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合方案的SPECT 99mTcMIBI 心肌显像术前预测PTCA 疗效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运动、静息、静滴硝酸甘油介入三步99mTcMIBI 心肌显像对122 例拟行PTCA 治疗的患者进行监测,并以术后1 ~2 周的运动、静息显像作为疗效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心肌显像显示的缺损变化与PTCA 疗效有重要关系。以运动与NTG 显像组合反映的缺损变化作为预测指标,则与疗效指标呈正相关(r = 0 .9366) 。结论:运动、静息、静滴硝酸甘油介入三步99mTcMIBI 心肌显像能够在术前全面准确地预测PTCA 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99Tcm-MIBI运动-静息心肌显像在PTCA术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评价^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运动-静息心肌(ST-RE)SPECT显像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术后判断疗效、预测再狭窄以及估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PTCA术后患者行ST-RE SPECT,30例有术前对照,30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被扩冠状动脉所支配的心肌显像如为可逆性(RD)和(或)部分可逆性缺损(PRD),提示心肌缺血,冠状动脉再狭窄可能。  相似文献   

3.
魏晓冬  陈士良 《武警医学》1998,9(6):314-316
为探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能否逆转冠心病(CHD)患者的左室重构(LVRM),对实施选择性PTCA的25例冠心病患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动态观察其围PTCA期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的演变。结果发现扩大的左室容积在围术期中明显缩小。其中15例心肌梗死后有LVRM者7例,其术后LVESV首先回缩(P<005),随后LVESV及LVEDV均显著缩小(均P<001);而无LVRM者(n=8),LVESV及LVESV则无变化(均P>005)。无论有无LVRM,围术期LVEF及SV均无变化(均P>005)。提示在选择性PTCA围术期中,LVRM可明显减轻;也表明在反映LV功能的2DE指标中,LVESV及LVEDV较LVEF及SV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电子束CT(EBCT)检查冠状动脉钙化(CAC)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评价冠心病(CHD)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组50例均为临床疑诊或确诊为C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EBCT、MPI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40例患者共84支血管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病变(CAD)(狭窄>50%),其中14例为单支病变,8例为双支病变,18例为三支病变,另有1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EBCT预测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为83%、80%及82%,MPI预测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5%、80%及84%,EBCT与MPI的结果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AC血管供血区出现心肌缺血者达65%。结论CAC是预测CAD的有价值指标。在有症状的人群中EBCT检出CAC预测CA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与MPI相似。有症状人群中检出CAC患者多有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为早期诊断冠心病,应对无症状人群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心肌灌注断层显像(MPI)和电子束CT(EBCT)诊断〉45岁与≤45岁(CAD)患者的价值。方法 将64例临床拟诊为CAD的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和B组。均进行EBCT探查冠状动脉钙化,^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MPI和冠状动脉造影(CAG)。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直接PTCA) 和静脉溶栓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 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124 例AMI患者( 直接PTCA组60 例,溶栓组64 例) 均于发病2 周时和12 周后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断层显像,将左室心肌分为20 个节段,并对心肌摄取99TcmMIBI的程度进行打分,分别计算发病2 周时心肌显像的总积分(S2WS) 、发病后12 周心肌显像的总积分(S12WS)和两者相减的积分(SDS)。直接PTCA组和溶栓组分别有38 人和35 人于心肌显像后行平衡法门控心室显像。结果 直接PTCA 组与溶栓组比较:S2WS为18-3±6-9 和28-6 ±7-3(t=7-3,P< 0-001),S12WS为11-2 ±4-2 和24-4 ±6-2(t= 11-7,P< 0-001),SDS为7-6 ±3-2 和4-3 ±1-1(t= 5-4,P< 0-001)。直接PTCA组和溶栓组入院2 周时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 分别为(41-4 ±6-5) % 和(39-5 ±7-2)% (t= 1-5 ,P> 0-05),出院12 周后的LVEF 分别为(62-6 ±7-8)% 和(51-4 ±  相似文献   

7.
用潘生丁核素心肌断层显像随访30例由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7.8%术前心肌显像呈缺血表现的室壁节段在术后缺血消失或改善,而术前心肌显像仅表现为梗塞的节段术后无变化.术后1个月30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7%,在术前心肌显像有缺血改变的24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8%.半年复查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7%及83.3%.半年内12.5%病例心肌显像发生再缺血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表明此法可以作为PTCA后短、长期疗效的评价手段,为PTCA选择合适的病例及合适的病变血管.  相似文献   

8.
99mTc-MIBI心肌摄取率是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细胞完整性和功能状态的标志。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在心肌显像时肺部99mTc-MIBI滞留量与左心室功能状态相关。(1-3)本研究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同时采用肺心摄取比值(LHR)定量分析法,并与超声心动的LVEF比较,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为临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1)PTCA治疗组 39例经 PTCA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男 35…  相似文献   

