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超声和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IMT)技术测量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可靠性。方法两名超声科医师分别应用操作者徒手测量法和QIMT技术测量32名儿童的双侧颈动脉IMT。结果 QIMT技术和操作者徒手测量法测量颈动脉IMT的均差(MD),在检查者间比较,左侧为-0.00和-0.09 mm,右侧为-0.01和-0.11 mm;组内相关系数(ICC)在检查者间比较,分别为左侧0.808和0.335;右侧0.875和0.415。Bland-Altman分析显示,QIMT技术有较好的一致性,优于操作者徒手测量法。结论在规范的测量条件下,QIMT技术的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准确测量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外段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4例入院的病人行常规颈动脉彩超检查,在二维模式下重复测量三次颈动脉IMT厚度并取平均值后观察与高血压有无直接关系.结果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厚度显著大于血压正常者,IMT增厚组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IMT无增厚组,IMT增厚与高血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通过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临床检测及预防高血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及对照组80例,两组同期接受高分辨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进行血脂检查,并记录有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血管脑血管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有显著差异。糖尿病组IMT值为1.29±0.23 mm,对照组IMT值为0.88±0.12 mm,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测量颈动脉IMT,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颈动脉内中膜的影响.方法选取随机2011年1月-2012年1月糖尿病患者60例为实验组A,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为实验组B,6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有观察对象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IMT).结果实验组A、实验组B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的增厚增加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IMT)的厚度均增加大于健康人群,且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IMT进一步增厚加重,应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进行综合干预,减少糖尿病患者突发的心血管事件,提高糖尿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关系.方法 进入本研究的共有6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用超声检测颈总动脉的IMT,并用经颅彩色双功超声(TCCD)检查静息状态下及屏气25s后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Mmca).通过计算高碳酸血症后Vmca对静息状态下的增加率(△Vmca)来评价脑血管反应性.把糖尿病患者按内中膜厚度分为两组,其中内中膜增厚组31例(IMT≥1.0mm,A组),内中膜厚度正常组36例(IMT<1.0mm,B组),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C组).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内中膜增厚组的△Vmca显著低于内中膜正常组(P<0.05),及对照组(P<0.01),内中膜正常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IMT增厚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明显减低,颈动脉IMT可反映脑血管储备能力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6.
陈建辉  陈娅萍 《当代医学》2012,(28):103-10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2月泉州市惠安县医收治的8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8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各部位的IMT、斑块检出率、不同年龄段患者斑块检出率及各种类型斑块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各部位的IMT均小于对照组,各部分斑块检出率均低于对照组,60岁以上患者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并以硬斑检出率最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检测中的价值较高,对于IMT及各类斑块的检测均有较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用颈部血管B超测量左、右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来预测冠心病的方法。方法:对3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行双侧颈动脉B超检查,分别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后壁IMT,并检测有无粥样斑块。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血尿酸。以双侧IMT值、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血尿酸、年龄、性别为自变量,冠心病发生与否为应变量,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结果:(1)左侧IMT老前辈了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且冠心病组的左侧IMT较非冠心病组的左侧IMT厚0.0289cm。右侧IMT增厚率及粥样斑块发生率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病的发病率增高。这种预测冠心病的正确率为88.9%。结论:可以用颈部血管B超测量左、右侧内中膜厚度预测冠心病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2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改变及血脂康对其的影响,探讨血脂康调脂以外的动脉血管功能保护作用.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TM),在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以血脂康口服,12周后超声复查颈动脉情况.结果 66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比较,治疗组患者的IMT有明显变薄趋势[治疗前(1.13±0.21)mm,治疗后(0.95±0.13)mm,P<0.01].结论 国产调脂药血脂康具有较好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改善血管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测,探讨IMT、颈动脉斑块对中风和冠心病事件的影响。方法选2015年5月至7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和神经内科行颈动脉超声的住院患者338例,按IMT是否增厚分IMT增厚组与无IMT增厚组。按颈动脉中是否有斑块分为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计算IMT增厚、颈动脉斑块对中风和冠心病发生事件的比值(OR值)。结果 338名患者中235位(69.53%)有IMT增厚,有IMT增厚的患者较无IMT增厚的患者中风事件的发生率增加5.102倍(95%CI,2.858-9.110,P0.01),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2.082倍(95%CI,1.221-3.551,P=0.007)。338名患者中215位(63.6%)有颈动脉斑块,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较无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风事件的发生率增加4.728倍(95%CI,2.793-8.003,P0.01),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2.439倍(95%CI,1.462-4.070,P=0.001)。结论心内科和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高;IMT增厚对中风事件的影响大于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事件的影响大于IMT增厚。  相似文献   

10.
