate (ETV-TP), a series of in vitro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he inhibition of wild-type and 3TC-resistant HBV Pol by ETV-TP was measured using recombinant HBV nucleocapsids, and compared to that of 3TC-TP. These enzyme inhibition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ETV-TP is a highly potent inhibitor of wild-type HBV Pol and is 100- to 300-fold more potent than 3TC-TP against 3TC-resistant HBV Pol. Cell culture assays were used to gauge the potential for antiviral cross-resistance of 3TC-resistant mutants to ETV.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TV inhibited the replication of 3TC-resistant HBV, but 20- to 30-fold higher concentrations were required. To gain further perspective regarding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use of ETV, its phosphorylation was examined in hepatoma cells treated with extracellular concentrations representative of drug levels in plasma in ETV-treated patients. At these concentrations, intracellular ETV-TP accumulated to levels expected to inhibit the enzyme activity of both wild-type and 3TC-resistant HBV Pol. These findings are predictive of potent antiviral activity of ETV against both wild-type and 3TC-resistant HBV.  相似文献   

19.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在临床治疗中非常棘手,我院运用霉酚酸酯(MMF)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有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长期应用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未进行肝移植的1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其中62例接受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58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替诺福韦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7~42),恩替卡韦治疗组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7~44),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数据,对比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年时,替诺福韦治疗组92%的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20 U/mL,57.3%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范围;恩替卡韦治疗组90.6%的患者HBV DNA水平低于20 U/mL,56.5%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恢复正常范围,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5)。末次随访阶段,替诺福韦治疗组31%的患者表现为Child-Turcotte-Pugh评分的改善且65%的患者保持稳定;恩替卡韦治疗组29.2%的患者表现为Child-Turcotte-Pugh评分的改善且63.2%的患者保持稳定,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5)。3年累计肝失代偿率、肝癌发生率和肝硬化发生率在替诺福韦治疗组分别为3.1%、1.9%和2.1%;恩替卡韦治疗组分别为2.9%、2.2%和2.4%,两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在乙肝肝硬化的长期治疗中均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