9.
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A)可有效地缓解、消除肥厚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症状。笔者利用放射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MPI)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一、临床资料HOCM患者 5例 ,女 1例 ,男 4例 ,平均年龄 (4 7 5± 4 8)岁 (32~ 6 5岁 ) ,明确HOCM 2~ 5a不等 ,所有患者药物治疗症状 [胸闷、气促、心绞痛和 (或 )晕厥 ]控制不理想 ,耐力下降 ,心功能Ⅲ~Ⅳ级。入院后患者同意行PTSMA ,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平均为 75 (30~ 110 )mmHg (1mmHg =0 133kPa) ,术后LVOTG消失 3例 ,2例…  相似文献   

10.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不一致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回顾性分析了408例住院病人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心肌灌注显像(MPI)的资料。所有MPI检查用Toshiba90B型SPECT仪和Siemens三探头SPECT仪完成。以CAG示冠状动脉狭窄≥50%为有临床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408例中CAG结果和MPI结果不符合者25例(61%)。25例病人平均年龄517±105岁,男22例,女3例。MPI显示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塞而CAG正常者15例,其中临床诊断为X综合征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心绞痛(冠状动脉狭窄30%~40%)、高血压病、心肌肿瘤、扩张型心肌病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各1例;MPI显示正常而CAG有临床意义狭窄者共10例(狭窄50%~60%者5例次,累及右冠状动脉者5例次,分支狭窄者5例次,运动量不足1例次,伴良好侧支循环2例次)。因此,心肌断层显像不正常而CAG正常者,不能认为显像均为假阳性,其中有73%的MPI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心肌显像阴性、CAG证实狭窄≥50%,大部分为冠状动脉远端分支狭窄和临界性冠状动脉狭窄及右冠状动脉狭窄或为运动量不足。  相似文献   

11.
重症患者CABG手术及共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重症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CABG)手术及其围术期处理的经验。 45例重症患者施行CABG手术 ,男 32例 ,女 13例 ,年龄 41~ 78岁。其中冠心病合并病变包括左室功能重度减退 (EF <30 % ) 7例 ,心脏瓣膜病 13例 ,心肌梗死后巨大左室室壁瘤 6例 ,75岁以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肾或肺功能重度不全者 8例。瓣膜置换或升主动脉瘤术中左冠脉开口血供受影响而行急症CABG术 6例。全组择期CABG手术 40例 ,急诊手术 5例。冠状动脉旁路 1~ 4支 ,人均 2 .9支。 45例中单纯CABG术 2 0例 ,余 2 5例同期处理合并病变。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 :低心排综合征 6例 ,肾衰 3例 ,呼吸衰竭 2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 6例低心排综合征者应用I ABP后 5例痊愈 ,3例肾衰行腹透或血透治疗后均康复。全组早期死亡 2例 ( 4 4% ) ,分别死于低心排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43例康复出院。晚期死亡 1例。术前控制好冠心病患者的血压、心率和糖尿病 ;术中使缺血心肌完全再血管化 ,加强有效的心肌保护 ;术后及时处理低心排与肾衰等 ,能显著地提高重症患者CABG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321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植入451个支架,植入成功率97.8/,其中79.1%(254例)为B2型以上复杂性病变,因DeNovo及Suboptimal病变植入的支架占56.7%(182/321),Bail-out病变16.5%(53/321),再狭窄病变26.8%(86/321)。结果:28例曾行冠状动脉搭桥水患者的28文静脉移植血管(SVG)内植入49个支架,1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接受原发支架植入。多支架植入99例,其中植入3个以上支架者26例。支架类型:Palmaz-schatz支架占69.7%(314个),NIR支架占20.6%(93个),其它支架占9.8%(44个)。多数病例使用高压球囊扩张,住院期间发生急性支架血栓形成6例(1.9%),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2例,其中1例因心肌梗塞死亡,无严重出血并发症。21例(6.5%)术后2-11个月胸痛复发者支架部位再狭窄,再次PTCA。结论:冠脉内支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扩大了PTCA的适应症,成功率高,并发症低,并减少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3-2004年全军冠心病介入治疗(PCI)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2005年4月向全军所属医院发出PCI注册登记表,根据表格提供的资料对2003-2004年全军完成的PCI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到61家军队医院16842例的PCI病例注册资料,其中2003年7052例,2004年9790例。共处理冠状动脉病变23706处,其中单纯球囊扩张1632处(6.9%),其余22074处(93.1%)植入了支架;植入药物洗脱支架8086枚(占支架总数的36.6%)。PCI病例总成功率97.7%(16449/16842),其中支架植入成功率99.8%。主要院内PCI并发症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4.2%(708/16842),包括急性闭塞0.3%、亚急性闭塞0.4%、心包填塞0.1%、支架脱落0.1%、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0.1%、院内死亡1.2%(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等。随访中靶血管再血管化5.1%。共完成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 2467例,左主干PCI 576例,桥血管PCI 137例,经桡动脉PCI 3051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PCI 2124处,均较前次注册资料有大幅增加。平均每年完成PCI≤100例的医院占57.3%,≥200例的医院占13.2%,2家医院年例数在1000例以上。结论近2年全军医院PCI技术以每年完成例数增加40%左右的速度迅速发展,但不同医院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发展不够平衡,今后需要继续加强技术培训和协作。  相似文献   

