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81例静息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的改变作回顾性研究,并与冠状动脉造影中以此较,冠状动脉造影提示≥70%的单支血管病变37例,双支血管管病20例,三支血管病变24例。典型三支血管病发电心图改变为ST段Ⅰ,ⅡavL,V3~V6压低,avR抬高。ST移位总量达10nm以上,则支持三支病变,其敏感性为63%,特异性85%,结果示静息时心绞痛的心电图改变对诊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对280例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者94例,占33.6%;2支血管病变者132例,占47.1%;2~3支血管病变者226例,占80.7%;单支血管病变者54例,占19.3%。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2~3支血管病变者心电图正常,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单支血管病变与狭窄程度较轻有关。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不能仅凭心电图轻易否定冠心病诊断,应尽早行冠脉造影,以便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分布及病变与疾病诊断、临床心电图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38例选择性冠脉造影的结果。结果与结论冠心病下壁心肌梗死及前壁梗死分别与右冠状动脉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重度狭窄病变有关,若存在双支或3支冠状动脉病变,则心电图上除心肌梗死改变之外,相应导联还出现缺血性ST—T改变。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如仅有单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性病变,则静息心电图上可不出现相应导联的缺血性ST段下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213例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者71例(33.3%);2支血管病变者103例(48.4%);2~3支血管病变者174例(81.7%);单支血管病变者39例(18.3%)。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2~3支血管病变者心电图正常,与血管狭窄部位相对应有关;单支血管病变与狭窄程度较轻有关。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不能仅凭心电图正常,轻易否定冠心病诊断,应尽早行冠脉造影,以便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5.
崔霞  薛伟 《四川医学》2011,32(3):426-427
目的通过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探讨心电图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40例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病史而心电图正常的患者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三支血管病变组,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者47例(33.6%);2支血管病变66例(47.1%),单支血管病变者27例(19.3%)。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2~3支血管病变者心电图正常,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单支血管病变与狭窄程度较轻和有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关。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变程度增加。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应根据病史、心前区不适发作特点等作出初步判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心电图改变,探讨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72例不典型心前区疼痛患者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无冠脉病变组(对照组),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三支血管病变组,分别对各组冠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31例患者中,有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改变4例(12.90%)。有冠状动脉病变的141例患者中,出现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99例(70.2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慢性冠脉供血不足心电图发生率在单支血管病变组中为52.94%,双支血管病变组为71.69%,三支血管病变组为90.00%。结论: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拟诊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与静息心电图改变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从发作性胸部闷痛为主诉和(或)伴静息心电图改变的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或者疑似心绞痛,经心脏超声、胸片等辅助检查排除了其他心脏病患者300例。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即1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非典型性心绞痛患者,心电图表现有非特异性ST—T改变;2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典型性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为正常:3组为临床症状表现为典型性心绞痛患者,静息心电图表现为缺血性ST—T改变。分别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300例患者造影阳性204例,1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28例(28%),2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76例(76%),3组冠状动脉造影全部为阳性(100%),1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16例(16%),2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51例(51%),3组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中2支或3支血管病变共92例(92%),1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与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相关性高,而非典型性胸痛或者心电图仅有非特异性ST—T改变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阳性率低,而且具有典型心绞痛症状的患者2支或3支病变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ST-T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3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的静息心电图进行分析,评价静息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243例冠心病患者,ECG阳性率61.73%,冠状动脉狭窄50%~69%组阳性率39.13%,狭窄70%~89%组阳性率44.44%,狭窄t〉90%组阳性率69.14%;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单支病变组阳性率60.24%,双支病变组阳性率64.52%,多支(3支或3支以上)病变组阳性率61.22%。结论静息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其局限性,如仅根据静息心电图改变诊断冠心病,常常引起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电图正常的疑似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方法选择疑似心绞痛、静息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均正常的3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31例中,25例有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其中单支病变15例,多支病变10例,单支闭塞2例,6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结论心电图检查对于疑似心绞痛患者的诊断是有性局限的,联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提高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分析520例静息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108例,其中心电图正常者40例,异常者68例,包括AMI溶拴后6例,扩张型心肌病5例,肥厚型心肌病2例,高血压病13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心律失常16例,单纯ST—T改变23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者412例,心电图正常者81例,单支血管病变31例,双支血管病变45例,三支血管病变5例;心电图异常者331例,其中冠状动脉先天畸形3例,9例.心电图改变轻微。