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华按蚊对常用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现场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对常用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情况。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法,使中华按蚊接触药纸30min,倒入清洁蚊笼,置饲养室。抗性分级按全国蚊类抗性监测网提供的区分剂量法进行评价。结果 连续灭蚊5年以上的盱眙县,3-5年的洪泽县,3年以下的泗洪县现场中华按蚊,接触溴氰菊酯药膜30min,24h后死亡率为98.1%-100%,接触二氯苯醚菊酯药膜30min,24h后死亡率分别为89.4%、98.5%、99.5%。结论 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均敏感,在长期(5年以上)使用菊酯类杀虫剂灭蚊后,中华按蚊对二氯苯醚菊酯能产生初级抗性。  相似文献   

2.
拟菊酯类杀虫剂是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高效杀虫剂,重庆市80年代用于疟疾传播媒介防制,对控制疟疾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至90年代初进行的中华按蚊对该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检测,显示出已具有初级抗性。为了解重庆市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拟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变化,于2000年8月~2001年8月进行了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二氯苯醚菊酯的敏感性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拟菊酯类杀虫剂是 2 0世纪 70年代引进的高效杀虫剂 ,重庆市 80年代用于疟疾传播媒介防制 ,对控制疟疾流行发挥了显著效果。 90年代初 ,我们作了中华按蚊对该杀虫剂的敏感性检测 ,显示已具有初级抗性 [1 ] 。为了解我市中华按蚊对拟菊酯类杀虫剂抗性变化现状 ,我们于 2 0 0 1年 8月检测了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二氯苯菊酯的抗药性情况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蚊虫来源在连续应用溴氰菊酯 2年以上的地区采集按蚊 ,产卵后鉴定蚊种 ,以中华按蚊卵孵化饲养至羽化第 1代成蚊备1.2 药纸制备溴氰菊酯和二氯苯菊酯纯品由广东省寄生…  相似文献   

4.
增效醚混合溴氰菊酯杀灭媒介按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增效醚混合溴氰菊酯杀灭媒介按蚊的效果,以探讨媒介按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的治理方法.方法采用增效醚(PBO)与溴氰菊酯混用,观察其对嗜人按蚊、中华按蚊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的增效效果.结果嗜人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增效比分别为2.61和9.84,中华按蚊溴氰菊酯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增效比分别为1.69和3.28.结论增效醚能提高溴氰菊酯对实验按蚊的毒效,并随着蚊虫抗性的上升其效果也增加.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疟疾高发区媒介按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监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采取不同灭蚊措施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和DD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WHO成蚊滤纸接触法,观察蚊虫死亡率。结果 省氰菊酯浸帐灭蚊1年、3年和DDT滞喷酒灭蚊3年的地区,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分别为83.8%,83.7%和64.7%,为初步抗性群体,LT60分别为8.69,7.48和9.87min,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区分剂量死亡率分别为76.5%,57.0%和79.0%,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不同剂型的拟虫菊酯浸泡棉蚊帐和尼龙蚊帐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效果。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接触筒强迫接触法。结果 棉蚊帐和尼龙蚊帐浸药后180d,拜虫杀(SC12.5%高效氟氯氰菊酯)12.5mga.i/m^2;杀飞克(EW5%氟氯氰菊酯)15mga.i/m^2;克敌(SC2.5%高效氟氯氰菊酯)12.5mga.i/m^2;,凯素灵(EC2.5%溴氰菊酯)15mga.i/m^2和奋斗呐(WP2.5%试氯氰菊酯)25mga.i/m^2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毒效仍达100%。结论 在疟疾流行季节前,用杀虫剂浸泡蚊帐1次,能够对媒介按蚊起到有效防制。  相似文献   

7.