14.
右冠状动脉缺如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60岁。因间歇胸闷6个月入院。有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160/90mmHg,口服降压药控制在130/80mmHg左右,无糖尿病史和烟酒嗜好。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肥胖体形,心肺无阳性体征。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正常,心脏彩超示各房室大小正常,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室间隔的厚度为12.5mm。常规穿刺右股动脉以6F JL4.0造右侧心肌供血讨论冠状动脉造影是发现冠状动脉畸形的惟一方法,但冠状动脉畸形给冠状动脉造影和结果评价带来很大困难,易造成误诊。因此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如果发现某支冠状动脉未显影,应考虑冠状动脉畸形的可能,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特点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 116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和 35 2例肾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PCI治疗情况。结果显示 ,肾功能不全组饮酒、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及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住院天数、平均病变支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冠脉病变分布、平均支架数相似 ,PCI并发症及再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提示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较多 ,经围术期调整治疗可耐受PCI治疗 ,且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GE公司宝石能谱CT,选取10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采用AsiR重建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对比分析两组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及辐射剂量。结果研究组血管可评估率为95.0%,对照组为95.8%。两组冠状动脉段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为(2.90±0.37)mSv,对照组为(10.33±1.65)mSv,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清CT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在保证血管可评估率及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72%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7.
经腔旋切吸引术是旋切术中的一种,其远端有二叶锋利的刀片,在马达的驱动下以750r/min高速旋转,其近端连接负压吸引瓶,旋切下来的物质可吸引出体外。本组共行旋切吸引术9例,包括周围动脉3例(髂动脉1例,动脉2例),冠状动脉6例(RCA1例,LAD5例),病变为几乎完全闭塞或完全闭塞。先将导丝通过病变,然后沿导丝送入旋切刀旋切2~3次,负压瓶吸出切下的物质,残余狭窄用球囊扩张。9例中7例成功,2例因导丝问题而放弃。我们的初步经验表明,动脉旋切吸引术是一较安全的旋切技术,对完全闭塞、长狭窄和开口处病变效果较好,有部分患者需要用辅助球囊扩张。  相似文献   

18.
It is important for patient management to evaluate coronary arterial involvement in aortitis syndrome. Twenty one cases of aortitis syndrome who experienced chest pain were examined using exercise thallium scintigraph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ngiographic findings. There were: five patients with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ial involvement (group A), four with left or right coronary arterial involvement (group B), nine with aortic regurgitation (group C), and three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involvement (group D). In group A and B, all patients had positive ECGs and thallium perfusion defects. Group A patients showed extensive anterolateral perfusion defects, which were compatible with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ial involvement. Group C and D patients, who had normal coronary arteries, showed no remarkable perfusion defects although five had positive ECG findings. Thus,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exercise scintigraphy fox detection of myocardial ischemia were 9 9 and 12 12 . while those of stress ECG were 9 9 and 7 12 (58%). respectivel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exercise thallium scintigraphy be used for detecting clinically occult but significant coronary arterial involvement in aortitis syndrome with chest pa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缺血修饰蛋白(IMA)在急性胸痛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胸痛患者126例,分为非冠心病组(UCAD)3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21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72例。分别于入院后即刻、末次症状发作8h后、24h后抽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清中的IMA、cTnI、MYO,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One Way ANOVA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入院即刻IMA值在UCAD组、UAP组和AMI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末次症状8h后,AMI组IMA值仍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末次症状24h后,三组患者所测IMA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126例患者中,有93例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根据这93例检测所得IMA值绘制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下面积为0.896。当cutoff取值为1015μmol/L时,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之和最大,敏感性为0.917,特异性为0.778。IMA的诊断敏感性最高,为82.5%,ECG仅为2...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确定有高危因素,且非糖尿病无冠心病症状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CA)发生率,评价其与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在非糖尿病无冠心病症状健康查体的人群中,收集有高危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者并将其分为单项高危因素组、2项及以上高危因素组。统计有高危因素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和性别对CA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 =4.6,P=0.0032,χ2=6.5,P=0.0108)。高危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与CA的发生率有相关性(OR=1.77,CI=1.19~2.66)。高危因素组间比较,多项高危因素CA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44,P=0.035)。结论 在非糖尿病无症状人群中,CTA能够在一次扫描提供冠状动脉斑块的重要信息,性别、年龄可能对发生CA病变带来更大的风险,作为一项无创性的检查,CTA在CA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