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3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下胰腺多层螺旋CT扫描胰腺实质的最佳扫描时相。【方法】随机选取胰腺正常的病人55例,以3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注射对比剂,行胰腺同层动态螺旋CT增强扫描,得出胰腺实质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找出每个病人胰腺的强化峰值及达到峰值的时间,计算出平均值。【结果】胰腺的强化峰值为76Hu,达到峰值的时间为44s。【结论】在3ml/s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下,胰腺实质最佳强化期在43~49s,多层螺旋CT胰腺实质期延迟时间定为43s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螺旋CT上腔静脉造影(HCTP)的最优对比剂注射方案及相关参数优选。【方法】对70例上腔静脉正常志愿者行HCTP检查。按注射部位、注射方式和对比剂浓度分成7组,每组10例。Ⅰ组为单侧肘前静脉注射组,注速2ml/s,对比剂碘浓度300mg/ml,注射停止后延迟5S开始扫描;Ⅱ组为下肢静脉注射组,注速3ml/s,对比剂碘浓度300mg/ml,延迟时间由smartprep软件(GE)跟踪确定,Ⅰ、Ⅱ组对比荆剂量为1.5ml/kg体重。Ⅲ组分五个亚组(Ⅲa~e),均为双侧肘前静脉注射,同时经双侧肘前静脉注射低浓度对比剂,前4个亚组(Ⅲa~d)对比剂浓度依次为150mg/ml,100mg/ml,75mg/ml,50mg/ml,注速2ml/s,自注药开始后延迟25s开始扫描;Ⅲe组为应用Ⅲa~d组中优选的最佳浓度的对比剂,注速2ml/s,延迟5S开始扫描。所有扫描数据均进行横断面、MPR、MIP、SSD重建,分析各组上腔静脉的强化程度、条状伪影、血流相关伪影和总体成像质量,选择最优的对比剂注射方案。【结果】70例受检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ⅢC组方案的上腔静脉强化程度、条状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均优于其他方案(P〈0.05),荻得了优质的横断面及三维重建图像,仅在血流相关伪影方面略次于Ⅱ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Ⅱ组的上腔静脉强化较差,有2例达不到三维重建的要求。【结论】经双侧肘前静脉以2ml/s速度同时注射碘浓度为75mg/ml对比剂,延迟25S开始扫描是最理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胰腺单期最佳扫描时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单期增强扫描在对可疑胰腺癌诊断中合理的延迟时间。方法随机选择50例健康志愿者,分为A、B两组。①A组行胰腺动态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为120ml,注射流率为2.5ml/s,分别测定腹主动脉、门静脉、胰腺实质及肝脏实质在增强后不同时间点的CT值,得出时间-密度曲线。②B组行移床式、40s、60s双期增强扫描,对比剂总量和流率同上,分别评价40s与60s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①时间-密度曲线结果提示,腹主动脉、门静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60s,胰腺实质强化到达峰值时间为50s(50~70s胰腺实质强化基本处于平台期)。肝脏实质强化到达峰值时间为60s(60~80s肝脏实质强化基本处于平台期)。并且有明显的密度差。②对于胰周血管的显示率,40s和60s均为100%。而对于显示程度,60s扫描明显优于40s扫描。结论若对可疑胰腺癌行多层螺旋CT单期增强扫描。以对比剂总量为120ml,注射流率为2.5ml/s,延迟时间定为60s较佳。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肾脏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在肾脏血流灌注中的应用及对比剂注射流率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36只随机分成A、B、C三组,对比剂量为2 ml/kg(300 mgI/ml),注射流率三组分别为1 ml/s,2 ml/s,3 ml/s.对肾脏灌注扫描后获得的灌注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A组和B组之间,B组和C组之问各项灌注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A组和C组之间各项灌注参数有显著差异(P<0.05).肾脏皮质和髓质的灌注参数明显不同(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对肾脏组织血流灌注进行定量分析,但注射流率影响灌注数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对比剂注射速率、扫描方向和对比剂用量对双源CT(DS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质量的影响,优选最佳对比剂注射参数。材料与方法:2008年5~8月共79例患者参加了本研究。将患者分为6组:第1~3组,对比剂浓度300mgI/ml、用量1.5ml/kg、头足方向、注射速率分别为3、4、5ml/s;第4、5组,对比剂浓度300mgI/ml、足头方向,注射速率4ml/s、用量分别为1.5、1.0ml/kg;第6组,对比剂浓度350mgI/ml、足头方向,注射速率5ml/s、用量1.2ml/kg。测量升主动脉、肺动脉主干以及上腔静脉的CT值、计数肺动脉显示级别并定量评价DS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影像质量。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结果:组4和组6增强方案肺动脉强化值最高而上腔静脉强化值最低,同时有优良的双能量肺灌注和肺动脉图像质量。2名观察者分析双能量肺灌注图像质量的一致性好(Kappa值=0.619,P=0.000)。双能量肺灌注图像质量和肺动脉强化值之间有弱的正相关关系。双能量模式扫描的辐射剂量较常规单源模式降低了5.0%和12.4%。结论:组4和组6的增强方案可获得满意的肺双能量灌注成像的图像质量,结合临床实用情况,建议采用组4的增强方案。肺双能量扫描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李继轩  刘静  叶薇 《临床医学》2006,26(3):40-41
