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捷  陈本发  兰军  邓涛 《北方药学》2012,9(4):68-69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电复律治疗对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心房颤动患者84例作为心房颤动组,分别检测其入院时、电复律后24h血浆BNP水平,同时选择65例无心房颤动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检测其入院时的血浆BNP水平。结果:心房颤动组入院时的BN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心房颤动组电复律前BNP水平高于电复律后24h的血浆BNP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不仅是反映早期心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而且和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相关,检测血浆BNP水平有助于评估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在心脏收缩功能正常情况下,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变化与心房纤颤患者预后相关性。方法 62例心脏收缩功能正常心房纤颤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测后,分为A组:LA〈40mm,B组:LA〉40mm,测定病人在转复前及转复窦性心律后血清BNP的浓度,并随访1年,观察的主要终点为心房颤动复发、脑栓塞及明显心功能不全。结果房颤复律后血浆BNP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律后BNP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房颤动复发、脑栓塞及明显心功能不全的风险随BNP升高而升高;左心房内径增大,房颤复发率增高。结论房颤可导致血浆BNP水平升高,复律后BNP水平下降,左心房内径的大小影响心房颤动复律的成功率和BNP水平,BNP在房颤的预测、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 BNP)水平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复律的预测价值。方法66例心房颤动患者随访12月,根据入院时血液BNP水平为(200±23.7)ng/L,取BNP水平均数为介值,分为低BNP水平组和高BNP水平组。结果血液BNP水平与左房内径存在明显相关性。低BNP水平组心房颤动的转复率明显高于高BNP水平组(P〈0.05);低BNP水平组心房颤动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高BNP水平组(P〈0.05);低BNP水平组心房颤动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高BNP水平组(P〈0.05);低BNP水平组心房颤动的住院率明显低于高BNP水平组(P〈0.05)。结论 B型利钠肽的高低有助于预测心房颤动的转复率及复发率,并可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明  周高峰 《中国医药》2008,3(11):669-670
目的通过测定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的水平,探讨脑钠肽与心房颤动的关系,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为心房颤动组,选择性别、年龄与其相匹配的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脑钠肽。结果心房颤动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房颤动组随着心功能分级增加,脑钠肽水平逐渐增加(P〈0.05)。结论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较对照组高,脑钠肽水平随心功能恶化而升高。脑钠肽可能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与临床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3年收治的6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收治的30例非瓣膜性心脏病窦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进行测定,以对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成功复律患者,其治疗前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比治疗后高。而没有成功复律的患者,其血清NT-proBNP水平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并且成功复律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比复律失败患者的低。结论心房颤动会对脑钠肽的分泌造成严重影响,并且患者入院时的血清NT-proBNP水平,对实施复律治疗的效果具有较为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方法未并发心力衰竭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胺碘酮:第1周每次0.2 g,tid;第2周每次0.2 g,bid;第3周每次0.2 g,qd;其后在门诊随诊,根据患者症状进一步调整治疗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每次20 mg,tid。最终对照组60例,治疗组63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1 a,对比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左房内径、射血分数、B型利钠肽水平以及Holter监测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1 a内因心房颤动发作入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胺碘酮维持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在1 a后出现明显增大,血浆B型利钠肽水平明显升高,而治疗组左房内径及B型利钠肽水平未见显著变化。结论曲美他嗪可能通过延缓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结构重构过程,减轻临床症状并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34.5%,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虽然心房颤动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但也有部分心房颤动患者不能检出任何心脏异常。心房颤动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致病率、病死率和医疗费用。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增高,且增高的程度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脑利钠肽(BNP)在预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脑栓塞和58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血浆BNP浓度,并与30例健康自愿体检者相对照。结果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发脑栓塞组血浆BNP(112.28±43.64),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组(13.57±7.94),与对照组相比2.57±1.54(P<0.01),非瓣膜病心房颤动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脑栓塞者血浆BNP明显升高,提示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栓塞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析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患者心房颤动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59例)与无房颤组(53例),对患者的心电图、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对左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观察分析。测定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B型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关系。结果 房颤组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各为21、16、22例。房颤组患者的B型利钠肽水平明显高于未房颤组患者,P<0.05;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患者B型利钠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永久性房颤患者B型利钠肽水平与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有明显差异,P<0.05。房颤组患者与未房颤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型利钠肽水平与高血压房颤发作有直接关系,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高血压患者出现房颤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血浆脑钠肽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丽丽 《河北医药》2008,30(10):1578-1581