胡琦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76-176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斑块对冠心病(CH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20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用超声检测所有患者的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宽块的情况。结果:冠心病组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栓出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涛 《陕西医学杂志》2012,(11):1464-146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不同室间隔厚度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45例,心脏超声检测非室间隔肥厚组20例,室间隔肥厚组25例,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IMT及测血浆HCY浓度。结果:室间隔肥厚组较非室间隔肥厚组IMT明显增厚。室间隔厚度与IMT呈正相关,血浆HCY浓度与血压值成正相关,与室间隔肥厚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室间隔增厚患者颈动脉损害程度更甚,心脏和血管的超声检查可提示高血压的损害程度。同型半胱氨酸增高可能是高血压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对亚临床甲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对45例亚临床甲减患者进行血脂及颈动脉IMT的检测,观察其基线及L-T4治疗后的变化,并与甲状腺功能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亚临床甲减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β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升高,颈动脉IMT增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平均值与LDL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水平呈正相关。L-T4治疗能显著降低TC、LDLc及颈动脉IMT,IMT的下降与血清TSH及TC值的下降直接相关。结论L-T4替代疗法能改善亚临床甲减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脂质谱和内中膜增厚,其颈动脉壁的脂质渗透仍可能是IMT增加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Ultrasonographic measurements of the 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 of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CCA) were taken in 50 patients with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aemia (FH) and 57 patients with non-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NFH). The lipid profile,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waist-hip ratio (WHR) of each patient were recorded. In FH patients, the IM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verweight and elevated WHR subgroups compared to the normal with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BMI and WHR to the IMT. In NFH patients, the IM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levated WHR compared to the normal subgroup but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either BMI or WHR to IMT were insignificant. These suggest that the environmentally modified anthropometric indices may have an effect on atherosclerosis in genetically determined hypercholesterolaemia in FH patients.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作为早期动脉硬化指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变化及其与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糖尿病组,其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作为控制良好亚组(37例),HbA1c>7.0%作为控制不良亚组(123例).另选择糖耐量正常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38名).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和股动脉(FA)的IMT.结果 糖尿病组的CCA-IMT、ICA-IMT、FA-IMT均显著厚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0.05、0.01);且控制不良亚组均显著厚于控制良好亚组(P值均<0.05),经年龄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糖尿病组中,CCA-IMT、ICA-IMT及FA-IMT与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bA1c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较糖耐量正常人群CCA,ICA、FA的IMT明显增厚,动脉硬化较严重,调控血糖、血脂有助于减轻IMT增厚,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坎地沙坦是否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重塑. 方法对60例经过常规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以坎地沙坦为基础的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的降压治疗24周,于试验前、试验结束后超声检测其颈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和内径.结果 坎地沙坦治疗24周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减小,内径增大,P值均<0.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应用以坎地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可改善动脉重塑.  相似文献   

17.
5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源 《重庆医学》2008,37(13):1473-1474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测定5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结果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较非糖尿病患者增高〔TC(4.82±1.14)mmol/L与(4.37±0.93)mmol/L,TG(1.90±1.08)mmol/L与(1.50±1.03)mmol/L,P<0.05〕;合并高血压率为69.1%,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患者的IMT(1.24±0.35)mm较非糖尿病患者(1.06±0.19)mm显著性升高(P<0.05)。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的IMT(1.33±0.34)mm较无高血压者(1.03±0.28)mm明显增高,随年龄增加糖尿病患者的IMT逐步增加(P<0.05);HbA1c≤6.5%组的IMT较HbA1c>6.5%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合并高血压高的特点。这些因素、年龄和血糖控制差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积极地纠正血脂和血压的异常及高血糖对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糖耐量减低(IGT)的相关性。方法:超声自动测量150例糖耐量减低的人群和130例健康对照者的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内径,同时测定各组生化指标。结果:糖耐量减低组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平均CIM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糖耐量减低组的性别、年龄、HDL-C、内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间左、右侧内中膜厚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耐量减低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显著增加,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早在糖耐量减低阶段就已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