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9例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呈结节状或纤维瘢痕状,边界不清,灰白色,质中等,直径约为0.2~1.0 cm,癌组织有纤维血管轴心的复杂分支乳头状结构及毛玻璃核、核内胞浆假包涵体、核沟,纤维间质反应及砂粒体。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常与其它良性疾病伴发,需多取材、多切片,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6年9月期间行甲状腺手术治疗诊断为微小乳头状癌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并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形态病理学特征:癌灶呈结节状或纤维瘢痕状,与周围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部分组织伴有钙化,有沙砾感。组织病理学特征:癌细胞呈乳头状排列,含纤维血管轴心的复杂分枝乳头,可有核毛玻璃样,核沟,核内包涵体,沙砾体,纤维化间质。结论对于甲状腺手术标本,取材时应书页状剖开,仔细观察,发现可疑病灶,提高微小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针针吸细胞学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56例组织学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细针针吸细胞学标本,总结8项细胞学特征:排列结构、细胞数量、核内胞浆包涵体、核沟、核仁、毛玻璃样核、多核巨细胞及砂粒体。结果:15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细胞学特点是:①乳头状结构;②核内胞浆包涵体;③核沟;④细胞数量多;⑤大或小核仁;⑥毛玻璃样核;⑦多核巨细胞;⑧砂粒体。结论:针吸细胞学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主要依据是:乳头状结构、核内胞浆包涵体、核沟、细胞数量多、大或小核仁、毛玻璃样、多核巨细胞和砂粒体。针吸细胞学可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穿刺细胞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4例有组织病理学对照的HTT穿刺细胞学涂片的病理特点,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等特征,总结HTT主要的细胞学诊断要点及辅助鉴别诊断。结果 HTT细针穿刺细胞学显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部分呈相互黏附的簇状或形成具有小梁状表现的簇状;瘤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胞质中等量或丰富,细胞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细腻颗粒状,可见小核仁,易见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细胞核轮廓不规则,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的特征;间质存在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瘤细胞簇黏附并不紧密,有小梁状或合体样结构,瘤细胞围绕透明变物质呈放射状分布,丰富的嗜酸性或嗜双色性胞质,细胞核相对拉长,无乳头状结构及纤维血管轴心,无砂粒体。组织病理学显示瘤细胞呈梁状、器官样排列,小梁间见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胞质嗜酸,细颗粒状,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结论 结合超声学的改变,仔细观察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间质成分及细胞学特点,考虑HTT的患者可行细胞块Ki-67染色辅助诊断,提高HTT的诊断准确性或术中冰冻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5.
余鹏飞 《右江医学》2007,35(5):536-53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常规对300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筛选出微小癌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特点。结果300例患者共检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6例,检出率为5.3%,具有诊断意义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状(透明)细胞核、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纤维性间质反应或砂粒体。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为乳头状癌变型的特殊表现,常与其它良性疾病伴发,需在外检时细致、系统地多取材,仔细阅片,以免造成漏诊,引起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6.
