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饮食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饮食业冷藏设备及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53家饮食经营单位冷藏食物及冰箱冷藏室内表面涂抹拭子共293份样本,按国标法分离鉴定.[结果]冷藏室内表面涂抹拭子200份样本,单增李斯特特菌检出阳性率为4.00%.3类冷藏食品共93份样本,阳性率为3.23%[结论]饮食业冰箱及食品存在交叉污染,控制冷藏温度可有效防止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的调查,加大对冷藏食品中威胁人类健康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重视。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总则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GB4789.30-2003)、荧光PCR法。结果对所采的50份样品用国标方法和荧光PCR法均检出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深圳市东门菜肉市场存在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本次调查的污染率为6%,建议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加大卫生监督力度,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应用PCR技术检测李斯特氏菌致病基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当中 ,是影响食品卫生的重要病原菌。有资料显示 ,在其传播途径中 ,动物性食品日显重要。为掌握李斯特氏菌在我省食品中的污染状况 ,我们调查了 7类食品共 315份样品 ,用常规检验方法检出 9株李斯特氏菌 ,为快速测定其致病性 ,采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做了 2种主要致病因素李氏溶血素O和内化素的分析。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1)李斯特氏菌的检出 :①样品来源 :市场采集 7类食品包括生肉、熟肉制品、乳及乳制品、蔬菜、水产品等共计 315份。②菌种选择 :按GB4 789 30— 94方法进行〔1〕,选择三糖铁琼脂产…  相似文献   

4.
1996-1997年我们对我省的七类食品共300份进行了李斯特氏菌的污染调查,用GB4789.30-94的方法并分离出李斯特氏菌6株,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中李斯特氏菌的两种主要致病因子李氏溶血素 O(Listeriolysin O, Hly)和内化素基因  相似文献   

5.
李斯特氏菌的分离培养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制的李斯特氏菌鉴别用培养基(PTB)经与TSA-YE,PAL,CAM培养基比较,细菌繁殖快,菌落易识别,成分来源方便,制作简便。配合25℃环境培养,可在基层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全自动微生物磁珠分选系统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效果。方法:取400份自然样品,用磁珠分选系统和国标法对样品进行对比检测。结果:全自动微生物磁珠分选系统相较国标法对自然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阳性检出率有一定程度提高。结论:全自动微生物磁珠分选系统简单易用,标准化程度高,可以和国标检测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掌握黑龙江省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状况,构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数据库。方法在黑龙江省选取6个具有代表性城市建立监测哨点,定期对6类食品进行采样,检验采用增菌液(LB1、LB2)增菌后,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分离,再做相应的生化及API Listeria快速反应板鉴定。结果检测6类760份食品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m)43株,检出率为5.66%。结论黑龙江省食品均不同程度受到L.m的污染,尤以生畜禽肉、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严重,淡水产品次之,生食蔬菜少见。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食品中李斯特氏菌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敏  王颖 《上海预防医学》2001,13(3):112-113
[目的 ] 了解本市市售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污染情况。 [方法 ] 选择本市 14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卫生学调直 ,并随机抽取肉类、水产类、乳品类、蔬菜类等四类 14 5件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李斯特氏菌检验。 [结果 ] 14 5件样品中有 12件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占 8.2 8% ;检出英诺克李斯特氏菌 17件 ,占 11.72 % ;未检出其他菌种的李斯特氏菌 ;各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以肉类最高。 [结论 ] 本市市售食品有不同程度受到李斯特氏菌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顺义地区部分食品经营单位采集5类食品共1 271份样品,按照国标法分离鉴定.[结果]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总检出率为1.49%,其中生禽畜肉类为7.87%,其次为熟内制品为1.74%,蔬菜为0.64%.水产品和沙拉中未检出.[结论]顺义地区部分食品不同程度受到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尤以生禽畜肉和熟肉制品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0.