1987年在川西南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35个县的276个乡,222.9万人口的地区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1 489 929顶,1988年扩大为42个县385个乡385.2万人口,喷洒蚊帐2 259 286顶,占蚊帐总数的96.67%,受药量为9.6~12mg/m~2,经连续两年灭蚊后,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的密度分别较灭蚊前下降97.4%和98.9%。发病人数由1986年的60 264人减少为14 572人,下降75.7%,显示较好防疟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灭蚊效果,监测和清除残存嗜人按蚊,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重新暴发流行。方法对嗜人按蚊分布区实施以2g/m2DDT滞留喷洒和20mg/m2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开展复查评价防制效果。停止灭蚊后,继续开展媒介和疟疾的监测。以叮人率和人房捕获蚊数计算密度。结果闽北14个嗜人按蚊分布县(市、区)258个分布点已全部完成灭蚊后效果考核,平均每个分布点复查3.18次,浦城县部分点监测30年复查20余次。第一次复查发现,80.01%的分布点嗜人按蚊已被清除,残存嗜人按蚊从灭蚊前人房按蚊的34.1%降至4.02%。经继续实施灭蚊措施,1995年后未再捕及嗜人按蚊。1996停止灭蚊措施后,1996-2007年监测期间复查276村(次),捕获人房按蚊13408只,经鉴定全部为中华按蚊,证明福建省嗜人按蚊已被清除。嗜人按蚊媒介区灭蚊前1980年疟疾发病12921例,发病率44.90/万,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为23.00%。实施灭蚊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1992年发病率降至0.43/万,1990-2007年嗜人按蚊媒介区未再出现疟疾暴发流行,1998年以后未再发现当地感染病人。结论DDT滞留喷洒和溴氢菊酯浸泡蚊帐可有效防制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清除嗜人按蚊是阻断疟疾流行,巩固抗疟成果,防止疟疾死灰复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人房内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浸泡蚊帐是防制蚊的有效措施。因在蚊的防制和农业上大量使用拟除虫菊酯,按蚊可能对其产生抗药性。近年WHO研制了二氯苯醚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标准抗性测试盒,暴露时间定为1h。但拟除虫菊酯的快速击倒作用可引起测试结果的不稳定。此外,瓶的放置方法对测试结果也有影响,被击倒的蚊在竖放的瓶中可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用区分剂量法、半数致死浓度法连续5年监测成都市主要媒介蚊种对化学杀虫剂(溴氰菊酯、氯菊酯、马拉硫磷、DDT)抗药性。致倦库蚊对所测杀虫剂均有明显抗药性;三带喙库蚊对马拉硫磷的抗药性明显,对溴氰菊酯和DDT存在初级抗性;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波动较大,但敏感性处于回升趋势,对马拉硫磷是相当敏感的,而对DDT有明显抗药性;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和DDT均敏感。  相似文献   

11.
1986年6月于四川省宜宾县,应用溴氰菊酯喷洒蚊帐灭蚊,受药量9.6mg/m~2,喷后传疟媒介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夜间成蚊密度和叮入率均下降90%以上;经产蚊比率分别下降48.4和51.3%;侵入实验小屋密度分别下降76和78.3%:死亡率分别为93.1~100和87.1~100%。疟疾发病率下降94.4%,学龄儿童原虫率下降77.5%。用该药喷洒蚊帐灭蚊,经济,对控制疟疾流行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用区分剂量法、半数致死量法检测四川省主要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对溴氰菊酯、pp′-223、马拉硫磷、氯菊酯的抗药性,并提出检测嗜人按蚊对上述杀虫剂抗药性的区分剂量。最后认为,用电生理或遗传学方法比用半数致死量法检测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浸泡蚊帐后媒介按蚊对其敏感度现状。 方法 在广西那坡县采用现场快速测定方法测定媒介按蚊对除敌、奋斗呐、杀飞克及拜虫杀的敏感度 ,分别按 2 0 mg ai/ m2的剂量来浸泡蚊帐纱布 ,捕捉野外吸血按蚊并暴露于药帐 3min,观察 2 4 h死亡率。 