结论: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仍有很高的价值,但仍有1/4—1/5的患者发生误诊和漏诊,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冠心病,心电图异常并非都是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仍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与病变冠状动脉的关系。方法对132例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结果86例前壁心肌梗死中,61.6%合并下壁Ⅱ、Ⅲ、AVFST段压低,说明与前壁降支病变部位有关,与多支病变无关;46例下壁心肌梗死中,36.9%合并胸前导联ST段压低,说明与多支血管病变无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非梗死部位ST段改变与相关梗死动脉其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不稳定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冠脉造影);方法:对45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进行临床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析;结果初发劳力型心绞痛以单支病变血管为多见,占64.71%(44/68),静息型心绞痛以双支及三支病变为多见,分别为21.6%及52.58%.复杂病变及C型病变检出率较其他各型为高,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变血管介于上述两之间.梗塞后心绞痛“罪犯”血管多为完全闭塞性病变,较其他类型多见.变异型心绞痛多半仅有轻度及中度冠状动脉狭窄,梗塞后心绞痛血栓检出率较其它各型为高;结论静息型及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变血管程度较为严重,且病变广泛而复杂,应给予积极治疗,梗塞后心绞痛应加强抗凝或其它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7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初发劳力型心绞痛单支血管病变较其他各型多见(P<0.05);静息型心绞痛三支血管病变和左主干病变较其他各型多见(P<0.05);复杂性病变检出率也较其他各型高(P<0.05);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变特点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梗塞后心绞痛“罪犯”病变多为次全闭塞或完全闭塞(P<0.05);梗塞后心绞痛及静息型心绞痛止栓比初发、恶化型多见(P<0.05);变异型心绞痛仅有轻度冠脉狭窄。结论:梗塞后心绞痛与静息型心绞痛发作者病变更严重,应加强抗凝,予以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电图特征。方法对1053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然后根据患者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单支、两支和三支病变组,分析三组患者入院后心电图资料。结果①一支冠脉血管病变303例,二支冠脉血管病变309例,三支冠脉血管病变441例。②异常Q波351例(33%)、ST段异常747例(71%)、T波异常831例(79%)、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68例(16%)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26例(1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增多,异常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心电图与冠心病不同病变动脉之间的关系,探讨静息心电图在鉴别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脉造影检查为阳性的7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静息心电图检查,将静息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分析,评价静息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结果冠状脉造影检查显示,单支血管病变患者32例,双支血管病变患者27例,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19例;静息心电图出现ST-T改变的51例,阳性率65.38%,其中单支血管病变18例,阳性率56.25%(18/32),双支血管病变患者17例,阳性率62.96%(17/27),多支血管病变16例,阳性率84.21%(16/19)。结论冠状动脉仍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静息心电图在鉴别诊断冠心病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阳性率不是很理想,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胸痛时心电图(ECG)改变对UAP缺血相关血管判别的可能性。方法:记录62例UAP患者入院时、胸痛发作时、发作后12导联ECG(必要时18导联);所有患者均以Judkins技术经股动脉行冠脉造影;对比分析UAP胸痛时ECG动态缺血性ST—T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62例UAP患者胸痛发作时ECG呈T波伪改善6例;T波倒置5例;ST段一过性抬高4例;动态缺血性ST段压低47例。ECG定位为前壁、下壁、侧壁、广泛心肌缺血者分别为30、8、11、13例。前壁心肌缺血预测左前降支(IAD)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86.7%;下壁心肌缺血预测右冠状动脉(R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2.5%;侧壁心肌缺血预测左回旋支(LCX)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54.5%;广泛心肌缺血判定左主干(LMCA)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61.5%。结论:UAP患者胸痛时ECG动态缺血性改变多样,心肌缺血ECG定位可以用作初步判定UAP缺血相关动脉。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18-1520
目的:探讨ST-T改变与冠状动脉三支或双支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0例,三支、双支血管病变各50例,分析其冠脉造影前体表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三支和双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分别为31例和27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病例中冠脉狭窄程度75%~90%者的ST-T改变明显高于狭窄程度为50%~74%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三支或双支血管病变相关性较弱,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电图改变的原因及其临床归宿,即存在还是一个误区。方法:随机抽取1993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因胸痛而住院病人共144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静息心电图持续性ST段异常的可能原因。结果:12导联心电图正常者293例,异常者1147例,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两名均异常者(真阳性)800例,均正常者(真阴性)186例,有107例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者静息心电图为正常,有34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而静息心电图异常被诊断为冠心病。包括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电解持紊乱等。结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概念理论上存在,实际上可能并不存在。即使有十分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在多数情况下心肌的血液供需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可不存在临床缺血的症状(心绞痛),也可能不发生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但这是一种低水平的平衡,任何一个轻微活动使平衡破坏,临床出现心绞痛,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改变。而持续性ST—T改变或许不是由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而应寻找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9.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变化与梗死相关血管的关系。方法通过对50例AMI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比较,分析心电图变化与梗塞血管的关系。结果(1)Ⅱ、Ⅲ、avF导联出现ST段抬高的AMI患者81.48%的梗塞相关血管为右冠状动脉;(2)Ⅰ、avL或V1-V6导联ST段抬高者91.67%的梗塞相关血管为左前分支中段;(3)仅V1-V3导联ST段抬高者100%出现左前分支大对角支远侧梗塞。结论AMI患者急性期心电图不同导联ST段改变可以对梗塞相关血管的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造影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12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冠状动脉病变与临床多种因素的关系。结果:阳性率65.2%(73/112),累及140支冠状动脉,其中单支病变37.0%(27/73),双支病变38.4%(28/73),三支病变20.5%(15/73)。左主干+三支病变4.1%(3/73)。提示男性、年龄〉45岁、A型性格、有吸烟史和高血压病史、有心肌梗塞和典型心绞痛史、心电图典型缺血改变者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率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