李斯特氏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疾病菌。现在我国尚未建立从食品小分离、鉴定该菌的方法。本研究比较了国际间有关的分离、鉴定方法,建立了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的方法,简称CCITI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菌进行分离、鉴定,其灵敏度高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1987年颁布的方法;检出时间为6~7天,比FDA方法减少了4天。使用CCITI方法,在水产品、奶和奶制品中分离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和英诺克李氏菌,并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自贡市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流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6~12月自贡市流感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人的咽拭子标本,分别用实时荧光Real-time PCR与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方法对甲型H1N1、季节性流感A(H1N1)亚型、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RNA进行检测。[结果]收到的327例流感样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119例,阳性率36.4%、季节性流感A(H1N1)亚型阳性16例,阳性率4.9%;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阳性4例,阳性率1.2%;未检出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行时间分布:9月开始流行,当月检出阳性率为38.9%,11月达到顶峰,10月、11月、12月甲型H1N1流感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34.4%、64.5%、29.5%。[结论]自贡市2009年流感流行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流行在11月达到高峰,12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流感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季节性流感以A(H1N1)和A(H3N2)亚型为主,无乙型流感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四小”行业集中整治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中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6月(整治前1个月)、整治后1个月和整治后12个月,随机抽取东营市120户“四小”行业单位,调查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消毒设施和机械通风装置配置率,并检测室内空气CO、CO2、甲醛、氨、可吸入颗粒物、细菌总数,检测顾客用具的微生物指标。[结果]“四小”行业卫生许可证持持有率、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率、消毒设施配置率和机械通风装置配置率、空气污染指标合格率与公共用具合格率,整治后1个月均高于整治前(P〈0.01或〈0.05);卫生许可证持有率、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持有率、空气污染指标合格率与公共用具合格率,整治后12个月与整治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毒设施配置率、机械通风装置配置率整治12个月高于整治前(P〈O.01)。[结论]四小”行业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娄常兴 《职业与健康》2014,(3):309-310,315
目的了解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环境标本中禽流感病毒分布情况。方法根据((2011岳阳市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职业暴露人群感染禽流感的风险研究项目工作方案》的要求,采集环境水及禽类粪便等环境标本,采用Real-timePCR(实时反转聚合酶链反应)对环境标本进行H5、H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环境标本中存在A型流感病毒。其中核心区环境标本fluA阳性率的12.47%、H5及H9阳性率分别为0.28%和3.23%;缓冲区环境标本中fluA样本阳性率为14.75%,H5及H9阳性率分别为1.33%和0.83%。结论东洞庭湖湿地保护区环境中存在H5、H9禽流感病毒,岳阳市洞庭湖区及周边地区暴露人群存在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西安市区不同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水平,及时了解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选取市内两个区,选定5个年龄组的1500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国家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并采血.国家疾控中心统一用血凝抑制方法对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抗体效价1:40判为阳性.[结果]实际共调查1508人,其中甲型H1N1流感抗体阳性率为29.38%,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5.29,6~15与16~24岁组抗体阳性率最高.男性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女性(χ2=6.90,P<0.05).接种甲流疫苗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2.90%,明显高于未接种疫苗人群的22.78%(χ2=168.01,P<0.001).[结论]我市人群甲型H1N1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不到3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显著提高人群的保护率.接种疫苗对于防控可能造成新的暴发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保存条件对血清CEA、CA199、AFP浓度的影响。[方法]取结直肠癌患者血清样品,在取血当时、冷藏(4±1)℃保存3周,以及室温(28±3)℃保存的条件下,采用酶免疫分析法(EIA),测定血清中CEA、CA199、AFP的浓度并进行比较,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冰箱冷藏保存1、2、3周及室温保存3 d的血清测定结果均与取血当时测定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室温保存1、2周的血清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取血当时测定结果(P〈0.05)。[结论]CEA、CA199、AFP血清样品在冷藏条件下可稳定保存3周,室温下可稳定保存3 d。  相似文献   

16.
