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评价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壶腹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993—2008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4例壶腹癌患者,回顾性分析B超、CT、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结果,并对比分析各自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B超、CT、MRI、MRCP、ERCP对壶腹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33.6%(81/241)、52.6%(120/228)、48.8%(40/82)、42.2%(19/45)和79.5%(120/151)。各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CP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B超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MRCP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查虽准确性差,但简便、快捷,可作为诊断壶腹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的诊断符合率优于B超;MRI、MRCP的诊断符合率与CT相比无明显差异;ERCP是目前诊断壶腹癌准确性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不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2例患者均进行ERCP和B超检查,部分患者做CT检查及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并将ERCP与B超、CT对壶腹周围疾病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RCP对结石的诊断正确率为97.7%,明显高于CT的71.4%和B超的61.6%;ERCP、B超和CT对胰头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3%、77.8%和88.9%,差异无显著性(P〉0.05);ERCP对壶腹部癌和胆总管下段癌的诊断正确率为95%,而CT和B超分别为55.6%和45%,差异有显著性(P〈0.01);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炎和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诊断正确率为100%,而CT和B超分别为21.4%和11.1%,差异有显著性(P〈0.01);17例胆汁超高倍显微镜检查中70.6%发现微胆石:而ERCP、B超和CT检查均未能发现微胆石。结论ERCP可清晰地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周围及整个胰胆管形态,对胆道及壶腹部肿瘤、胆总管下段结石等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不明原因的胆管扩张,行ERCP时取胆汁做超高倍显微镜检查有助于微胆石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对肾癌的临床诊断、分期及病理学分类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 36例肾肿瘤病人的不同病理类型的 B超、CT的检查结果 ,并分析造成误诊的原因。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的 B超、CT影像学特点不同。本组 CT诊断肾癌准确率为 93.2 % ( 2 2 0 /2 36) ,B超诊断准确率 90 .5 % ( 2 0 9/2 31 ) ,B超在肾错构瘤、乳头状肾细胞癌及肾盂癌方面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 CT检查。IVU和 (或 )逆行肾盂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42 .1 %。结论 :B超和 CT检查各有自身的影像学特点 ,任何一项检查必须结合病人病史及可能的疾病病理特点来选择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CT及MR在诊断胰头壶腹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4年3月经手术病理确诊胰头壶腹癌的患者40例,分别采用超声、CT及MR的影像学检查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方法比较得出最佳检查方法。结果:超声确定胰头癌人数18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末端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0例;CT确定胰头癌人数20例、壶腹癌5例,胆总管末端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MR确定胰头癌人数22例、壶腹癌9例,胆总管末端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40例胰头壶腹癌,超声、CT及MR诊断准确的分别为26例、30例、37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0%、75.0%、92.5%,MR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及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CT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作为梗阻性黄疸定位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联合CT、MR检查可有效提高胰头壶腹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CT和彩超对壶腹周围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盛 《医学综述》2011,17(18):2831-2833
目的探讨CT与彩超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4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同期行CT和彩超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48例壶腹周围癌患者术前彩超准确检出40例,诊断符合率为83.3%;CT准确检出38例,诊断符合率为79.2%;CT和彩超联合检测出46例,诊断符合率为95.8%。上述方法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和CT对壶腹周围癌的检出率均较高,但彩超优于CT,彩超是目前诊断壶腹癌的首选方法,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与常规超声和胃肠水对比超声互相作比较,探讨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对壶腹周围病变的检出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均行常规超声?GI-US和D-CEUS检查的67例壶腹周围病灶患者共69个病灶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40 个为恶性病灶,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癌19 个,胆总管下段癌9 个,胰头钩突癌6 个,壶腹癌6 个;29个为良性病灶,包括28个胆总管下段结石和1个十二指肠绒毛管状腺瘤?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活检或胆道镜直视证实?比较以上3种超声检查方法对壶腹周围病灶的检出率和病灶清晰显示率?【结果】 常规超声?胃肠水对比超声和双重对比超声造影的检出率分别为59.42%?95.65%?98.55%,清晰显示率分别为17.39%?60.87%和84.06%?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在病灶检出率和清晰显示率均优于常规超声(P < 0.001),双重对比超声造影与胃肠水对比超声相比较,检出病灶能力相当(P = 0.619),但病灶清晰显示率则前者优于后者(P = 0.006)?【结论】 双重对比超声造影可提高壶腹周围病变的检出诊断能力及清晰显示病灶的边界,可作为壶腹周围梗阻性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镜、B超联合对壶腹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及 (或 )术后病检证实的 2 0例壶腹癌临床表现 ,胃镜、B超影像学改变。结果 胃镜活检阳性率为 90 % (18/ 2 0 ) ,B超定位诊断准确率为 70 % ,胃镜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 90 % (18/ 2 0 )。结论 胃镜和B超对壶腹癌具有诊断价值 ,两者联合应用 ,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对B超发现胆总管下端占位性病变、胰胆管扩张者 ,有必要作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1例壶腹周围癌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分析。首先判定肿块是否为胰头癌,再做出具体诊断,并与病理、手术对照。结果30例胰头癌CT诊断29例,无非胰头癌误诊为胰头癌。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56例(91.8%),不一致者3例(4.9%),未明确诊断者2例(3.3%)。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及十二指肠癌均有较典型的CT征象,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7%、88.9%、85.7%、83.3%。结论 64层螺旋CT及其三维后处理阴性法CT胰胆管造影技术对于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增强MRI和超声造影在术前诊断壶腹周围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增强MRI以及超声造影的50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增强MRI与超声造影在术前诊断壶腹周围肿瘤中的价值。结果增强MRI对壶腹周围肿瘤检查的准确度低于超声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壶腹周围病灶检查准确度方面,超声造影其检查能力高于增强MRI。  相似文献   

10.
壶腹及其周围癌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CT检查、纤维十二指肠镜和低张力MRI结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对壶腹及其周围癌的检查结果,探讨十二指肠低张力MRI检查在壶腹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3例经手术病理或纤维十二指肠镜活检证实且影像资料较齐全的壶腹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低张力MRI结合MRCP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22例,经CT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14例114例经纤维十二指肠镜检查,其中7例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并经活检证实。结论低张力MRI结合MRCP检查对壶腹及其周围癌的诊断较CT检查和十二指肠镜检查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