结果 浸帐区及对照区的按蚊触药后 2 4 h校正死亡率均 >95 % ,并且浸帐区与对照区死亡率无差异。 结论 广西那坡县应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浸泡蚊帐后按蚊对 4种常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仍敏感 ;选择性局部应用杀虫剂可以延缓媒介按蚊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嗜人按蚊、中华按蚊嗜血习性和传疟作用 ,为探索经济有效的疟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血检阳性病人计算发病率。人工诱饵法观察通宵叮人率。半通宵叮人率与晨间蚊帐按蚊密度之和计算睡前睡后叮人率 ,捕获新吸血按蚊 ,制成滤纸血膜送上海寄研所测定嗜血习性 ,解剖卵巢观察经产蚊比率。结果 1 .嗜人按蚊通宵叮人率平均为 3只 /人·夜 ,中华按蚊为 3 3只 /人·夜 ;睡前睡后叮人率平均分别为 2 .2 8只 /人·夜 ,4.43只 /人·夜 ,与 1 982调查比较 ,下降显著。2 .嗜人按蚊分布区 95 .0 9%的疟疾病人由嗜人按蚊传播 ,4.91 %由中华按蚊传播 ,嗜人按蚊传疟作用相当于中华按蚊的 2 0倍。 3 .嗜人按蚊媒介能量为 0 .0 75 2 ,中华按蚊为0 .0 0 60 ,基本繁殖率 <1 ;临界叮人率大于实际值。结论灭蚊、防蚊和及时治疗病人是防治疟疾的两大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江苏省消除疟疾阶段媒介监测结果,为输入性疟疾在本地传播的风险评估和消除疟疾后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7年每年6-10月,在江苏省媒介按蚊监测点采用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室外全通宵诱蚊灯法诱捕按蚊,进行按蚊种群和密度监测;采用WHO推荐的强迫接触筒法进行杀虫剂抗性监测。结果 2011-2017年,在江苏省7个媒介按蚊监测点采用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共捕获中华按蚊5 106只,年均叮人率分别为1.075、0.786、1.057、0.787、0.790、1.797只/(人·h)和1.185只/(人·h);采用室外全通宵诱蚊灯法共捕获中华按蚊28 186只,年均灯诱密度分别为57.950、50.932、14.800、4.405、58.070、72.406只/(灯·夜)和17.145只/(灯·夜)。2012年中华按蚊对溴氰菊酯、DDT和马拉硫磷的敏感性、抗性指数均为R级。结论 江苏省传疟媒介主要为中华按蚊,未发现嗜人按蚊;部分疟疾流行区中华按蚊已对溴氰菊酯、DDT和马拉硫磷产生高度抗性。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嗜人按蚊防制措施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发现福建省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闽西北南平和三明地区及闽中永泰等 15县 (市、区 ) 6 1个乡 (镇 )2 5 9个村。南平和三明两地区 14县 (市、区 )嗜人按蚊分布区采取 DDT室内滞留喷洒和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的防制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嗜人按蚊。反复查灭是清除嗜人按蚊的主要措施 ,灭蚊后 95 .34%的分布点经复查均未再捕获嗜人按蚊 ,其中复查 2次以上的分布点占 5 8.4% ,最多复查次数达 12次 ,显示嗜人按蚊在闽西北地区已基本被清除 ,疟疾发病数从防制前 1980年的 12 92 1例降至 1998年的 8例 ,有效地控制了疟疾流行。 1996~ 1998年 ,未再发现当地疟疾继发感染者 ,基本阻断了闽西北地区疟疾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南阳市传疟媒介。方法 2005–2017年,选择南阳市唐河县马振扶乡和桐柏县淮源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诱法和清晨帐内捕蚊法进行传疟媒介调查。结果 2005–2017年,南阳市2个监测点室外半通宵蚊帐内人诱法捕获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0.65~22.30只/(人·h),密度高峰为6、7月;仅2008–2011年在桐柏县捕获嗜人按蚊,平均密度为0.03~1.10只/(人·h)。2005–2011年, 南阳市2个监测点清晨帐内捕蚊法捕获中华按蚊平均密度为0.08~0.24只/(顶·夜),密度高峰为每年7、8月;仅在桐柏县捕获到少量嗜人按蚊,平均密度为0.01~0.02只/(顶·夜)。结论 南阳市存在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两种传疟媒介,中华按蚊为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