无锡市2007年度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2007年无锡地区流感流行的特点,探讨流感优势株的变化,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为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集的流感病例标本用MDCK细胞、0.75%的人“O”型红细胞作微量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流感病毒培养、分离、鉴定。结果2007年度共做流感样病例标本650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22株,平均分离率为18.77%。最高月份为42.11%,分离的病毒型别为甲1型3株,时空分布在冬春季;甲3型55株,冬春季和夏季各占1/2;B型Victoria系6株,分布在冬春季;B型Yamagata系58株,主要分布在夏季。结论甲(H3N2)亚型和B型Yamagata系为无锡市2007年流行优势株,需加强防范该毒株引起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黔南州辖区内艾滋病检测实验室人员、设备、设施状况,以便加强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法]2010年,对黔南州23家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进行现场督导和考核。[结果]调查23个单位,组织和人员、设施、设备均能满足艾滋病检测实验室需求;2个单位实际操作时只有1名检验人员,8个单位缺少应急洗眼器,2个单位的生物安全柜已坏未及时修理,2个单位的高压灭菌器已坏未及时修理,4个单位缺高压灭菌器,3个单位的酶标仪、洗板机未经过检定或自校,4个单位的移液器检未经检定或自校,3个单位的恒温水浴箱或恒温培养箱未经比对或检定,4个单位的仪器档案内容不全;均有本单位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安全制度、准入制度和出入登记、生物安全操作防护制度、样本采集、运送、接收、检测和渗漏泼洒消除的标准操作程序,有感染性材料的保存、处置和清洁制度及记录;8个单位未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和严格分区安全操作,5个单位实验原始记录、报告单不能保证传输保存方式清洁无污染,7个单位使用试剂的SOP文件不符合要求,10个单位不符合所有原始资料进行一一对应关联归档;13个单位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达到<10%的要求,2010年参加省级艾滋病实验室HIV抗体能力验证时,21个单位为优秀,2家为良好。[结论]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基本上达到要求,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宁市职业暴露人群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的接触感染状况和南宁市及周边地区活禽市场、养殖厂等环境禽流感病毒H5、H7、H9亚型污染状况,为防治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0-2012年采集从事家禽养殖、屠宰等人群血清标本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HI)检测H5N1抗体;对在城乡活禽市场外环境采集的笼具涂抹、粪便和污水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禽流感病毒FluA、HS、H7、H9核酸。结果共采集职业暴露人群80人份血清H5N1抗体均为阴性;环境标本175份禽流感病毒核酸监测阳性标本为47份,阳性率为26.86%。A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分布于6个城区(县)的9个活禽农贸市场,各个季节采集的标本的阳性率有差异。3种类型的标本中,水的阳性率最高,其次是笼具涂抹标本,粪便的阳性率最低。结论禽流感H5亚型在南宁市职业暴露人群中未发现隐性感染;活禽市场环境普遍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污染,H5和H9亚型是主要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9.
于雪晶  孟庆敏  王彬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32-1233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PCR检测(FQ-PCR)与RT-PCR在鉴定甲型流感病毒中的优劣,建立能快速简便、特异地从临床标本中检测并鉴定流感病毒的新方法。方法对200份临床采集的咽拭子样本进行FQ-PCR与RT-PCR检测,综合比较2种监测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 FQ-PCR检测200份临床咽拭标本,96份甲型阳性,阳性率为48.0%;从RNA提取到检测结果仅需3~3.5 h。RT-PCR检测200份临床咽拭标本,69份阳性,阳性率为34.5%;从RNA提取到检测结果约需8 h。结论 FQ-PCR方法快速、特异、灵敏,在甲型流感病毒检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朝阳区2005~2006年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朝阳区2005~2006年度流感监测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时掌握流感流行信息,为制定流感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和集体发热疫情进行监测采样,采用细胞培养法和鸡胚接种法分离流感病毒并进行分型鉴定。[结果]自2005年11月~2006年4月共采集流感样咽拭子标本204份,检出流感病毒106株,其中甲1型24株,乙型82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6%和77.4%;流感疫情共涉及到本区26家单位,其中从22所小学发热疫情中分离到流感病毒。流感细胞培养法和鸡胚双腔法的阳性分离率分别为51.96%(106/204)和7.55%(4/53)。[结论]引起本地区流感疫情的流感病毒为乙型和甲1型;流行高峰主要在2006年3~4月;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而导致在中小学生人群中流行并引起集体发热;细胞培养法较鸡胚接种法更灵敏、阳性分离率更高;应加强流感的全年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