钟霭鸾  黄世章 《海南医学》2007,18(2):27-28,1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4例原发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习、重新阅片确诊.结果 女13例,男1例,年龄18岁-76岁,平均48.3岁,高峰40.3岁-53岁.形态特征:癌灶呈结节状或纤维瘢痕状,灰白或棕黄色,界限不清,质硬,大小约为0.2cm-1.0 m,瘤细胞呈乳头状结构,毛玻璃状核、核内包涵体、核沟,纤维性间质反应或砂粒体.结论 对甲状腺标本作书页状切开,仔细观察,并多取材、连续切片、可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病变甲状腺腺叶单纯切除,对无淋巴结转移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价值(附96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表现。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8年6月经手术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96例患者的声像图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7%,其声像图特点为:①肿瘤形态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②肿瘤边缘不清无包膜,呈小毛刺状或"小米粒样"向瘤周突出;③成人肿瘤以低回声为主,儿童可为等回声;④肿瘤靠近被膜时可致局部被膜不连续;⑤近半数患者可显示散在的点状钙化或密集的砂粒样钙化;⑥癌结节血供丰富,发生率86.2%;⑦术前超声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回声相似,多见于直径大于1 cm的患者,发生率15.6%。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生长速度十分缓慢,随访观察没有诊断意义。结论: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病理形态学观察——附7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晓娣 《中原医刊》2004,31(6):45-4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胞学特点及针吸细胞学在其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存档的70例针吸细胞诊断为乳头状癌的病例及组织学切片对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针吸细胞学诊断主要依靠乳头状结构、砂粒体及细胞核的特殊形态即毛玻璃样核、核内包涵体、核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就诊甲状腺肿瘤患者80例,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后,记录超声诊断出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及其它类型肿瘤患者的例数,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诊断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d≤1cm)20例,其它类型肿瘤6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彩超结果为:患者甲状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实性不均匀回声、周围无声晕,可见微小钙化、血流紊乱。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表现是:结节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可见砂粒体,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结构。两种诊断方法结果比较,诊断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最大流速峰值与阻力指数分别为(25.89±10.56)cm/s 和(0.67±0.23),均较良性肿瘤明显增加,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重要指标是:粗糙毛刺状结节、结节内部微小钙化灶、结节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OPRCC病人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7岁和53岁,均因体检发现,均行手术治疗。OPRCC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体观察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无包膜,切面灰褐色。镜下观察:1例病人肾肿瘤完全由发育较好的纤细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被覆单层立方状胞浆丰富的强嗜酸细胞,核圆形、规则,核仁不明显,FUHRMAN核分级Ⅰ级,局部区域瘤组织出血、囊性变。另1例病人瘤组织主要由密集、大小不等的管状结构组成,部分管腔内可见有或无纤维轴心的乳头状突起;管壁及乳头结构表面均衬覆单层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强嗜酸性的瘤细胞,其中散在胞浆透明空泡状的瘤细胞,瘤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粗、可见核仁及核内包涵体,FU-HRMAN核分级Ⅳ级。免疫组化染色:2例瘤细胞均呈EMA、CK7和CK18弥漫强阳性;vimentin、AMACR和E-cadherin表达不一;CD10、RCC、CD117和CD68均阴性。结论 OPRCC是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罕见组织学亚型,诊断时需与其他具有嗜酸细胞形态的肾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中细胞的形态特征分析,探讨其在细胞学中的诊断标准,以提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胞学诊断水平。方法:对68例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做FNAC,瑞氏染色,显微镜观察细胞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术前穿刺细胞涂片中,63例找到核内假包涵体细胞,60例找到乳头状结构,35例找到核沟,15例找到砂粒体,1例找到毛玻璃样核,出现率分别为92.6%、88.2%、51.4%、22%、1.47%。结论:核内假包涵体和乳头状结构特征是术前甲状腺肿块FNAC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学诊断的特征性结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方法常规对400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筛选出微小癌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特点,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400例患者共检出21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占同期良性甲状腺肿瘤的5.25%,临床无特异表现,镜下肿瘤组织学结构由乳头状突起和细胞核的特殊形态为其特点。免疫组化:EMA+,TG+,CK19+,VIM+。结论免疫组化检查是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是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70%~80%.经典甲状腺乳头状癌呈乳头分支,乳头中心有纤维血管间质,间质常胶原化,部分病例间质内可见砂粒体,乳头被覆单层或多层癌细胞,核呈透明或毛玻璃状、无核仁、易见核沟和核内假包涵体,...  相似文献   

14.