目的 评价六层螺旋CT薄层增强3期扫描对小肝癌(SHCC)的检出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23例明确诊断为SHCC患者的图像。采用高质量扫描模式,扫描参数为:层厚5mm,螺距3。增强3期扫描分别为平扫、注射对比剂后25s动脉期扫描、45s门静脉扫描,3min延时扫描。高压注射器单相注射。三代显90ml,注射流率为3ml/s。结果 23例SHCC在3期扫描上20例为典型表现;即动脉期为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为低密度或等密度。3例CT表现不典型,各期均为低密度。结论 大多数的SHCC在3期扫描上呈典型表现。SHCC定性诊断主要靠增强的动态变化特点,延迟期检出率最高,薄层扫描能提高SHCC检出率,综合3期扫描的表现可提高对小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头颈部血管CT造影(CTA)检查时利用生理盐水注射流率的变化提高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60例行头颈部血管CT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扫描方案:100 KV,NI12。注射方案:对照组:先注射优维显370 mg/ml 30 ml,流率3 ml/s,后生理盐水50 ml,流率3 ml/s;实验组:先注射进行优维显370 mg/ml 30 ml,流率3 ml/s,后生理盐水50 ml,流率6 ml/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检者注射侧目标血管(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的CT值。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产生的伪影程度。对比两组图像质量。结果目标血管主动脉弓、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的CT值对照组分别为288.16±23.88、333.03±28.61、336.53±29.24,实验组分别为364.23±10.11、392.83±58.54、389.13±61.5,实验组C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注射侧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残留产生的伪影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结果显示对照组优秀5例,较好22例,较差3例;实验组优秀16例,较好14例,较差0例,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行头颈CTA检查时生理盐水的注射流率是对比剂注射流率2倍时能够提高目标血管的CT值,明显减少注射侧锁骨下静脉内对比剂残留产生的伪影,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生理盐水注射流率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行CTA检查的100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扫描中注射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碘对比剂注射速率4ml/s,生理盐水注射速率4ml/s,注射量40ml)与观察组(碘对比剂注射速率4ml/s,生理...  相似文献   

9.
低流率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兔脑CTA成像中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低流率团注高浓度对比剂在脑CT血管成像(CTA)中的可行性.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使用A方案(碘迈伦400 mgI/ml,流率0.5 ml/s);对照组分别使用B方案(300 mgI/ml,流率1.0 ml/s)或C方案(400 mgI/ml,流率1.0 ml/s),每次注射对比剂含碘量为0.5 g/kg体重,行脑CT同层动态扫描,获得兔大脑中动脉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对比各方案兔大脑中动脉强化峰值到达时间(PT)及到达峰值时大脑中动脉的CT值.结果 大脑中动脉平均强化峰值分别为(164.67±5.16)HU、(163.00±7.13)HU、(193.50±5.13)HU,C方案高于A、B方案(P<0.01),A、B方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三组方案测得大脑中动脉PT分别为5 s、5 s、4 s,C较A、B方案提前.结论 在兔脑CTA扫描中,使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以大大降低注射流率而对血管强化效果无明显影响;在注射流率相同情况下,应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使血管显示更清晰.  相似文献   

10.
