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荣 《中国卫生产业》2013,(33):140-141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的8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成2组,即A组与B组,各有患者40例,分别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以及传统手术固定方式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80例患者中,A组患者术后平均愈合时间更短,且疗效较之B组显著更优(P 〈0.05).结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方式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愈合更快,且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评价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0倒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不同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优良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远期生物力学形态,分析融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4年2月- 2006年12月79例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以手术方式分为非融合组(42例)和融合组(37例)2组分别进行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和后路短节段固定并行植骨融合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取出内固定术后3个月对比2组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度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度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3个月2患者间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患者间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度及断钉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取出内固定术后3个月,非融合组和融合组患者间椎体前缘高度(83.3±5.3;94.2±3.1)、Cobb角度(9.3±5.8;2.4±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路短节段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有效内固定术式。方法将2011年3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138例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69例,接受单纯性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69例,接受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板植骨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手术前,两组患者脊柱矢状位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脊柱矢状位Cobb’s角显著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正常高度比值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脊髓神经功能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板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病患,按住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研究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照组行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腰椎B型骨折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B型骨折患者,随机方法分组。A组患者接受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B组患者接受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性,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椎体前缘压缩率、后凸Cobb氏角的差异性。结果:与B组对比,A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椎体前缘压缩率明显小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凸Cobb氏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B型骨折采用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椎体前缘压缩率改善情况方面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对2006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0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156例为实验组,给予后路内固定融合术;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前路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楔变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51例患者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三种手术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51例患者胸腰段脊柱骨折都进行了有效的内固定,前路手术组术后各项指标均高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后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20,(2):153-154
目的观察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腰段Chance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段Chance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行开放性手术治疗,试验组行微创脊柱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椎体高度丢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术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伤椎前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脊柱手术治疗胸腰段Chance骨折的疗效优于开放性手术,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高度丢失及伤椎前缘高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脱位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前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平均住院的时间、平均骨折愈合的时间以及神经功能分级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具有更高的优良率(96%),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的时间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分级为E级病例明显更多,B级病例明显更少,B级、E级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级和D级病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前路与后路手术效果,分析两种手术后椎体矫正角度丢失对影像学结果的影响,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6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两组,前路手术组26例,后路手术组30例。随访24~48(36±11.7)个月。根据随访X线侧位片测量矢状位Cobb角作为评价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术前与术后即刻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2组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矫正度丢失是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前路手术对于改善和维持脊柱该段骨折的矫正度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2.
李建 《现代养生》2015,(4):63-64
目的:分析胸腰椎B型骨折经伤椎单节段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B型骨折患者,随机方法分组。A组患者接受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B组患者接受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性,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比分析两组椎体前缘压缩率、后凸Cobb氏角的差异性。结果:与B组对比,A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椎体前缘压缩率明显小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凸Cobb氏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B型骨折采用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椎体前缘压缩率改善情况方面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经皮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2年6月到本院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椎体结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经皮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可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对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病人施行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基于全面评估病况的条件下,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因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进入本院接受对症手术治疗的病人69例,按照手术操作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作对比组34例、研究组35例。对比组以前路手术方式展开治疗操作,研究组以后路手术方式展开治疗操作。评比两种手术法实施情况,探究两组病例骨折病情归转成效。结果:研究组病例患处椎体的前缘高度平均是(33.08±5.23)mm,后凸角的高度平均是(5.49±3.12)O;对比组病例患处椎体的前缘高度平均是(23.02±4.05)mm,后凸角的高度平均是(18.57±2.57)O,评比得出,研究组病例经手术后的患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高度情况都优越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胸腰椎脊柱多节段骨折受损病人施行后路手术方式操作,能取得较佳预后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择选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收治的3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20例)与对照组(1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后路行推弓根螺打内固定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方法,研究组采取后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 在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椎体后缘高度比及椎体前缘高度比要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obb角结果上,对照组要明显高于研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手术安全系数更高,因此更适用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后路钉棒固定单纯撑开和不撑开经椎弓椎体复位的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138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给予后路钉棒固定不撑开经椎弓椎体复位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钉棒固定单纯撑开经椎弓椎体复位治疗。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疗效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钉棒固定单纯撑开经椎弓椎体复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操作简单,出血量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李强 《中国卫生产业》2012,9(21):146-146
目的 探讨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5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行复位固定术,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例患者出现固定失败,T12左侧螺钉断裂,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降低.结论 GSS-Ⅱ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椎体复位效果好,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单节段内固定术)和对照组(双节段内固定术),每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程度、矫正情况、伤椎相邻椎关节病变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发生率、上节段和下节段间盘退变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107.93±2.75) min比(132.68±2.81) min、(198.44±9.17)ml比(314.18±8.73)ml、(8.36±1.15)cm比(12.33±1.08) cm、8.89%(4/45)比26.67%(12/45)、6.67%(3/45)比22.22%(10/45)和4.44%(2/45)比20.00%(9/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矫正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症状适宜的情况下,单节段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突出,术后患者恢复状况好,术后并发症少,远期不良影响轻微,建议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治疗的患者35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或P<0.01.结论 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并降低护理过程中患者产生的不良情绪,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脊柱爆裂骨折多发生于脊柱的胸腰段,对于无神经损害的爆裂型骨折,是否选择手术治疗一直存在争议,而其手术适应症目前也存在多种标准.我科对于无神经损伤的脊柱胸腰段爆裂型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临床上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