罗巧明  张建 《当代医学》2011,17(23):9-10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MC及TPO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MC和TPO的表达水平。结果 MC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呈中至重度阳性表达,只有1例呈弱阳性,而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有18例TPO呈阴性表达,3例呈弱阳性,21例良性病变均呈中至强阳性表达。结论 MC及TPO联合检测将进一步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在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检查结果、镜下观察结果及误诊、漏诊情况。结果所有84例患者中,80例患者术中冰冻病理获得病灶,66例患者为临床确诊,14例患者诊断结果为冰冻病理可疑,4例患者经石蜡切片发现。66例患者临床确诊镜下观察显示,甲状腺组织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异型细胞团巢。62例患者表现为浸润,56例患者表现为间质硬化,52例患者可以观察到乳头结构。66例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砂粒体,去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存在明显的核内假包涵体,所有的乳头状癌均表现为存在滤泡结构。66例冰冻病理中,52例属于经典乳头状癌,10例为滤泡型乳头状癌中,4例疑为结甲疑癌变。结论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辅助临床进行诊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16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防止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12.5%),合并桥本甲状腺炎2例(12.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多见于女性;常与甲状腺良性疾病共存;诊断主要根据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必要时结合巨检和免疫组化特点;肿瘤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neoplasms,SPN)的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fine needle aspiration,EUS-FNA)细胞学特征?免疫细胞化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7例EUS-FNA细胞学诊断为SPN并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病例进行细胞病理学和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SPN的EUS-FNA结果显示细胞量大都丰富,肿瘤细胞温和?小而一致,细胞呈圆形或形似浆细胞?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光滑,染色质细颗粒状,分布均匀,核仁不明显?胞浆常较丰富,苍白至粉红色颗粒状,其内可见空泡?肿瘤细胞或散在分布,或形成玫瑰花环(腺泡样)结构,或形成特征性的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5例肿瘤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例vimentin?progesterone receptor(PR)?β-catenin?CD10?α-1-antitrypsin阳性;4例CD56强阳性,1例局灶弱阳性;3例CD99核旁点状阳性;synaptophysin强弱不等的阳性;2例chromogranin A 弱阳性;2例cytokeratin AE1/AE3散在阳性?结论:胰腺SPN的EUS-FNA细胞形态学特点主要表现为小而一致的肿瘤细胞散在分布或形成具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鉴别诊断包括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腺泡细胞癌等?免疫细胞化学β-catenin呈核阳性表达,CD10?CD56?vimentin?PR阳性及CD99核旁点状阳性表达可有助于SPN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以圆形或类圆形实性低回声为主,部分可见钙化,多数结节边界不清,无包膜,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为76%(32/42).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超声诊断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73.8%(31/42).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声像图表现有其特征性,其边界不清,无包膜,低回声及微小钙化是诊断要点,超声检查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病理证实的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图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以圆形或类圆形实性低回声为主,部分可见钙化,多数结节边界不清,无包膜,彩色血流信号显示率为76%(32/42).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超声诊断恶性肿瘤的符合率为73.8%(31/42).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声像图表现有其特征性,其边界不清,无包膜,低回声及微小钙化是诊断要点,超声检查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进行组织学和免疫表型观察并复习文献,阐述该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及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肉眼观察肿瘤质硬、边界不清,直径5.0 cm,肿瘤组织切面呈灰白粘液样,呈浸润性生长。镜检显示明显扩张的管腔内见微小乳头状或桑葚状的癌细胞簇,缺乏纤维血管轴心,细胞由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外缘呈锯齿状,部分间隙内可见少量粘液。癌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呈柱状形或立方形,边界不清,无明显坏死和炎细胞反应。胞质多少不均,淡伊红至强伊红染。细胞核卵圆形,染色较深,有不同程度异型,核分裂少见。同侧腋窝淋巴结见癌转移,淋巴结内见相同形态学改变,淋巴管内见癌栓。免疫组化瘤细胞CK7和EMA表达阳性,ER、PR弱阳性表达,c-erbB-2强阳性表达,E-cadherin表达在癌细胞连接面的胞膜,而在间质面弱阳性表达。结论:I MP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导管癌,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和高度的淋巴侵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