迄今发现,利钠肽家族是由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及3个类型受体所构成的3个内源型配体系统.其中,BNP主要由心室肌合成并分泌,其合成受到左心室室壁张力和多种神经激素作用的调节,以脉冲方式由冠状窦释放入血,主要在肾脏降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人冻干重组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0例,常规基础治疗上,A组给予常规剂量多巴酚丁胺,B组给予人冻干重组脑利钠肽,C组给予人冻干重组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比较三者临床疗效、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浆脑利钠肽等指标。结果C组对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明显高于A组、B组;与治疗前比较,三组在治疗后72h左室内径减小,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血浆BNP水平下降,但以C组效果尤佳。结论人冻干重组脑利钠肽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测定在老年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检查心功能正常的1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心功能指标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并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上述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越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越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越高,心功能Ⅱ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心功能Ⅳ级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评估指标,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利钠肽水平变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5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人院检测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肺动脉压,经治疗3—4周后患者症状缓解。在出院前后再次复查血清脑利钠肽水平、肺动脉压,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同时选择3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及42例健康体检者检验血浆脑利钠肽作为参照组。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脑利钠肽水平相对于缓解期患者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浆脑利钠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敏感检测指标.其测定值伴随着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及肺动脉压力的降低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B型利钠肽(BNP)作为心钠素的一个重要成员,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32个氨基酸组成的利钠肽激素。刺激BNP分泌的条件主要是心室负荷及室壁张力的增加,心功能不全时心室的负荷过重,室壁张力明显升高,导致血BNP大量释放。近年研究发现BNP能准确反映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5.
脑钠肽(BNP)又称B型利钠肽,是继心钠肽(ANP)后利钠肽系统的又一成员,由于首先是由13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中分离出来因而得名,实际主要来源于心室。BN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可以促进排钠、排尿,具有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可对抗肾素一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缩血管作用,同ANP一样是人体抵御容量负荷过重及高血压的主要内分泌系统。心功能障碍能够极大地激活利钠肽系统,心室负荷增加导致BNP释放。因此,目前关于BNP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心力衰竭的诊治方面。本文主要在于揭示其生物学意义和临床价值,特别是在BNP对心血管的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作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脑利钠肽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利钠肽 (BNP)主要由心脏合成和分泌 ,本质上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 ,只有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超负荷的情况下才反应性地从心室分泌。BNP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 ,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检测对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住院患者共155例(其中心房颤动患者79例,非心房颤动患者76例),健康对照组61例.所有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留取静脉血检测BNP.房颤患者复律后再次测BNP.结果 心房颤动组复律前血浆BNP水平为(351.63±52.47) ng/L,非心房颤动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为(212.05±35.28) ng/L,与对照组的(29.38±11.2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67、10.49,均P<0.01).心房颤动组复律前与非心房颤动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8,P<0.05).房颤组患者复律后血浆BNP水平为(28.36±7.54) ng/L,较复律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31,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对房颤诊断的敏感性较高,且可反映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丽  郭小梅 《医药导报》2007,26(4):339-342
脑利钠肽(BNP)主要由心肌细胞分泌,在室壁张力升高时迅速刺激BNP基因高表达,大量合成BNP分泌入血。BNP可产生排钠利尿效应,参与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减少血浆容量;同时可扩张血管,降低体循环血管阻力。由于BNP是在心室壁压力增加时直接由心室肌快速分泌,BNP的释放量似乎与心室容积扩大和压力超负荷的程度成正比,与心室功能状态有良好的负相关性,故其血中浓度能直接反映心功能损伤或衰竭的状态。最近国外研究证实,血浆BNP水平是评估心力衰竭(HF)患者预后和危险分层的重要标志物,也是心功能恶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检测指标。目前已有10个研究报告了应用重组人类BNP(奈西利肽,nesiritide)治疗心力衰竭,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脑利钠肽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孟浪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822-1824
脑利钠肽(BNP)是利钠肽系统的一种肽类激素,主要由心脏合成和分泌,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只有在血容量增加和脉力超负荷的情况下才反应性地从心事分泌。具有利尿、利钠、扩张血管、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以及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增殖等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BN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可作为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治疗、预后评估,指导正确、有效地治疗心力衰竭。本文就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与环磷腺苷葡胺联合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浆脑利钠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使用马来酸依那普利与环磷腺苷葡胺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以临床疗效、心功能、活动能力、血浆脑利钠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安全性作为考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均显著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 步行距离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浆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明显上调,脑利钠肽含量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药物治疗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依那普利与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浆脑利钠肽含量和提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