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口服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治疗1~2疗程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治疗前后肢体痉挛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上、下肢痉挛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康复训练配合中药口服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滋肾益髓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合谷、尺泽、太冲、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委中)。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滋肾益髓针法(大钟、涌泉、悬钟、百会、四神聪)治疗。治疗8周后评估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评分)的变化,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肾益髓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中的作用。方法:把93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另配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定及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在治疗1个月后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的FMA和Barthel指数评分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改善和恢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进生活质量可取的更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双侧肢体康复治疗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患病7天内即进行康复训练)方法中,健患侧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和仅对患侧进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FMA)的影响。实验组均给予双侧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患侧肢体康复训练,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每例患者入组时、病程1个月时分别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通过两组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1个月ADL能力和FMA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得出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中,双侧肢体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关节疼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润笋  赵子龙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1):1221-122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电磁疗法和康复训练;关节疼痛及肢体功能采用Fugl-meyer(FMA)评分法测评,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肢体功能和ADL指数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穴位注射、电磁疗法和早期康复综合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关节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和ADL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裘玲玲 《新中医》2021,53(12):74-77
目的:观察通腑化瘀汤、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2 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通腑化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训练,2 组均治疗2 个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CSS) 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 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 指数(BI) 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 评分;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C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MA 评分和BI 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通腑化瘀汤、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促进其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口服通塞脉片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认知的影响。方法:将40例发病20~30天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8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22例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通塞脉片治疗。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1月后、2月后采用简式FMA、Barthel指数评分法及MMESE评定疗效。结果: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患者的运动功能经FMA评分运动功能明显提高(P〈0.01),日常生活能力经Barthel指数评分也明显提高(P〈0.01),认知功能MMESE评分明显提高(P〈0.01),而治疗组患者FMA评分、Barthel指数、MMESE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研究组各评分指数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塞脉片联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认知、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再配合早期康复训练,2疗程后观察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脑卒中肢体偏瘫运动功能和ADL的影响。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按Brunnstrom分级取穴,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取穴,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处理,并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并对两组采用简式Fugl-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和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进行量化评定;结果:治疗1、3个月后两组FMA评分、Barthel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按照Brunnstrom分级取穴可以明显改善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解痉方结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痉挛期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痉挛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针刺、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解痉方。4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予改良的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后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加用解痉方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解痉方结合针刺及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8例病程1周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电动起立床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评分(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前后BBS、FMA及MBI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辅以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可提高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功能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针刺康复组38例、对照组38例2个研究组。用Fug l-M eyer(FMA)评分系统评估患者运动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并研究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各组治疗后FMA、Barthel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均P<0.05);各组之间治疗后比较,针刺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功能训练能极大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目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治疗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头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滨 《福建中医药》2003,34(4):11-12
为了探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 (ADL )能力的影响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5例 )和对照组 (14例 ) ,2组均采用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在头针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用 Fugl- Meyer评分法和 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 Fugl- Meyer(FMA)运动功能积分及 Barthel指数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采用头针配合康复训练能增强运动感觉向大脑皮质的传导效应 ,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滋肾益髓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合谷、尺泽、太冲、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委中)。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滋肾益髓针法(大钟、涌泉、悬钟、百会、四神聪)。治疗8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量表评分)的变化,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Barthel指数评分、FM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80.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肾益髓针法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进一步动物实验研究探索其作用机制,同时需要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金黄膏外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加金黄膏外敷治疗,治疗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改良的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疼痛、水肿程度、关节活动范围、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偏瘫侧肩痛、水肿、关节活动度、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6.87%)亦明显高于对照组(74.19%)。结论金黄膏外敷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陈玲 《河南中医》2012,32(10):1304-130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30例(采用针灸结合传统推拿),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简式Fugl - 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7d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 - Ⅱ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腹针介入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73例分为早期治疗组35例和晚期治疗组38例。早期治疗组发病2周内开始治疗,晚期治疗组发病2周至1个月内开始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后分别采用肢体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对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与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早期治疗组FMA与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程度大于晚期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腹针介入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介入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情景游戏训练结合限制性诱导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脑卒中二级预防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情景游戏训练和限制性诱导疗法,两组疗程均为2周。两组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组FMA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游戏训练结合限制性诱导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耳穴放血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常规认知康复训练结合耳穴点刺放血,疗程2周。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定认知功能,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life,ADL)分析认知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ADL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MMSE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结论:耳穴放血结合认知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认知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栓通配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传统的Bobath疗法、运动再学习等系统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时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2组在治疗6周时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提高(P<0.05或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康复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