肺栓塞螺旋CT扫描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总结肺栓塞螺旋CT扫描技术,以掌握单螺旋CT扫描最佳参数。方法分析15例临床拟诊肺栓塞患者的螺旋CT扫描参数,包括层厚2~3mm,螺距2.0,造影剂为非离子型对比剂100ml,注射速度2.5~3.5ml/s,增强延迟时间12~18s,扫描方向从足侧向头侧,扫描范围从膈上2~3cm至主动脉弓上缘。结果15例病人中显示肺栓塞9例,肺动脉主干栓塞6例,段动脉栓塞2例,亚段肺动脉段栓塞1例。肺栓塞的螺旋CT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马赛克”征及肺梗死灶等。结论螺旋CT诊断肺栓塞已得到公认,而正确选择扫描技术参数,是肺栓塞螺旋CT扫描成功的关键,也是能否进行正确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螺旋电极临床应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翼状电极(被动固定)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但RVA起搏改变了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导致心脏组织及电学重塑,引起左右心室电一机械活动的不同步,使心脏丧失了整体协调性。而螺旋电极(主动固定)进行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能基本保持左、右室间正常的电激动顺序和同步收缩,增加心排血量,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宋燕  蔡祎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87-1488
胶囊内镜、气囊式小肠镜(包括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以及螺旋管小肠镜的相继问世,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了新的突破。螺旋管小肠镜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不同于气囊小肠镜,  相似文献   

13.
增强螺旋CT诊断胰岛素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增强螺旋CT(SCT)扫描对胰岛素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胰岛素瘤,分析增强SCT扫描强化特点.结果①17例共22个胰岛素瘤作了手术切除(其中包括一例多发性胰岛素瘤),SCT探测胰岛素瘤敏感性为90.9%.②21个肿瘤动脉期均为明显或轻度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8个呈等密度,其余均为稍高密度影.结论增强SCT对探测胰岛素瘤有很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夫西地酸是1962年由丹麦L eo公司首次从梭链孢酸脂球菌(Fusidium coccineum fungus )的发酵液中提取的一种全新机理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抗生素,由于其不溶于水而制成了钠盐,现国内已有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及其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采用1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 16) ,先行常规平扫,后行灌注成像。原始数据传到工作站(Extended BrillianceTM Workspace 3.0.1.3200)。按照病理结果分成正常甲状腺组(18例),良性病变组(甲状腺瘤2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6例)以及恶性病变组(甲状腺癌28例),分别测量并记录不同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强化峰值(PE)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三组间比较BF值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BV、MTT值则无显著性差异(P=0.586,0.104)。各组BF值两两比较,正常组与良、恶性组BF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0,0.001),良、恶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1.000)。正常组与良性组无显著性差异(P=0.341)。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方便,可行,无创。良、恶性肿瘤的BF值有显著性差异。MSCT灌注成像方法对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按照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常规,调整剂量后仍不能耐受当前剂量的患儿,采用非常规注射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6例常规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14例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的患儿,采取按个人耐受能力调整注射剂量、间隔时间和保证有效治疗总量的非常规注射治疗方法。结果 经非常规注射法治疗的14例患儿未再出现全身不良反应,达到预期疗效。治疗前后自觉症状评分和体内过敏原检测皮肤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常规注射法的自觉症状评分和体内过敏原检测皮肤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不能耐受常规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患儿,采取非常规注射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梅光艳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2007-2008
<正>瘢痕是由各种创伤所致皮肤组织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其形成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病理过程,它既是人体创伤后,伤口自然愈合过程的一种正常、必然的生理反应,也是创  相似文献   

18.
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合理选择肝癌介入术后镇痛药注射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微创介入手术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发挥了1+1〉2的治疗效果,是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TACE后患者常出现疼痛,但在24h内均可缓解,严重的疼痛可引起患者烦躁、焦虑、食欲不振、入睡困难等不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A型肉毒素治疗慢性每日头痛(CDH)的疗效.方法6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A型肉毒素,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加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两组同时进行头部固定位点和痛点一次性注射.随后在12周的不同时间段内,通过电话回访或嘱患者就诊了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头痛的程度、频率、持续的时间缓解率为96.7%(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86.6% (P>0.05).两组患者中除有1例出现眉毛下垂,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慢性每日头痛的同时,配合严密的护理观察,能使治疗安全有效进行.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葛艳  刘秀芝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978-978
临床注射苄星青霉素采用传统的肌内注射操作程序经常会发生稀释后的混浊状药液堵塞针头或药液絮凝而不易注人肌内层的问题。对此,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除了采取注射时更换针头和采用留置气泡技术外,逐渐摸索出一新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